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

时间:2019-05-12 17: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

第一篇: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

第六单元思路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2篇讲读课文和2篇阅读课文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组成。两篇讲读课文是《挑山工》、《跳水》,阅读课文是《鲁本的秘密》、《走独木桥》以及语文实践活动6。

二、简单的教学设想

《挑山工》学生们对于挑山工了解不多,但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抓住重点语句的体会语言文字,一定体会到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在组织集体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确实以朗读文本,最大程度地以朗读代问、代讲、代议,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在朗读中体会、表达,在朗读中积累和发展语言,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真正把指导学文的过程变成指导朗读的过程。

教学理念: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跳 水》

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鲁本的秘密》

在学文前尽可能地、最大程度地变教师提问与牵拉,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随后,在集中引导学生筛选疑问、梳理疑问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主要疑难为目标,顺学而教,指导学生凭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自己解决问题。

读课文时,拿出足够的时间,启发每个学生针对篇中重点段落,结合课后有关问题或提示,结合上下文去独立地默读思考、揣摩想像、批注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走独木桥》结合段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一写自己读后的内心感受。把真正意义上的练笔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来,就将读与写的结合落到了实处。学生在感受语言的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技能,收获自然是丰富的,感受自然是真切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十册第8单元思路

第8单元思路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草地夜行》、《丰碑》;两篇略读课文《白求恩与孩子》、《蒋筑英》以及‚语文实践活动8‛

二、本单元思路

《丰碑》一课主要讲述的是一支红军队伍行军途中经过云中山时发生的一件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文章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军需处长,其中将军的表现贯穿始终,但核心却是军需处长,是那在严寒中一心为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是与云中山化为一体成了‚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将重点放在了对军需处长的分析上,尤其是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特写镜头。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是通过将军的一系列表现体现出来的,因此将军的表现无形中对分析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课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也对理解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三个词语引导学生的分析:特写、烘托、映衬。

(一)军需处长特写,浓缩了的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关描写军需处长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的两个地方,而且都是从别人的角度进行叙述,课文的第二次描写甚至只有一句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但却很好地点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深化了思想内涵。相比较而言,课文中的第一次描述显得更具体生动,虽着墨不多,但细致入微,如同一位艺术大师在精心塑造一件即将诞生的作品一样,刻画十分仔细,将军需处长那高大的形象描画得栩栩如生、从容不迫,在平凡中透视着伟大,普通中折射出熠熠光辉。这一部分中作者抓住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外貌、神态、动作和穿着进行了刻画:‚好似一尊塑像‛、‚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单薄破旧的衣服‛等等,在这些简单的语句里既描画出了军需处长饥寒交迫,筋疲力尽的神态,又突出了他至死不躺下的硬汉子精神,也写出了他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泰然、坚定,不惜牺牲的形象,突出了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塑造了他为了部队的军需供应,千方百计,严于律己,因而心力交瘁,英勇牺牲的高大形象。恰似电影镜头中的人物特写一样,寥寥数语就将军需处长的光辉伟大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的面前,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激起了读者心中的层层涟漪。

(二)将军映衬,旁敲侧击揭示主人公形象。

课文中将军的角色无疑对理解军需处长的光辉伟大产生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课文中对将军的侧面描写以及将军的情感变化充分折射出已经冻僵的军需处长的高尚情操。可以这样说,正是将军的一系列举动一步步将我们的视线和思路引入了对军需处长的思考,如果没有将军的铺垫,军需处长的形象将显得呆板、生硬。尤其是课文中将军思想感情的变化逐步地引导我们揭开了军需处长神秘的面纱:当将军听到有人冻死了的时

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军需处长是失职的‛,因此他愤怒,‚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抖动着‛,并红着眼睛向身边的人‚大吼‛:‚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时将军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如此危急关头怎能发生如此动摇军心的事件。但当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满腔怒火的将军楞住了,这时甚至连空气都凝固了,时间都定格了,将军一下子感到十分震惊,并对这位老人由衷产生一种敬重: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就在将军的举动中悄然浮出水面,是那样清晰,那样让人动容。

(三)环境烘托,给人物以充分的渲染。

在文章中,还有五个地方进行了环境描写,贯穿于课文的始终,对分析军需处长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作用。

课文一开头就交代环境的恶劣,‚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为后文军需处长被冻死埋下了伏笔。

将军见到军需处长时,他已经被冻僵,只是倚靠在光秃秃树干坐着,一个‚光秃秃‛就把那种冰天雪地旷远迷漫的景象展露无疑,又充分把军需处长的形象在一种宽广、豪迈的意境中巍然挺立起来,使得军需处长那种至死不屈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在将军要军需处长来见他时,是‚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虽然只是五个字,但却将当时的环境进一步进行了阐明,连风也在为悲壮而死的军需处长发出哀号。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这是以景衬情,是将军和战士们悲痛、崇敬心情的充分体现,也是将军需处长化为晶莹的丰碑的必要条件,这里不仅写出了将军的理解,也写出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很好的回扣课题,点明了中心。

