第一篇:数学思维教案
一、乘除法中的速算
(一)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乘除法中的速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乘除法中的速算、要学会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例1:巧算一个数乘10、100、1000、1000……
8×10= 8×100= 8×1000= 8×10000= 88×10= 88×100= 88×1000= 88×10000=
分析与解答:一个数乘以10,就在这个数后添0,一个数乘以100,就在这个数后添00,一个数乘以1000,就在这个数后添000,一个数乘以10000,就在这个数后添0000 …… 练习:
416×100= 7685×10000= 948×1000=
286×10000= 128×10= 748×100000=
例2:巧算一个数与99相乘。99×1=99=(100-1)99×1=99=(100-1)99×1=99=(100-1)
三、差倍问题
(一)三、差倍问题
(二)四、循环问题
(一)五、循环问题
(二)三年级奥数题:年月日问题
(一)三年级奥数题:年月日问题
(二)三年级奥数题:火柴棒问题
和差倍数问题
(一)例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例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
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例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和差倍数问题
(二)例
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因此,减数与差的和= 120/2=60。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小数=和/(倍数+1)
解:减数与差的和=120/2=60,差=60/(3+1)=15。
例
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分析:两个数的商是4,即大数是小数的4倍,因此,这是一个基本的差倍问题。小数=差/(倍数-1)。
解: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39/(4-1)=13。
例
3、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分析:姐姐做自然练习的时间是一定的,比妹妹做算术和英语的时间分别差了48分和42分,说明妹妹做英语比做算术多用了48-42=6分钟,仍然是一个和差问题。
解:妹妹做英语练习用时=(44+6)/2=25分钟。
和差倍数问题
(三)例1: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分析:由一、二可知,□是△的2倍,将它代换到三中,就是三个△加2个○等于60,而△+△+△=○+○,所以,△+△+△=○+○=60/2=30,△=10,○=15,□=20。
解:△+○+□=10+15+20=45。
例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车÷马=2,车是马的2倍;炮÷车=4,炮是车的4倍,是马的8倍;炮-马=56,炮比马大56。差倍问题。
解:马=56/(8-1)=8,炮=56+8=64,车=8*2=16,车+马+炮=8+64+16=88。
例3: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分析: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说明圆珠笔比练习本贵1角4分+8角=9角4分,那么,3支圆珠笔就要比三本练习本贵94*3=282分=2元8角2分,这样,就相当于在10元中扣除2元8角2分加8角,正好可以买11本练习本,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1000-282-80)/11=58分=5角8分。
解:圆珠笔-练习本=14+80=94分,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1000-94*3-80)/11=58分=5角8分,圆珠笔的售价=58+94=152分=1元5角2分。
和差倍数问题
(四)例1: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分析: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甲比乙多自学一个小时,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甲是乙的6倍,差倍问题。
解:乙每天减少半小时后的自学时间=1/(6-1)=1/5小时=12分钟,乙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30+12=42分钟,甲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12*6-30=42分钟。
例2: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分析: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比小明多间隔10分钟,小明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18时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比小明晚3小时20分,说明在吃最后一块前面共有(3*60+20)/10=20个间隔,即已经吃了20块。那么,20*20=400分钟=6小时40分钟,14时40分-6小时40分=8时。
解:18时-14时40分=3小时20分=3*60+20=200分钟,已经吃的块数=200/(30-20)=20块,小明吃20块用时20*20=400分钟=6小时40分钟,开始吃第一块的时间为14时40分-6小时40分=8时。
和差倍数问题
(四)例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0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例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
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例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例1: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解析: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例2: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解析: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应用题解题技巧
(二)例1: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解析:
方法1:
方法2:
(1)每本书多少毫米?(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42÷7=6(毫米)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42×4=168(毫米)
例2: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解析:
方法1: 方法2: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35×15=525(台)(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应用题解题技巧
(三)例1: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解析: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解析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例2: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解析: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例3: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解析:
(1)12次搬了多少本?
15×12=180(本)
搬了的与没搬的正好相等
(2)要几次才能把剩下的搬完?
