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抓妈荷》 听:《五月五赛龙会》 采集与分享:抓妈荷 认:三拍子指挥图示 教学目标
1.热情、诙谐地演唱《抓妈荷》,并能边唱边玩“抓妈荷”的游戏。2.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能随《抓妈荷》音乐,边唱边划拍。
3.乐于接受原汁原味的童谣民歌,在边唱边玩中体会民谣独特的旋律与句式。4.积极参与采集与分享“抓妈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享受到自信表现和交流分享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唱出游戏氛围 难点:在边玩边唱中体会民谣独特的旋律与句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沙包或沙包代替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
1.徐州话考试
(一)选择题
① 许清 ② 吼咸 A.形容河水清澈 A.味道特别咸 B.形容女孩长的漂亮 B.大声的嚎叫 C.说明一个人清白 C.一种动物的叫声
(二)简答题
请根据所给徐州口语单词填出所对应的普通话单词
“各拜子”——“膝盖” 2.游戏“心有灵犀”
老师做抓沙包动作,学生猜一猜。
三、感受体验
1.新授歌曲《抓妈荷》
(1)初听《抓妈荷》
这个游戏各地名称不同,但大多数学生都会做,在江苏沭阳就叫抓妈荷,而在徐州叫做抓沙仔,夹沙仔。
(2)学习游戏当中的主要动作在强拍上徒手做出扔沙包的动作,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节奏诵读
看着歌谱先做节奏诵读练习,为学习歌曲做铺垫,巩固体验三拍子指挥图示。
(4)视唱歌曲
歌曲旋律简洁,音域只有七度,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歌唱中带念白,简单易学。
(5)歌曲处理
歌曲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唱出游戏的氛围。(表演唱:一部分同学用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其他同学边唱边玩“抓妈荷”。)2.听《五月五赛龙会》
(1)端午节
结合视频创设苏州过端午的情境,简单了解歌曲背景,以及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2)初听《五月五赛龙会》
随音乐做击鼓、划船等动作。
(体验苏州民歌委婉柔美的旋律特点)
(3)范唱
教师分别用方言与普通话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比感受用“吴侬软语”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
(装饰音多而细密、发音靠前靠上,润腔丰富、音调软糯)
四、拓展延伸——采集与分享:抓妈荷 1.抓妈荷的玩法
介绍最基本的玩法------接等式及对应歌词。a.妈荷:先将5个妈荷抓在手中,选出其中一个作为头子,向空中抛出头子,同时将其他4子放下,然后再快速接住刚才抛出的头子妈荷。b.一个:向空中抛出头子,同时快速捡起地上的任何一个妈荷并接住刚才抛出的头子。
c.抓三:将捡起的妈荷放在手中拿好,再向空中抛出头子,同时快速捡起地上剩下的3个妈荷并接住刚才抛出的头子。
d.弯撮:继续向空中抛出头子,同时将其他4子放下,然后再快速接住刚才抛出的头子妈荷。
e.抓一对呀,对撮:方法同b.c,只是两个两个捡。f.好撮:同d g.撒立头,头头哇,好头哇,不梳好头不下楼:方法同b.c,只是一个一个的捡。
2.儿童游戏歌曲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从网络上、图书中,或者是爸妈那里,搜集一些传统的儿童游戏,以及在玩游戏时唱或者念的童谣,带到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采莲谣》 歌表演:“采莲谣” 成长的足迹
(一)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采莲谣》,并能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
2.在二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3.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自主的设计表演的方式方法。教学重、难点
在二声部的演唱中获得声部清晰、和谐合成的体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
图片、诗歌以及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情境。
(播放黄自版《采莲谣》)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用动作体验坐在采莲船里荡悠悠的形象。
三、感受体验
1.新授《采莲谣》
(1)初听——熟悉歌曲旋律。
(2)衬词
a.用短促、富有弹性的断音唱好旋律。
b.找一找衬词出现在歌曲的什么位置,合作唱一唱。c.为衬词设计打击乐器伴奏。3/4 X X X O | X X O | X X X O | X X O ||(3)完整演唱
(4)歌曲处理
除了衬词部分可用断音唱法外,歌曲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用这样的断音唱法?
