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设计
康平县东关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玉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一、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个人展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以新疆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干旱区面积广大,所以,本节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更明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学生认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了解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3.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以新疆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大开发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能力。2.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新疆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如:音像、图片。等将枯燥内容多彩化,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和基础地理知识已经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学资源:学案 课件
(1)利用学案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材料,真正落实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2)课件中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了适当的地图、图片、视频、音乐等,并有效的设置在各个环节当中,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我们身边的地理,从观察身边的地理入手,提高地理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 《美丽的新疆》 引入新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设计目的:引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的相关知识。用景观、图片,旅游景点和视频里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本课学习
教学活动2 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1.运用课件上的地图,指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地理 位置。众多的邻国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设计思路:2.运用课件上的地图找出新疆的主要河流比较两条河的特征。(播放-提问-讲解)
设计目的: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引发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方法:抛锚式
教学活动3探索问题,发现结论:
教学思路:新疆深居内陆,从新疆地形特征
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
新疆的气候资源及特点五个方面分析地形以山脉和盆地为主,新疆草地丰富,矿产中著名的新疆软玉,以及风力发电,过渡到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干旱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
设计目的:为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铺垫,从而达到掌握重点。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复习以前知识,跨度大进行知识整合,完成学案,方法:抛锚式
1.读新疆地形图,新疆气候图,得出结论:
设计目的:利用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加上他们的读图能力和活跃的思维,很自然的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得出结论:
一、地形特征
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天山山体高大,山间分布有一些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其中吐鲁番盆地底部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设计目的:利用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加上他们的读图能力和活跃的思维,很自然的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三、河流特征
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内流湖和咸水湖。
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新疆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时令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教学活动4感知情节,得出结论
讨论:步骤:(通过图片、,合作学习,完成学案)
设计思路: 讨论:阅读材料和利用观看新疆的生态环境等图片作为引申,让学生思考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开发的关系,可采取辩论的方式。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和区域开发的关系,明白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阅读:(图片)为学习这节重点做铺垫。
2.读图片资料分4个小组(每组派一名同学说出该地区经济有什么特点,向全班表明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通过运用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对上述四种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是反对还是赞成,并说明理由。)
1.阅读:新疆的生态环境 和干涸的河流(图片
课件)
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玲玲和贝贝发表了个人见解。想一想,他们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分组讨论,评价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价,不仅要了解总量,还要了解人均占有量。玲玲说得对!自然资源的评价还包括质量、分布……
设计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描述该地区生态环境,即使描述不太准确,也不必细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1.《新疆》干旱面积广大,生态脆弱。
2.表明《新疆》在开发中采取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明白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活动5探究活动 发现问题:
设计思路: 多媒体展示图片分析比较,讨论,个人展示自由争辩。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自信心。
1.设问:新疆的社会经济面貌
2.本区经济有什么特点?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收购量连续多年位于居全国第一,近年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新疆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结合新疆自然条件,讨论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以及影响棉花种植空间分布的因素。昼夜温差大,可以有效抑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空气湿度小,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收摘。新疆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3.完成学案。
七、目标检测设计
在新疆地形图上填图练习,学生用鼠标拖动完成。思路:交互式,抛锚式,设计目的:对本节知识加深记忆及时评价)开阔视野
练习题:11:说出该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种自然环境对该区域开发会有什么影响? 2:你能为本区的区域开发提出更好的建议吗?(方法:抛锚式,目的: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在新疆地形图上填图练习,学生用鼠标拖动完成。(方法:交互式,目的:对本节知识加深记忆及时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新疆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中国西北部 B.位于中高纬度地区 C.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D.位于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2.新疆境内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与盆地 B.山地与高原 C.平原与盆地 D.丘陵与平原
3.与北疆相比,南疆气候具有的特点是()A.年降水量稍多 B.风力更强 C.平均气温较高 D.光照较弱 4.新疆境内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乌鲁木齐 B.霍尔 C.喀什 D.深圳 5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内蒙古自治区
C.华北平原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数字代号表示的 邻国和邻省区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2)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 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_山脉
B____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____山脉 D_______________盆地 E_______________盆地(3)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河流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让学生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对本节知识回顾加深记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展示──设疑──分析讨论的教学流程,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安排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探究进程随时改动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指导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九. 板书设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1.位置与范围
• 2.自然地理环境 • 3.社会经济面貌 • 4.生态环境保护
十.教学资源
1、学案
课件(地图:新疆地形图 新疆河流图 新疆某城市气候资料表疆工业
农业图
新疆的特产图片
新疆的生态图)(视频 音乐)
图片 新
第二篇:地理教学设计新疆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QUFU NORMAL UNIVERSITY
《教育技术学》作业
院系:地理与旅游学院 姓名:迪力木拉提·艾尼瓦尔 专业:地理科学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号:2012414617
2014年6月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区内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同时出示反映新疆物产、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的图片。教师提问:“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我们大家想起我国的哪个省区?”
