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群文阅读三部曲(东汽小学王鸿波)
我与群文阅读的三部曲
德阳市东汽小学 王鸿波
曲一 初识
与群文阅读的初识发生在2008年的春天。坐在德阳外国语小学会议厅里的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舞台上葛荣弟老师执教《童年》主题单元群文阅读研究课,太神奇了!孩子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老师的引领下阅读了7、8篇文章!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载,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一直压在心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多次修订也都一再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我虽做过多种努力和尝试,效果都不好。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这么大的阅读量成了我多年的心病。在这个课堂上我看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将本单元教材、学法加以整合回顾,在同步阅读提供的专题文章中进行阅读实践,既巩固了学法又拓宽了阅读面,这不正是我多年渴盼的吗?我一下子爱上了这样的课堂。立即加盟了冯学敏老师组织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网络实践共同体。
加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实践共同体后接受了第一次任务——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思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研究课。这一课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如果说听葛老师执教《童年》让我看到了披着面纱的朦胧美,那么这一次是我亲手揭开这朦胧的面纱,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揭,揭开了我与群文阅读的不解之缘。虽是第一次执教“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可是讲到动情处我泪如雨下,五一班的孩子们掩面而泣,听课的老师们也潸然泪下„„这堂课成为了当时的我从教以来最难忘的一节课。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沾沾自喜地写下了这样的反思:
难忘一:教无定法
我认真读了冯学敏老师指导德阳市岷山路小学佟庆喜老师执教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思乡”教学设计后发现:“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就是将本单元教材、学法加以整合回顾,在同步阅读提供的专题文章中进行阅读实践,既巩固了学法又拓宽了阅读面,多好的想法!再认真读后又发现:阅读文本——提炼主题——品味精华——升华情感是实现这个好想法的渠道。可是提炼主题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挺大,做个调整降低点难度吧,我把提炼主题放到品味精彩句段后,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捕捉主题,在滴滴乡情中感受主题,使乡情在阅读实践中渐渐浓厚起来,真实有层次而不生硬。于是,我设计了由回顾本单元课文主题引入,小组分享课前在群文阅读记录表中摘抄好的精彩句段,孩子们从课本中走到了叶圣陶、季羡林、老舍先生等大家的故乡,了解了在这些大家心中不能忘怀的只是那普普通通的莼菜、小月亮„„此时借物抒情的写法已无需再累述,润物细无声般流进孩子们心中,为后面回到自己的故乡做好铺垫。
难忘二:走进文本
根据本组单元的特点,我在同步教材中反复掂量,最后选取了《怀念》、《藕与莼菜》、《月是故乡明》、《想北平》四篇思乡文章请学生课前阅读、查找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并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课堂上在小组交流群文阅读记录表中摘抄好的精彩句段时,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找到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例如:《怀念》中“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而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而阻隔了的邻里友情!”《藕与莼菜》中“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月是故乡明》中“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想北平》中“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但是,这些体会只是在文字表面上理解的,谈不上情的共鸣。这时,屏幕上分别出现了叶老故乡的莼菜、季老家乡的小月亮和老舍的故居,我着重选取了两个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作为补充。一是背井离乡几十载的季老在家乡仅仅经历了6年的贫苦童年却念念不忘家乡的小月亮,二是土生土长在北平的老舍当时身在青岛得知北平被日军践踏后心急如焚,北平像母亲一样给了他生命,这种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的爱让他想说说不出来,因而写下:“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孩子们在这些材料的补充下渐渐走入叶老、季老和老舍的心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不难听出文字已成为情感的载体。孩子们从心中呼唤出:“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难忘三:回归故里 就在孩子们唤出“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后我静默了一分钟,按下鼠标,屏幕上悄然出现地震前孩子们就读的东汽小学,孩子们一片惊呼:“东汽小学!”我静静地问:“孩子,你在想什么?”邓靖——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哽咽着说:“我想回家,回汉旺的东汽小学„„”她没有说完我的泪已悄然落下,音乐响起汉旺的刘秀像、长廊、美丽的梨园„„一幅幅震前美丽的汉旺图片出现在屏幕上最后定格在学校外高大金黄的梧桐树上,在幽幽的思乡曲中我开始朗读自己写下的文章《又是一年梧桐叶儿黄》,这是震后2008年10月在上班的路上因看见金黄的梧桐树而想起汉旺的梧桐树,一句“如今只能在记忆中看那汉旺小镇的梧桐树了——那在夜晚中闪烁着点点霓虹的梧桐树!”结束时,整个会议室里泣不成声。孩子们拿起笔写下了自己在汉旺的美好回忆„„
当孩子们拿起笔时已下课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个环节安排在这个课时里实在是不应该,可是我又不忍打断孩子们那些美好的回忆,仍旧坚持让他们写了一段。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到:不再说了,要落泪了,我真想回到汉旺去呀!
