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

第一篇: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

观 猎

一、导入。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边塞诗喜欢塑造霸悍雄杰的额人物形象,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建立功业的理想。

二、全班朗读《观猎》一遍。

三、鉴赏诗歌。

1.思考:这首边塞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写的是射猎活动,其中地点是渭城,主角是将军。2.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两句可否调换次序?

明确:不能。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之声由风之劲疾而更震耳。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此联先声夺人,如沈德潜说:“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说诗啐语》)“起二句若倒转,便是凡笔,胜人处全在突兀也。”(《唐诗别裁集》)3.、这首诗的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对仗工整,你能说一下“疾”“轻”两个字有何妙处吗?(选择其中的一个即可)答:“疾”写出了鹰的凶猛,眼力敏锐;“轻”写出了马的雄姿,轻快迅疾。4.颈联“忽过”一词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明确: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为唐时著名产酒之地。“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新丰市与细柳营,二者相距三十余公里,此处泛指军营。“忽过”一词,写出了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5、尾联以写景结束全文,你认为有何妙处?试谈一下。

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其中射雕之典,出自《北齐•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射猎时,于云中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后用来形容那些膂力过人、箭法高超之人。尾联以千里暮云风定方平的景象作结,使狩猎活动紧张中显宁静,气氛变化和谐,余味无穷。

6、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射猎的古诗词名句,试写出来。答: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代诗人卢纶)。

【诗文解释】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诗文赏析】本诗利用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表现了将军的勇武。将军把箭射入石棱中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全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淳厚。

7、这首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英武豪迈,雄姿勃发的情怀。8.朗读诗歌,然后总结诗歌内容。

(1)主旨:这首诗写一次打猎场面,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2)鉴赏要点

①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②全诗结构巧妙,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流转自如。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嵝增之势,收处须有完固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人,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作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与起笔倒人者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

③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枯”、“尽”、“疾”、“轻”、“忽过”、“还归”,体物精妙,传神。四.背诵诗歌。

第二篇: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如滔滔江水,美如清水芙蓉。让我们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

学习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飘逸的写作特点。2.品味王维田园诗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情致。3.背诵这四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解读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的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质朴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 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名句识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考点演示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案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插茱萸两个意象,抒情一反前两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缺少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需体贴。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一、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生活、思想与创作,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主要是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思想奋发向上,其诗歌创作的基调也是积极乐观的。后来张九龄罢相,朝政日非,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仕进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这期间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惟以禅诵为事。因此 2 他的思想也趋于消极遁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甚至带有枯寂。

二、写作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辛夷坞》

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还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送沈子福归江东》

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观猎》

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其中一首。

1.文学常识填空。

王维,字摩诘。唐代河东人,工书画。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笃志奉佛,亦称“诗佛”。他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蒸藜炊黍(shǔ)

(2)啭黄鹂(zhuàn)..(3)芙蓉(rónɡ)(4)红萼(è)..(5)风劲(jìnɡ).

(4)罟师(ɡǔ).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2)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3)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积雨辋川庄作》情景交融 颈联:独处山林 怡然自乐 尾联:与世无争 淡泊宁静禅寂生活

首联:田家劳作 静谧祥和

田园风光颔联:自然景色 生机盎然

前两句:春天来到 辛夷花开

寂寞→宁静淡泊 《辛夷坞》后两句:春天不永 花开花落前两句:送行之地→景《送沈子福归江东》后两句:依依惜别→情(哀而不伤)

首联:空摹声势

渲染气氛颔联:狩猎场面《观猎》

颈联:猎毕收科尾联:猎后追想

悠然自乐

《积雨辋川庄作》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细描细绘,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创造了一种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辛夷坞》

充分描绘了辛夷花美好的形象,渗透着诗人对时代环境寂寞感的体味,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

《送沈子福归江东》

诗歌写了诗人在长江上游送别友人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基调明快,哀而不伤。《观猎》

写一次普通的打猎场面,表现了打猎主人公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英武精神,又写了猎归后的轻快和喜悦的心情,蕴涵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积雨辋川庄作》 1.形象鲜明,诗中有画。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是王维诗的特点之一。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山川景物,都描摹得细致入微,神形毕肖。《积雨辋川庄作》就是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相结合的一个范例。诗的首联,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出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生动传神。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 4 所得。在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飞舞,意态娴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辋川之夏,百鸟之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最突出的特色。2.闲静孤寂,兴味深远。

王维后期的诗作,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积雨辋川庄作》便是其后期代表作。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出了对现实非常冷漠的心情。诗中无论是描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还是令人陶醉的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的辋川山庄,便是对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的逃离。诗人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借清斋素食,机心已失,淡泊自然。因此,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而被推为盛唐七律中的典范之作。