学生齐答:“新疆。”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新疆。”
出示课题: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学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我国西北边陲)
2、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省区。(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
3、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教师:“新疆与众多的国家相邻,所以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
二、学习新疆的民族分布
出示新疆民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你看到有哪些民族在新疆生活?
(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0多个民族)
2、哪些民族分布的比较广?(维吾尔族、汉族)教师小结:“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教师提问:“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新疆的总人口有多少?新疆的面积又是多少?” 学生:“新疆的人口有1934万(2003年),面积是160多万平方千米。” 教师:“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谁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新疆的
面积和人口的情况?” 学生:“地广人稀。” 教师:“新疆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三、学习新疆的地形特点
出示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以什么地形为主?(山地和盆地)
2、在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三山夹两盆,新疆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为准噶尔盆地。
学生活动:将以上山脉和盆地在课本41页新疆轮廓图上画出。
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对新疆地形的掌握情况(出示三山夹两盆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山脉和盆地的名称)
四、学习新疆地区的水源和主要的河流
再次出示新疆地形和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海拔超过多少米会出现“雪被”?(5000米)
2、新疆的哪些主要山脉有“雪被”?(天山、昆仑山)教师:“这些山脉上的积雪溶化后变成水流下来,是当地河流主要的水源。” 让学生说说新疆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外流河)教师:“新疆地区的很多河流最终都消失在沙漠里,在新疆,沙漠广布。我们看几幅图片。”
五、学习新疆的气候特点 出示新疆沙漠和荒漠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图片,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新疆地区很干旱。”
出示新疆的年降水量图。让学生说出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教师小结:“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六、学习新疆气候的成因 出示新疆海陆位置图。说出新疆的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思考: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新疆么?为什么?
(不容易到达,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干湿地区。(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小结新疆气候的形成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教师:“新疆的地形和气候限制了人的生存范围。”
七、学习绿洲
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为什么?(绿洲,因为绿洲有水)
2、绿洲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观察绿洲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绿洲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在新疆地区,人口是不是主要《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集中在绿洲地区呢?”
八、完成活动第2题
出示“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回答。(是,绿洲地区分布着城市和城镇,公路和铁路把绿洲地区联系在一起。)
出示资料:新疆的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90%以上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教师提问:“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改善?” 学生回答:“绿洲之间相距遥远,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教师:“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出示图片,回答问题: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最容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我们要保护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轮牧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出示新疆的地形图,比比看,你能从新疆找出多少个“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热,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请学生回答问题,帮助老师补充完整知识提纲,完成板书。
本课板书: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我国西部边陲
民族: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两盆: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气候成因: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 适合人居的地区:绿洲
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技术学》课程作业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三篇:地理教学设计新疆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开展案例讨论活动,让学生作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区内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同时出示反映新疆物产、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的图片。教师提问:“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我们大家想起我国的哪个省区?”
学生齐答:“新疆。”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新疆。”
出示课题: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学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出新疆在中国的位置。(我国西北边陲)
2、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省区。(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
3、请说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教师:“新疆与众多的国家相邻,所以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
二、学习新疆的民族分布
出示新疆民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你看到有哪些民族在新疆生活?
