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1: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篇: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王维诗四首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王维诗四首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

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二、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

三、作品研读

(一)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

分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二)《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 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是空静澄明的,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勾勒出的是一个迷迷蒙蒙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意境。

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同时,在禅与诗的结合中,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了清淡空灵的风格,另外又因王维是画家,结合绘画技巧入诗,从而使这类山水诗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三)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借景抒情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

对比分析《渭城曲》,找其借景抒情的异同点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

(四)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体会诗歌中气氛急缓的变化,领悟对比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自读诗歌后的资料信息对诗歌的分析。体会诗歌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提问: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于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四、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

王维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恬静的诗篇,然而他的一生却并非如诗歌般表现得那么恬静安然,我们期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王维的散文,研究一下王维痛苦挣扎的一生。

【模拟试题】

江苏 秦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阅读训练】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试题答案

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行)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结合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第二篇: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方法设想: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日傍晚静谧、清幽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污浊、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安静纯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关于作者

1、王维: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字摩诘,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苏轼评论他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通音律。做过几任官。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王维的大多数山 1 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补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三、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堪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注释】:(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7)、啭:鸟的宛转啼声。(8)、黄鹂:黄莺。(9)、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10)、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11)、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12)、野老:指作者自己。

3、讨论,简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把画面描绘出来。

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这一句中,那个字用得比较好?

析: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炼字)

总结: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摹画面。

析:视觉: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

听觉: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因此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主要抒写什么?„„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如果让你过这样的生活如何?„„不久就会觉得孤寂寡淡了吧?但是诗人却能从中领略到极大的趣味,为什么?因为他早已厌倦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所以表面上是在写太过清幽孤寂的生活,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析:野老是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为什么呢?„„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3 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为什么?„„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所以这里诗人是在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

抒写诗人澹(dàn)泊(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鉴赏要点:

2+2式结构: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②“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四、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2、讨论、简析

这首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什么?„„“发”。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的后两句写花的什么?„„“落”。写春天不永久,有花开就有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鉴赏要点

①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③对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主旨: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

6、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请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结:此诗融情语景,洁净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无做作的痕迹。诗人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的表达出 6 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3、探究:试举一首送别诗,比较异同。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学习《观猎》

1、齐读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讨论,赏析 巧构妙思 字字珠玑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示了与李白、杜甫不同的风格,在艺术上造诣很深,美学价值很高,是可以与杜甫相媲美的。他以卓越的艺术才能,运用生花妙笔,传神地描绘出祖国河山千姿百态的妖娆风貌,给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或雄浑或旖旎的差别万端的姿容,使读者读其诗如赏画观景,心情为之怡悦。古人评价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确实,他的诗或富丽宁静,或含蓄隽永,或雄浑奔放,手法之多变,风格之多样,是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他的《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表现了以雄浑取胜的特色。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有六点值得借鉴的技巧。

(1)、高山坠石,逆起得势

《观猎》开句写道:“风劲角弓鸣”,突兀奇来,以惊人之语渲染出一幅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读者一接触此句,便为之迷惑、动魄,不免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将军猎渭城”。这首联,上句起势,有如古戏舞台上人 7 未出场,先吆喝一声,气氛为之一紧;下句则如一员大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将出来。起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异军突起之势,给人以悬念;接句则轻笔缓道,慢语解释,使人恍然大悟,极富戏剧味。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弹技有“铁骑突出马枪鸣”一句,若用此句来比喻《观猎》的开头也是很合适的。很多人推崇这种突兀起笔之法,清人方东树说:“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其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这些评价都是精当之论。我们试将首联二句倒转来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倒转后的这两句诗便变成了一般的叙述,气势一落千丈,失去了先声夺人之美。(2)、避实就虚,以物衬人

《观猎》第二句点出“将军猎谓诚”后,笔锋一转,不正面写将军,而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在大雪初融后的枯草原野背景下点染两笔:寻猎物的猎鹰疾飞,追禽兽的骏马奔腾。诗人不同常人,他用将军所用之物来显示将军的勇武过人,深得以物配人之妙。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用“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衬托,历来极为人们所称道。《观猎》以物衬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键儿须快马,快马须键儿”(《南北朝鸣歌》)。一物配一物,良将佩宝刀。好马快骑,舍强将勇士,谁配乘用?矫健神鹰,除剽悍猎者,谁配掌握?通过陪衬烘托,将军英姿便跃然纸上。(3)、典故显形,山水不露

