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周至中学 王程琬

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第三单元导学中要求“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而这篇文章虽然是有关演讲的,但作者并没有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而是重在塑造演讲者的形象,所以在教授本文时,我将人物的描写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作为了这节课的重点。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围绕梁启超的演讲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加以了解和体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体味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的无限敬仰之情;体会梁任公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㈠ 导入:由介绍梁实秋引出梁任公

有这样一个人,他13岁考入清华大学;21岁留学美国;花了37年时间一 个人翻译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迄今为止一个人翻译莎翁全集的第一人;他还是敢于和鲁迅先生打笔仗的人。他就是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梁实秋。【幻灯片1】(对梁实秋进行补充)

这样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却深深的折服于一个人——梁启超,到底是什么 原因呢?【幻灯片2】(介绍梁启超)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在 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认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学者梁启超。(板书课题)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二是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而他的学者身份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知,所以可以将此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点。

㈡ 学习目标:【幻灯片3】

1、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认识学者梁启超,体会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㈢ 检查预习:【幻灯片4】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 蓟(jì)北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识记文章的疑难字词)㈣ 感知标题,引出鉴赏的角度

写人的话,人们一般会从哪些描写角度入手?正面和侧面 【幻灯片5】补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其他人物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主人公的性格.举例说明: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教师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仅通过一次演讲就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粱任公先生的。

【幻灯片6】合作探究:讨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梁任公先生的描写,将正面和侧面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星号和 三角符号)标记,并分析句子写出了什么。

1、先请学生口头展示侧面描写的句子,教师点评、学生点评 受人景仰、风趣、才华出众、有感染力、有个性

启超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还要看对他的正面描写。

2、学生口头展示正面描写的内容,师生点评。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 教师总结:外形:其貌不扬

内质: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爱国心)

——内质方面可以让学生找文章中能概括梁启超的句子

【幻灯片7】热心肠的内涵:由梁启超的书房名“饮冰室”引出“热心肠”的内涵即爱国心。

教师总结:他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这一点,在他演讲的内容里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中总共有三处引文,《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三处都表现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课外,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加以理解。引文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的?——侧面描写

合作探究的设计意图: 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 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一定的讲解,使学生的感悟和理 解与文本有效结合。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㈤ 小结课文 ㈥ 当堂练习:【幻灯片8】

用一段文字来描绘一位现任老师

要求:不透露科目、姓名,但要让全班的同学猜出是哪位老师。强调:抓住老师的特征,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细节描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㈦ 布置作业:【幻灯片9】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把握先生的人格气质及积累成语)㈧ 总结:以《少年中国说》结束本课的学习。【幻灯片0】

梁启超在演讲时,看着台下坐的学生们,看着那一张张年轻而又热血的脸庞,先生对他们是寄予厚望的。带着梁启超先生的殷切期望,我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站得更高、走的更远。最后,请大家齐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用最宏亮激亢的声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板书:

才华横溢 博闻强记 有学问

梁任公—— 修养良好 开朗直爽——学者——有文采

认真细致 风趣幽默 有热心肠 谦逊自负 稳健潇洒(爱国心)

第二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目标:

1、感受与鉴赏: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2、积累与整合: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应用与拓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字词落实及相关背景资料,请参照“状元桥”)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3)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探究明确: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热心肠”,本义: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心性,亦即是古道热肠,文中“热心肠”指梁先生用他的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忱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术人格的魅力来感染人,教育人。照应第8段。

4、评点大师:作旁注: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外貌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4段)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描语言。

(5段)深情朗读《箜篌引》(意韵丰厚)。

(7、8段)演讲时敲头回忆(自然可爱)动作特点。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自由洒脱)举行动。

我们在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范,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的动作。这里不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乃至众人对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生动激昂,意韵深厚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人们,而作者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洒脱的梁启超,这其中融会着他人生的感悟以及潇洒不羁的真性情。

小结: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下面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想到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张口大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五、拓展提升。

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模仿这些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六、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直面生死;为学术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

第三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范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2)理解粱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演讲”一词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类的演讲。例如每周一你们的《国旗下讲话》,竞选班干部等等。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精彩演讲,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6页。

2、题目解说:(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从哪一个字可以判定本文的文体?(记)“记”,记人或者记事的散文。