(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0多个民族)
2、哪些民族分布的比较广?(维吾尔族、汉族)教师小结:“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教师提问:“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新疆的总人口有多少?新疆的面积又是多少?” 学生:“新疆的人口有1934万(2003年),面积是160多万平方千米。” 教师:“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谁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新疆的
面积和人口的情况?” 学生:“地广人稀。” 教师:“新疆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三、学习新疆的地形特点
出示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以什么地形为主?(山地和盆地)
2、在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三山夹两盆,新疆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为准噶尔盆地。
学生活动:将以上山脉和盆地在课本41页新疆轮廓图上画出。
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对新疆地形的掌握情况(出示三山夹两盆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山脉和盆地的名称)
四、学习新疆地区的水源和主要的河流
再次出示新疆地形和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海拔超过多少米会出现“雪被”?(5000米)
2、新疆的哪些主要山脉有“雪被”?(天山、昆仑山)教师:“这些山脉上的积雪溶化后变成水流下来,是当地河流主要的水源。” 让学生说说新疆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外流河)教师:“新疆地区的很多河流最终都消失在沙漠里,在新疆,沙漠广布。我们看几幅图片。”
五、学习新疆的气候特点 出示新疆沙漠和荒漠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图片,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新疆地区很干旱。”
出示新疆的年降水量图。让学生说出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教师小结:“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六、学习新疆气候的成因 出示新疆海陆位置图。说出新疆的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思考: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新疆么?为什么?
(不容易到达,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新疆所属的干湿地区。(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小结新疆气候的形成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教师:“新疆的地形和气候限制了人的生存范围。”
七、学习绿洲
出示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为什么?(绿洲,因为绿洲有水)
2、绿洲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观察绿洲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绿洲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在新疆地区,人口是不是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呢?”
八、完成活动第2题
出示“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回答。(是,绿洲地区分布着城市和城镇,公路和铁路把绿洲地区联系在一起。)
出示资料:新疆的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90%以上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教师提问:“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改善?” 学生回答:“绿洲之间相距遥远,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教师:“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出示图片,回答问题: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最容易发生在绿洲的边缘。我们要保护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轮牧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出示新疆的地形图,比比看,你能从新疆找出多少个“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热,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请学生回答问题,帮助老师补充完整知识提纲,完成板书。
本课板书: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我国西部边陲
民族: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两盆: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气候成因: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 适合人居的地区:绿洲
水源: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8_3 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案 (新版)湘教版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案
教材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这节教学内容是初中阶段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的主要介绍了新疆的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面貌和生态环境保护。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入手,利用地图、资料、辅助图片、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产生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归纳区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北京》相关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少数民族工作(如放牧和采摘等活动)和生活(如舞蹈等)方面的图片,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典型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新课讲解
知识点
一、位置与范围 课件出示:新疆位置图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新疆在我国的部位及海陆位置。归纳: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41,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新疆的经纬度范围,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新疆的土地面积及其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的位次。
(2)找出与新疆接壤的国家。
(3)想一想,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4)归纳新疆的经纬度位置、边境位置及范围。
归纳:新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新疆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
过渡:新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你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吗?你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范围吗?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5~86“西部大开发”材料,说一说,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势?
归纳:新亚欧大陆桥从新疆境内穿过,新疆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有利于对内、2 对外联系。
过渡:图片导入:展示天山山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新疆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从这些景观图片中,大家了解到了新疆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 课件展示:新疆地形图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说出它们的大致走向。(2)找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说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特征。(3)绘制新疆的地形结构示意图,说出其地形结构特征。(4)归纳新疆的地形特征。
归纳: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以天山为界,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
过渡:深居内陆的位置和高山环绕的地形,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呢?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乌鲁木齐和喀什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任务。课件展示:乌鲁木齐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归纳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点,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特点判断新疆盆地内的地表景观特征。(3)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4)在新疆的气候特点中,哪些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利?哪些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不利? 归纳: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盆地内部沙漠、戈壁广布,植被稀少。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与南疆相比,北疆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和瓜果的生长。
过渡: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疆的河流有何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根据河水注入地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河流和湖泊。
(2)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判断新疆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3)从河流密度、河流水量、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描述新疆河流的特征。
归纳: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内流湖和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新疆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为时令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过渡:我们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其中干旱特征最为突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资源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87~88的“新疆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新疆的气候资源”、“坎儿井”材料,分组讨论,评价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即P.88“活动”2)
归纳: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草地资源丰富,耕地数量有限。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形成了独特的灌溉方式。
过渡:新疆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特征。
知识点三:社会经济面貌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出示: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新疆农业的特点。小组交流。
归纳: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1“活动”1。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新疆工业的特点。在图中,找出新疆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基地。
教师: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相继建成了油田。
过渡:新疆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8—49,完成下列任务。(1)新疆有哪些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为什么新疆的内河航运不发达?