《观猎》前两联写出猎,颈联写猎罢归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两句写猎归所经之地,而写地名另有深意。原来,新丰市在长安东北,是盛产美酒之地,当时游狭之士常到此相聚豪饮。作者曾在《少年行》中写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在这里诗人是借新丰典故,表现将军豪爽任狭的气质。细柳营,在长安西北,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处。诗人在此是意欲把将军和周亚夫并比,表现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勇正直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将军勇武慷慨、豪放不羁的气度与非凡形象更为明显了。作者用典故如信手拈来,极为自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奏出奇效。(4)、以静显动,余音不尽

《观猎》前三联是写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是写无声的观望追忆。一个打猎过程在前三 8 联中已经完成,下来还有什么可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独出心裁,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露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这一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聘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如果换用颈联那样的句子作结,诗便嘎然而止,一切余音便荡然无存,诗完意尽,表达效果就差之千里了。(5)、结构严谨,章法浑成

这首诗出句奇,中间巧,结尾妙,四联所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巧取巧舍,避熟出新,勾勒出一幅精妙的骑猎图,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絮絮如生、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诗的结构相当严谨,章法天然浑成。首联由出猎的将军写起,尾联以将军回首作结,前由“马蹄轻”,后由“忽过”“归还”;前由“风吹角弓鸣”的动,后有“千里暮云平”的静,前后呼应,动静搭配,相应生辉。首联以挥鞭跃马写将军威武傲岸之姿,尾联以回看暮云绘将军得意留恋之乐,各领风骚,言简意富。全诗蝉联、过度十分自然、融洽、熨贴,几个富有特征的个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和谐、不可少缺的完美整体。(6)、斟字酌句,一石三鸟

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观猎》一诗,选字用句也颇为不凡。“风劲角弓鸣”,“风劲”二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将军猎渭城”,一个“猎”字,一破题,二注“角弓鸣”,三领全篇,也可谓一石射三鸟。此外,“鹰眼疾”之“疾”,“马蹄轻”之“轻”字,“忽过”、“还归”、“射雕处”等,都是化平坦为神奇的字眼和语句。“疾”不仅写出了鹰眼得锐利,还写出了鹰发现猎物之快速;“轻”不仅写出了马行之快,追猎之速,还露出了猎者欢快、轻松的情绪;“忽过”、“还归”,行云流水,显示了将军出猎顺利,收获良多,意畅而不觉物重,于是纵马腾跃的情态。仅四字两个动词便把将军欣喜若狂之情,自豪踌躇之态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这里,“还”通“旋”,快速的意思。“射雕处”一句可算作诗人写诗的点睛之笔。前面不管写将军勇武 9 也好,自豪也好,而将军武艺究竟如何,给读者的印象还不是十分明了的,这最后一点,突现出将军是射雕手,读者的崇敬之情便顿时为之而生。雕是非常难射的,而将军能射,其武艺之高强,尚有谁比?读者读诗至此,不免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进而为诗人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如此看来,《观猎》这首诗立意新奇,意境旷阔,技艺高超,全诗写“观”,句句绘形,字字珠玑,清新感人,值得玩味、借赏。

2、用生动的语言复述将军打猎的过程。

3、体会如下词语的作用 枯 尽 疾 轻 忽过 还归

4、体会诗歌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10

第三篇: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方法设想: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日傍晚静谧、清幽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污浊、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安静纯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关于作者

1、王维: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字摩诘,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苏轼评论他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通音律。做过几任官。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 1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补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三、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堪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注释】:(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7)、啭:鸟的宛转啼声。(8)、黄鹂:黄莺。(9)、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10)、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11)、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12)、野老:指作者自己。

3、讨论,简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把画面描绘出来。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这一句中,那个字用得比较好?