做个有心人,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到生活中,让语文课围绕着孩子们的生活转,让身边的资源为语文课服务,最后再回到孩子们创作的文本中去。我想这大概就是语文教师的真正意义所在吧。难忘五:疑惑重生
回到教室里一个孩子问我:“王老师,为什么这节课上完了我写故乡的作文比上次要好很多呢?”是呀,学完第二单元我们就写了一篇故乡主题的作文,可是远远不及这堂课后写的故乡习作,这堂课永远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了,这个疑问也深深地印在心中:孩子们的习作这么大的变化是群文阅读带来的?还是孩子们的经历被触动了?我想都应该有。
在这堂课上我没有像讲读课文那样分析好词佳句、文章结构,但是孩子们却学会了借鉴单元整合及群文阅读的文章中的重要写法——寓情于景中、物中、事件中,还借鉴了叶老等大师的其他写法,这还不够证明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吗?我找到了打开困惑的钥匙——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既在课堂上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又引领他们在主题中体会感悟,巩固、实践、运用旧知,碰撞、发现、创造新知。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理解,但是小学生的阅读是需要教师引领的,而每位教师更需要这样一把钥匙去引领好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从这些反思中不难看出第一次揭开群文阅读面纱的我是多么兴奋,似乎已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曲二 共舞
可是,当我一次次与群文阅读共舞时才发现爱上它真不容易!一堂课40分钟要完成4到5篇课文主题回顾、4到5篇课外同步阅读,不仅觉得时间不够,而且无论哪个环节的处理都给听课老师蜻蜓点水般的虚浮感。这也是大多数老师在刚刚开始执教群文阅读课时会遇到的困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不由得思考:一堂群文阅读课到底要教什么?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何为鱼?何为熊掌?如何取舍?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群文阅读让我豁然开朗——一切尽在取舍之间。
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侧面描写,这么多手法在一堂课中呈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备课时我发现:这些手法在课内的课文中都有体现,学生对这些描写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何不把群文阅读放在其中的一两个手法上进行深化学习?再仔细阅读同步教材,发现文章中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很多,尤其是动作描写在凸显人物特点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取“外貌、动作”为本课的“熊掌”,舍“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侧面描写”心里着实心痛,但是一想到在后面的主题单元中还可以把这节课舍掉的“鱼”变为“熊掌”,心里又高兴起来。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设计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首先,取外貌描写为教学重点。课前请孩子们填写预习卡时,将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外貌描写填好。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心里也不是很有底:孩子们能从简单的外貌描写中看出藏在背后的玄机吗?事实告诉我担心是多余的,在课堂上孩子们居然从苏七块的外貌描写“手瘦有劲”读出了他的职业特点,一个骨科大夫有这样一双手是精湛医术的保证。还从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中读出他不修边幅,很邋遢。更让我意外的是孩子们居然留意了《背影》中父亲头上戴的帽子和身上穿的都是棉布做的,从中读出了父亲是个朴素的人。能够留意这个看似不禁意的一笔外貌描写着实让我意外,赶紧顺势引导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出给我做的却是“紫毛大衣”、“皮大衣”,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再联系文中家境一天不如一天,我已无需再讲什么,父亲对“我”的爱已然印在每个孩子心中。此时让孩子们学习这种方法,现场说一个孩子的外貌大家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描述的句子越来越短,最后一个孩子只说了三个字大家就猜出来是谁了,在实践中感受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要抓住特点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外貌描写人物只能躺在纸上,怎样才能让人物站起来呢?