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7: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

第一篇: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希望通过精品课建设,引导我院教师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强化质量意识,同时调动我院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本门课程建设与教学计划中其它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讲课内容实时更新,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并积极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继续学习和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式”、“基于工作过程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发展CAI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理论与实践并重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高职特色。实验、实训要尽量减少验证性项目,引入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设置要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要求,内容要尽可能结合工程技术实际,指导方式上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重视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管理,优先选用适宜高职教育的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学院将出台政策鼓励我院教师积极编写适宜我院教学,具有我院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和讲义以及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七)教学文件完备、工作质量高

教学文件指教学大纲、教学日志、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考试大纲、毕业设计指导书、听课记录及教研活动记录、学生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结合学院内涵建设工程的启动,将对各教学文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各种教学文件的编写要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八)保证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的质量

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包括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研讨课、实验、社会调查、考核等。应在此方面力争做到质量保证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一)申报条件

申报课程要求在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职教师。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二)精品课程的确定

各教学部门按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将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等交学院教务处,经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的课程,批准院精品课建设立项,并下发启动经费。

(三)精品课程的过程管理

批准立项的精品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运作、自评等工作,并根据课程建设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院精品课程建设会议前将精品课建设自评报告上报到教务处,以备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检查验收。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检查、总结、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教务处检查合格的精品课建设根据建设规划下发建设经费;检查不合格者,学院停发建设经费,但可在下一年度提出检查申请,检查合格后再下发建设经费;若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则取消该门课精品课资格。

(四)精品课程的验收

按精品课建设立项建设完成的精品课程,向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提出验收申请,按下列程序组织验收:

由课程负责人向系、教务处提出验收申请。

课程建设组要根据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如实进行自评,撰写自评报告,提供所需数据和材料,并在规定期限内将自评结果送教务处。学院组织验收。在课程自评的基础上,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必要时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估,按精品课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对精品课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写出评估结论。

五、鼓励政策

1、对己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并根据项目进度累计拨付建设经费10000元(含上述的启动资金),纳入学院年度预算,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例如购置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CAI课件开发、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参加学术会议及组织课程检查评估等有关开支。

2、对被评为院、省级精品课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及所在系部,学院将给予奖励,并通报全院嘉奖,对精品课程负责人在学术活动上予以支持;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精品课程,学校实行单项奖励(奖励额度视成果而定),并推荐参评省级精品课程。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教务处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基础韩国语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基础韩语》课程体系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应用韩国语专业的主干课,又是一门必修课,是全面、系统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基础课。本课程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法现象,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并能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到听力、会话、翻译、写作等课程,又是为其它课程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建设该课程为精品课是对其他课程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也是韩国语专业建设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两年内争取建设成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六年内建设为省级精品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韩国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

本课程教学成员是韩国语系实力较强的教学团队,既有从教多年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善于实践的年轻教师。在今后三年内,要通过自我培养和引进的措施,具体上以调入、内请、脱产、外聘等形式,充实并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得到改善,尽快形成一支合理的实用英语课程教师梯队。

(2)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3)代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4)数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5)动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6)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7)副词的语法特点和分类(8)冠词的语法特点(9)助词: 格助词

补助词(添薏助词)接续助词(10)语尾:-终结语尾-先语末语尾-冠形词形语尾-尊敬语尾-转性语尾(11)句子的定义(12)句子的构成单位

(13)句子成分:主语,谓语,目的语,状语,冠形语,叹语(14)韩国语的基本语序.(15)句子的种类(17)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18)主动句,使动句,被动句

个。另外还有微机室10个。设备价值300余万元

2、实践性环境建设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对象国语言进行自如的交流,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实践,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巩固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5分钟演讲,值日报告,情景会话,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另外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大赛、技能大赛、韩国语角活动,激发兴趣,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注重韩国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经济管理系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三篇:课程建设规划

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建设规划

二0一一年九月

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建设规划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切实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工作,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我校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升我校办学品位

二、基本目标

1、完成我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制订和完善,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3、构建我校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服务新课程的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4、制定新课程下的校本研训制度,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改革和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建立旨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6、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课程育人、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三、主要内容

(一)学校课程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按5.5天计算,每天9学时,每周共50学时,其中机动时间7学时(包括班会、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自习课等),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43学时。

3、高中课程的学习实行学分管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对于未能在某些学科、模块学习中获得最低毕业学分的学生,允许重修或补考。

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和市、县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及课程开设计划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校课程方案。一个学校的课程方案,其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什么课程(模块),一是学校如何提供这些课程(模块)。课程的编排按以下程序运作: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这是实施高中课程新方案所必须的,也说明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将导致学校结构和功能的部分变革。该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年级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