析: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炼字)

总结: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摹画面。

析:视觉: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

听觉: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因此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下面两联主要抒写什么?„„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如果让你过这样的生活如何?„„不久就会觉得孤寂寡淡了吧?但是诗人却能从中领略到极大的趣味,为什么?因为他早已厌倦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所以表面上是在写太过清幽孤寂的生活,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析:野老是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为什么呢?„„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为什么?„„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所以这里诗人是在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

抒写诗人澹(dàn)泊(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鉴赏要点:

2+2式结构: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②“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四、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2、讨论、简析

这首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什么?„„“发”。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的后两句写花的什么?„„“落”。写春天不永久,有花开就有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鉴赏要点

①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③对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主旨: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

6、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 6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请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结:此诗融情语景,洁净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无做作的痕迹。诗人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的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3、探究:试举一首送别诗,比较异同。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学习《观猎》

1、齐读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讨论,赏析 巧构妙思 字字珠玑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示了与李白、杜甫不同的风格,在艺术 7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上造诣很深,美学价值很高,是可以与杜甫相媲美的。他以卓越的艺术才能,运用生花妙笔,传神地描绘出祖国河山千姿百态的妖娆风貌,给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或雄浑或旖旎的差别万端的姿容,使读者读其诗如赏画观景,心情为之怡悦。古人评价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确实,他的诗或富丽宁静,或含蓄隽永,或雄浑奔放,手法之多变,风格之多样,是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他的《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表现了以雄浑取胜的特色。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有六点值得借鉴的技巧。

(1)、高山坠石,逆起得势

《观猎》开句写道:“风劲角弓鸣”,突兀奇来,以惊人之语渲染出一幅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读者一接触此句,便为之迷惑、动魄,不免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将军猎渭城”。这首联,上句起势,有如古戏舞台上人未出场,先吆喝一声,气氛为之一紧;下句则如一员大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将出来。起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异军突起之势,给人以悬念;接句则轻笔缓道,慢语解释,使人恍然大悟,极富戏剧味。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弹技有“铁骑突出马枪鸣”一句,若用此句来比喻《观猎》的开头也是很合适的。很多人推崇这种突兀起笔之法,清人方东树说:“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其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这些评价都是精当之论。我们试将首联二句倒转来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倒转后的这两句诗便变成了一般的叙述,气势一落千丈,失去了先声夺人之美。

(2)、避实就虚,以物衬人

《观猎》第二句点出“将军猎谓诚”后,笔锋一转,不正面写将军,而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在大雪初融后的枯草原野背景下点染两笔:寻猎物的猎鹰疾飞,追禽兽的骏马奔腾。诗人不同常人,他用将军所用之物来显示将军的勇武过人,深得以物配人之妙。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用“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 8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忘其锄”来衬托,历来极为人们所称道。《观猎》以物衬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键儿须快马,快马须键儿”(《南北朝鸣歌》)。一物配一物,良将佩宝刀。好马快骑,舍强将勇士,谁配乘用?矫健神鹰,除剽悍猎者,谁配掌握?通过陪衬烘托,将军英姿便跃然纸上。(3)、典故显形,山水不露

《观猎》前两联写出猎,颈联写猎罢归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两句写猎归所经之地,而写地名另有深意。原来,新丰市在长安东北,是盛产美酒之地,当时游狭之士常到此相聚豪饮。作者曾在《少年行》中写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在这里诗人是借新丰典故,表现将军豪爽任狭的气质。细柳营,在长安西北,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处。诗人在此是意欲把将军和周亚夫并比,表现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勇正直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将军勇武慷慨、豪放不羁的气度与非凡形象更为明显了。作者用典故如信手拈来,极为自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奏出奇效。(4)、以静显动,余音不尽

《观猎》前三联是写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是写无声的观望追忆。一个打猎过程在前三联中已经完成,下来还有什么可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独出心裁,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露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这一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聘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如果换用颈联那样的句子作结,诗便嘎然而止,一切余音便荡然无存,诗完意尽,表达效果就差之千里了。(5)、结构严谨,章法浑成

