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时间:2019-05-15 07: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篇: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

过程与方法: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

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王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语】

观看《唐之韵》第6集“山水诗人”。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就是王维,现在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歌《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是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写作背景介绍】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信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字词、译诗】

(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4)啭:鸟的宛转啼声。(5)黄鹂:黄莺。(6)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7)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请以此诗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一)。

明确: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辛夷坞 【字词,译诗】

“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

树梢上的辛夷花,在山中绽开了红色的蓓蕾。崖谷山涧寂静无人,辛夷花纷纷扬扬地开放,然后又飘落。

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发”,后两句着重写“落”。【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明确: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教师补充,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送沈子福归江东 【艺术特点】

王维送别诗特点——借景抒情。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明确:《渭城曲》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别之际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二诗都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观猎 【导入】

王维的诗歌作品大致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为社稷黎民谋福祉。后期,思想日趋淡泊,佛教信仰日益发展,更多的是淡泊宁静。《观猎》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诗歌赏析】

1、《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课后练习三)? 明确: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例子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2、请同学们看诗后的资料信息,教师补充,什么叫起承转合。

补充:“起承转合”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

诗歌的创作,尤其是格律诗的创作,很讲究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3、“合”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那么,“合”的方式有哪些呢? 补充:①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②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这种方式寓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回味。因为其含蓄,给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破。【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他前期的诗歌则又体现出一种豪情壮志的色彩。作业布置:预习《李白诗四首》。

第二篇:2.8《杜牧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8《杜牧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过程与方法: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了解《题乌江亭》中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比较。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基本阅读。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 早雁 【导入语】

问1: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问2:一个朝代呢?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写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的情状,来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译诗】

秋季过了一半(指农历八月),金河地区胡人的弓弦拉开了,大雁在云天外惊飞,四散哀逃。明朗的月光照着高擎着的仙掌,大雁南飞的孤影在长安上空飘过,灯光暗淡的长门冷宫那边传来几声大雁的鸣叫。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在金河一带,明春你们这些雁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飞回故乡。不要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水草丰美,菰米和莓苔尽可作为食物。

【内容解析】

(1)“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哀”,写出大雁群飞无序之状和叫声凄惨。(2)“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明确: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到长安的情形。“仙掌”、“长门”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A.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B.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4)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惊飞”“四散哀”“须知”“岂逐”可以看出,作者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对它们发出了劝慰和嘱咐。其实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更象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咐。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却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看作四散的早雁。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3)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4)写作技巧?

【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这三首七绝。

【译诗】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骊山顶上,众多的宫殿门依次打开了。一名专使快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于是宫内的妃子笑了,没有人知道那是专使运来了荔枝。

【内容解析】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5、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讽刺。最终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写作手法,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生活的讽刺。

【小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题乌江亭 【导入语】

播放视频《乌江泪》,询问这首歌唱的是哪个历史人物?(项羽)。项羽经历过大小七十余战,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垓下之围,自刎乌江的结局。对于项羽的自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杜牧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牧的诗歌《题乌江亭》。

【写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唐书法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内容解析】

1、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明确:不是英雄所为。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如果卷土重来,说不定还可以成功。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

2、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明确: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3、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王安石《乌江亭》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结合课后练习三)。

A、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作业布置:预习《李商隐诗三首》。

第三篇: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方法设想: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日傍晚静谧、清幽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污浊、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安静纯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关于作者

1、王维: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字摩诘,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苏轼评论他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通音律。做过几任官。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 1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补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三、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堪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注释】:(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7)、啭:鸟的宛转啼声。(8)、黄鹂:黄莺。(9)、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10)、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11)、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12)、野老:指作者自己。

3、讨论,简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把画面描绘出来。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这一句中,那个字用得比较好?