3 2 0 2 0 | 6 3 2 0 2 0 | 2 3 2 1 2 5 | 6 — —|(5)新授二声部
a.全体学唱低声部旋律。
b.音准较好的同学演唱高声部,音准一般的同学和教师一起演唱低声部。c.借助高低声部相同的音符,找到自己所唱声部的音准。d.高声部跟录音,低声部跟教师钢琴。
e.寻找歌曲中相同节奏或相似旋律的方法,通过多次有效聆听,逐渐学会歌曲。
《采莲谣》的第二乐段二声部有分有合,长音多用同度、四度和八度音程,通过练习掌握无难度。2.成长的足迹
(一)(1)用卡农的方式演唱《抓妈荷》。
交流: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几个小节进入比较好?
(在比较演唱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2)两个声部虽然演唱相同旋律,但依照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连绵不断的效果,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两组声音要相互倾听、关注、配合,切忌争先、争抢、争强。)
四、拓展延伸——歌表演“采莲谣”
(1)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领唱与合唱:一个或一组领唱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混声合唱。(也可分男女声进行合唱部分声部划分)
(2)指挥演唱
用四三拍指挥图示指挥学生演唱,用恰当的指挥动作引导学生做到有表情、有变化地歌唱。
(3)设计动作随音乐律动
结合图片,引领学生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
交流:用什么动作表现?(划船、采莲)
是不是用相同的动作、节奏、情绪表达整首歌曲
(随音乐变化编创动作)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喜报》
成长的足迹
(二)教学目标
1.熟悉《喜报》主题旋律,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以及各段落间节拍的变化。
2.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3.能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喜报》主题旋律,听辨各段落间节拍的变化。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和多彩的演奏技巧。难点: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
教学课前播放曾格格作品《天上人间》,营造一个喜庆、愉悦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
交流:在什么情况下会播放这首或者这一类音乐?
(结婚、过年、考学 „„)
听到这类音乐时是怎样的心情?
总结:有喜事儿的时候听,又是谁来报喜了?(播放《喜报》)
三、感受体验
听赏《喜报》 1.初听
交流:演奏乐器、演奏姿势、音色特点。2.简介作者陆春龄
陆春龄先生是中国笛子泰斗、新中国第一代笛子演奏家、南派笛子宗师之一。他曾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他还经常深入基层演出,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培养了众多笛子演奏家,为我国民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喜报》正是1959年陆春龄到山东、安徽深入生活,创作了这首歌颂人民建设祖国的赞歌。透过欢快的笛声,唱出了对伟大祖国的崇高敬意。3.音色解读
松、透、圆、亮 4.演奏技巧
视谱演唱,对比感受竹笛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
主要通过“叠、打、震、颤”的手指技法和内在的音头来实现。如:
吐音:用舌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吐奏时短而急促。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动慢慢打开或按闭音孔,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的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吹奏中要求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像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5.分段欣赏
(1)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2)听辨各段落节拍的不同,设计相应的体态律动参与音乐欣赏。6.重点听赏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设定情节
交流:报喜的过程用对话的方式演奏,一问一答,非常生动,富有情趣。
(2)编创相应的节奏随乐队一起演奏。
锣 4/4 X O X X — | 鼓 4/4 X X X X X X | 7.完整听赏
用不同的体态律动和队形变化,再次体验不同节拍的韵律,完成对乐曲的诠释。
四、拓展延伸——成长的足迹
(二)单元复习与测试
1.分组跟琴视唱P25旋律片段。2.说出旋律出自哪个作品片段。3.注意唱出不同节拍的韵律感。
五、课堂小结
“喜报报喜”,是艺术也是生活,生活的情境用艺术的手段表现,只因为艺术源于生活。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乡音多喜乐》单元教案 苏少版
第 四 单 元 乡音多喜乐
教学内容:
1.唱:《抓妈荷》、《采莲谣》。2.听:《五月五赛龙会》、《喜报》。
3.动:采集与分享(抓妈荷);歌表演(采莲谣)。4.认:三拍子指挥图式。教学目标:
1.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
2.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和《采莲谣》,并能边唱边玩“抓妈荷”的游戏,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3.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苏南民歌的细腻、软糯,并尝试跟录音模唱。欣赏《喜报》,熟悉主题一旋律,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4.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能随《抓妈荷》和《采莲谣》音乐,边唱边划拍。
5.积极参与歌表演“采莲谣”和采集与分享“抓妈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强唱、奏、舞的能力,享受到自信表现和交流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