这首诗出句奇,中间巧,结尾妙,四联所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巧取巧舍,避熟出新,勾勒出一幅精妙的骑猎图,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絮絮 9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如生、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诗的结构相当严谨,章法天然浑成。首联由出猎的将军写起,尾联以将军回首作结,前由“马蹄轻”,后由“忽过”“归还”;前由“风吹角弓鸣”的动,后有“千里暮云平”的静,前后呼应,动静搭配,相应生辉。首联以挥鞭跃马写将军威武傲岸之姿,尾联以回看暮云绘将军得意留恋之乐,各领风骚,言简意富。全诗蝉联、过度十分自然、融洽、熨贴,几个富有特征的个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和谐、不可少缺的完美整体。(6)、斟字酌句,一石三鸟

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观猎》一诗,选字用句也颇为不凡。“风劲角弓鸣”,“风劲”二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将军猎渭城”,一个“猎”字,一破题,二注“角弓鸣”,三领全篇,也可谓一石射三鸟。此外,“鹰眼疾”之“疾”,“马蹄轻”之“轻”字,“忽过”、“还归”、“射雕处”等,都是化平坦为神奇的字眼和语句。“疾”不仅写出了鹰眼得锐利,还写出了鹰发现猎物之快速;“轻”不仅写出了马行之快,追猎之速,还露出了猎者欢快、轻松的情绪;“忽过”、“还归”,行云流水,显示了将军出猎顺利,收获良多,意畅而不觉物重,于是纵马腾跃的情态。仅四字两个动词便把将军欣喜若狂之情,自豪踌躇之态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这里,“还”通“旋”,快速的意思。“射雕处”一句可算作诗人写诗的点睛之笔。前面不管写将军勇武也好,自豪也好,而将军武艺究竟如何,给读者的印象还不是十分明了的,这最后一点,突现出将军是射雕手,读者的崇敬之情便顿时为之而生。雕是非常难射的,而将军能射,其武艺之高强,尚有谁比?读者读诗至此,不免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进而为诗人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如此看来,《观猎》这首诗立意新奇,意境旷阔,技艺高超,全诗写“观”,句句绘形,字字珠玑,清新感人,值得玩味、借赏。

2、用生动的语言复述将军打猎的过程。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3、体会如下词语的作用 枯 尽 疾 轻 忽过 还归

4、体会诗歌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第四篇: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如滔滔江水,美如清水芙蓉。让我们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

学习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灵飘逸的写作特点。2.品味王维田园诗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情致。3.背诵这四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解读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的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质朴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 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名句识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考点演示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案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插茱萸两个意象,抒情一反前两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缺少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需体贴。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一、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生活、思想与创作,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主要是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思想奋发向上,其诗歌创作的基调也是积极乐观的。后来张九龄罢相,朝政日非,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仕进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这期间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惟以禅诵为事。因此 2 他的思想也趋于消极遁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甚至带有枯寂。

二、写作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辛夷坞》

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还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送沈子福归江东》

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观猎》

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其中一首。

1.文学常识填空。

王维,字摩诘。唐代河东人,工书画。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笃志奉佛,亦称“诗佛”。他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蒸藜炊黍(shǔ)

(2)啭黄鹂(zhuàn)..(3)芙蓉(rónɡ)(4)红萼(è)..(5)风劲(jìnɡ).

(4)罟师(ɡǔ).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2)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3)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积雨辋川庄作》情景交融 颈联:独处山林 怡然自乐 尾联:与世无争 淡泊宁静禅寂生活

首联:田家劳作 静谧祥和

田园风光颔联:自然景色 生机盎然

前两句:春天来到 辛夷花开

寂寞→宁静淡泊 《辛夷坞》后两句:春天不永 花开花落前两句:送行之地→景《送沈子福归江东》后两句:依依惜别→情(哀而不伤)

首联:空摹声势

渲染气氛颔联:狩猎场面《观猎》

颈联:猎毕收科尾联:猎后追想

悠然自乐

《积雨辋川庄作》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细描细绘,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创造了一种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辛夷坞》

充分描绘了辛夷花美好的形象,渗透着诗人对时代环境寂寞感的体味,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

