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三年级下册:8.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
小学
精品
教案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小学
精品
教案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预设点:
(1)“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小学
精品
教案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小学
精品
教案
精品教案益受身终使造神精新创力能自培率高提略策形;动主和性极积生发激于惯习学好良养约名位单护保物文点重全五第入列准批院务国被建古期时至秋春作里了为成下削把微稍壁陡崖悬用利就劈、叫种一镇东代明境宁辽在。效之”攻难守易“收缓平甚则内峻险常非去看侧外墙从段地,筑修背脊山着沿是有都城长的岭达八8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2.板书课题。(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小学
精品
教案
第二篇:池子与河流教案
课
题
8.池子与河流
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文识字法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划、难、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堂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回顾学过的内容,将新旧知识更好的衔接。】
【多种形式检测字词,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
【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课外文章,迁移本课学习方法,做到一课一得。】
【巩固运用,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导入:
回顾什么是寓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
二:基础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仔细辨一辨,选一选。
三、主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
四、阅读链接《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1.那里种子是什么职务的种子?
2.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作业设计
运用下列的修辞手法说话:
1.我安闲的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2.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六、课时检测
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你认同池子说的话吗?为什么?
一、导入:
预设: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守株待兔》
二:基础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yīng
②yìng
(1)她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2)每位同学都应()该拟定一份学习计划。
2.仔细辨一辨,选一选。
尊
遵
(1)学习语言必须()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爱惜粮食就是()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三、主问题
预设:
1.我赞同河流的观点,人要勤劳,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2.我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有,一无所为。
四、阅读链接《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五、作业设计
六、课时检测
预设:
不认同,因为生命是需要运动的,河流也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那么,在它的人生中,它就必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天碌碌无为,只能是白费一生,滞留一生。
安全提示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
池子——代表懒惰的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河流——代表勤奋的人(永不满足,负重前进)
教学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2单元 8池子与河流(教案)
8*
池子与河流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池子与河流对待生活和人生不同的态度。
3.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池子与河流对待生活和人生不同的态度。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出示课件:池子和河流的图片
教师口述: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池子和河流吧,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呢?你是喜欢池子
还是河流呢?(学生交流自己对池子、河流的认识)。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流是邻居,它们之
间会发生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池子与河流》中去看看吧!(板书
池子与河流)
二
介绍作者
克雷洛夫
(1769—1844),俄国著名的寓言家、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
《受宠的象》等。他是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
三
初读课文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
练
滔(tāo)
涯(yá)
妇(fù)
碌(lù)
遵(zūn)
循(xún)
尊(zūn)
验(yàn)
3.理解词语的意思。
练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滔滔:形容大水滚滚。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遵循:遵照。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源源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
忙忙碌碌: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4.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用诗的形式写的寓言故事,在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展示了两种对待生活和人生不同的态度,从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不思进取,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品读释疑
思考:品读关键语句,分析池子和河流在生活中各代表什么样的人,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
1:“你总是滚滚滔滔!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通过池子的疑问写出了河流总是滚滚滔滔的特点。
学生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写河流忙碌的生活。(板书
河流
负重前行)
学生
3:“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池子自己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而且“河流”时时都要背着沉重的货船、木筏、小船等,不能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
学生
4:“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这是池子的观点,它认为出名不重要,认为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学生
5:“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说明池子生活的安逸、闲散以及池子的不思进取。(板书
池子
贪图安逸
不思进取)
学生
6:“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写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水的生命力更加顽强!这也间接表明河流觉得不能满足于现状,水应该一直流动着才行。(板书
河流
永不满足)
学生
7:“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将河流的奔流不息与池子的淤塞直至枯干进行对比,揭示出“只有抛开安逸,才能永葆生机”的道理。(板书
奔流不息
完全枯干)
……
教师提示:你赞同谁的观点?
预设:我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人类也是如此,人也要勤劳才能有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预设: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而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有。
小结:“河流”代表勤奋的人,“池子”代表懒惰的人。课文在池子的懒惰、安于现状直至最后完全枯干与河流的勤劳付出、奔流不息,从而得到尊重的对比中,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不思
进取,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态度。这则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人不可荒废年华,应
当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取,勤劳上进,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只贪图享受眼前的舒适与安逸,而应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五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这篇寓言诗让我们懂得了只贪图享受眼前的舒适与安逸,只会停滞不前,人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取,真正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功之处:让学生了解了文中池子和河流各自的观点,明辨是非,理解了诗歌蕴含的道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
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足之处: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朗读和交流的时间,关注池子和河流的语言,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体会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进而明确诗的寓意。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小练笔,如
仿写或小作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河流
永不满足
负重前行
奔流不息
池子与河流
池子
贪图安逸
不思进取
完全枯干
第四篇: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1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2
《池子与河流》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讲述了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但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这样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河流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流着,但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地淤塞起来,整个池子积满了青苔,长满了芦苇,最后,完全干涸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萎下去。当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时候,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所以做人应该像河流那样勤快,不怕艰辛;不应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池子和河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3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张自福主任和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
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已有七、八年的时间,却没有把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把我自己的思路讲下来,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不知“语文要素”为何物,真为我的无知可笑。回去后我就查了资料。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时刻对自己说“不惧怕才会成功”。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5
本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法则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6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第五篇: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6篇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1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掉了。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整首诗一共10小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这部分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行吟诗人”,指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第二部分(第9、10小节)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本首诗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课是诗歌,一般教学时都要抓住诗歌的特点,以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人物的不同想法。具体该怎么设计本节课呢?匆忙中我参考了网上现成的教学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接着,我又观看了教学用书里配套的光盘,里面正好有一节《池子与河流》的课例和专家点评,我观看光盘后,又借鉴了光盘里的导入和板书设计。大致理清头绪后,我开始做课件。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了。课件制好了,教学设计也整好了,可是,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次日清晨,当我在讲台上站定,开始讲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参考了太多别人的东西,缺少自己清晰独特的教学思路,呈现在课件上的好多东西过于追求琐细的内容,轻视了学习方法的点拨。课后,组内教研时,同伴也指出了这一点缺憾——问题过多过碎,不够简约;讲得像精读课,重内容轻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经过这次课例之后,我发现自己在略读课的教学设计上仍然存在短板。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其实无非就有三部曲:自读——交流——积累。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交流自读体会,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延伸。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
如果让我重新执教本节课,我会围绕“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做法、命运各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这个主问题来开展教学,一个点,一条线,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敢于删繁就简,把语文教简单。除此之外,我要重视语用教学,再拓展延伸两篇寓言,让学生学会根据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观点、做法、命运来提炼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语用,我们要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对于课文,我们要相信学生,学会割舍,删繁就简,抓住一个点层层推进,要教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表达的……每次课例都是一种学习,今后,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到下一步的语文教学中去。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2
《池子与河流》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讲述了池子嫌河流太累,常常背着沉重的轮船,一会儿又要负起长长的木筏,小船、小艇就更不用说了。池子还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但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这样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河流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流着,但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地淤塞起来,整个池子积满了青苔,长满了芦苇,最后,完全干涸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萎下去。当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时候,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所以做人应该像河流那样勤快,不怕艰辛;不应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池子和河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3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张自福主任和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
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已有七、八年的时间,却没有把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把我自己的思路讲下来,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不知“语文要素”为何物,真为我的无知可笑。回去后我就查了资料。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时刻对自己说“不惧怕才会成功”。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4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5
本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法则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6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到,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