在抒情、优美的乐声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不同地方的方言和特定的民俗场景,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歌表演“采莲谣”和采集与分享“抓妈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强唱、奏、舞的能力,享受到自信表现和交流分享的快乐。课时划分: 4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抓妈荷》。2.认:三拍子指挥图示。3.动:采集与分享《抓妈荷》。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
2.了解沭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气息,能用沭阳方言演唱歌曲并尝试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1.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并能边唱边玩“抓妈荷”的游戏。
2.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难点:
能用沭阳方言演唱《抓妈荷》。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沙包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沙包,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个玩具吗?平时都是怎么玩的? 2.学生示范玩沙包。(抛着玩、溜溜球、互相抛接)3.请同学跟音乐试一试玩沙包。
师:你知道涟水话怎么说沙包?(挖蛋子)宿迁话怎么说沙包?(妈荷)4.你知道沭阳人怎么玩沙包吗?我们一起去看看。5.视频欣赏《抓妈荷》。
二、唱《抓妈荷》。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内容。2.相互交流,了解歌词。(1)学生交流。
(2)师小结,前半部分是抓妈荷的玩法,后半部分说的是一些节日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轻声跟音乐唱一唱。(2)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填词唱第一段。(3)跟琴把第二段唱一唱。
(猜一猜家家户户带活猴是什么意思?接女儿的意思)(4)同样的方法跟琴唱第三段歌词。(5)理解歌词继续学唱第四段歌词。(6)难点乐句学习。(7)连起来唱一唱。(8)变换方式唱一唱。(9)完整演唱歌曲。4.认一认:三拍子指挥图示。
(1)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师示范指挥。(2)学生跟音乐《抓妈荷》练习。(3)边唱边指挥。
三、沭阳方言唱歌。
1.听音乐完整地唱一唱歌曲民谣,想一想:怎么才能记住歌词?2.交流:你怎么记歌词的?数字记法。3.听一听沭阳方言的歌曲。
4.用沭阳方言分段演唱歌曲。(可分男女生分段唱)5.评价沭阳方言的唱法,纠正不正确的唱词。
四、采集与分享:抓妈荷
1.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收集、了解“抓妈荷”。2.变换方式玩一玩“抓妈荷”游戏。
3.你还能找到哪些同类的歌曲?学唱一首,展示一下。《丢手绢》、《传传传》、《包子剪子锤》„„
五、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听:《五月五赛龙会》。2.拓展:端午节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
1.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苏南民歌的细腻、软糯,并尝试跟录音模唱。
2.通过欣赏,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重点:
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歌曲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端午划龙船场景。教学难点:
跟着录音模唱,感受用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刘和刚演唱的《赛龙舟》,说一说你的感受。2.学生相互交流。
3.师小结,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赛龙舟吗? 4.小结拓展,端午节相关文化。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之前,吴越之地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二、欣赏《五月五赛龙舟》。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和一般的赛龙舟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再听歌曲,这首歌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跟着录音模唱,感受用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4.师生交流小结。
五月五是龙船会,揽船摇放浜。(浜:小河)端阳锣鼓轻轻摇,沙拉一声响。打一招呀揽船摇放浜,(打招:转向)再打个招呀摇进山塘。„„
5.随琴用苏州方言哼唱主旋律。
6.综合欣赏,创编划船的动作和赛龙舟的声响,并加入到歌曲中。X — ︱ X X ︱ 嘿 划 呀 „„
三、拓展。
1.欣赏《大九连环》,你能从中找出熟悉的旋律吗? 2.交流小结。
《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民间小调。汉族民间有将若干首时调连缀在一起,形成大型套曲的民歌形式,其中《大九连环》就是代表。该曲流行于江南苏州地区,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 组成。该曲共有七段,尽管较长,但由于调式和结构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很耐听,曲调明快、活跃、乡土味浓。弹词吸收为女声独唱的小曲唱段。《五月五赛龙舟》就取材于《大九连环》。
3.欣赏《姑苏风光》,感受江南风情和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采莲谣》。
2.动:歌表演《采莲谣》。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采莲谣》,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
2.通过演唱、表演歌曲,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采莲谣》,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 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教学难点:
1.准确表达出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和跳音。2.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江南有很多美丽的水乡小镇,你去过哪些水乡小镇?说说你的最深印象? 2.师:莲花盛开的季节,水乡更美了。当我们摇着橹,划着小船,你最想看到什么?或者最想做什么?