《送沈子福归江东》

诗歌写了诗人在长江上游送别友人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基调明快,哀而不伤。《观猎》

写一次普通的打猎场面,表现了打猎主人公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英武精神,又写了猎归后的轻快和喜悦的心情,蕴涵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积雨辋川庄作》 1.形象鲜明,诗中有画。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是王维诗的特点之一。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山川景物,都描摹得细致入微,神形毕肖。《积雨辋川庄作》就是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相结合的一个范例。诗的首联,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出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生动传神。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 4 所得。在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飞舞,意态娴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辋川之夏,百鸟之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最突出的特色。2.闲静孤寂,兴味深远。

王维后期的诗作,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积雨辋川庄作》便是其后期代表作。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出了对现实非常冷漠的心情。诗中无论是描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还是令人陶醉的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的辋川山庄,便是对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的逃离。诗人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借清斋素食,机心已失,淡泊自然。因此,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而被推为盛唐七律中的典范之作。

《辛夷坞》

1.描摹细腻,平凡中见美感。

《辛夷坞》是《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辋川集》是一组描写田园风光的组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整首诗描绘了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呈现出一种生命律动的美感。2.托物言志,寓意深远。

此诗绘景状物写得幽美,但只要联系诗句“涧户寂无人”,就不难感受到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不念皆寂”,在对辛夷花开花落的描写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辛夷也就是芙蓉花,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送沈子福归江东》 化虚为实。

诗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形象感人,深厚蕴藉。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情: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你去吧!将自然界的景色比作心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写之景如在眼前。

《观猎》

1.遣词用字准确凝练,前后照应。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阻碍,观察刻画极为细致。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写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用字俱妙。2.诗中藏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实指。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直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在此用来就多一重意味,写出狩猎主人公亦具有大将风度。

尾联以写景作结,但它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恰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满志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

第七句语出有典,相传北齐斛律光狩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此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

3.灵转自如,气势贯通。

综观全诗,上半部分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趣,远非实际功利所能计量。下半部分转到罢猎还归。虽转折而与上文意脉不断,自然流走,既生动描写了猎骑的情景,又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猎罢归来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上下贯通,一脉相承。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发,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首尾回环映带。

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答案 本诗的颔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 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2.《辛夷坞》字面上客观地描写山涧的辛夷花,不露情感的脉络,但其中寄寓着诗人委婉细腻的感情。试分析: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辛夷花由秀发到凋零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宁静与落寞的情怀。3.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答案 《送沈子福归江东》诗中,诗人开篇先写了送别渡头的景物,烘托了送别气氛。

三、四两句即景寓情,情景妙合,自然地抒写出作者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依依不舍地望着友人乘船而去,眼前剩下的只是大江南北两岸无限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觉得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就像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由此忽发想象: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随处可见的春色,从大江南北一齐涌向你,随你乘船而去吧。诗人在这里,化实景为虚情,借助美好的想象和景物,来展现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

4.《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方东树),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地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的景色,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时的紧张;此时是风轻云淡,是猎归后的从容。

第五篇: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1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王维诗四首

把最坏的日子挨过去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你不习惯黑夜,但黑夜每天适时而来,你忍耐着,天就亮了;你不习惯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忍耐着,那春天还会远吗?

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挨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赏读: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波浪退让给后起的波浪。用来比喻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趋势。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赏读: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赏读: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会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一、作者视窗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清新恬淡,精美雅致,于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二、写作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辛夷坞》: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

《送沈子福归江东》: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观猎》: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蒸藜炊黍().(2)啭黄鹂()

..(3)芙蓉()(4)红萼()..(5)风劲()(6)罟师()..答案(1)shǔ(2)zhuàn(3)róng(4)è(5)jìng(6)gǔ 2.词语释义

(1)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罟师荡桨向临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2)渔人,这里指船夫 3.名句背诵

(1)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2)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3)____________,江南江北送君归。

(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1)漠漠水田飞白鹭(2)涧户寂无人(3)惟有相思似春色(4)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整体感知