180÷20=9(次)
答:还要9次才能搬完。
第二篇:思维数学 教案
鸡兔同笼问题(教案)
一、课程导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做一个和青蛙有关的游戏。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吗?
一只青蛙 张嘴,眼睛,条腿。
2、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按这个模式,分组接着往下说2只、3只、4只、5只,齐说6只。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
3、同学们真是对答如流。好,咱们反过来说,行不行。
投影出示:
1、8条腿,只青蛙,张嘴.2、10只眼睛,只青蛙,条腿。3、16条腿,只眼睛,只青蛙。
4、青蛙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愉快的和它打这么半天交道。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动物打交道。1、2只兔子 个头,条腿。2、4只鸡 个头,条腿。3、20条腿,只兔,个头。4、1只鸡3只兔,条腿。5、6条腿,只鸡,只兔。6、5个头22条腿,只鸡,只兔。
二、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知识点:
鸡兔同笼问题是按照题目的内容涉及到鸡与兔而命名的,它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加以计算。
例1 现有大、小油瓶共50个,每个大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瓶可装油2千克,大瓶比小瓶共多装20千克。问:大、小瓶各有多少个?
分析:本题与例4非常类似,仿照例4的解法即可。
解:小瓶有(4×50-20)÷(4+2)=30(个),大瓶有50-30=20(个)。
答:有大瓶20个,小瓶30个。
例2 一批钢材,用小卡车装载要45辆,用大卡车装载只要36辆。已知每辆大卡车比每辆小卡车多装4吨,那么这批钢材有多少吨?
分析:要算出这批钢材有多少吨,需要知道每辆大卡车或小卡车能装多少吨。
利用假设法,假设只用36辆小卡车来装载这批钢材,因为每辆大卡车比每辆小卡车多装4吨,所以要剩下4×36=144(吨)。根据条件,要装完这144吨钢材还需要45-36=9(辆)小卡车。这样每辆小卡车能装144÷9=16(吨)。由此可求出这批钢材有多少吨。解:4×36÷(45-36)×45=720(吨)。
答:这批钢材有720吨。
例3.乐乐百货商店委托搬运站运送500只花瓶,双方商定每只运费0.24元,但如果发生损坏,那么每打破一只不仅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1.26元,结果搬运站共得运费115.5元。问:搬运过程中共打破了几只花瓶?
分析:假设500只花瓶在搬运过程中一只也没有打破,那么应得运费0.24×500=120(元)。实际上只得到115.5元,少得120-115.5=4.5(元)。搬运站每打破一只花瓶要损失0.24+1.26=1.5(元)。因此共打破花瓶4.5÷1.5=3(只)。解:(0.24×500-115.5)÷(0.24+1.26)=3(只)。
答:共打破3只花瓶。
例4.彩色文化用品每套19元,普通文化用品每套11元,这两种文化用品共买了16套,用钱280元。问:两种文化用品各买了多少套?
分析与解:我们设想有一只“怪鸡”有1个头11只脚,一种“怪兔”有1个头19只脚,它们共有16个头,280只脚。这样,就将买文化用品问题转换成鸡兔同笼问题了。
假设买了16套彩色文化用品,则共需19×16=304(元),比实际多304——280=24(元),现在用普通文化用品去换彩色文化用品,每换一套少用19——11=8(元),所以
买普通文化用品 24÷8=3(套),买彩色文化用品 16-3=13(套)。
三、解题方法探究归纳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我们掌握的方法。比如解决鸡兔的问题,如果题目没有要求,就选择最擅长的方法,这样就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如果题目有要求,就必须按要求做。
例 : 乐乐与小喜一起跳绳,小喜先跳了2分钟,然后两人各跳了3分钟,一共跳了780下。已知小喜比小乐每分钟多跳12下,那么小喜比小乐共多跳了多少下?
