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7: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

第一篇: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小说集。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气氛。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更加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留有想象空间;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表询问。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咏雪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留有想象空间;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入门不顾”,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二、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三)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

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四)成语: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温故知新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第三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孔子自己求学与品德修养的提高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要“知新”,关键是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汇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5.第五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6.第六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第七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8.第八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9.第九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第十一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第十二则: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说明学习方法的有: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表明学习态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描述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业布置: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江水浩荡,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荡。“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3、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作者在感受时光流逝时,油然而生的别绪思乡之情。

4、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哪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了。

3、评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而不用“处处”,用“谁家”而不用“家家”?

答:因为是早春,自然景色有别于繁春季节,所以诗人在对周围事物的选择上是很典型的,且 也是细致入微,因此用“几处”而不是“处处”。后面的“早莺”“新燕”也是在“几处”“谁家”的意义上生发出来的,二者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留恋之情。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名,“秋思”是________名。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天涯沦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一点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4、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简要赏析。

答:“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断肠”二字中凸显出来,点出了天涯游子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写这句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即使)

2、不知其旨也(甘美)

3、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4、是故学然后知不(所以)

5、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

7、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8、学学半(xiao教人)

9、教学相长也(增长,促进)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填空。

1、《礼记》,又名《

小戴礼记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西汉

(朝代)

戴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是指《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 》。

3、《学记》是《

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第一篇

系统性的 教育学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等。

4、本文集中论述了

学的关系,说明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

5、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6、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7、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

(4)竟不可得(最终)

(5)棹数小舟(划船)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8)但知其一(只)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

今义:(物理学,学科名称)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翻译: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可笑;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可笑吗?

(3)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中一个方面,不知其他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作主观判断呢?

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四种:一是到原地水中找(“水中”);二是到下游找,理由是“以为顺流下矣”。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地中”、“ 湮于沙上”);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上流”),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如何理解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

讲学家听说了寺僧往下游寻找石兽,嘲笑他们不懂推究事物道理,老河兵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7、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 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 战国 末期著名思想家 韩非子的著作 《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隔壁的老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其家甚∕智其∕子

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暮∕而果∕大亡

5.写出文章的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有很多)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1.本文选自 西汉(朝代)淮南王 刘安 编著的 《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

答:

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写出文章的寓意: 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答: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

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伤仲永》

一、有关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有关文章主旨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五岁到十二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文言现象归纳

1、朗读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余闻之也/久

2、一词多义

并自为其名(自己)

余闻之也久(听说)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于

贤于材人远也(比)

贤于材人远也

胜过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如此其贤也

有才能 为

并自为其名

题写

或以钱币乞之

用 且为众人

成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同“攀”

拉、引)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

才能)

4、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

今义:判断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今义:或者)

稍稍宾客其父其(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的条理)泯然众人矣(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5、词类活用

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哭着)

父异焉(形容词意动

以…..为异)

稍稍宾客其父(名作动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名作动

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作状

每天)

邑人奇之(形容词意动

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6、文言句式

令(之)作诗(省略句)

受之(于)天(省略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判断句)

(余)还自扬州(省略句)

7、其他重点字词

未尝识书具(曾经)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义利其然也

(这样)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世隶耕(属于)即书诗四句(写)

8、重点译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

五、内容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②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③又过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3、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从个人情况看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

5、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才是十分重要的。

8、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9、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0、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11、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12、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3、“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4、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5、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

16、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伤仲永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木兰诗》

一、作品介绍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人物形象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是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奇女子。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 溅溅(jiān)燕(yān)山胡骑(jì)啾啾(jiū)戎(róng)机朔(shuò)气

金柝(tuò)红妆(zhuāng)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傍(bàng)

四、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2、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动作名

战马 策勋十二转

动作名

记下

3、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东市买骏马

集市

衣食所安

养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只

今义:但是,转折连词)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其它字词

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

早晨 策勋十二转

记功

赏赐百千强

有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动弹

眯着眼

五、内容理解

1、概述木兰的人物形象。(见上)