1.《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诗通过描写恬静的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2.《辛夷坞》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中花开花落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衬托了山林的清幽安静,寄寓了诗人自然淡泊的情怀。3.《送沈子福归江东》

这首送别诗,通过对送行之地的景色描写,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抒发了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4.《观猎》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将军的狩猎活动,渲染了激烈、紧张的狩猎气氛,描写了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猎后风定云

平、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心情,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文脉梳理

写景首联写田家生活山上静观颔联写自然景色 《积雨辋川庄作》

抒情颈联抒写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尾联前两句:春天来到 辛夷花开

寂寞→宁静 《辛夷坞》后两句:春天不永 花开花落

淡泊

前两句:送行之地→景《送沈子福归江东》

后两句:依依惜别→情哀而不伤

重点突破

一、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前两联为例。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往田头,农夫们田头野餐。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美感。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静观所得: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飞,意态安详,黄鹂唱和,歌声甜美。加以它们各自背景的描绘,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二、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写杨柳渡头送客,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是写现成之景,而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送别地的凄清,反映送别人依依不舍之情。

三、四句借春色寄寓思念的无穷无尽,将心灵中的感情比作自然界的春色,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三、《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照手法。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地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景,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的紧张;此

时是风定云平,是猎归后的从容。

李白的《越中览古》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手法。原诗如下: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前三句)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四、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的词的意思,并指出它对全诗意境的构成起了什么作用。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飞:白鹭在广漠空濛的平畴上,翩翩起飞,意态娴静潇洒。啭:指快活的黄鹂在甜美地互相唱和。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更加写出环境的恬静优美,增添了意境的诗情画意。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开、落:指辛夷花纷纷扬扬飘落。是一种对美好春光的怜惜,而且落向空寂幽静的涧谷,写出了极其幽静沉寂的意境。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意即受惊吓。写出鸟儿因明月升起、银辉洒照而产生的反应,对月出感到新鲜惊奇。“鸣”即鸟鸣。受到惊吓的鸟儿,在林间偶尔发出几声啼鸣,更加映衬了春山之夜的和平宁静,带来一种静中有动的美感。

名句品评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品评 诗句中用“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使得此联成为名句。这两个叠词,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积雨后水田的景色。“漠漠”状积雨后的水田上空朦胧寥廓极为真切,“阴阴”状夏天树木在积雨后的阴浓湿润也很贴切。总之,由于用词贴切鲜明,使得诗中景色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鲜明地表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品评 诗人巧设比喻,化虚为实。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将抽象的情感化为

可观的春色,且境界寥廓,这是以景寓情,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形象感人,作品深厚蕴藉。

(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品评 因草枯,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雪尽,主人追踪而至便觉格外轻快。“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品评 这两句写打猎归来正当日暮时分,野旷云低,景象如画。在结构上,此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结句用兴,常在诗情抒写到将尽未尽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或画面兼有画外音。(5)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品评 辛夷花这一形象给人带来的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寂寞无人的环境。这一环境的插入,使前后情况迥异,由秀丽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未直言,却能从形象中得到暗示。(6)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品评 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考点链接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可分以下几类:

一、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一)景物形象(意境)【答题思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景物形象的特点 【答题思路】

对于考查分析景物特点的题目,第一步,要抓住诗歌中有关描写景物的句子。苏轼的《海棠》首句写海棠花在春风吹拂下的光彩焕发的艳丽,第二句写香气的馥郁。“月转廊”又点出了朦胧的背景。吴涛的《绝句》选择典型的“游子”春衫试单的细节,再通过描写仲春开放而“飞尽”的桃花,于夏初结子的梅子以及“蛙声歇”“十日寒”等景物,显示了乍暖忽寒的季候特征。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在“游子”。他们天涯飘零,对气候冷暖的变化尤其敏感,一个“试”字写出了这种心理:因气候乍暖还寒,变化无定而尝试。第二步,根据解读结果,组织简练的语言拟写出答案。(三)分析刻画景物形象的方法

【答题思路】

描写刻画景物形象,其方法多样。答题时,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

(1)从语言入手,体会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2)分析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4)掌握写景的顺序(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等),写景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乐景写哀情、烘托、渲染)等。