老舍先生说只有描写动作才能让人物站起来,于是我取动作描写为教学重中之重。课前我请孩子们将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也填写在预习卡上,在小组学习中共同分享自己从这些动作描写中读出了人物什么特点。分享中孩子们基本能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比如苏七块接骨时“上下翻飞”、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葛朗台临死前“抓”神甫的镀金十字架、父亲给我买桔子穿过铁道时“攀”“缩”“爬”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等。我将课内课文和同步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学生找出描写刷子李刷墙时“摆”的动作和苏七块接骨时“上下翻飞”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技艺高超,葛朗台临死前的一“抓”和严监生临死前一直“伸”着的两根指头也是如此的神似,再次体会神奇的动作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出现在读者面前。
名家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怎么让孩子们也能写得形神一致呢?阅读最终要指向写作,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人物。于是,我取“读、说”结合为“写”铺路。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说,一说放在人物外貌学完后,学生练习说在场同学的外貌,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轻松实践了外貌描写。二说放在人物动作描写后,设计了一个“扳手腕”的游戏,孩子们在紧张有趣的游戏后练习说扳手腕。一个孩子脱口就说:我要用“扳”这个动词说,他龇牙咧嘴用力向自己的怀里扳,我也用力向我怀里扳,我们不分胜负„„另一个孩子马上接着说:我要用“摁”这个动词,他一下子就把我的手摁在桌上,无论我怎么用力,他都脸涨得通红死死地摁着我„„孩子们已经将动作描写用到自己的话语中了!不仅如此还有“龇牙咧嘴、涨得通红”等神态描写,我的喜悦难以言表。
我紧接着追问在旁边看扳手腕的女生:“你心里在想什么呢?”她说:“我看到我同桌先假装扳不过,然后猛一下扳下去就赢了。我觉得他好有心计呀。”我问:“他富有心计、争强好胜,像课文中的谁?”同学们都笑了,说:“像小嘎子!”我忙说:“把你心里想的写下来,这就叫„„”学生异口同声:“心理描写!”我又说:“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你就是课文《刷子李》中的曹小三,你就是《凤辣子》里的林黛玉,你就是《苏七块》里的华大夫,这种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从这些对话中不难看出,神态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侧面描写看起来被我当“鱼”舍了,其实不然,在短短的几句问话中,我相信孩子们已经领悟到这些描写的魅力。顺势我又送给孩子们一个有趣的章鱼知识树对人物描写的手法进行梳理,让孩子们懂得苹果树、章鱼都是归纳概括的好帮手,还有更多的方法等着孩子们去创造和发现。原来,这一课,并非真的舍,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但孰轻孰重,是与群文阅读共舞的关键。
曲三 化蝶
2014年的春天到了,转眼我与群文阅读已经共同舞过了六年的时光,在这个舞台,我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语文课堂。老师在一堂课内引导孩子们畅读一组文章,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这样的课堂让我看到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方法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这样的课堂让我看到班上即使不会写作文的孩子也勇敢地拿起了笔,这样的课堂还让我看到班上的学生纷纷登上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书信大赛特等奖的领奖台„„但是因第一学段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群文阅读量大且有一定难度,而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的重要阶段,所以群文阅读通常是从第二学段开始的。我不禁想:这么好的课堂难道低段真的不适用吗?在中高段进行了7年的群文阅读实践后我开始了新的尝试——在第一学段实践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绘出群文阅读的色彩