2、请例举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3、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说明作用。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写到了东西南北市,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排比,突出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中考真题秀: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诗句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概述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遂:suì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4)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过:到。(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7)肃遂拜蒙母

遂:于是,就

(8)卿今当涂掌事。当道

当权

(9)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权谓吕蒙曰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⑧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⑨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人们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四、古今异义:

博士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孤独

古义:君主的自称

见往事

今义:看见

古义:了解

但当涉猎 今义:但是

古义:只

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路过

古义:到 五、一词多义:

1、辞以军中多

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当涂掌事

正在 但当涉猎

应当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七、课文理解

1.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2.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3.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孙权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

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人物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口技》

一、作家作品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二、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是一篇出色的记叙散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三、文言现象

1、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同“座”

2、一词多义

以为妙绝(到极点)

手有百指(手指)群响毕绝(消失)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众妙毕背(妙处)

妇扶儿乳(喂奶)以为妙绝(奇妙)

儿含乳啼(乳头)

3、词类活用

妇扶儿乳(名作动

喂奶)

妇手拍儿声(名作状

用手zhong)会宾客大宴(名作动

宴请)

众妙毕备(形作名

妙处)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

说出)

4、古今异义

既而儿醒

(古义:泛指儿女

今义:儿子)两股战战

(古义:大腿

今义:臀部)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指数量少)

5、重点字词

会 施 惊觉

意少舒 稍稍

曳 于是 色

6、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会宾客大宴 省略宾语

抢夺声

5、重点译句

(1)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四、内容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正面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侧面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技艺精湛。

2、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3、写出学过的体现时间短暂的五个时间副词

少顷

未几

既而

俄而

倏忽

无何

少时

顷刻

4、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内容:从反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者技艺高超 结构:首尾呼应。

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三个

1、梦中惊醒

2、渐入梦乡

3、火场百象

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口技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夸父逐日》

一、文学常识 选自《山海经》,它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

1、成语: 夸父逐日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父,古代男子美称,读“斧”

2、重点字词

逐:角逐;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河.渭: 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北:向北

大泽: 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至: 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 桃林。

三、课文理解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3、“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深层含义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为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文学常识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基础知识

1、重点字词

水潦(lǎo)尘埃归焉,水潦:泛指江湖流。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昔者:从前。为:做。

帝:部落首领。

触:碰、撞。绝:断。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

折:断.

倾:倾向。

故:所以。

焉:这里。满:够,达到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流。而:表修饰,不译。

焉:兼词,“于之”。

三、课文理解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①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②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拓展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狼》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熟读课文

1.生字: 缀行(zhui)大窘(jiong)麦场(chang)积薪(xin)苫蔽(shan bi)奔倚(yi)少时(shao)目似瞑(ming)意暇甚(xia)隧入(sui)尻尾(kao)假寐(mei)黠(xia)顷刻(qing)变诈(zha)

2.重点词释: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黠:狡猾。尽:完、没有了。窘:困窘。恐:恐怕。顾:回头看。瞑:闭眼。暴: 突然。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三、字词解释: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四、内容理解:

1、作品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形象分析:(1)狼: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诈、凶狠。(神态)“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2)屠户: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妥协、怀有侥幸的心理。(动作)“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机智、果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动作)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考虑周全,心思缜密。

3、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3、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

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意图

“宏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这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口号。语文新课标也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既是复习课,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它要囊括初中1-6册课本中所学的古诗文,要让学生认识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其次要讲究趣味性,旨在提高学生背名句的兴趣以及运用名句的能力。所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本堂课设计的特点,整个这堂课的结构就分为二大块:认识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和趣味练习。