课文用将军‚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结尾,充分表明将军已经化悲痛为力量,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也是对军需处长那种坚忍不拔精神的再现。

课文始终贯穿了两条线索:将军和环境,但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揭示军需处长的人物形象,正因为有了将军的映衬,正因为有了恶劣环境的烘托,军需处长的形象才更加显得了不起。

《草地夜行》记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挽救小战士的生命,身陷泥潭,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如果只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学生还是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课文。因此,我决定将读书的机会还给学生,构建以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布局谋篇之法,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我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以读促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然

而问题是由学生还是老师提出,效果大不一样。在教学《草地夜行》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到疑问的地方,但学生的问题质量不高,我便继续围绕疑难,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分组讨论,相互质疑问难,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接着,我逐一淘汰了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后,把有质量,值得研讨的问题作为重点练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疑点,反复默读重点段落,寻求答案。如:‚革命队伍中,老红军为什么有时称‘我’‘小鬼’?‛‚描写老红军的外貌和插进一段卖帽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老红军已知草地到处是深潭,为什么还要背我走?‛‚都丧命‛和‚不能都牺牲‛怎么理解?‚小红军早就一步一挨要人背了,怎么还能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能赶上大部队吗?‛‚最后一段中有两个‘要记住革命’不是重复了吗?‛等。

(二)以读释疑

从质疑到释疑是学生学习有长进的历程,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便要通过学生反复读逐渐加深理解。教师要努力把握时机,启发学生探究疑难,激发思维,强化训练,以求进入‚跳一跳,摘果子‛的境界。

在教学《草地夜行》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诱导学生进行释疑。

1.臵身于语言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作者的感情。

如:‚课文中的小红军如果是你,你在那茫茫草海中,对失去老红军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读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受。

2.根据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反复朗读从中领悟人物高尚的品质。

如:老红军的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是由于(同‘小鬼’一样的饥饿、疲劳);他很早就在斑竹园(卖帽子),是要告诉我们老红军是位(很早参加了革命的好同志);他为背我走(陷入泥潭牺牲了),进一步说明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用比较朗读词语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

如:‚小鬼‛与‚小同志‛,哪一个词更具有爱护之意?把‚天黑‛比拟成把光亮‚吞没‛有什么好处?‚都丧命‛与‚不能都牺牲‛含有什么不同意思?

(三)以读激情

学好语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的培养,而朗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因此我在训练朗读时加入了背景音乐,并深情并茂地与学生对读课文。

师生对读:

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我甚至还来不及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陌生。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师:当天色渐渐暗下来,草地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老红军—— 生读。师: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草地上伸手不见五指,风雨

交加。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他—— 生读。

师:当他突然深陷泥潭,情急之中,脱口而出的是—— 生读。

师:当我们二人身处险境,命系一发时,他又—— 生读。

师:他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大声说—— 生读。

师:茫茫的草海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舍生忘死帮助我的老红军永远地去了,被这可恶的草地吞噬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我的心—— 生读。

师读:风呼呼的刮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生读:‚要记住革命!‛……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朗读,气氛的渲染,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同时也深刻感悟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四)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如今在语文课堂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为此在品味语言文字,以读激情,学生充分感受到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的基础上,我便趁热打铁请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延续去深化文章中心。

如,以‚小红军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以后……‛作开头,进行续写。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内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课外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就能提高思维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十册第三单元思路

第三单元思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了《木笛》《圆明园的毁灭》《半截蜡烛》《郑和远航》4篇课文以及“语文实践活动3”。

二、简单的教学设想: 《木笛》

作者是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读者是通过语言感受去认识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巧妙曲折,语言叙述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真切,读中令人心灵震撼。紧扣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入故事的情境,在情节中进行角色互动与对话,读与品、悟与想,让心灵在情境中张开,让体验在情境中升华,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生成,充分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文章篇幅比较短,在分部分感悟之后,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描画、想象圆明园精美绝伦的建筑、景观等手段,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入境入画,置身仙境,漫步园林,让学生亲历浩动,感受野蛮。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用体会带点字或者是比较的方法,从中感受英法联军的野蛮。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时而欣赏、时而自豪、时而悲愤的情感。

另外东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指出:“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是共同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形象感知圆明园中的艺术建筑与奇珍异宝,熊熊大火无情的焚烧,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本节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突出了学生主体,有效地实现情感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生成,获得学习上的积极发展、充分发展。

《半截蜡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根据课后第一题是“说说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放手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自学。