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首选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绘本形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每组单元开始的时候,学一篇课文我就布置预习一篇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整组单元课文学习完后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孩子们用知识树回顾整合课文和预先布置的同步阅读文章,然后请孩子们选一篇同步阅读文章画下自己的理解,再配上一两句话,几个单元下来,一本充满童真的涂鸦绘本就完成了。挂在教室里,小朋友们一下课就去翻看大家的作品。绘本把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变成了线条,变成了色彩,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语文,绘本将群文阅读变得色彩斑斓。
二、讲出群文阅读的趣味
这么做一段时间后就放手让孩子们在家里画好对预先布置的同步阅读文章的理解,回到课堂上时分享自己的绘本,看着自己的画讲同步阅读里的故事。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把读懂的内容画下来,再把画的图像还原成口述的文字讲出来,不仅发展了思维还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课程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三、大题小做演绎出群文阅读的精彩
刚开始在低段中进行群文阅读,在40分钟内完成4篇课文主题回顾、3到4篇课外同步阅读,的确有些力不从心。细细思量发现:单元主题太大,处处皆是方向也就没有了方向。比如“家乡”这个主题,包罗家乡的景色、物产、建筑、风土人情、文化古迹等等,一节课中要讲完最后一定是我和孩子们都迷了路。于是先从“家乡”这个大主题中提炼出“建筑”作为课堂的副主题,再从“状物”这个大主题中讲述的抓特点、按顺序、有详略、表真情状物等众多方法中提炼出“抓特点”作为副主题。教学方向顿时清晰起来了:“家乡”这个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从“建筑”入手学习抓住特点的状物方法来实现阅读指向写作的目标。也就有了如下的设计:
1、一条主线:通过分享预习卡学习描写《绿色的竹楼》、《雄伟的地下军队》、《九龙壁》特点的词语、句子、段落,从词到句再到段层层推进,这是符合低段学生从易到难的逐步学习的认知规律的。随后通过老师出示的一组组有特点的建筑图片,请同学们迅速说出建筑的特点。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些建筑的特点,紧接着学生在小组中分享抓住彩虹桥、十二生肖等家乡景物的特点进行的描述,不仅巩固、运用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更加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精彩的描述。
2、一条辅线:运用章鱼图梳理“状物”的写作手法,学习知识树的合理创造和应用,初步了解按照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借物言情、运用修辞等其他状物的手法。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次课把这么多的写作方法作为辅线就是为后面的群文阅读课做铺垫,为今后学习这些方法而“大题小做”。
3、一个质疑:一堂课中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疑问呢?老师课前将预习卡收上来常常会发现:在预习卡上,孩子们会写下很多疑问,然而一节课解答这么多的疑问是有困难的。老师需要在众多的疑问中找到本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探究,其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解决。例如课前我在学生的预习卡上发现有9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课文中明明说九龙壁妙不可言,可为什么又说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这个问题问出了文章的中心,我就抓住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预习卡上提出的这个未解决的问题,共同解决。在讨论中孩子们找到了答案:妙不可言的九龙壁是心灵手巧的祖先建造的,这样写是在赞美我们的祖先。然后顺势用课件出示三篇文章的结尾,学生分组读后说说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发现原来三篇文章的结尾都是异曲同工,都是借物抒情,就 此借物言情的写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透给学生们了。
有了以上的设计,《家乡》这节课群文阅读课获得了成功。刚一下课四川省教科所的刘晓军老师就说:“太棒了,我开始还记笔记,后来干脆扔掉笔记跟着老师和孩子们在字里行间畅游,太爽了!”来自成都金牛区的八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观摩后也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询问群文阅读教学奥秘,同时也提出了她们的疑惑。其实这些疑问在我刚刚开始进行低段群文阅读时,身边的老师们也提出来过:二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上这么多的内容,还要学习难度这么大的写作方法,能行吗?