教学用具

小黑板、幻灯机。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历了一个寒冬,如今已是大地春回,又是一年好光景。时光匆匆,我们多想伸手挽住它的脚步,多看一看它变幻多姿的面容。古代的诗文大家们更是无限感慨,他们用那生花妙笔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借景抒情,道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描绘出眼中的无限风景。

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背诵出所学过的古诗文中描绘“春、夏、秋、冬”的诗句。(学生回答,教师评点,以鼓励为主)

⊙描写春天的诗:

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夏天的诗:

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 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秋天的诗:

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冬天的诗:

诗名是《 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

一、看例题、识题型。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的《马说》)

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4、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二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大题型:

1、单纯识记性积累。

2、理解性积累。

3、运用性积累。

4、扩展性积累。

二、忆诗词,做练习。

1、单纯识记性积累。(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

(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2、理解性积累。(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人,远小人。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敕勒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笔是 《示儿 》。

(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

3、运用性积累。(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

4、扩展性性积累。(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1)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作为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空悠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山下兰芽短浸……潇潇暮雨子规啼。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渡荆门送别》,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绿树红花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清幽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 欢快和空灵_ 的心境。

(3)“万 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 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三、课堂小结。应对这类题,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要注重四个“结合”。

1、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要熟记诗文,理解文意。做到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句句理解,知晓含义。

2、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内诗文充分积累的前提下,要将积累的触角伸向课外。二者互为补充。

3、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默写的考查注重所学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把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习古诗文,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4、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平时的积累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积累的方法。如将同一题材的诗文名句归类积累: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归类积累:山,水,花,鸟……,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考前要集中强化训练,注意字形辨析,记诵准确。避免机械重复,要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高效训练。

四、布置作业。

1、将本节课的讲练内容进行课下巩固。

2、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完整语句。

总体来说2010绍兴中考语文试卷以稳为主,像试卷结构、试题数量、难易程度等,与去年相比,都相差不多,没有出现令考生太意外的场面。而在此基础上,又稳中有变,无论是题型还是试题内容,都有不少新颖的地方。

如试卷中提到了即将在绍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涉及到了其徽标含义;同时,在阅读题中,一改往日让考生总结文章意义或回答有关语法含义等“传统”的小作文写作形式,而是对文章主题、情感理解以及文章结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这些点的考察跟以前的试卷相比,考查点无太大的改变,只是形式更加灵活多变,采用对话模式,让学生感到更加的亲切和自主。

现代文的考察也如考前的预料一般加入了说明文的成分,内容则为今年社会热点:低碳生活,先前给学生预防的是地毯生活的作文训练,在这样的前提下以现代文的形式出现,学生答题心理上还是很有优势的,相对来说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课外文言文的得分率很低,但是文言文的难度却并不大,那么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哪呢,其实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课内文言文所学的内容进行迁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关注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这次改卷我分派到的是写作一块,往往我们语文试卷写作占很大的比分,今年的题目是《人越长大越__》,今年中考作文题目形式开放,贴近生活,学生们有话可说,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是同时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关键在于题目中“越”的把握,可见“越”是一个过程,那么必须有体现这么一个过程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一列,在改卷的过程中,许多同学语言非常流畅,表达也非常到位,只是整篇文章除去首尾仅叙述了一件事情,没能很好的体现这个过程,真的非常可惜,只能讲其往二类文章的边缘靠拢,同样另外一种情况是,语言表达都不是特别的好,只是有一个过程便直接晋级二类文章,由此可见,写作不但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写作审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篇:2017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整理

2017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整理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三)奉献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四)有关战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五)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曹操《龟虽寿》)

(六)爱国思想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七)思念情怀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6、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八)有关黄河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有关长江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1

白《望天门山》)

(十)高风亮节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十一)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十二)江南风景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十三)运用修辞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7、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十四)月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十五)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十六)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十七)花 ⑴菊花: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⑵荷花: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⑶其它: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十八)鸟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十九)马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二十)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二十一)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二十二)秋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二十三)冬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安石《江雪》)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十四)用典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4、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二十五)柳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2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