分析与解:利用假设法,假设小喜的跳绳速度减少到与小乐一样,那么两人跳的总数减少了
12×(2+3)=60(下)。
可求出小乐每分钟跳
(780——60)÷(2+3+3)=90(下),小乐一共跳了90×3=270(下),因此小喜比小乐共多跳
780——270×2=240(下)。
四、随堂检测
1.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解:解法一: 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
解法二: 有鸡(4×16-44)÷(4-2)=10(只),有兔16——10=6(只)。答:有6只兔,10只鸡。
2.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馍300个,比实际多300-140=160(个)。现在以小和尚去换大和尚,每换一个总人数不变,而馍就要减少3——1=2(个),因为160÷2=80,故小和尚有80人,大和尚有
100-80=20(人)。同样,也可以假设100人都是小和尚,同学们不妨自己试试。
3.鸡、兔共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
解:有兔(2×100——20)÷(2+4)=30(只),有鸡100——30=70(只)。
答:有鸡70只,兔30只。
4.鸡、兔共有头100个,脚35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5.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人下一副象棋,6人下一副跳棋,恰好可供120个学生进行活动。问: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
6.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92只。问:鸡、兔各几只?
7.有一批水果,用大筐80只可装运完,用小筐120只也可装运完。已知每只大筐比每只小筐多装运20千克,那么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学习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同学们又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把鸡改为鹤,把兔改为龟(出示龟兔图),日本叫“龟鹤问题。”著名数学著作《孙子算经》里有一道题:投影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几何?
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出这道题,针对学生完成情况小结,鼓励学生课后至少用2种方法完成这道题,好吗?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知识对话,和古人对话,探讨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3、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像祖先一样为人类数学的发展留下辉煌的一笔。好,这节课到这,下课。
六、课后作业
1.班级购买活页簿与日记本合计32本,花钱74元。活页簿每本1.9元,日记本每本3.1元。问:买活页簿、日记本各几本?
2.龟、鹤共有100个头,鹤腿比龟腿多20只。问:龟、鹤各几只?
3.小蕾花40元钱买了14张贺年卡与明信片。贺年卡每张3元5角,明信片每张2元5角。问:贺年卡、明信片各买了几张?
第三篇:思维数学
二年级思维数学题
55、数学考试成绩揭晓,小新、大维和泡泡在七进行成绩排名 小新说:“我比大维的排名高” 大维说:“我比泡泡的排名低” 泡泡说:“我比小新的排名低”
请问:他们中谁的成绩排名最高?谁的成绩排名最低?
56、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栋4层的楼房里,甲住的楼层比乙住的楼层高,且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在第4层。请问:甲、乙、丙三人分别住在这栋楼的第几层?
57、二年级有三个班进行数学竞赛,从三个班中选出小新、大维和泡泡参加抢答比赛。已知:(1)小新比一班的选手得分高;(2)大维和一班的选手得分相同。(3)大维比三班的选手得分高。
请问:小新、大维和泡泡分别是哪个班的选手?
58、在小新、思思和大维三个人中,只有一人会开车。小新说:“我会开车。”思思说:“我不会开车。”大维说:“小新不会开车。”如果三个人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车呢?
59、在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人是警察,一人是医生,一人是司机。已知司机的年龄比警察的年龄大,甲的年龄和司机的年龄不同,司机的年龄比乙的年龄小。这三个人分别从事什么职业?
60、在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人是医生,一人是教师,一人是司机。
已知:(1)甲的体重比教师重;(2)乙的体重和教师不同;(3)甲和医生是朋友。请根据以上条件判断:谁是医生?谁是教师?谁是司机?
61、思思、大维和小新出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
已知:(1)思思从未在上海住过;(2)上海出生的这个人不叫大维;(3)大维不是出生在北京。
请问:思思、大维和小新分别出生在哪个城市?
62、甲、乙、丙三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其中有一人是教师,他们每人说了一句话: 甲说:“我是教师” 乙说:“我不是教师” 丙说:“甲不是教师”
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是教师呢?
63、在小新、大维和泡泡三个人中,有一人在数学竞赛中获奖。老师问他们谁获了奖,小新说:“大维。”大维说:“不是我。”泡泡说:“也不是我。”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是谁获奖了呢?