析: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炼字)

总结: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摹画面。

析:视觉: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

听觉: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因此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下面两联主要抒写什么?„„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如果让你过这样的生活如何?„„不久就会觉得孤寂寡淡了吧?但是诗人却能从中领略到极大的趣味,为什么?因为他早已厌倦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所以表面上是在写太过清幽孤寂的生活,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析:野老是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为什么呢?„„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为什么?„„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所以这里诗人是在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

抒写诗人澹(dàn)泊(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鉴赏要点:

2+2式结构: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②“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四、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2、讨论、简析

这首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什么?„„“发”。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的后两句写花的什么?„„“落”。写春天不永久,有花开就有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鉴赏要点

①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③对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主旨: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

6、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 6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请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结:此诗融情语景,洁净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无做作的痕迹。诗人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的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3、探究:试举一首送别诗,比较异同。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学习《观猎》

1、齐读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讨论,赏析 巧构妙思 字字珠玑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示了与李白、杜甫不同的风格,在艺术 7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上造诣很深,美学价值很高,是可以与杜甫相媲美的。他以卓越的艺术才能,运用生花妙笔,传神地描绘出祖国河山千姿百态的妖娆风貌,给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或雄浑或旖旎的差别万端的姿容,使读者读其诗如赏画观景,心情为之怡悦。古人评价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确实,他的诗或富丽宁静,或含蓄隽永,或雄浑奔放,手法之多变,风格之多样,是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他的《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表现了以雄浑取胜的特色。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有六点值得借鉴的技巧。

(1)、高山坠石,逆起得势

《观猎》开句写道:“风劲角弓鸣”,突兀奇来,以惊人之语渲染出一幅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读者一接触此句,便为之迷惑、动魄,不免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将军猎渭城”。这首联,上句起势,有如古戏舞台上人未出场,先吆喝一声,气氛为之一紧;下句则如一员大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将出来。起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异军突起之势,给人以悬念;接句则轻笔缓道,慢语解释,使人恍然大悟,极富戏剧味。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弹技有“铁骑突出马枪鸣”一句,若用此句来比喻《观猎》的开头也是很合适的。很多人推崇这种突兀起笔之法,清人方东树说:“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其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这些评价都是精当之论。我们试将首联二句倒转来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倒转后的这两句诗便变成了一般的叙述,气势一落千丈,失去了先声夺人之美。

(2)、避实就虚,以物衬人

《观猎》第二句点出“将军猎谓诚”后,笔锋一转,不正面写将军,而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在大雪初融后的枯草原野背景下点染两笔:寻猎物的猎鹰疾飞,追禽兽的骏马奔腾。诗人不同常人,他用将军所用之物来显示将军的勇武过人,深得以物配人之妙。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用“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 8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忘其锄”来衬托,历来极为人们所称道。《观猎》以物衬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键儿须快马,快马须键儿”(《南北朝鸣歌》)。一物配一物,良将佩宝刀。好马快骑,舍强将勇士,谁配乘用?矫健神鹰,除剽悍猎者,谁配掌握?通过陪衬烘托,将军英姿便跃然纸上。(3)、典故显形,山水不露

《观猎》前两联写出猎,颈联写猎罢归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两句写猎归所经之地,而写地名另有深意。原来,新丰市在长安东北,是盛产美酒之地,当时游狭之士常到此相聚豪饮。作者曾在《少年行》中写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在这里诗人是借新丰典故,表现将军豪爽任狭的气质。细柳营,在长安西北,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处。诗人在此是意欲把将军和周亚夫并比,表现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勇正直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将军勇武慷慨、豪放不羁的气度与非凡形象更为明显了。作者用典故如信手拈来,极为自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奏出奇效。(4)、以静显动,余音不尽

《观猎》前三联是写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是写无声的观望追忆。一个打猎过程在前三联中已经完成,下来还有什么可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独出心裁,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露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这一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聘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如果换用颈联那样的句子作结,诗便嘎然而止,一切余音便荡然无存,诗完意尽,表达效果就差之千里了。(5)、结构严谨,章法浑成

这首诗出句奇,中间巧,结尾妙,四联所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巧取巧舍,避熟出新,勾勒出一幅精妙的骑猎图,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絮絮 9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如生、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诗的结构相当严谨,章法天然浑成。首联由出猎的将军写起,尾联以将军回首作结,前由“马蹄轻”,后由“忽过”“归还”;前由“风吹角弓鸣”的动,后有“千里暮云平”的静,前后呼应,动静搭配,相应生辉。首联以挥鞭跃马写将军威武傲岸之姿,尾联以回看暮云绘将军得意留恋之乐,各领风骚,言简意富。全诗蝉联、过度十分自然、融洽、熨贴,几个富有特征的个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和谐、不可少缺的完美整体。(6)、斟字酌句,一石三鸟