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各学科课程小组负责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初步的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该方案包括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学分分配情况,必修模块的开设,哪些选修模块必须有选修课的要求,哪些模块没有选修课的要求,本学科教师的开课能力等。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方案意义重大,是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编排的基本依据。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总方案的质量。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公布拟开设课程总清单。课程指导委员会应及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

5、学生依据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6、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并作适当调整,最后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3、从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部分,一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另方面,作为侧重点不同的各个部分,在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与编排上应充分考虑它们的独立性。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个学分。高一年级安排10学分,高二年级安排5学分。它的实施分为二个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课题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含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是孤立的,要和课题研究结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课题研究,要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之前安排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巩固,深化认识。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

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设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其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乃至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着重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

社会实践的实施地点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组织形式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的6个学分中,校内实践最多2个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部分,为2学分。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满2个学分。公益性是社区服务的最大特色,服务者的志愿与义务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社区服务应该在课余时间由学校安排,以服务小组为重要活动单位。

4、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

5、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等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3、学生修习校本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根据我校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高一学年开设的《中学校园里的心理学》为全体学生必选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得2个学分。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四个学期开设由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18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每学期选一门,得1个学分。

(五)学分管理制度

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用百分制表示,也可以用等级表示(可用A、B、C、D四个等级)。学分认定一般根据考试(考核)成绩、出勤、评语三项综合评定得出。其中,出勤量和课程模块考核是认定学分的必要条件。根据规定,学生未经同意缺课总数达到或超过模块学习时数10%,就不能认定学分;学生课程模块考核不合格不能认定学分。考虑到学分是一个完成学习任务“合格量”的标志,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差异状况。因此,为了全面正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业状况,现阶段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宜采用学分和原始成绩双重记载制。

学分认定的依据:(l)学科类学分的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按模块规定的分值认定。认定要求: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才能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或重修,选修模块允许补考、重修、另选。(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由学校按照有关标准或办法并按有关程序认定。认定要求: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来认定学分。

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总学分必须达到144学分。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在高一年级全面推进新课程,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十分重要。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下设的课改办公室和七个相关的研究工作小组必须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决策、管理和技术保障。同时,年级是执行机构,负责新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备课组负责学科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更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做到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1、成立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和实施全校的课改推进工作。

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 长:孟

副组长:孙先启

广

王升江

成 员:王俊博

孙吉芳

刘成秀

胡佳军

各学科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与开发两个工作组,其职能如下:

(1)教师培训工作组:负责对教师的岗前、岗上培训,校内、校外培训,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2)课程实施与开发工作组:负责课程的运行与管理,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审核,建立、充实校本课程资源库。负责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工作,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评价

2、完善管理机制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我校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规范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促进新课程健康、有序推进。

(1)完善年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制:年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措施,除了正常履行本年级的管理职能外,还协调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本年级的相关事项,防止和克服新老课程并存期间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2)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推行完善二次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推行二次备课。倡导个人钻研,形成个案——集体讨论,一人主讲,分工合作,共同研讨,形成共案。——自我研究,完善个案的备课流程。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考纲、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缺什么,是怎么学习的,让教师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有效地指导学生怎么学。依纲据本,大胆舍弃繁难偏旧内容,强化效率意识。学校双周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管人员学科蹲点制度保障了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

(3)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我校采取过程跟踪、随机抽查、阶段评价、综合检测的方式,检查考核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同时动态跟踪记录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意识、教研能力、探索精神等,动态跟踪记录学生成长过程,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档案资料。

3、充实设备设施

课程改革实验与推进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学校准备了专项经费用以充实设备设施,添置新教师笔记本电脑,改建校园网,添置实验器材和药品,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培训,更新观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是统揽我校核心工作,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我校要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划和实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1、培训目标和任务

(1)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的改革背景、指导思想、特点、改革目标、实施策略、工作策略。从高中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出发,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并认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动将这些新的观念与思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行为,并能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来。

(2)在反思的基础上学习和领悟新课程设置理念,开阔思路,为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方法。了解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选择机会。充分认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运行机制及引发的班级建设的新问题,提出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的办法。

(3)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估要求,了解新教材在编写思路、模块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

(1)通识培训。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设置和编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教师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不同岗位人群及其需求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不同板块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研修。(2)学科培训。内容包括:学科标准研修、多种版本的新教材的分析研究、高中各学科的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相比于教学大纲,新课程具有哪些创新点和突破点、各模块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实施建议、模块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建议。