《辛夷坞》

1.描摹细腻,平凡中见美感。

《辛夷坞》是《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辋川集》是一组描写田园风光的组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整首诗描绘了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呈现出一种生命律动的美感。2.托物言志,寓意深远。

此诗绘景状物写得幽美,但只要联系诗句“涧户寂无人”,就不难感受到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不念皆寂”,在对辛夷花开花落的描写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辛夷也就是芙蓉花,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送沈子福归江东》 化虚为实。

诗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形象感人,深厚蕴藉。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情: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你去吧!将自然界的景色比作心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写之景如在眼前。

《观猎》

1.遣词用字准确凝练,前后照应。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阻碍,观察刻画极为细致。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写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用字俱妙。2.诗中藏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实指。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直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在此用来就多一重意味,写出狩猎主人公亦具有大将风度。

尾联以写景作结,但它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恰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满志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

第七句语出有典,相传北齐斛律光狩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此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

3.灵转自如,气势贯通。

综观全诗,上半部分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趣,远非实际功利所能计量。下半部分转到罢猎还归。虽转折而与上文意脉不断,自然流走,既生动描写了猎骑的情景,又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猎罢归来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上下贯通,一脉相承。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发,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首尾回环映带。

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答案 本诗的颔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 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2.《辛夷坞》字面上客观地描写山涧的辛夷花,不露情感的脉络,但其中寄寓着诗人委婉细腻的感情。试分析: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辛夷花由秀发到凋零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宁静与落寞的情怀。3.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答案 《送沈子福归江东》诗中,诗人开篇先写了送别渡头的景物,烘托了送别气氛。

三、四两句即景寓情,情景妙合,自然地抒写出作者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依依不舍地望着友人乘船而去,眼前剩下的只是大江南北两岸无限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觉得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就像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由此忽发想象: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随处可见的春色,从大江南北一齐涌向你,随你乘船而去吧。诗人在这里,化实景为虚情,借助美好的想象和景物,来展现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

4.《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方东树),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地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的景色,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时的紧张;此时是风轻云淡,是猎归后的从容。