随着低段群文阅读的推进,有个声音越来越坚定地响在我的耳畔:语文教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行走在美妙的文字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群文阅读,因为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语文课,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致力一生应该做的事——因为它给孩子们插上了一个隐形的翅膀,在阅读的天空如彩蝶般自由飞翔。
第二篇:我与“群文阅读”一起成长
我与“群文阅读”一起成长
第二实验小学 黄小艳
群文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群文阅读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组合,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群文阅读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群文阅读还要具有发展性思维,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一、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第五组里的《最好的老师》,课堂作业本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7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五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王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怀特森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
二、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五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母鸡》《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林海》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草原》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三、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第三篇: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 作文教学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1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此概念来自日本佐藤学教授倡导的群书阅读,他在其《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等著作中提出“群书阅读”观念,倡导学习共同体;其后,台湾香港的教育家将此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称为多文本阅读或群文阅读。而“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从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偶见一些零散的研究(更像经验的交流)和探索(课堂教学的尝试)还是比较浅显的,并没有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对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建构。
2.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研究
几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改革与创新。其中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但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把读写结合理解为狭义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围绕抓对应训练选编阅读教材,不利于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但目前的现状是儿童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普遍不高,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书面语言接触得不够多,文字表达能力差,往往作文时言不从心,词不达意,语不成句。同时,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章法结构十分生疏,不懂得如何结构文章,如何选材,如何立意行文。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如挤牙膏,很少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教学生写作文,功夫应下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题的提出
没有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校的学生,也要博览群书,方能摆脱平庸,演绎精彩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
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40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海量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谈作文教学是空中楼阁。每周一次的作文暴露出的语言匮乏,素材缺失,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问题,让学生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举步维艰。有的干脆抄袭克隆,应付了事。因此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成为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不二法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
1.研究的理论意义
(1)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群文阅读及作文教学策略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让学生愿意读,学会读。读而有获、读而能用。直至乐读、乐写。迅速提升小学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多读书对写作诗文的重要意义。作文教学要有成就,功夫也不应单在写作技巧写作构思、立意上下功夫。应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为此,我们确立了“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探索群文阅读及作文高效模式,为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课程改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根植于生活,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方向更精准,更好的服务于写作教学。
(2)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初始加以指导,精选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语文教学辅助材料。当兴趣被激发后,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心,在充分阅读基础上,注意写作训练。
三、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在理解、积累、表达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教师层面
通过实验我们要探索出一些课内读写结合和课外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初步形成“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制定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方案。初步摸索出具有特色的群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模式。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队伍。使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鲜明。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措施分析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措施分析
摘 要:新课改提高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传统的单篇阅读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出现了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慢慢成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助于语文学习。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阅读教学的模式,阅读文本主要是语文教材,达不到学生的阅读需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积极应用群文阅读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改变
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很难改变,不少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群文阅读的开展没有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目标,变成了另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教师依然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具体化、规范化的阅读答案,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约束。
2.群文阅读的开展效果不好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选择文本上,群文阅读要求的文本应是有一条主线串联的多个文本,教师讲解典型文本,学生阅读剩余文本。但教师没有经验,往往是胡乱组合几篇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第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主体、选择的文本都与学生认知能力不符。小学生受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快速理解多篇文章,更无法讨论文章主题,达不到教师要求的阅读水平。第三,在课堂时间安排上,群文阅读思维基本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在一节课时间里将大量的信息消化掉。在文本多而时间短的情况下,学生难免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阅读文本,还要交流讨论,时间过短的话无法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转变阅读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实际行动上做出改变。如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将问题答案开放化,尊重学生的多样化观念,加深对学生想法的了解,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文本,从而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讨论。
2.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文本,如给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选择的文本是《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舒克和贝塔》等童话故事;给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选择的文本是《小兵张嘎》《鲁滨孙漂流记》等趣味性故事;给五六年级的小学生选择的文本是《小王子》《草房子》《秘密花园》等书。文本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阅读主题和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3.横向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就是选择议题。教师将有一定关联的文章组合到一起,学生以一个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贯穿始终的。因此,教师要选择有一定实效性的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选择议题时,可以有一定的横向性,尽量包括全部阅读素材,如《小兵张嘎》《小老虎?v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等,主要是讲主人公遇到危险时如何应对的故事。语文教师可以定下一个横向议题,如“假如你是故事的主人公,遇到这些危险时会怎么做?”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4.重视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课后反思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教师要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教师在课后反思中要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请其他语文教师听课,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做出改进。
三、结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在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尝试,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的时间不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在选择文本和教学开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改善,推动群文阅读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36.[2]郝玉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27):139-140.
第五篇:永合小学 王丽波 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刘家镇永合小学 王丽波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2.复习数位顺序表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 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0.6里面有()个0.01 0.61里面有()个0.01 3.61里面有()个0.01 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1)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5.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及验算时的注意事项。例如:
a)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b)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c)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为什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 d)怎样判断游戏是公平的?
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近似数(积、商)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运算律)6.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7.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