二、配乐(采莲谣伴奏)朗诵《采莲谣》歌词。
三、教唱《采莲谣》。
(一)初听《采莲谣》,感受音乐。配以水乡、摇橹、采莲的图片。
(二)学唱《采莲谣》。1.学唱第一声部。
(1)师:看到这么美的水乡景色,听到这么美的水乡歌曲,老师的心儿也变得美了,真想放声歌唱,尤其是副歌采莲部分。老师边唱边采莲,同学们也不能闲着,干嘛呢?摇橹划船啊!
(2)先引导生随着三拍子做摇橹状。然后师生配合。(师唱副歌第一声部,做采莲状,生随乐做摇橹状)
(3)教唱副歌第一声部,学会以后,男女生配合摇橹采莲。2.学唱第二声部
(1)生继续唱第一声部,师加入第二声部(2)教唱第二声部。
在合唱部分,高低声部有很多音符是相同的。先找一找,然后再唱一唱。3.双声部配合。(1)学生分AB两组。
A组摇橹、B组采莲,分别担当第一、二声部。(2)引导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边唱边听,两组的声音是否和谐。(3)AB两组互换。4.复听《采莲谣》。
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心里默唱。5.学习主歌部分。(1)再听《采莲谣》。
(2)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轻声跟唱。(3)跟琴,完整唱第一段歌词,纠正难点。(4)跟伴奏唱。
(5)自学第二段歌词,提出难点。6.跟琴完整唱,纠正难点。7.跟伴奏唱。
8.不同形式唱(领唱、合唱)。
四、歌表演:分组合作表演《采莲谣》。1.分组练习。
演唱组、律动组、打击乐器组(响板、碰铃、沙锤、串铃)2.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听:《喜报》。
2.拓展:了解音乐家陆春龄。教学目标:
1.欣赏《喜报》,熟悉主题一旋律,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
2.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通过欣赏,了解音乐家陆春龄。教学重点:
仔细聆听、细细品味《喜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教学难点:
1.通过欣赏《喜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2.边看谱例,边聆听音乐,分辨乐曲段落。教具准备: 电脑、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笛子独奏《紫竹调》进教室。2.谈话导入:
(1)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师生交流,简介竹笛。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位被誉为“中国魔笛”的音乐大师的作品《喜报》(出示课题)
二、欣赏《喜报》。
1.初听音乐,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了解音乐背景。
作于1959年。当时陆春龄到山东、安徽深入生活,全国人民为建设祖国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精神,激励了他的创作热情,便创作了这首歌颂人们建设祖国的赞歌。乐曲受北方风格影响,技巧上较多地运用了历音、吐音和滑音,再辅之以充沛的力度,乐曲显得激越高亢、热情奔放。4.分析欣赏。
(1)再听音乐,聆听音乐,以下主题在音乐中反复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2)为乐曲的主题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3)在乐曲中,你听出竹笛与乐队的对答了吗?请选择打击乐器和着乐队一起演奏。5.整体欣赏。
边看谱例,边聆听音乐,分辨乐曲段落。(1)出示谱例,完整欣赏,思考问题。(2)师生交流小结。
三、拓展:了解音乐家陆春龄。
1.同学们知道这个被称为“音乐魔笛”的音乐大师是睡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出示图片:陆春龄及其简介。
陆春龄(192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他演奏的作品,音色淳厚圆润、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创作笛子曲目有《今昔》《喜报》《江南春》等,整理的笛子曲有《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等,这些都已成为笛子的经典曲目。他在超过半世纪的竹笛教学生涯及表演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典范。其演奏在气口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浓郁等方面,为国内外乐坛及知音所尊崇,堪称竹笛艺术界的一代宗师。3.欣赏陆春龄演奏的《喜报》视频,感受大师风采。
四、总结下课。教学反思:
第三篇:乡音第二册教学设计
《云灯》教案
上元灯 关刀灯,屎喾拉。润饼灯,去狗齩。鼓仔灯,呤咚哐。冬瓜灯烂一半。白鹤灯,飞入山。鲤鱼灯落海滩,红虾灯,头倒弹。桃子灯佚陀伴。绣球莲花灯,点伫房内卡好看。
【活动目标】
1.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闽南童谣的兴趣。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参与活动,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
(一)结合童谣图谱,师示范边念童谣边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轻松快乐、易于诵唱的特点。
(二)联系对上元灯的认识经验,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童谣表达的内容。
1、“这首童谣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哪一句?”
