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doc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三步式题的计算。下面先来复习一下过去学过的混合运算。
1.150-42×2÷14(240+120)÷(140-20)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订正时问:(1)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乘、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口算。
5×(150-90)÷20 600-8×5×10 100+100×4÷5 20+800÷4-60
二、新课。1.教学例1。
教师板书:100-(32+540÷18)问:(1)这道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2)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说明:像这样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省略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二篇:《混合运算》教案范文
《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2~73页。
教材分析
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差,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教法建议
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尝试将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另外,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写答语,教师要加强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创设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序。
难点: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出示如下练习题。
174+305+289 755—248—137 先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算二人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2.引入。
出示:36+48—25 276-138+39 师:这两道题与上面两道题在运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这两道题是加减混合运算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在连加和连减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加减混合运算,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利用知识迁移来接受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第7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先引导学生找出这幅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然后教师指出:现在我们来讨论“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
(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①自主探索算法。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算法。②讨论交流算法。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指名板书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9—12=47(台)
47+59=106(台)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方法2:59—12+59 =47+59 =106(台)
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方法1”中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上面的两种算法发现“方法2”的算法实际上是把“方法1”的两道单步的加、减算式合并成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
通过交流,还要让学生明确:在59—12+59这个算式中,“59—12”求的是向阳村今年新买的电视机(47台),“59—12+59”求的是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所以计算59—12+59时,应先算59减12的差,再用所得的差(47)加59。
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算法,教师应给予肯定。教师要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59+59=118(台)
118—12=106(台)答:一共有106台电视机。或59+59—12 =118—12 =106(台)
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电视机”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应该求出先卖出的苹果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算法:
方法1:138+29=167(千克)
138+167=305(千克)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方法2:138+29+138=167+138=305(千克)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方法3:138+138+29=276+29=305(千克)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
教师要先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接着向学生说明:“方法1”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方法2”和“方法3”是用含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3.归纳概括。
让学生观察以下四个算式的计算过程。59-12+59
59+59-12 =47+59
=118-12 =106(台)
=106(台)138+29+138
138+138+29 =167+138
=276+29 =305(千克)
=305(千克)
师:通过观察,你觉得应怎样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如下: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一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练习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3页“练一练”中的第1~4题。1.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算法。本题解答过程可参考如下。(1)第(1)题。
因为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而下车的乘客有209位,显然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多,因此,车上的人数是增加了。
(2)第(2)题。
算法不唯一,可参考如下三种。
856+288—209
或
856—209+288 =1144—209
=647+288 =935(位)
=935(位)
答:车上有935位乘客。答:车上有935位乘客。288-209+856 =79+856 =935(位)
答:车上有935位乘客。
通过全班交流,还要使学生体会到:尽管第(2)题算法不唯一,但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因此,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
3.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归纳总结算法。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68+68-6-1-1 =136-6-1-1 =128(名)
答:参观画展的一共有128名学生。或者如下: 68-6+68-2 =62+68-2 =128(名)
答:参观画展的一共有128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算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全课小结(略)
第三篇:混合运算教案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通过玩“24点”游戏开拓思维,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运算中灵活地使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2、教师提出问题:你会计算3+22×吗?
通过提问,学生容易回答出先算平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5这是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
3、把算式改成3+22×(),你还会计算吗?这是什么运算?运
15算顺序怎样? 教师明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做一做,正确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1)3+22×(-)(2)-72十2×(-3)2+(-6)÷(-)2
(3)(-3)2×[()]
235913152、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2)指定三名学生到黑板演示;(3)待黑板上学生完成后,教师评析:1)强调运算顺序;2)注意-72=-(7×7)=-49;
3)第(3)小题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
三、随堂练习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1)8十(-3)2×(-2)(2)100÷(-2)2-(-2)÷(-)(3)-34÷2×(-)2
2、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2)完成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对照结果,有没有不同的算法。(3)小组长作好记录:每小题的答案,哪个同学哪一步做错了,原因是什么?
3、提问一个小组的组长回答各题的答案和组员中出现的问题。(配142323合实物投影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出来)并指出题(3)中,不能算成原式=-81÷×=-81÷1=-81。
4、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一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式子给全班同9449学做。要求:1)把你认为最难、最容易错的部分体现在题目中;2)不超过四步运算;3)你要先算出答案;4)在题目上写上组号。
5、老师活动:投影各小组设计的题目,选取一些题目(各3题)交换来做,比比哪一个大组的同学做得最快、最准确。最快把3题做完,做对的为优胜者。
四、做游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
1、介绍“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
2、教师先示范一次:如抽到
可以凑成7×(3+3÷7)=24 如果抽到的是,你能凑成24吗?
如果是
呢?
3、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也参与游戏。
(1)由各小组长在扑克牌中随意抽出四张牌让同组的同学做游戏,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方法最多。组长作好记录:抽到什么牌,怎么计算?并共同挑选出一组你们认为最难计算(或者你们的方法最多)的牌来考一考其他的同学。
(2)老师收集各组交上来的牌组,选择其中一部分让学生练习,比比谁的速度快,方法多。(如果解题方的方法多过出题方,则解题方赢)
(3)老师摆擂台:出示以下的两组扑克牌让学生做游戏,你们能想出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法的老师输,否则就是老师赢。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
2、要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
3、在运算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运算律,以期迅速、简便、正确。
六、作业
1、课本P79 页习题2.15第 1,2题。
2、每人出两道“24点”的题目给同桌作为作业完成。
第四篇:混合运算教案
小数除法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学做游戏,对生提出3点要求:坐姿端正、积极举手、给予同学表扬。2.复习回顾:
师:谁能说出下列个题的运算顺序?。
58÷26×14
25×(68÷17)42+28÷12
14×71 4.教师给予总结: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5.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混合运算
二、建立模型 活动一:
师:请同学同桌进行下边的讨论。
讨论1:你平时都买过哪些糖,它们的价格是多少? 讨论2:什么事什锦糖?什锦糖的价格怎么确定呢?
师: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是什锦糖,而什锦糖的价格是用什锦糖的总价钱除以总数量。哪那们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吧!活动二:
1.出示图片:用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配制成什锦糖,奶糖单价是22.8/千克,水果糖的单价是12.9/千克。
2.学生自己提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口头解答。共同解答:
① 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多少? 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
22.8×3+12.9×2=94.2(元)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
张树春 ② 一千克什锦糖多少元?
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94.5÷(3+2)=18.84(元)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活动三:
师: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生: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我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师:很对,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活动四: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后练习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师:你们真棒!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把算理讲解的特别棒!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体会
板书 四则混和运算
(1)22.8×3+12.9×2=94.2(元)
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
(2)94.5÷(3+2)=18.84(元)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
第五篇:混合运算教案
坪寨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达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
343-24÷6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