(2)那么本文记了谁?(梁任公先生)也就是梁启超。称他为“先生”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有哪些政绩?最有名的当属什么?(戊戌变法)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为“康梁”;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1916年策划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并且,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他的资料: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大家知不知道其他的三位导师是谁?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5年底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另外他还被人广为称颂的一点就是他的九个子女都各有所长,人人成才。

3、作者介绍:好了,介绍完梁启超,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创作风格朴实隽永、风趣幽默,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另外还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4、读准字音: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这篇文章,读的时候在每一段前面标上序号。

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1

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

5、整体感知:标好之后,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9段):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第10段):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6、“演讲”信息:本文记的是梁启超的一次演讲,那么这样的演讲肯定得有宣传海报(讲座信息)别人才知道,所以请大家找一下演讲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1年(民国十年前后)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大教堂。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7、演讲特点:第一段中说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进行分析。

(1)首先,大家先看练习一的示例。大家要先找出描写梁启超的语句,然后作旁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来分析梁启超演讲时的特点。

(2)外貌描写:这一段是对梁启超进行什么描写?(外貌)提到了肖像、衣着,身材是怎样的?(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我们进行总结就是他一登台就神采飞扬。

(3)出场时的动作、语言描写:我们先来看他的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表现他谦逊又自负,也就是一开口不同凡响。大家再注意这几个动词“打开、扫、翻、点”,好,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他的动作,还要加上他说的话。(点名,表演)关于梁启超的广东官话,还有这样一件事:梁启超呢,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他是广东人,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了之后大加叹赏,谓左右:“粱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障碍使得梁启超失去了大胆谏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话了。

(4)《箜篌引》:在崔豹的《古今注》这样记录:“《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这首诗的主题从表面上看是疯狂与死亡,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中,如此明确的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的,屈指可数。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①公无渡河:劝诫。(你不要过河啊)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②公竟渡河:质疑。(你非要过河)一个“竟”字,道出了一种惊讶。你竟然渡河,明知道结果,明知道渡河会死,你为什么还是执意如此?

③渡河而死:结局。(你落进河里淹死了)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④ 其奈公何:追思。(我拿你有什么办法呢?)悲剧发生了,任凭女子如何哭泣呼喊,也无法改变。于是那个女子也投河而死。结果又回到原来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而在这里梁启超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为例子,并且解说的那么有情感,更在于诗歌引起了他的共鸣。我曾经说过,诗歌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任何人都能从诗歌中找到情感共鸣。在这里,梁启超自己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因此,梁启超对这首诗的讲解是深入人心,令作者在20多年后偶然在茅津渡候船渡河时还能记忆犹新。

同样是这首诗,据闻一多先生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听粱讲授时又是不同的讲法。梁启超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5)博闻强记:第七段主要写他的什么特点?(“博闻强记”)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他忽然记不起下文之后动作是什么样的?(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6)手舞足蹈:第八段主要写他演讲时的动作是什么?(手舞足蹈、感情丰沛)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到的两个例子。

①《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真正如作者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而“高皇帝,在九天”这一段具体指的是《桃花扇·哭主》那一折中,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帝驾崩,捶胸顿足对北方哭道:“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其中的高皇帝就是指崇祯帝,崇祯在位17年,励精图治,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最终江山易人,崇祯也自杀身亡。梁启超由崇祯帝联想到自己曾经追随过的光绪帝,他也是为很想有所作为的君主。可是在变法图强时,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国家依旧贫弱,还被列强瓜分,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悲从中来”,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唐诗记录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于是梁启超于“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这一哭,为的是国家贫弱,这一笑,为的是百姓告别颠沛流离,那么这一哭一笑正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7)第九段:这里又提到先生演讲的特点是怎样?(酣畅淋漓)

8、作者对粱的评价:综合以上的学习,再结合以往历史课所学到的知识,现在你觉得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关心国家大事,办事认真严谨,博闻强记,深受青年学子敬仰的文学家、政治家)

那么作者给了他一个怎样的评价呢?(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前面的有学问、有文采我们都不难理解,如何理解热心肠?(晚年虽不谈政事,但仍旧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只是重心比前期来说有所转移,并非像隐士一般“莫谈国事”,完全脱离尘世)

9、探究抒情方法:本文表面记的是演讲,实际记的是人。表达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找一找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看看是怎样抒发出来的?

