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15 画风
《画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画风》。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教学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点拨。
学法: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布置学生收集与风有关的资料,准备彩笔、画画纸。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瞧!师读谜语。(课件出示)
2、学生猜,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风的声音。(课件播放)风在生活中 时时陪伴着我们。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收集有关风的资料,你们有收获吗?(学生展示)学生汇报: 与风有关的歌曲——
(你是风儿,我是沙。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与风有关的诗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晨风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与风有关的成语——
(一帆风顺
风调雨顺
别有风味
和风日丽
风雨无阻
风吹云散
雨打风吹
风平浪静
风雨交加
风风火火
风雨同舟)
4、小结:
风,听得见,也能感受得到,可以猜一猜、唱一唱,还能写一写,那么
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今天咱们班还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一下他们吗?瞧!(课件出示有名字的人物图:宋涛、陈丹、赵小艺。)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
2、男、女同学读名字。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变成了单个的字,你们还认识吗?咱们来开小 火车,行吗?
4、让我们再一次轻轻地喊一下他们的名字。三个小朋友约在一起干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马上找到答案。
三、讨论交流,掌握语言。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以四人为一小组,自由读课文,找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句子并划出来。(课件出示:找一找。)
2、交流自己画出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
(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①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风来了? 指名读,师生共评,齐读。
②课件出示赵小艺画的画,让大家从画面中感受到风。③语言训练:风到底藏在哪里呢?你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口头填空。
(2)质疑:赵小艺只画了飘动的旗子吗?
生答: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课件出示赵小艺画的画,让大家从画面中感受到风。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风来了?
指名读,师生共评,齐读。
②语言训练:风到底藏在哪里呢?你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口头填空。
(3)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
树。
①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风来了? 指名读,师生共评,齐读。
②课件出示陈丹画的画,让大家从画面中感受到风。
③语言训练:风到底藏在哪里呢?你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口头填空。
(4)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①咱们看看这是谁的画?课件出示宋涛画的画,让大家从画面中感受到风。谁能找出课文中对应的句子。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风来了? ②指名读,师生共评,齐读。
③语言训练:风到底藏在哪里呢?你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口头填空。
(第(2)(3)(4)句的教学方法同第一句,学生找到句子后,课件出示相应句子,指名朗读,读出风来了的感觉,注意加点的词要重读,然后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从画面上感受风,最后以“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再读感悟。
同学们,喜欢这三个画风的孩子吗?为什么?(课件出示正在画风的孩子)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看看风是不是藏在你的朗读里。想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
4、三个孩子正说着画着,发生了什么事?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是说他们画得好,跟真的一样,是对他们的赞美。)
四、拓展引伸,运用语言。
1、过度:宋涛、陈丹、赵小艺开动脑筋,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们能画风吗?想怎么画?(学生说一说)(飘起的窗帘、飞舞的树叶、塑料袋满天飞、奶奶家房顶烟囱里的烟、天上飞的风筝)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当然可以先讨论,再作画。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3、(课件出示:展示台)(抽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用上“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完把画贴到黑板上)
五、课后拓展,总结延伸。
小朋友们,老师发现你们也和课文里那三个可爱的孩子一样爱动脑筋。那和
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他们画出来吗?(能!)让我们课后再去画一画,说一说。(出示课件)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竖起大拇指)这个一定属于你!
第二篇:人教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
看 读 说 写 画——《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八个自然段,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画”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激情入境
首先,引趣揭题,创设情境,假想旅行,将学生带入特定画面中,初步体会春天的美。其次,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由上至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了解它们相互的联系。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初知春天的一些特征。最后,学生再次感受画面,教师配乐描述:“在春天明朗的日子里,碧蓝的天空下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鸟在快乐地飞来飞去。地上是绿色的小草,一片绿油油的美丽景象。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他们高兴地说:“春天来了,春天真是太美了!” 通过上述条理性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陶醉于绚丽多彩的春景之中。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1
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文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春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课堂练笔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课文语句,以《找春天》为题,写春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春天已经来到。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课堂练笔,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五、画——寓教于乐
绘画,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及想法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大胆想象,使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如,教完《找春天》后,我问:“春天除了有碧蓝的天空,粉红的桃花,绿色的小草,还有什么变化?”接着让学生动手画出心目中的春天。这样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而且会画面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真实体现出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一、激趣导入
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自主探究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请你起来读一读你到找的句子好吗?(生读)
课件随机出示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1
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四册《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在《画风》这篇课文中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呀?(板书三个孩子的名字),请你们和三个孩子打打招呼吧。(复习生字:宋涛、陈丹、赵小艺)
2、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他们画了太阳、房子和大树。(黑板上作简笔画)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请大家打开书66页。谁来读读宋涛的话。(指读、再指读、分男女读、师生对读。)
二、自主探究
1、风画出来了吗?请大声读课文,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2、请你起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
(相机出示句子比较,引导学生用句式说话。)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
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教师课件出示。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
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
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师课件出示)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句子比较: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指导方法同上,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三个孩子都画出了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再次和他们打招呼,巩固生字。
5、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都很了不起,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6、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填一填画下的那句小诗。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2、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
师总结,表扬:
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就由我来朗诵一下这首小诗,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吧。(师朗诵)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第五篇:沪教版语文二下《春笋》教学设计
沪教版语文二下:《春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嫩嫩的笋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范读.春笋长什么样吗?它们怎么长大的呢?听老师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随机纠错)
(3)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2)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春笋,“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开心舒服)
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3)春笋是怎样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呢?读读第二句话
出示填空:它们泥土, 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指名口头填空.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实物: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4)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
(5)媒体演示:看,春笋是怎么长大的呢?
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标点,读出春笋使劲生长的劲头.)
(6)练读第二段
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4.按笔顺描红。
五、教学结束:
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