2、引导学生理解新词汇。人
本
人民
别人
来
本钱 个人
人影
日本
蚀本 初
关
初中
初九
关心
关门 初步
初十
开关
关水
二、学习发现
(一)结合课件,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跟念童谣,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童谣内容,发准方言语音,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二)讨论:怎样使童谣念起来更好听、更有趣?
(三)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夸张的表情表现童谣的趣味性。
三、交流表现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念童谣边表演,体验童谣的趣味性。
《猜灯猜》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懂得部分闽南语读音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参与活动,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读准字音,懂得交流
【活动过程】
1.通过课件投影,将这些物品按类别展示出来,并逐一进行说明。2.在带读中,注意读音的准确,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对一些较难读的词语。
3.教师带实物,一一出示让学生说出名字,特点和用途等。4.通过比赛的方式极力学生争相回答,以巩固知识。5.通过造句让学生掌握和使用。6.与学生进行猜灯猜游戏。
7.模拟商店,创设货架摆放各种物品,让一些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来选购。
《新拍算》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让儿童学会诵读耳听能熟的《新拍算》这首闽南童谣,并通过相互拍手的游戏,让儿童不仅学会一至十这十个数词,还学会十个不同的动作或结果。
二、活动过程: 欣赏感受
(一)结合童谣图谱,师示范边念童谣边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轻松快乐、易于诵唱的特点。
(二)联系对开学新安排,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童谣表达的内容。
1、“这首童谣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你最喜欢哪一句?”
2、引导学生理解新词汇。
上
风
上午
上学
风景
风气 上海
上山
风水
吹风 雨
田
雨水
雨伞
田字格
播田 及时雨
落雨
丰田车
田头
三、交流表现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念童谣边表演,体验童谣的趣味性。
《找春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找春天》,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发现、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叫卖声,发现童谣的趣味。
2、通过学习《找春天》,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3、通过学唱《找春天》,唱准装饰音从而体验、表现闽南童谣歌曲的韵味。
二、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
青布包白布,白布包柴梳,柴梳包白米。2.童谣学习《蜜蜂仔》
一二三四五,蜜蜂仔,花仔肚,一节黄,一节乌,千只万只同一户,飞来飞去四五路。一二三四五,蜜蜂仔真勤劳,採花粉造蜜库,飞来飞去母惊会辛苦。3.理解新词汇
有 天
有利 有人 天真 天气 有关 只有 蓝天 春天 千 方
千金 一千 方法 药方
千里 百千万 西方 方先生
《播田》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读《月娘月光光》这首童谣。2.让学生读准字音,懂得用闽南语交流
教学过程:
1.童谣引入:
《月娘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播田播田秧,起厝起花园,爱食三包糖,爱睏新眠床。
新蚊帐,断蠓吼,新被新席断虼蚤。
间仔卜睏母当吼。
结合童谣图谱,师示范边念童谣边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轻松快乐、易于诵唱的特点。2.新词学习
母
月
母校
姜母
明月
二月 父母
老母
月夜
月娘 学
花
学习
学堂
花钱
棉花 教学
小学
无花果
花园
《放风吹》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清明歌》,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发现、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叫卖声,发现童谣的趣味。
2、通过学习《清明歌》,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配画童谣,让学生看词自己想象。
1、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童谣意思和动作。
2、自己试读。
二、师范读童谣,并简介时代背景。
1、范读童谣。
2、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闽南语的意思。
放风吹:放风筝的意思 头毛:头发的意思 归身汗:满身汗的意思
三、新词学习
鸟
皮 鸵鸟
鸟仔
皮蛋 候鸟
海鸟
陈皮
生
头 学生
先生
三头六臂 生活
生日
埋头苦干
四、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
2、全文诵读。
3、试着背诵。
四、复习巩固。
《两项宝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灵水菜脯》,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发现、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叫卖声,发现童谣的趣味。
2、通过学唱《灵水菜脯》,唱准装饰音从而体验、表现闽南童谣歌曲 教学过程
一、出示配画童谣,让学生看词自己想象。
1、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童谣意思和动作。
2、自己试读。
二、师范读童谣,并简介时代背景。
1、范读童谣。
2、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闽南语的意思。知影:知道的意思 读册:读书的意思 想物件:想事情 做事志:做事情
三、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
2、全文诵读。
3、试着背诵。
四、复习巩固。
《好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闽南童谣《赛龙舟》,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闽南童谣的兴趣。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参与活动,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结合童谣图谱,师示范边念童谣边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轻松快乐、易于诵唱的特点。
(二)联系对开学新安排,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童谣表达的内容。
(三)了解闽南语的意思 相合:一起的意思 代志:事情的意思 斗相共:一起帮忙的意思 白贼话:谎话的意思
(四)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
2、全文诵读。
3、试着背诵。
四、复习巩固。
《好代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闽南童谣《天咧一块铜》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参与活动,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读准字音,懂得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配画童谣,让学生看词自己想象。
1、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童谣意思和动作。
2、自己试读。
二、师范读童谣,并简介时代背景。
1、范读童谣。
2、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闽南语的意思。欢喜:高兴的意思 共汝讲:跟你说的意思
三、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
2、全文诵读。
3、试着背诵。
四、复习巩固。
《日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六合彩真正害》,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发现、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叫卖声,发现童谣的趣味。
2、通过学习《六合彩真正害》,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3、通过学唱《六合彩真正害》,唱准装饰音从而体验、表现闽南童谣歌曲 教学过程 1.谚语引入:
少年勿晓想,食老不像样。细汉姆学习,大汉来不及。2.学习诵读童谣《六合彩真正害》 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3.学习新词
地
洪
土地公
地图
抗洪
洪先生 落地
田地
洪水
姓洪 黄
合
黄昏
黄色
合唱
合身 蛋黄
黄先生
适合无合拍 4.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小闹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闽南童谣《是早还是晏》,感受闽南童谣风趣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闽南童谣的兴趣。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参与活动,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出示配画童谣,让学生看词自己想象。