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10、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梁启超的代表作品,如《少年中国说》。

第四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写法。

(3)理解并借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的写作技法。(4)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梁启超作为一个拥有政治家情怀的学者文人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

2、教学难点

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基础上,来鉴赏作者“文章要深,要远,要高”的写作主张。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课前预习安排

1、通读两遍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2、学习印发的有关梁启超和梁实秋的材料。

3、学习练习一中的示例,对文中描写梁任公的语句作旁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阅读了印发的材料,知道了梁启超是政界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学术界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大师。今天就要读读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受作为大师的梁启超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阅读材料收获。

2、交流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三)品人,同时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

1、由对“热心肠”的理解引出。

一般的理解是对人热心,肯帮忙,乐于助人,本文的热心肠作何理解?

2、介绍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3、小组交流所作批注,并讨论文章中展现的梁启超的性格、气质、修养。

结论: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风趣幽默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而有趣,知识渊博,博闻强记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才华横溢、热情奔放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潇洒、稳健、自信、自由洒脱

4、教师小结:

“热心肠”是指其感情真挚,情感丰富,性情炽热。

(四)品文,结合练习二,理解作者的写作主张。由课后练习二摘录作者的一段话,引出话题。

1、关于深(深刻)、远(远大)、高(高雅)的理解(1)关于杜诗

指名朗读描写演讲杜诗的一段,思考并讨论:

梁任公先生读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的,为什么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明确: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

教师小结:

从任公先生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任公先生的“热心肠”。(2)关于《桃花扇》

(课件出示《桃花扇》简介及左良玉《哭主》片段)

《桃花扇》是清初戏曲作家孔尚任的一部历史剧。这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剧,它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了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在广阔时代背景上,反映了明末**的社会面貌。

文中摘录选段出自《桃花扇·哭主》一场,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捶胸顿足对北方哭道:“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其中的高皇帝是崇祯皇帝,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副“热心肠”。

教师小结:左良玉哭的是皇帝驾崩,大厦将倾,梁启超悲的是自己追随的皇帝刚刚起飞就折断翅膀,悲的是国家运势无法扭住,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热情无法释怀。所以这里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是一个忧国忧民,有着满腔爱国热忱的人,所以他在演讲时一会儿痛哭流涕,一会儿又张口大笑,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教师补充介绍:

梁启超又名“饮冰室主人”。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庄子假托三个故事,以此来说明处世的艰难,从而引出庄子的处世之道。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求教。此次出使,责任重大,我心里十分害怕,“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

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寓意对国家社稷忧虑焦灼之情,可见其内心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3)关于《箜篌引》

指名朗读描写演讲《箜篌引》的一段。教师释义:

一个白首狂夫,披发提壶,扑入乱流急水中,想要游渡过河。他的妻子尾追而至,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丈夫,那个白首狂夫被急流卷走了„„随后,这位妻子,不知从何处取来一张箜篌,坐在河边,望着奔流的河水,边弹边反复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其声哀切凄怆,一曲终罢,这位至情至性的妻子,竟然抱着箜篌投身河中,随着流水陪伴丈夫去了。从唱词平实的风格上,我们不难看出这对夫妻既非达官显贵,亦非骚客雅士,他们不过是两个寻常百姓,一对普通夫妻,然而他们身上爆发出的壮烈性情,竟至纯至刚痴绝如斯,比起楚霸王自刎垓下时所唱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犹有过之而不无不及。

教师:谈一谈:你对“强行渡河”行为的看法。明确:这是一种执着,直面死亡的勇敢行为

学生思考探究:任公先生读此诗生哀情,他会想到什么?(教师补充介绍谭嗣同的相关内容)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小结:《箜篌引》的悲剧在于狂夫对渡河的执着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维新志士们在国家衰亡、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寻找国家民族出路而敢作敢为、英勇执着、勇于牺牲、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唏嘘不已。于是,才会有了任公先生演讲时的忘情。

2、关于“不要长”的理解(1)选材精当

作者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2)语言精练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力求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赏析第三段的形貌描写的例子。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本文由于追求简洁美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处,也可稍稍指点一二。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五)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选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六)布置作业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均为写人记事散文,从教材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上的技法,请加以梳理总结 板书设计:

认真、修养好 风神潇洒 谦逊、自负 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感情丰沛

第五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的表现人物的片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片段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写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习梁任公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片段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写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是梁实秋先生的回忆之作,回忆这次让人难忘的演讲,更怀念着当年演讲的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梁任公先生的赞叹和钦佩,基于此,我们拟定了两个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

(大屏幕展示)

1,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情感,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解读标题

1,请大家将目光投送到文章的标题上,它的主干部分是什么?