《郑和远航》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等,合理运用语文课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本篇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开放课堂使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文内容比较好理解,要引导学生依据课后习题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倡一边阅读一边做简要的批注,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ī mián cán sānɡ zhuānɡ shì shuài lǐnɡ()()

()

()

二、多音字组词。

应 冠 圈 塞

三、请用“——”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运河之中,装满乃桶的船只在舒缓平隐地行使。()()()

四、我会选。

跑 竖

1、男孩子()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跟头,()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2、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一瓜架,让那些瓜藤()上棚架,()上屋檐。

五、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前屋后

()肥体壮

默默无()

成群()队

辽阔无()

此起()落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独特的()()地欣赏 微弱的()迷人的()()地歌唱()的原野

七、按要求写句子。

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写一句拟人句)

2、人们进入梦乡。(扩写句子)

3、草地上有几只数不清的小鸡在悠闲地散步。(修改病句)

八、用线将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句子连起来。

昼出耘田夜绩麻 悠然见南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 青草池塘处处蛙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黄梅时节家家雨 村庄儿女各当家

采菊东篱下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默写古诗《乡村四月》。

第五篇:小学语文十册第五单元教案17《古诗四首》

课 题:17 古诗四首

课 型: 精读 授课时间:

5、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单”)。

2.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1.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少年行》和《马》,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悟诗情、吟诗文)这每一步如何做到呢?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9分钟)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前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再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纠错)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24分钟)㈠学习《少年行》

1.谁来把《少年行》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骑jì 重

chónɡ 单chná于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战、英勇杀敌的古代少年英雄。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解读“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一身是什么意思?指谁?这个人能干什么?(这个少年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弓,力气非常大。)

板书:力气大

他不仅力气大,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胆量大)(因为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想象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而这位少年若无其事、镇定自如的情景,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镇定自如呢?再读读前两句话。板书:本领强

解读“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你骑马时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而这位少年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这句话什么意思?(少年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敌方骑兵的许多首领被射杀而纷纷落马。)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这位少年面对众多敌人心理会想什么呢?神态表情是怎样的?把想象到的读出来。把你对这位少年的敬佩之情读出来。

(二)学习《马》

1.谁来把《马》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燕读一声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解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你觉得好在哪里?

(2)把你感受到的广阔宁静的景象读出来。解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前两句写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呢?与前两句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也披上漂亮的马鞍,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尽情地奔驰呢?广阔而宁静的边疆战场是马尽情驰骋的地方,可是现在的马没有漂亮的马鞍,也没有机会尽情地驰骋,这个环境描写更突出了马的怀才不遇。)(2)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4分钟)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尽管第二首诗是写马的,但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借物抒情。第一首诗就是表达了对那位少年的赞美之情。)

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望洞庭》和《游园不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3’)

1.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着这幅图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绝句—杜甫,独坐敬亭山——李白,登鹳鹊楼——孟浩然)。

2.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6’)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后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两人一组互相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纠错 指导“磨、屐齿、青螺”的声音,指导“屐齿”的字形和意思)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26’)㈠学习《望洞庭》

1.谁愿把《望洞庭》读给大家听,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湖水 秋月 山] 2.这湖水 秋月 君山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就这样引导,谁还有补充] [评价: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呀!或者说:你真会想象,描绘的多美呀!] 3.我们走近洞庭湖,欣赏欣赏这里的美景吧。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好吗? 4.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但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情,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若学生说:作者对洞庭湖的美景是无比的喜爱?[插问:从哪知道的?](抓住比喻句来理解。)

若学生说:无风的湖面像一面未曾打磨的大镜子,作者是非常的喜欢,师评,是呀,多美呀!读出来。

总评:迷人的波光、柔和的月色、美丽的君山,多么让你、我和作者喜爱呀,来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1.作者叶绍翁来到了朋友家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柴门不开,他为什么想到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才不开门的呢?(联系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

3.根据园子门口的苔藓和出墙的红杏,你想象一下园中会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

4.作者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却想象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当作者想到这些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把你对作者的理解读出来。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5分钟)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表达出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2.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课后反思:

教师: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悟诗情、吟诗文 不足:自学方面不够扎实。

下载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十册教案第六单元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

    十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计划 教材简要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4篇课文:《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鸟的天堂》《长江之歌》及“语文实践活动1”。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

    小学语文十册教案21《挑山工》

    课 题:21 挑山工 课 型: 精读 授课时间:5、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 能力目标:1.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2.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3.朗读课文。背......

    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1、燕子 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教案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

    小学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21画家和牧童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兄、呆”等12个生字,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会认......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 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

    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识字 6 教学目标: 1.学会 8个生字和 10个生词。会认9个生字。 2.学会8组反义词。 3.让学生在反义词的训练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反义词的训练。 课时安排:......

    第七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20 古 诗 两 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