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观猎》一诗,选字用句也颇为不凡。“风劲角弓鸣”,“风劲”二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将军猎渭城”,一个“猎”字,一破题,二注“角弓鸣”,三领全篇,也可谓一石射三鸟。此外,“鹰眼疾”之“疾”,“马蹄轻”之“轻”字,“忽过”、“还归”、“射雕处”等,都是化平坦为神奇的字眼和语句。“疾”不仅写出了鹰眼得锐利,还写出了鹰发现猎物之快速;“轻”不仅写出了马行之快,追猎之速,还露出了猎者欢快、轻松的情绪;“忽过”、“还归”,行云流水,显示了将军出猎顺利,收获良多,意畅而不觉物重,于是纵马腾跃的情态。仅四字两个动词便把将军欣喜若狂之情,自豪踌躇之态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这里,“还”通“旋”,快速的意思。“射雕处”一句可算作诗人写诗的点睛之笔。前面不管写将军勇武也好,自豪也好,而将军武艺究竟如何,给读者的印象还不是十分明了的,这最后一点,突现出将军是射雕手,读者的崇敬之情便顿时为之而生。雕是非常难射的,而将军能射,其武艺之高强,尚有谁比?读者读诗至此,不免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进而为诗人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如此看来,《观猎》这首诗立意新奇,意境旷阔,技艺高超,全诗写“观”,句句绘形,字字珠玑,清新感人,值得玩味、借赏。

2、用生动的语言复述将军打猎的过程。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3、体会如下词语的作用 枯 尽 疾 轻 忽过 还归

4、体会诗歌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第四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

李白诗四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课文阅读训练

1.选择背诵:(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 _。

(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A.天姥(mǔ)剡(shàn)溪 瀛(yíng)州 渌(lù)水

B.屐(jī)殷(yǐn)傈(lì)訇(nōng)然

C.语(yǔ)天姥 暝(míng)澹(dàn)扉(fēi)

D.霓(ní)悸(jì)崖(yá)恍(huǎn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A.信(实在)语(谈起)横(遮断)拔(超出)

B.因(依据)渌(绿色)屐(木鞋)暝(天黑)

C.列(同“裂”)扉(门扉)回(运转)恍(恍然)

D.向(刚才)惟(只剩下)清(凄冷)壁(山腰)

3.选择题

(1)拔 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2)回 A.掸转;运转 B.迂回、曲折 C.回旋 D.返回 E.重新拿回来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④回清倒影()

②回车叱牛牵向北()⑤廊腰缦回()③添酒回灯重开宴()

(3)还 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 D.仍然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②(扁鹊)望而还走()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4).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4.判断题。

(1)诗歌,泛指各种体裁的诗。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是通过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

(2)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旧体的诗、词、散曲(小令和套数),狭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3)旧体诗属古代诗歌,新诗属现代诗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就属古代诗歌。

(4)李白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对日趋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关切。在李白的诗中,还有不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李白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诗风清新飘逸。李白“斗酒诗百篇”,创作颇丰,可惜“十丧其九”,仅存九百余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又自称“谪仙”。()

(5)《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如《梁甫吟》。“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

【创新能力训练】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③②⑤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高考再现】

(2004天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2004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05上海试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访》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流恶,古来谁有育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2、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杜甫诗五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岳阳楼 杜甫(内容看课本)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登岳阳楼 杜甫(略)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这两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联破题。从“昔闻”、“今上”看,诗人触景生情,感慨颇多。

B、这两首诗的颔联,描写角度相同,都用极简括的文字把洞庭湖水域浩瀚无际的宏伟景象特别逼真地描绘了出来。

C、杜诗的尾联转进一层,由个人的不幸遭际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D、孟诗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比喻自己想出仕的愿望。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的立意不同,杜诗意境宽阔宏伟,有强烈的身世之感;孟诗则委婉得体,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希望张丞相举荐的急切心情。

B、清人仇兆鳌认为杜诗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此议确也道出了诗人登临的喜悦心情。

C、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求荐)之痕”,确实道出了这首干谒诗的妙处。

D、这两首诗的前四句都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直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但两首诗的命意不同;杜诗饱含着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歌唱;孟诗的作者为了求仕,借洞庭波澜雄浑的气势来象征盛唐时代的兴盛。

三、阅读《客至》,完成1—3题。(6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答: __________。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1分)

答: __________。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1、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2、《唐诗鉴赏词典》称杜甫的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一个范例,请作具体分析。

【高考再现】

五、(2004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拓展阅读

(一)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并作赏析:

2.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二)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其作用。

2.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三)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

2.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试作分析。

(四)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从军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也很出名,请写出《出塞》(其一)。

(其二)(2005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返。

问题:请将一、二句设想成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其 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

答:2.这首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题。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五)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1.分别说出诗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并指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

(二)单项训练题

一、把顺序打乱了的格律诗重新排序

1、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①从今四海为家日,②山形依旧枕寒流。③故垒萧萧芦荻秋。④人世几回伤往事,⑤金陵王气黯然收。⑥一片降幡出石头。⑦千寻铁锁沉江底,⑧王濬楼船下益州,2、送严士元

刘长卿

①草绿湖南万里情。②水国春寒阴复晴。③君去若逢相识问。④春风倚棹阖闾城。

⑤青袍今已误儒生。⑥细雨湿衣看不见。⑦闲花落地听无声。⑧日斜江上孤帆影。

二、语言美示例

诗僧齐已《早梅》有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理由是“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何以言早呢?郑谷因此而被齐已尊为“一字师”。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全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个“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景语情语,难以分解。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形容词“孤”,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为下文的“怨”字的情感抒发进行了充分的奠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细”字,显得脉脉含情,写尽了春风化雨、生机勃勃的情状。

还有些诸如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词汇,也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叠词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拟声词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颜色词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练习: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9.阅渎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首句写残阳用“铺”而不用“照”,谈谈这样用的妙处。

(2)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 之作。

三.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王伦》)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帝城》)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涉江》)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1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综合训练(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 , 况是霍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 .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二两句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了一层冷寂悲凉的气氛。

B .第五句中“独沉久”三字写自己长期离群所居、孤独落寂;六句中一个“愧”字流露出自己处境困窘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 .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大观情怀。

D .全诗描绘画面由远及近,由物到人;题目虽有“喜”字,但诗中却喜中含悲,悲中有喜,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他与外弟之间的情谊。、下面是明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⑴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做过苏州刺史。白乐太内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

⑵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⑶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 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 ,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 鸣噪自纷纷。、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鸣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陆 游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愁鬓 ① 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那来芒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炷香。

〔注〕①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斑白的代词。②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游诗的中间两联与苏词作比较,看两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怎样认为?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 但馀钟磬音。

〔注〕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此诗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时说:“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这是说他诗中的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

1、谈谈本诗尾联写钟声运用了什么手法?意在表现什么?

2、本诗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同情调,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照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快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观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喜欢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情,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分析。

综合训练(2)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注〕晚唐诗人温庭筠早春去南方,经过陕西商县东南的南山,写下此诗。杜陵,在京城长安。、“鸡声”一联为历代学者赞不绝口,有人说此联诗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试谈你所体会的“言外之意”。

2、诗歌后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 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 ,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 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 ,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做简要分析。

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故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1、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这是一首抒情诗,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在什么季节?

2、颔联中“ 遥隔”有什么内涵?从中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尾联用“迷津”这个典故,表现了作者思想上有什么矛盾?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分)

(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综合训练(3)

一、读下面两诗,回答问题。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 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特点。

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是指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这首诗又题《汉江临泛》。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伫立襄阳,眺望汉江的所见所感。作者以神奇之笔,写出了江流、山色的浩淼空蒙。

B、首联的意思是,纵目远望,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汉江在荆门与长江的九条支流相汇合。

C、颔联中,“ 郡邑”指襄阳城郭。此联的意思是,诗人乘舟,好象看到襄阳城郭在江面上浮动,滔滔江水似撼动了天空。

D、尾联中,“山翁”指山简,《晋书》说他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到当地习氏园林游玩喝酒,大醉而归。此联表现了诗人与山翁情致相投。

2、对这收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将不可目击之景予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瀚江流于画边,为画幅涂抹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B、颔联前句写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流气势的浩瀚空阔,诗人浓墨重彩,给人以笔触细腻想象新奇之感。

C、颈联“浮”、“动”二字下得极妙,明明是乘舟在摇,江水在荡,诗人却说城郭在浮,远空在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不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D、尾联流露出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而且整首诗都融景于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读下面殷璠对王维作诗的评论并回答问题。

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着壁成绘”,点明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汉江临眺》很能体现这一特色。请结合诗句从多角度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 , 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 , 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 , 褒城闻曙鸡。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①