明确:记一次演讲。(齐答)

2,如果以“记一次演讲”为题作文,你一般会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演讲时间、地点、人物。从头到尾的演讲过程„„(刘文凯)

3,这是一般写法,可是梁任公先生不是一般人啊,梁实秋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明确:没有记述完整的演讲过程,只是选择了记忆中的一些片段来写。(万红伶)

三、片段鉴赏

1,回答得很精练,也很准确,英雄所见略同,著名学者在评价梁实秋先生作品时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段来刻画人物。(ppt展示)

2,那么,请大家找出这些经典片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请一组同学概括)演讲稿——出场——开场白——讲解古诗——背书——表演——影响(板书)

3,从这些片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梁任公先生呢?请小组合作讨论选取你最感兴趣的片段,得出结论。(ppt展示要求)

四、片段解读

1,演讲稿——认真细致(以物写人,侧面表现人物的修养和才华。)(李俊林)

2,出场——潇洒自信(大家不清楚的是,此时的梁任公先生已经身患重病,有名流甚至声称要成立梁先生保命会,要求先生尽量不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是从作者的描写中你看到了先生一丝衰弱、颓唐之象吗?)(谢宇涵)——我们齐读这段,向逝去的先生致敬,也学习他的这份任何时候都保持的神采飞扬!

3,开场白——幽默风趣(能试着表演吗?)——(罗圳)4,背书——率真可爱——(揭丽佳)5,影响——感召力强——(李海伦)

6,讲解古诗——讲解精彩、让人难忘,说明他才华横溢,能让听讲演的作者二十多年后仍有所感悟,哀从中来。——(游奕婷)

7,表演——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则笑,不掩饰内心真实的感情,可以说,先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文章中,忘情演讲!——管斌兵

(1)请大家齐读本段,思考,先生为什么而哭,又为什么而笑?(先给大家出示《桃花扇》的相关文字)视野拓展——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展现了明末腐朽**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作品中的崇祯帝是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在位十七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自缢身亡,终年34岁。

课本节选的《哭主》一出是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后所唱: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2)(这段唱词应该用什么感情演绎?悲,悲国家,悲皇帝,悲人悲己,请一个同学用悲伤的基调来读一读——陈毓韩)

(3)为什么先生在读到这段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是不是他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呢?

他不仅替古人悲伤,更替自己替光绪帝悲哀,他们的经历多么地相似!变法的失败,国家的衰败、百姓的凄苦,让他内心无法平静!——周丞华

(4)而当他读到杜甫的这首快诗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收复失地,国家百姓、安定有希望了,他当然深感欣慰!——黄雨淇

(5)所以,无论是哭还是笑,或者又哭又笑,都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的忧国忧民!小结:梁任公先生曾说屈原有极高寒的理想和极火热的心肠,他最喜欢吟诵屈原的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向来对杜甫推崇备至,他说,杜甫不是诗圣,而是情圣,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最欣赏的一句诗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自己失意潦倒时,还在担忧着百姓;整日叹息,是因为内心焦灼!而先生自己又何尝不是有这样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正是因为这份火热没法完全发散出来,所以他才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饮冰室,而他自己自称为饮冰室主人,可是,饮冰又怎么能压住这满腔热血!因此,在他的讲演中、文章中无不贯穿了这份爱国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国之情,才会感染无数的学子,让后代敬仰!

五、大家回过头来看,要准确、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我们最好是抓什么呢?

细节(片段)!除了抓住细节,要让一片文章动人,还得注入自己的情感,有了情感,才能让人物有血有肉!

六、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试着练练笔。出示ppt

下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语言精练、传神的特点;学习本文通过片段组合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2、梳理文脉,诵读精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目标】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一、新课博览: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写他的文章可谓......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品读课文,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评论与感受,领悟文中深沉的文化底蕴。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多余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程分析】 梁任公先生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

    教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文体】写人记事散文(单元定性:品人品文) 【文本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回忆二十多年前(1921年左右)梁启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朱艳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梁任公的形象,品味语言。 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情感与态度:能够理解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