1、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童谣意思和动作。
2、自己试读。
二、师范读童谣,并简介时代背景。
1、范读童谣。
2、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闽南语的意思。学堂:学校的意思 逐日:每天的意思 安尔哦:这样子的意思
三、反复练习诵读童谣。
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
2、全文诵读。
3、试着背诵。
四、复习巩固。
第四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 元(章)教 学 设 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
单元(章)第四单元 总课时数制
定
教
学
目
标的依
据教 材 分 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
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7、根据漫画编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学 情 分 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第页(总页)
第五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整合单元目标,加强导学功能
系统论认为,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的相加之和。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简洁、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要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使每个小目标都能围绕单元大目标设计。
二、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深入研读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家眼中和作家笔下的动物是什么样的?高傲的白鹅,好斗的白公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等这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形象,要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局部分析
局部分析就是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白鹅》和《白公鹅》这两篇文章中,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的相同和不同写法,以及《猫》和《母鸡》不同动物在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学会对动(人)物形象的分析,感悟不同的表达风格。
深入研读
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重读四篇课文,体会“同样的动物不同的作者”以及“同一个作者不同的动物”。当观察角度不同时,心理体验就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这个环节的重点就是感悟作者的各具特色的写法,并且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
三、拓展课外阅读,建立专题阅读
为了使学生学会读书,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宽度,有必要对教材以外的阅读进行拓展与延伸。使每一次阅读都有相对的专题,这样对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
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 8
口语交际·习作中,让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情分析:
1.孩子与动物之间本来就比较亲密,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2.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语言比较浅显好懂,就目前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自己应该能读懂。
3.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体会写法。估计丰子恺先生的反语手法及一些调侃性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4.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8.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总体构想:
/ 8
整个单元分为四个小的模块: 1.整体感知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 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 2.专题贯通,感悟作者的写法 板块捆绑,对比教学。感受语言特色。不同的动物,同样的感情──可敬、可爱 不同的作者,同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同样的动物,不同的写法──《白鹅》《白公鹅》
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写法──《猫》(爱如儿女)《母鸡》(敬如母亲)3.发现作者,积累语言 无雕饰的生活化语言 夸张、对比、反语 4.言语训练,整体推进
模块一: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理清脉络 初步阅读(1课时)1.明确目标 理清脉络
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然后,让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单元的积累运用,让学生从头脑中对本单元围绕单元目标都设计了哪些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浏览课文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操作提示:
1.读课文下面的介绍或导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作者。2.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结合,解决4课的生字词。
3.思考:这一组课文写了哪一些小动物?同我们以往读到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4.说说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
5.默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总结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特点。6.画出能表现动物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 8
7.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形象。读读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这一形象。提示: 白鹅: 高傲 白公鹅:不可一世 猫: 淘气、可爱
母鸡: 由浅薄媚俗到崇高伟大
模块二:深入研读 专题贯通 感悟写法(7课时)板块一:同样的动物,不同的写法 ──《白鹅》《白公鹅》对比教学
学习《白鹅》一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习《白鹅》一课,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操作提示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2.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3.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4.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5.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6.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作者的这种喜爱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呢?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
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 8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学习《白公鹅》一课,对比作者的写法
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操作提示
1.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性格的人物,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一路走到了一个荒郊野地,又饿又渴,于是分头寻找食物。真巧,他们每一个人都看见了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你猜猜,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2.简单导入
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阅读课文,看看这只俄国的鹅会有什么特点呢?