3、培训形式

更新培训观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省、市、县培训参训人员的统筹安排,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关案例进行培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和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在培训方式上,要积极采取讲授式、参与式、案例教学、问题探究、现场诊断等多种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篇:课程建设规划

蚌埠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我院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在已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完善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拟用5年的时间,使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全院50%以上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并构建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0-15门,省级精品课程5-10门,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课程建设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专业要充分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合格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形成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注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选用教材符合要求。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5、教学文件齐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二)优秀课程建设

优秀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为此,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设中有所体现;

2、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课程由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形成结构较合理、人员较稳定的教师梯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轮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有院级以上(含院级)教改立项。注意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有特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明显的作用。鼓励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5、注重考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

6、选用国家级优质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7、教学文件齐备(包含的内容同合格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三)精品课程建设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按照《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带动其他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要以优秀课程为起点,按照以下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

1、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3、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内容要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个轮次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5、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6、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

7、不断深化考试改革。建立有效、可信的考核机制,鼓励探索和尝试新型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8、注重教材建设。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同时,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全院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新办专业合格课程的验收和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评选,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系、部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合格课程的建设、指导、验收和检查,组织申报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等工作,从而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将严格执行有关人才引进规定,重点引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主讲教师;鼓励并继续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院内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优秀教师评选等各类教学奖评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激励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师资管理部门要继续开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在增加兼职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努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任教。

(三)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有力措施。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学院将在继续保证教改专项研究经费投入,加强对原有教改立项项目管理,强化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学院将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优先保证各类课程建设经费。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为此,学院将加大课程建设工作人力物力的配置,健全和强化教学研究室的工作职能,使其在我院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激励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学院也将定期组织合格课程的鉴定验收和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评选,并对通过鉴定的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要对上网内容进行不断升级和更新;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的后续建设工作不力、水平明显下降的课程,将取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被取消荣誉称号的课程两年内可以申请一次复查,复查合格的课程可以恢复其原有的荣誉称号。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校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考核和教学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评选出的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授予“蚌埠医学院优秀课程”和“蚌埠医学院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提供一定数额的前期建设补助和后续建设经费,并从院级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量化赋分时将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与院级教改立项同等对待。

第五篇: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规划

《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规划

(2010-2013)

《线性代数》是我院基础主干课之一,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线性代数》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因此,规范《线性代数》教学,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整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保证其持续性发展与提高,是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目的.经过课程组三年的努力已经使该课程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初步整合,多种教学模式交叉,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现状:由于本院开设该课程的班级较少,现有专职教师2人,讲师 1人;副教授1人。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赵树媛主编,由中国人大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线性代数》,有适合各专业的三纲两书。

二、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继续选用优秀教材《线性代数》(赵树媛主编),组织教师编写高水平的辅导教材。

教学条件建设:1.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实践,争取三年内本课程部分或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

2.教学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调研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4.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5.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各专业的要求,制订出各类考试大纲。争取在二年内将《线性代数》课程建设成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三、建设措施:1.加快师资培养,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通过引进、培养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师资培养,提高师资学历层次。2.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为新进的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岗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教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注重规范管理程序,制定工作计划。使教学管理的每项工作实现有计划安排、有检查落实、有结果分析的三有管理。按照优秀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室活动力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并严格执行,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进,使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新提高。

在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力争在2-3年内将《线性代数》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下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口语》课程建设规划

    《英语口语》课程建设规划一、 课程建设现状 (一)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的主讲教师一共有2名,都是外籍教师,且目前聘请的外籍教师位数不多,流动性较大,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沟通仍有待提......

    《心理学》课程建设规划

    《心理学》课程建设规划心理学理论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小学教师的“启蒙读物”,是教师教育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将努力使本课程具有以......

    法政系课程建设规划

    铜陵学院法政系课程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基本依据 现代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总体上要适应建设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贯......

    新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新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开发建设****新区是我****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市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设新区不仅关系到我****城市未来......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

    《演讲艺术》课程建设规划

    《演讲艺术》课程建设规划 厦门市华昌小学:黄江林 一、课程现状 “演讲艺术”是一门讲授演讲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规律以及演讲的技巧、方法和方式的课程。为了提高我校学生演讲......

    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一、《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特色 (一)课程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

    小学陶艺课程建设规划

    新疆霍城县实验小学 陶艺特色(项目)学校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国内外陶艺特色项目的现状 一、陶艺教育行业分析 (一)国外陶艺教育发展状况 现代陶艺作为一艺术门类,它的普及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