64、思思、大维、小新和泡泡在超市里排队结账:思思前面的人不是大维,思思后面的人也不是大维;小新前面的人不是泡泡,后面的人也不是泡泡;思思站在小新的后面。请列出他们的排队顺序。
65、在魔法学校举行的短片比赛中,泡泡、小新、大维和思思获得了前四名。泡泡说:“我不是第二名,也不是最后一名。” 大维说:“我是第一名。” 思思说:“我前面没有人了。” 小新说:“我跑的比大维快。”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是谁说了假话?请排一排他们的名次。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一 年 级:级 数 学 思 维 教 案
执教者: 班 第一课: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
“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
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要!”
“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
第二课:趣味故事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活动准备:
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
3、做拍手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把蚊吃。
4、用打电话的方式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5、说说在哪里发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6、学生练习。
第三课:趣味数学猜数游戏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第四课:趣味数学分类游戏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 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2、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3、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4、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四、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第五课: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学会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
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加减图案的卡片,卡片自带,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2、通过小故事,引出趣味数学题: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0 个松果,现在还有6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0-6=4(个)。
第六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2.掌握它们的加减运算。3.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
2、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第七课: 量与计量
教学目标:
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同样含有趣味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钟面的认识
1、先教学生怎么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一个精确的时间是由时、分、秒组成,且先读几时,再读几分,最后读几秒,同是手上拿个大点的钟,边讲边演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理解。
2、还要让学生知道简单的时间运算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刻=15分钟
3、接下来就是趣味比赛的时间。
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排成2排,一一对应。然后一队学生中的第一个手上拿着钟,另一队的对应的那个学生随便报一个时间,(几时几分),拿钟的学生就要把时钟调到对应位置。完成后把钟交给下一个队友,直至最后一个人。统计拿钟的队伍调错了几次。接下来2队角色互换,开始游戏。最后统计哪一队调错误的次数较少则为赢方。赢方可以要求输的一方表演一些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扮鬼脸、学动物的动作都可以。
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八课: 量与计量(2)
第二课时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钟面的认识。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 教学过程 :
1、首先要教育学生们人民币是我们中国唯一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可以在人民币在乱涂乱画,更不可以使用假币。
2、接下来是教学生人民币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3、接下来同样是趣味游戏。
2队学生,一队扮演商店收银员,一队学生扮演顾客去买东西,教室里的铅笔、橡皮、书本书、包等等都可以当商品,顾客队每人买一样东西,收银员队每人收一次钱,可以在卡片上画数字代替,统计收银员有没有找错钱的。然后角色互换,同样游戏,分成胜负,赢方要求输方表演。,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九课:趣味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猜,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2、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 乙说:我比丙矮; 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3、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4、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 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5、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6.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第十课:火柴棒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所做情况,重点问题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缺补漏,等级评定。二.教学过程:
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 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解
例2 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趣味小故事: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第十一课:趣味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名,乙得了第()名,丙得了第()名。