第三篇:1.1 王维诗四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细剖·深析] [楼主] 《辛夷坞》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沙发] 整首诗描绘了辛夷花从春荣到秋陨的过程写春荣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 虽写秋陨但整首诗给人的是一种生命律动的美感可以说其间表达的是作者对生命规律的一种认可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板凳] 王维诗历来讲究平淡宁静这首诗亦不例外全诗虽有寂但目的是营造一种空静的意境一种澄静空灵之美可以说这正表达了作者于寂静中追寻宁静为乐趣的一种情感 [三楼] 诗歌前面是写了辛夷花的繁荣我们也能品味出诗歌的空灵之美但寂字绝不仅仅是寂寞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因为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因时代环境而生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 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意象中得到暗示 那一世的辋川 陆 虹 那一年盛唐的阳光照在辋川山间的湖面山中云自飘水自流花自芬芳柳自窈窕见与不见王维辋川依然空山鸟鸣王维用诗告诉我们辋川的诗境是他吾无隐尔舍筏登岸的物化的世界我相信王维是早早沐浴 了生命的香光他在辋川更深 地成就了自己 美文佳作欣赏 公元744年王维住进陕西蓝田辋川别墅从此辋川成了王维的别称王维为后世制造了一个世代不灭的精彩的梦幻之境那一世的辋川经历了千年的时空依然清风晓月柳浪飞泉般成为历代文人一生的精神之梦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了那是有着王维魂灵盛唐气质的回归之地 辋川那鹿砦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柳浪白石滩竹里馆椒园二十个景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灵感之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辋川集》成了王维诗歌创作的巅峰而此刻的王维真是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长安城里的功名利禄虽也诱人但毕竟王维已不再是初到长安的翩翩少年经历过仕途的失意不惑而过的他更愿意在混浊的官场外找寻到一个心悦神愉的自在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维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辋川成了王维结友奉佛听风赏月的田园他骨子里的淡泊悠然渐渐在这里突显而出至此王维不再有边塞时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激昂的诗情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简而不薄的禅意开始在他心灵开启王维也许不知他的单纯与直接影响了后世千年的艺术天机自开的王维还没有做到陶渊明那么彻底但他和他的辋川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桃花灿烂中王维心如满月肌骨清凉那山中的动静虚实清远寂静都入得王维心境不知是辋川寻王维还是王维寻辋川他在那花开花落的自然中获得了身世两忘万境虚空的境界辋川时期的王维是深情而淡远的王维他侍老母结道友于空寂中望穿人生即使后来历经安史之乱即使后来人称王右丞王维也从未因世间不定之事而过于悲喜盛唐的诗人们杜甫岑参与他唱和当朝的权贵也往来于他但是王维的心真的已经住进了辋川自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辋川带来的不仅是世间的美景更是王维挥之不去的心境经年而去那诗中的画意音韵禅境从未淡去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真是看到诗人与自然恍若一体的幻觉在静谧的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生机 再提辋川清幽明净静寂的象征那一千三百年前的庄园更是后世沉浸佛教以求超脱的精神王国辋川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充满空灵寂静的禅意我们何时想起何时便充满了奇特的力量 陆虹博客 赏评 美丽的辋川是王维的精神家园是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精神的象征文章融议论于优美的文字中本身就是辋川清幽明净静寂风采的表现 快速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maxbook118com 第1课 王维诗四首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第1课 王维诗四首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诗苑花絮 秋槐叶落深宫里 安史之乱时期的王维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唐明皇带了妃嫔仓皇逃离长安西入四川诗人王维和一批官员来不及逃跑被叛军抓住王维急中生智吞下一粒哑药暂时成了哑巴于是保全了性命过了半个月叛军把抓来的人一齐带到洛阳安禄山在凝碧池大摆庆功宴叛贼用利枪威逼明皇的官员献诗乐师奏乐 诗苑花絮 乐师雷海青怒目圆睁痛斥叛贼并用力将乐器摔坏然后噗通一声跌倒在地面朝西痛苦流涕大呼明皇万岁 安禄山见此情景气得暴跳如雷当场下令处死乐师有些官员贪生怕死愿为叛军效劳 王维听说凝碧池发生的事情曲折隐晦地作了一首《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暗写叛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含蓄地表达了对唐朝天子的无限思念虽然也描写了眼前热闹的庆功场面但用秋槐叶落的凄凉景色作背景含有弦外之音暗示叛贼不会长久 不久叛乱被平定了唐明皇平安地回到长安皇上下令对所有成为安禄山俘虏的官员一律问罪王维早有准备向朝廷呈上那首《凝碧诗》凭着百僚何日再朝天 朝拜天子 这一句被免去死罪 基础自主学案 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 作者自谓 生长出 渔人这里指船夫 迅猛 快速 阴阴夏木啭黄鹂 惟有相思似春色 雪尽马蹄轻 山色有无中 ⑤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⑥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⑦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⑧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坐看云起时 长河落日圆 ⑨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 王维《鸟鸣涧》 ⑩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时鸣春涧中 劝君更进一杯酒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王维 701761 字_______祖籍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人9岁知属辞19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21岁 开元九年 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 在今山东境内 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 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 转监察御史 摩诘 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之务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756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喑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 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_________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____________》 苏轼 王右丞集 2.资料链接 《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辛夷坞》 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诗集《辋川集》该诗就是诗集《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诗集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 《送沈子福归江东》 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 740741 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 《观 猎》 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积雨辋川庄作》尾联中争席是什么意思海鸥代指什么 提示 争席一词语义双关既表明自己像当年的杨朱那样去心机绝俗念了又可以望文生义地理解为与人争抢席位这还含有误落尘网中的反省而这海鸥应该是诗作的主人公所向往的自然境界的象征之物 2.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提示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写送别之情或烘托送别气氛或点明送别时令或寄寓送别之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诗中诗人开篇先写了送别渡头的景物烘托了送别气氛三四两句即景寓情情景结合自然地抒写出作者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依依不舍地望着友人乘船而去眼前剩下的只是大江南北两岸无限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 仿佛觉得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就像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由此忽发想像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随处可见的春色从大江南北一齐涌向你随你乘船而去吧诗人在这里化实景为虚情借助美好的想像和景物来展现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 3.《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名师点拨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方东树 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的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的景色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时的紧张此时是风定云平是猎归后的从容 一字音

辋川 wǎnɡ 蒸藜 lí 东菑 zī 白鹭 lù 黄鹂 lí 朝槿 jǐn 露葵 kuí 辛夷坞 wù 红萼 è 罟师 ǔ 临圻 qí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释义 ①蒸藜炊黍饷东菑 ②野老与人争席罢 ③山中发红萼 ④罟师荡桨向临圻 ⑤风劲角弓鸣 ⑥草枯鹰眼疾 四名句积累 ①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②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③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 ④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泛》 六整体预知

《辛夷坞》寂寞→宁静淡泊 七文本对译 积雨辋川庄作 辛夷坞 送沈子福归江东 观 猎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四篇: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3、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谜导入

请你猜猜下面这两首咏物诗所咏之物:

(一)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爆竹》明•黎淳

【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二)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元春灯谜:爆竹

【简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这个灯谜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这里前二句比喻的是贾元春入宫为贵妃以后,声势煊赫,从此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之间股战战而“胆尽摧”。后二句则暗示贾元春的受宠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贾家的荣华富贵顷刻土崩瓦解。A

二、关于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概念——咏物诗

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特点——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三、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四、诗作解读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1、诗人简介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著作作郎。长于歌诗,性好诙谐。贞元初,因作诗讽嘲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顾况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2、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辛弃疾《定**》)“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3、内容解读