杜牧

淮阳多病介求欢 ②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 , 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会昌二年,四十岁的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②欢:“欢伯”的简称,指酒。《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诗中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 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千百年来,在诗人笔下,“柳”总与“别”有关,折柳赠别也好,咏柳赋别也好,莫不有一个“别”字在,可是,在本诗中诗人却另翻新意,请结合诗的最后二句简要分析。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同步练习

(三)综合训练(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的上阙“破”和“鸣”二字非常传奇,请简要分析。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想象荠菜花的形象,领悟这两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人格精神?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玩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联系作者的生平及上阙内容,分析词作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阙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西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阙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游春的热闹景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

2.有人说词的下阙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

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情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综合训练(5)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花 犯梅花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 注]标题中的“花犯”是词牌。

1.词的上阙写了什么景物?“香篝熏素被”中的“香篝”和“素被”分别是指什么?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词的下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令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此词上阙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境况?

2.下阙“天上人间”,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李煜用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诗词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找出相关诗句。

2.说说以上诗词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阅读下面两首《相间欢》,按要求回答问题。

相间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综合训练(6)

一、阅读无名氏的《 [ 越调 ] 柳营曲 范蠡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的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 注 ]①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越大夫。越为吴所败时曾越吴为质二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掉吴国。后功成身退,到陶,改名陶朱公,以经商富。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闹垓垓”或作“闹该该”和“闹咳咳”,元俗语,喧闹的意思,代指范蠡在辅佐越王时所做的有影响的事,即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闹垓垓”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认知?、“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________ 的 ___________,原作者用它写 ___________,而这里用以写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王和卿的《 [ 仙吕 ] 醉中天·咏大蝴蝶》,完成后面的题目。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1、这首小令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梁祝故事中的“蝴蝶”是爱情的化身,庄周中的“蝴蝶”是悠然快乐的象征,《聊斋志异》中《放蝶》篇中的“蝴蝶”充满正义的神女的形象,那么,这首曲中的“蝴蝶”隐喻和象征什么?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专横、贪婪之徒;诙谐地隐喻当时文人生命力的扩张和狂放的个性。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三、阅读乔吉的《 [ 双调 ] 水仙子·重观瀑布》,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机①织罢月梭②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宵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睛雪飞滩。

[ 注 ]①天机:织女星的织布机。②月梭:以月为梭。

1、这首曲子用大量的比喻把瀑布的壮美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试从明喻和借喻的角度举例赏析。

2、李白也是写瀑布的高手,在这方面,他极尽夸张之能事,千古名句为“ _____________ ”。

四、阅读无名氏的《 [ 双调 ] 水仙子》,完成后面的题目。

打着面皂雕旗①招飐②忽地转过山坡,见一火③番官喝凯歌,呀来呀来呀来呀来齐声和。虎皮包马上駞④,当先里亚子哥哥。番鼓劈扑桶⑤擂,火不思⑥必留不刺⑦扑,簇捧着个带酒沙陀⑧。

[ 注 ]①皂雕旗:绘有黑雕图案的旗,古代匈奴人的旗帜。②招飐:黑雕旗迎风飘飞。③火:伙。④虎皮包马上駞:(将军们)一个个扑桶:象声词,以状鼓声的节奏。⑥火不思:音译词,由阿拉伯传入的一种弹拨乐器。⑦必不留不刺:象声词,摸拟火不思的意响。⑧沙陀:这里代指人,即晋王李克用。

1、这首曲子不用典,不施藻绘,不尚雕琢,只是一味写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以速写式精炼的红条勾勒出社采和动势,别有一番情趣和韵味。

2、这首曲子朴野犷悍,活泼欢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五、阅读白朴的《唐明皇伙夜梧桐雨(第三折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 鸳鸯煞 ] 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一程程水绿山青,一步步剑怜巴峡。唱道感叹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①,休休却是今生罢。这个不得已的官家②,哭上逍遥玉骢马。

[ 注 ]①升遐:帝王死亡的专称。②官家:唐人对皇帝的习称。

对这首曲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写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在蜀道上痛定思痛的悲凉心境。

B、“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用哀景正衬哀情,表现了唐明皇满目凄凉,风尘仆仆,不胜悲愁之感。

C、“一程程水绿山青,一步步剑怜巴峡”以乐景反衬哀情,尽管蜀中山青水秀,又有巍峨的剑门关,雄伟的巴峡,但却丝毫不能引起唐明皇的兴趣。

D、“一程程”“一步步”叠字对举,表现出唐明皇长途跋涉中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情。