4(3)新疆的铁路分布有何特点?其成因是什么?
(4)在图中找出新疆的主要机场。说一说,为什么新疆适合发展航空运输?(5)归纳新疆交通运输发展的特征。
教师归纳:新疆的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主,新疆的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通全区主要地州。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管道线路长,发展很快。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P.91“活动”2。(2)完成P.91“活动”3。
(3)说一说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归纳: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促进了新疆跨越式发展。
知识点四: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展示新疆荒漠化、耕地和草场退化、河流和湖泊干涸等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反映了新疆哪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适时评价、补充,最后进行小结。
教师归纳: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新疆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疆干旱区面积广,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治理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休耕)、生物资源(轮牧,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合理分配)等。
拓展延伸
教师:
1、“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特色农业,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 5 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数字代号表示的邻国和邻省区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2)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 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___山脉
B_______________山脉 C_______________山脉 D_______________盆地 E_______________盆地(3)填写字母代号表示的河流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 2.地理范围: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西部大开发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2.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很大 3.河流特征:多内流河,多咸水湖
4.资源特征: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三、社会经济面貌
1.农业特征: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2.工业特征: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观 4.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
2.治理措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
第五篇:新疆概况与民族宗教有关政策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国内分别与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相邻,国外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灿烂。当今新疆生活着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十三个在新疆居住时间较长的民族在内共56个民族成分,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
一、新疆历史概况:
新疆从古到今的数千年历史,民族迁徙、政权更迭,社会经济变迁,思想文化演进,历史事件层出不穷,概括的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三个自古以来”:
第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新疆自古代起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汉朝统一西域后,于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此时起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此后,无论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时期还是地方政权管辖时期,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第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
从古至今,有许多民族生活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凡是在新疆劳动、生息、繁衍的众多民族,包括当代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他们不仅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还创造了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宝库,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各种宗教传播和交汇的地方。早在原始社会,新疆就产生了原始宗教。从公元前4世纪起,当时盛 1 行于世界的一些宗教陆续传入新疆,与新疆本地的原始宗教一起形成并长期保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新疆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大约持续了1000多年。第二阶段是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大约持续了600多年。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这一格局从16世纪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当代新疆民族概况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不但民族成份多,民族人口比重也高,全国56个民族中有6个民族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新疆境内。新疆解放时仅有13个民族,目前新疆的民族成份已经增加到56个。
截至2006年底,全区人口约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以上。十三个世居民族人口数量排名顺序如下: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
从全区民族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态势。其中,维吾尔族遍及全疆,83%分布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库尔勒等地。汉族遍布天山南北,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部和天山东部一带。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回族遍布天山南北,主要居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焉耆回族自治县。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邻近地区。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帕米尔高原。锡伯族主要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及巩留县。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满族分布在全疆各地。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塔城和霍城等地。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新疆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人。其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首先,新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疏密程度极为悬殊,9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占新疆面积3.5%的绿洲上,绿洲人口密度高达207人/平方公里以上,按实际居住区域计算的人口密度与沿海人口密度接近。其次,民族间区域分布明显。各民族分布的区域既表现为相对杂居性,同时更突出地表现为聚居性特征。第三,跨国民族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主要民族中跨国民族较多,他们与周边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吉 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各种联系,对当今新疆贯彻落实中央睦邻友好的方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防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第四,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疆民族成分增多和民族杂居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当代新疆宗教概况: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及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现在新疆各种宗教都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新疆现在仍保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基本格局。现有宗教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伊斯兰教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民族,占全疆总人口的50%以上。
新疆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信仰汉传佛教的主要是汉、满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蒙古、锡伯、藏等民族。
其它四种宗教人数不多,影响不大。