*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积:指时间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这两句说,古蜀国国君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冤魂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如果所有的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让子规栖身呢?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对此传说提出质疑,又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多,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个呢? 写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黑暗现时的不满。

4、主旨分析:

《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愤世之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讽刺、有无奈。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背景资料: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曙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曙共勉。原诗题为《赠张十一旅舍三咏》,这是其中之一。

2、葡萄原产西域,汉时有大宛国传入长安。蔓生木质,茎有卷须,能攀络他物,冬天落叶,初夏开花,秋天果熟,呈紫红色,味微酸,较甜。

3、解读: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枝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前两句写葡萄枝叶开始生长,但一般还枯老不堪。正是诗人自身处境的写照。后两句说要想葡萄如马乳般硕大丰盈,结满

整个架子,就应该多插竹枝,牵引藤蔓。意思是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业,得需要有人奖掖扶持。

4、主旨:《葡萄》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渴望得人扶持引荐的希冀。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是不少读书人的终身追求。唐代引荐风气很浓。意在借此委婉表达自

己仕途困顿,希望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并以此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张曙共勉。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诗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文叔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校检礼部尚书。与白居易齐名,白称之为“诗豪”,世称“刘白”。其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2、牡丹: 是我国特产,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称。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即写了世人对牡丹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3、表现手法: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两种名花的赞美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两种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的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净)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主旨:牡丹国色天香的独特魅力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

5、课后练习二: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满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忘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首诗均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前者,题为石头城,却不从石头城入手,而是先从周边的山、潮水、月入手,写出石头城这一故国的荒凉与衰败;后者,通过写乌衣巷周边的野草花,表明其荒凉意味,烘托王谢等大家族已经没落的历史兴亡之感。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诗人简介

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填空:(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

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 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

4、主旨分析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五、佳作欣赏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事物特征:清高。

2、所言之志: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画 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事物特征:独立孤芳,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持节操。

2、所言之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心声。

补充注释: “百花”影射屈节仕元故宋臣属。带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铮铮铁骨,“北风”一语双关,明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事物特征:菊花盛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事物特征:孤寂、忧伤,遭嫉妒,但依然执著地坚守节操。

2、所言之志:诗人运用象征和比拟手法。借助“梅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虽惨遭嫉妒和排挤,但依然坚守高尚节操的志向。

六、今人咏物

咏卷笔刀 咏口香糖

也曾利刃腹中藏,柔媚自矜香软身,刊木生涯未感伤。一流手段在粘人。虽是铅刀聊一割,食之无味终将弃,助人笔底出锋芒。犹把残躯委浊尘。电风扇 钢笔

一生都在散布 你有一个软肚肠

风言风语 装着一个混沌的世界 偶尔住嘴 你有一个硬舌头

头脑又开始发热 吐出幅幅清晰美丽的图画

七、当堂练习

请你选取你所熟悉的物,写一首咏物诗。

附:

1、要求:按照解读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指出诗歌所言之志,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完成下列表格。

2、过程:老师板书列表。

学生发言,教师做出点评,并小结。事物 特征 所言之志 表达技巧

子规 因含冤而化鸟哀鸣 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 半枯半荣

需要牵引藤蔓来扶持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希望得人引见扶持以成就大业 牡丹 高贵富丽 作者追求的一种人格境界 对比 侧面烘托

小松 由小而大,生命力强盛

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诗人身世之慨。比喻

第五篇: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

过程与方法: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

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王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语】

观看《唐之韵》第6集“山水诗人”。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就是王维,现在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歌《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是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写作背景介绍】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信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字词、译诗】

(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4)啭:鸟的宛转啼声。(5)黄鹂:黄莺。(6)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7)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请以此诗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一)。

明确: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辛夷坞 【字词,译诗】

“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

树梢上的辛夷花,在山中绽开了红色的蓓蕾。崖谷山涧寂静无人,辛夷花纷纷扬扬地开放,然后又飘落。

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发”,后两句着重写“落”。【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明确: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教师补充,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送沈子福归江东 【艺术特点】

王维送别诗特点——借景抒情。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明确:《渭城曲》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别之际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二诗都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观猎 【导入】

王维的诗歌作品大致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为社稷黎民谋福祉。后期,思想日趋淡泊,佛教信仰日益发展,更多的是淡泊宁静。《观猎》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诗歌赏析】

1、《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课后练习三)? 明确: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例子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2、请同学们看诗后的资料信息,教师补充,什么叫起承转合。

补充:“起承转合”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

诗歌的创作,尤其是格律诗的创作,很讲究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3、“合”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那么,“合”的方式有哪些呢? 补充:①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②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这种方式寓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回味。因为其含蓄,给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破。【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他前期的诗歌则又体现出一种豪情壮志的色彩。作业布置:预习《李白诗四首》。

下载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