综合训练(7)

一、阅读赵孟頫的《 [ 仙吕 ] 后庭花》,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对这首小令语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一湾清溪,荡出一叶轻舟,两岸荷塘,盛开满目荷花。这一层境象,以幽静胜。

B、“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谁家采菱女,唱起一曲清歌,歌声飞扬,惊起了向暮栖自成 的白鸥。这一层境象,以生动胜。

C、“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乱云密布,急煞采菱女,摘片荷叶顶在头上,趁秋雨未到,匆匆归去。

D、这首小令全幅造境,以水为主。清溪、芙蓉、暮鸥、小舟、采菱女,皆水乡景色、水乡风情。、这首小令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瞑》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株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的意境相通,都描绘了优美入画的山水自然,赞美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但是,二者也略有不同,这不同之处是什么?

二、阅读贯云石《 [ 双调 ] 寿阳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看江湖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 注 ] 这首小令描写的是淅江钱塘胜景。

1、对这首小令语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鱼吹浪,雁落沙”,通过对鱼儿戏水、大雁栖息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惬意安逸的画面。

B、“吴山翠屏”是每年钱塘江观潮时沿江搭建的看台。

C、“看江潮鼓声千万家”,描写观潮盛况,重在写江潮涌来,犹如千万面战鼓齐鸣,震天动地。

D、“卷朱帘玉人如画”,许多美丽的深闺女子,纷纷卷起朱帘向江上眺望。

2、这首曲子后两句是写看江潮涌的情景,却以深闺女子卷帘相望煞尾。这样写有什么艺术魅力?

三、阅读张可久的《 [ 中吕 ] 普天乐 西湖即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紫萧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1、对这首曲子语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蕊珠宫,蓬莱洞”是传说中的天宫和海上仙山,比喻西湖的美不胜收。

B、“青松影里,红藕香中”描写的是“西湖十景”中的“九里松”和“曲院风荷”。这两句的景观描写,青红交辉,高低结合,令人陶醉。

C、“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写天上景观在西湖中的倒影,非常诗意地暗示了时间由傍晚转为月夜。

D、最后三句是西湖夜景写实,晚风轻抚栏杆,菱歌阵阵,渔火点点。

2、这首曲子在描绘西湖黄昏和月夜美景方面,如幻如真,有虚有实。请就虚实真幻举例鉴赏。

四、阅读徐再思的《 [ 中吕 ] 普天乐·垂虹①夜月》,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②,水面苍龙③。酒一樽,琴三弄④。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 注 ]①垂虹:垂虹桥,江苏吴江县一座有名的桥;号称“江南第一桥”。②云间玉兔:借指明月。③水面苍龙:比喻垂虹桥。④琴三弄:三支曲子。、“玉华寒,冰壶冻”这两句是如何写垂虹月夜的?请试作赏析。、“凌波仙人”是指曹植的 _____________ 中的 _____________

3、最后三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试扩写这三句。注意:扩写可以改动文字,但不能削弱原来的气势和意境。

五、阅读徐再思的《 [ 双调 ] 蟾宫曲·春情》,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夜明时。

[注] 证候:症状。

1、既然“平生不会相思”,那为什么“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曲中“害”字暗启下文哪两句?

3、相思之病“证候”如何?(用原文作答)

综合训练(8)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2分)(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诗首句写出了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三`四两句突出了什么主旨?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楼 感 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第五篇: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王维诗四首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王维诗四首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

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二、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

三、作品研读

(一)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

分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二)《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 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是空静澄明的,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勾勒出的是一个迷迷蒙蒙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意境。

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同时,在禅与诗的结合中,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了清淡空灵的风格,另外又因王维是画家,结合绘画技巧入诗,从而使这类山水诗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三)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借景抒情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

对比分析《渭城曲》,找其借景抒情的异同点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

(四)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体会诗歌中气氛急缓的变化,领悟对比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自读诗歌后的资料信息对诗歌的分析。体会诗歌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提问: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于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四、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

王维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恬静的诗篇,然而他的一生却并非如诗歌般表现得那么恬静安然,我们期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王维的散文,研究一下王维痛苦挣扎的一生。

【模拟试题】

江苏 秦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阅读训练】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试题答案

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行)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结合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下载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