二、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一、延伸阅读

聆听的微风

有风的日子我聆听风的絮语,有雨的时节我聆听雨的张扬,阳光撒满大地的时候我感受阳光的味道和温暖。独处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聆听,聆听寒来暑往,聆听斗转星移,聆听阳光的微笑,聆听花开的音符,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盈润,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欣慰。

希望的种子在朝气蓬勃中聆听,聆听生命的呐喊;微绽的莲花在星光灿烂下聆听,聆听天籁之音的梵唱;皎洁的月光在飘香的大地上聆听,聆听收获的喜悦;琼林玉树在混沌世界里聆听,聆听强者的忍耐。

飘飞柳絮在江南的岸边聆听,聆听烟花三月的朦胧;千年胡杨在滚滚沙洲中聆听,聆听大漠孤烟的惆怅;孜孜学子在流芳百世的圣贤书中聆听,聆听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智慧;万里长城在宇宙洪荒里聆听,聆听炎黄子孙团结拼搏后的繁荣富强。

在美妙的聆听中,心情开始慢慢淡定,心灵开始渐渐纯净,放飞聆听的翅膀,让它翱翔到云端,你会发现聆听是一种轻盈的快乐,聆听是一份淡泊的宁静,聆听是以一颗睿智从容的心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

喜欢聆听,宛如风喜欢在雨中舞蹈,犹如雨喜欢在风中吟诵,我要站在日月之巅聆听浩然正气,我要躺在滚滚浪尖聆听潮汐起伏,我要躲在母亲怀抱聆听她无微不至的叮咛,微风徐徐,遐想绵绵,我在思绪的海洋里感受着聆听的妙处,沐浴着天地人三者之间和谐的春风。

二、写法迁移 角度 走近王维

题目:请以“走近王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200字。示例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的那棵茱萸草,一直鲜活着,一直被家乡的亲人用思念喂养着,有血有肉着。

思念从夜幕闭上眼睛,到清晨睁开眼睛,无论是透着寒意的满江,烟雨移入吴地,还是春梦缠绵,共顶一轮明月,处处鸟啼的山水相接间。

任千愁万绪搜索情怀。

任思念冰一般晶莹纯洁的心。

思念涨了潮。

思念在淋湿你的,我的心迹后,人们围拢来,联通着四面八方发达的神经末梢。

打电话后。发信息后。刹那间,思念裂断所有新科技的不锈钢的细胞。压抑不住的激动,从视线内,从视线外起伏。

凸现着做凡人的无奈。

凸现着王维的那棵茱萸草,那绿绿的梦,袅袅着春红绿柳的霓虹灯下的悲欢离合,穿越千年风雨。

父母情,兄弟姐妹情,师生情,朋友情。

无不让我泪流滚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炊黍(shǔ)

.B.啼啭(zhuàn)

.C.罟师(gǔ)

.D.临圻(qí)

.答案 A 解析 A项“饷”读。

饷.朝槿(jǐn).辋川.红萼(è).

2.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5分)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 B.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C.杨柳渡头行客希,罟师荡桨向临圻 D.回看射雕处,千里幕云平答案 B 解析 A项“转”应为“啭”,C项“希”应为“稀”,D项“幕”应为“暮”。3.下列句子中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积雨空林烟火迟

迟:迟缓。.B.罟师荡桨向临圻

罟师:渔人,这里指船夫。..C.草枯鹰眼疾

疾:快。.D.忽过新丰市

过:拜访。.答案 D 解析 过:经过。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分)A.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空灵、典雅,极富诗情画意。

B.“野老与人争席罢”典出《庄子·杂篇》,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仍未得道,心机太重。

C.“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借用此地名,多了一重意味,意在表现狩猎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相呼应。

D.“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典出《北史·斛律光传》,史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射中一雕,称“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答案 B 解析 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尘垢:尘埃。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4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4分)

栾家濑 王 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石滩 王 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同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反衬)。意境的相同点:都具有灵动的生命气息。不同点:

“白鹭”句有世外自然的空灵自在,“浣纱”句有田园生活的清新纯美。

下载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