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民族风俗习惯是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深深烙上了民族的印迹,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部分,与其他民族相区别。民族风俗习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无不遵循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或带有其深刻印迹。因此,每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就是从法律上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民族 成员往往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否受到尊重来衡量和处理同其他民族的关系。他们把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成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尊重,认为对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侮辱与损害,就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侮辱与损害。这种敏感性是各民族风俗习惯普遍共有的特征。因此,任何形式的忽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可能会损害民族关系。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饮食习俗 各民族的饮食特点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生活环境,并受到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等民族都是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普遍忌食猪肉和自死或未经阿訇念经而宰杀的牲畜肉食等。本来,不养猪、不吃猪肉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些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教规,带上了宗教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吃猪肉已经成为这些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现在,这些民族中的一些人已不信教,但仍不吃猪肉。这些民族中还禁食驴肉、狗肉、死亡牲畜的肉和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塔吉克族和一部分回族还禁食马肉。蒙古族、达斡尔族等也禁食动物的血。
待人接物习俗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很重视礼貌,热情好客,见面时要握手问好。到少数民族家中做客,要让年长的主人先进门,让长者先坐,端茶和接物都要用双手,以示尊重。客人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果不想吃,也要尝一下,以示尊重,不宜完全拒绝。当主人倒茶时,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捂碗口。到哈萨克族毡房不能坐床,可坐在椅、凳或毡上,最好盘腿或跪坐,不能两腿伸直,也不能脚底朝人。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骑马、开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马鞭子要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节庆习俗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在封斋一月期满时开斋,即为肉孜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宰杀牲畜祭祀“真主”,在肉孜节70天后过节。这两个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成为民族节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着盛装,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食物,互相拜节,以示祝贺。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各少数民族自由地按本民族的传统习惯欢度节日,国家按照各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安排假日,并供应节日特殊食品。民间文体活动 新疆各民族能歌善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群众性娱乐活动,多在农闲时举行,一般由几个人发起,邀请数十甚至上百人,集中在一起唱歌、跳舞及做其他游戏。摔跤、赛马是各少数民族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叼羊”是哈萨克族庆祝大喜事或欢迎贵宾时举行的体育活动。开始由主持人牵出一只山羊,割下羊头,参加叼羊的人策马夺羊,夺得者即为优胜。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大规模的娱乐活动,每年在秋高马肥时举行,唱歌、跳舞、听民间艺人说唱,还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同时进行贸易活动。
丧葬习俗 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如火葬、土葬、水葬、天葬等。目前,除在汉族中推选火葬外,其他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基本被保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实行土葬,人死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其他民族的群众不要帮助抬尸体,也不要去墓地看,但可参加追悼会或去死者家里进行慰问。人死后的第七天、四十天和周年日,死者家属要举行祭祀仪式。
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第36条,分4款对宗教信仰自由做了原则规定: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第二款,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三款,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第四款,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强调保障公民信教自由的同时,也要强调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由;信教的公民不得歧视不信教的公民,不信教的公民也不得歧视信教的公民。在保障信教自由的同时,不但不应妨碍而且应当加强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对于一个公民来说,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必须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
第二、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界限。宗教信仰和宗教是两个概念。宗教信仰是精神和思想领域里的问题,应当而且只能由人们自由地去选择。宗教不 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宗教,必须纳入国家的管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宗教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不受任何约束的“宗教自由”是不正确和不可能的。离开法律来谈“宗教自由”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要求的。对鼓吹“宗教自由”、鼓吹宗教狂热的错误言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的,应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坚决予以制止。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一般公民而言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做彻底的无神论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党员、团员要按照党章、团章的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始终坚持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如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就违背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不符合党对党员和团员的思想政治要求,必将削弱党的战斗力,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这是个严肃的政治纪律问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教育群众,自学接受唯物论和无神论。
第四、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那么学生也是公民,为什么要禁止在校学生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呢?我们应对《宪法》中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的规定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方面的涵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来说,它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活动的自由,一个人的信仰如果仅停留在思想意识领域内,这“是一个捆不住抓不着的变化着的无形物”,是任何人也无法禁止的,任何人是不可能不让人思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仰宗教是自由的。对于那些受到宗教意识影响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只能通过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转变其思想信仰和思想观念。但如果在校学生要对其宗教思想加以传播、宣传或通过一定的宗教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就会转化成为一种宗教活动。作为一种宗教活动,就必然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个人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其自由不可能是无限的。在我国,无论是信仰宗教的公民,还是不 信仰宗教的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依法享受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权利的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这既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允许信教群众、学生在学校传播宗教意识,从事宗教活动,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是为了保证公民不信仰宗教自由的权利。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在精神污染中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任何人不应当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当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的辩论。但是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宗教书刊,更不得进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时,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把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每个学生都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约束自己,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干扰周围的同学,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气氛,直接干扰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破坏学校文明,破坏健康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因此,青年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是绝对不能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