3.画出课文中表现这只白公鹅特点的句子,读出它的特点。
4.两位作家的描写有那些异同呢?找出两篇文章中相似的部分读一读 相同:(1)结构上都是总分总,有过渡段。(2)多用拟人,赋予人的感情。(3)都善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
不同:语气不同,丰子恺是善意的揶揄,叶·诺索夫更多的是调侃。板块二:同样的作者,不同的写法
──《猫》(爱如儿女)《母鸡》(敬如母亲)
学习《猫》这一课,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操作提示 1.读文思考
在你的眼里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作者的眼里,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2.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说出具体事例
出去玩、不回家、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抱着花枝打秋千。作者在举这些例
/ 8
子时,充满了对猫的喜爱,把它当朋友、当孩子、当家人。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的活灵活现。
3.阅读积累
找出带有作者感情的句子,读出猫的性格古怪和活泼淘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阅读连接”思考:
周而复、夏丐尊两位作家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猫的?(周而复是从猫的毛、眼睛、尾巴、白胡须几方面来写的。夏丐尊是从妻子、孩子、邻居对猫的称赞、喜爱来写猫的。)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 学习《母鸡》一课
学习《母鸡》一课,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操作提示
1.对比阅读后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结构上:都有过渡句 善用总分段式
情感上:猫无论淘气还是古怪作者都喜爱,母鸡则是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到崇敬
语言上:都是通俗的口语化。
不同的动物,同样的感情──可敬、可爱 不同的作者,同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版块三:回归整体 总结写法 实践写法 操作提示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整理四篇课文中,你喜爱的语句,摘抄到笔记上。3.你喜爱那位作家的写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仿写片段。
/ 8
第三模块:拓展课外阅读 建立专题阅读
读完本组课文后,结合人教版的同步阅读《千纸鹤》,阅读描写动物的一组课文。《白公鹅》《柱子上的母鸡》同课文对比阅读。《天鹅》《鸬鹚》《青鸟情》《麻雀和燕子》《隔窗看雀》《大青牦》《北极母熊》自由阅读。
推荐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混血豺王》《神秘的导盲犬》《老象布哈依》等。其中,确定《神秘的导盲犬》为班级共读的一本书。
第四模块:言语训练,整体推进(3课时)
阅读发现(读文本)──观察发现(看生活)──赏评发现(评写作)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一板块:交流阅读发现 操作提示
1.我们已经读了几篇写小动物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读了本组文章的一些收获吧。
2.组织交流阅读发现。谁来说说你读了本组几篇课文后有哪些发现? 预设内容: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鹅、猫、鸡的特点。2.为什么作者如此了解他们的特点?
3.结合“我的发现”来说说表达上的特点(抓住特点先总后分、明贬实褒、前后对比等表达方法)
第二板块:交流观察发现 操作提示 1.竞猜拓思
我们来做个一人叙述,一人猜的游戏。用两三句话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让大家猜是哪种小动物。猜对了双方都将得一颗小星星。
2.分组交流
把喜欢同一种小动物的同学分一组,相互交流这种动物的特点。3.汇报评议
汇报形式可以分为:推荐一名代表作整体汇报:整组分工接龙汇报。评价主要是看能否归纳出动物的特点。
/ 8
预设内容:
1.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2.能结合观察和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如可以说外形、可以说脾气、也可以说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
3.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能用上前面积累的词句,写出自己的特点。4.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感受和想法。第三版块:交流赏评发现 操作提示 1.交流、习作。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习作,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注意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展示赏评。
分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赏析佳作。各小组推荐精彩佳作或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3.修改习作。
(1)说说习作是否抓住动物的特点。(2)习作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3)学习了本组课文的那些表达方法。(4)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