3、A、B、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现在我们知道:(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诸你想一想:
A是()运动员,B是()运动员,C是()运动员。
4、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5、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小南能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而小阳一顶帽子也看不到。你知道走在第一个的是谁?谁又走在第二个?最后一个又是谁呢?他们又各自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呢?()走在第一个,戴着()帽子;()走在第二个,戴着()帽子;()走在最后,戴着()帽子;
第五篇: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
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做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幼儿的归类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类帽子每组16顶。
2.大小统计表、笔每组各一份。
3.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娃娃百货商店明天就要开张了,我是商店的经理,商店需要招聘一批营业员,你们想不想来做营业员?那我要来考考你们。
二.帽子分类。(考验第一关)
1、观察比较,帽子有什么不同。
师:帽子柜台进了一批帽子,请小朋友将这些帽子分一下,看看每种帽子有几顶,我们先看看可以按什么分。(颜色、大小、款式、价格)
2、分组合作将帽子分类。
师:现在请你们将这些帽子到黑板上来分,每组找一块黑板,而且商量好根据什么特点来分。
3、检查分类情况。
师:让我来看一下你们是按什么来分的。
三.学做统计表。
1、师:我们怎样把分好的帽子记录在纸上呢?我这里有一张统计表,上面一行是分类的特点用标记来表示,下面一行是根据标记填上相应的数量。
2、幼儿分组操作练习,做好后将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3、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四、复习巩固。(考验第二关)
师:商店其他柜台也进了许多东西,我要请小朋友布置柜台,不能把柜台布置得乱七八糟,先要想清楚按什么标记分,然后做好统计表,看看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增加了总数一栏)
幼儿进一步分组统计。
幼儿互相检查验证。
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数学活动。
2、从生活和游戏中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对应、排序等,发展思维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生日卡(有年月日)、2、天平称、不同重量的物品若干、记录纸。
3、骨牌若干。
4、木制方形盒、各种木制图形片若干。
5、贴有6~10数字衣架各一个、贴有数字的衣服若干。
6、自制钟面。
7、水果转盘。
8、饮料瓶10个,皮球一个,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区活动内容及玩法。
1、生日卡:幼儿学习按年、月、日的顺序比较出谁大谁小。
2、比轻重: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3、单双数接龙:幼儿按单数接双数、双数接单数的规则,进行骨牌接龙的游戏。
4、图形拼拼乐:取出盒中的图形片,用图形片拼搭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每个图形是由几个图形片组成。
5、晒衣服:幼儿根据衣架上的数字,每一次同时选择两件衣服,分别挂在衣架的两边,两件衣服上的数字合起来和衣架上的数字相同。
6、整点与半点:幼儿按硬纸片上的数字时间在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9:30分做操,10:30户外游戏,中午11点吃午餐,12点午睡,下午4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
7、水果转盘:根据大转盘上水果数量的变化,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8、打保龄球:三个小朋友一组,先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游戏与记录。
二、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三、教师交代区域活动的规则。
四、教师巡回指导活动情况与过程。
五、小结活动情况。
大班活动教案:《思维数学》3活动目标:
1.能从区域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体验“思维数学”区域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供计算魔筒若干。
(2)水果大转盘、笔和记录单。
(3)贴有数字的衣架、衣服若干。
(4)动物的家、各种小动物若干。
(5)提供标有单价的菜单,购物单和数字卡片。
(6)钟面和时间卡片。
(7)提供水果、加减算式题卡若干。
(8)竹块若干。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操作化、生活化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活动过程:
一、引题,教师交代活动内容。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玩区域活动了。
2、开设的“思维数学“区域有:计算魔筒、水果大转盘、晾衣服、小动物找家、买菜、认识时钟、水果篮、竹块分类。
二、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各个区域,了解每个区里的活动内容。
思维数学区(1)计算魔筒:学习10以内的加法。变换加减数(旋转红色纸条),找出相应的得数与差。
思维数学区(2)水果大转盘:根据大转盘上水果数量的变化,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思维数学区(3)衣服:根据衣架上的数字,每一次同时选择两件衣服,分别挂在衣架的两边,两件衣服上的数字合起来和衣架上的数字相同,学习10以内数的分成。
思维数学区(4)小动物找家:根据小动物家上的数字粘贴相应数量的小动物,感知10以内的数物对应。
思维数学区(5)买菜:看清购物单上各种蔬菜和水果的单价,随意取一张购物单,根据购物单上的要求选择数字卡和符号卡,列出相应的加法式题,算出买菜所需的花费。
思维数学区(6)认识时钟:根据时间卡片上的时间,在小兔、加菲猫的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正确地辨认整点、半点。
思维数学区(7)水果篮:随意取一个水果篮,根据篮中水果的种类(或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找出一张相应的式题卡,并说说理由。
思维数学区(8)竹块分类:取9块竹块,分一分,然后在纸上记录10以内数的分成。
三、教师交代区域活动的规则。
1、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鼓励幼儿选择没有尝试过的区域进行游戏。
2、重点提醒:孩子们可以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各个区域的活动,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对幼儿操作不熟悉的材料进行单独示范和讲解。
2、重点指导:晾衣服、买菜、计算魔筒这三个区域。
五、活动讲评、收拾整理。
1、谈话:你今天玩了什么区,玩得怎么样?(让幼儿说说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
2、你在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你觉得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拿来用在区域里面?
4、幼儿收拾材料,整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