甫:《绝句》)

(二十六)关心民生疾苦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死。

(李绅《悯农1》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2》)(二十七)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3、白发三千丈,愁缘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二十八)登高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十九)关于节日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浣溪沙》)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路断魂。(杜

牧《清明》)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十)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三十一)风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三十二)雨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6、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三十三)雪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十四)草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三十五)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白《行路难》)

居易《钱塘湖春行》)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天净沙•秋思》)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三十六)河

1、关关睢鸠,在河之舟。(《诗仲淹《渔家傲》)

经•关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殊《浣溪沙》)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塞上》)

《破阵子》)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

7、对酒当歌,人间几何?(曹操《短歌行》)白《行路难》)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天祥《过零丁洋》)

(四十)别

6、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云间》)少府之任蜀州》)

(三十七)楼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商隐《无题》)

门送别》)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云间》)

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四十一)乡情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送杜颢《黄鹤楼》)少府之任蜀州》)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

5、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固山下》)

(三十八)舟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颢《黄鹤楼》)

洞庭湖赠张丞相》)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门送别》)

5、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云间》)固山下》)

(四十二)暮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吏》)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白《行路难》)

颢《黄鹤楼》)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梦令》)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十九)酒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如梦令》)

故人庄》)

5、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3

(四十三)晨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四十四)重阳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四十五)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十六)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第四篇: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案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3、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中考里能获得理想的分数。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意图

既是复习课,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它要囊括初中1-6册课本中所学的古诗文,要让学生认识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其次要讲究趣味性,旨在提高学生背名句的兴趣以及运用名句的能力。所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本堂课设计的特点,整个这堂课的结构就分为三大块:认识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和趣味练习。教学用具

黑板、白板 课时设计

一课时。时间颇紧。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学史上一朵美丽炫目的奇葩。古诗词之美,美在绘画、在意境、在语言、在韵律。它就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除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像秋月,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

下面,我们以一个小活动来感受一下:回忆回忆,所学过的古诗词。

二、课前小测验:听写8句古诗。小组互相评改,找出丢分的原因,作出归纳。

三、中考考点展现:(考什么);课标规定必背7至9年级课内古诗词(6分)和文言文(2分)段落

1、名句

2、主旨句

3、优美句 注意三个意识:

1、名言佳句意识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摘录,并作些旁批,以加深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特别是名句,要重点理解背诵。

2、整篇(整首、整段)背诵意识

中考名句积累的考查题,虽然只要求默写古诗文中的一句或几句,但真正要记得准,记得牢,整篇、整首、整段,背诵效果最佳。只有注意整体感受整篇或整段的意境意蕴,名句才可能记得牢。这样,在默写时才有可能避免本对“名句”十分熟悉却不能写出的现象。

3、规范的默写意识

名言佳句填写在中考题中,要求不能写错别字,有的同学可能背得滚瓜烂熟,但动起笔来,却字迹不清,甚至写错别字,这样就等于还是不会填写。因此,在平时复习中,在背诵基础上,我们还要正确、规范地把它默写出来。

三、展示中考题型及答题技巧策略:(怎么考)

1.续写型默写:(识记型默写)

平时要熟记熟背,答题时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2、理解型默写:

复习时应准确把握诗文的意思,做题时应审清题意,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应的语句,正确默写。

3、情境运用型默写:

审清题意,根据情境的要求默写出正确的文句。答题的要领在于对情境的把握,切忌答非所问。

4、综合归纳型默写:

平时多注意积累诗句,并认真归纳整理积累的诗文;做题时要看清题意,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

每人原创两个题目,搭档合作。

四、题型训练:(小试牛刀)

(一)、读诗句,找错误。

(二)按要求写句子:

1、《醉翁亭记》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五、小组合作完成趣味练习,探究归纳与积累展示:

1、A组,情感类

2、B组,自然风物类 3,C组,植物动物实物类

全班合作,搜集整理,编辑成册,制作自己的复习资料。

六、课堂小结要点:

 背 诵

 理 解

 归 纳  书 写

第二课时

八、有关黄河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有关长江

1.孤帆远影碧卒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十、高风亮节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问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十一、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十二、江南风景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三、月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十五、山

1.只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十六、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十七、花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夜雨寄北》)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十八、鸟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十九、马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十、春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

十一、夏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2.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二

十二、秋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

十三、冬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4.千里黄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第三课时

(八年级)

一、记忆性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5•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抽刀断水水更流。二.理解性默写

1、《秋词》把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是。

2.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3.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4、《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5、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7.《醉翁亭记》中描述山间四时景色之变化时,运用了成语“水落石出“,请写出其原句:

,,山间之四时也。

8《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9.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10.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岑参“,”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王勃“。”的大气豪迈。

11.陶渊明《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1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13.登临黄鹤楼,白云悠悠,黄鹤杳然,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14.《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 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良好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17.《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足,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足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

19.《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杜甫的“。”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着再写出一句:“。”

第四课时

(八年级)

一、记忆性默写

1、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3.今夜偏知春气暖, 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5.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6.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7.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阡陌交通。11.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1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落日将下,依依不舍来喻故人之情的是:。

2、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同样,人生中的生老病死、失败挫折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与其暗自垂泪、一蹶不振,不如顺应自然规律,以“。”的积极 进取的态度来生活才是明智之举。(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

。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

6.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7.〈〈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8.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两诗句。

9.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

《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10.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11《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12.(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的情怀。13..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14.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浪漫潇洒的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报国心切的辛弃疾曾醉梦军营,“,梦回吹角连营”(《破 阵子》);遭贬却仍旷达的欧阳修曾坦言“醉翁”的情趣,“

,”(《醉翁亭记》)。15.《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6.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对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

”,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时,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誓言。

第五课时

(九年级)

一、记忆性默写

1.诚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今夜偏知春气暖, 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8._________________,骨肉流离道路中。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0.莫道不消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所以。

1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 是

2.《从军行》情真意切感慨句。

3.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

,”的语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4.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望月有感》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句子。

6.《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

7.《月下独酌》诗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的句子:。

8.《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9.《别云间》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诗句:。

1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

12.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13.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14.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他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句,如文天祥发出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慷慨豪言,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陆游晚年虽然年迈力衰,但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英雄夏完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他至死不屈的贞风亮节。15.今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 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16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1)

(2)

第六课时

(九年级)

一、记忆性默写

1•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 6.宁为百夫长, 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10.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二、开放性默写。根据你的积累,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我国古代诗、词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课内外。

1.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请写出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诲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3.同学们就要毕业分手了,请写两句古诗文作为临别赠言,分别表达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

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离情别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思想抱负)①

。(离情别意)

②。(思想抱负)

4.你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

①。②

5.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 “花”“鸟”的句子,请各写一句。

花:。

鸟:

6.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 的最强音。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8.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两句)

①。②。

9.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

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①。

②。

11.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

12.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个。如能多写,可加分。

(人名)曾说过:“

(人名)曾说过:“

(人名)曾说过:“

13.“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抒发的是别 愁离绪;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附答案:

200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

(一)(八年级)一.记忆性默写(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谈笑有鸿儒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4.感时花溅泪5.天街小雨润如酥6,波撼岳阳城。7.铜雀春深锁二乔。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9.山随平野尽1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2.举杯消愁愁更愁 二.理解性默写(答案)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山回路转小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0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

(二)(八年级)一.记忆性默写(答案)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阳春布德泽

3.虫声新透绿窗纱 4.欲渡黄河冰塞川 5.山回路转不见君

6.晨兴理荒秽,7.夜阑卧听风吹雨 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11.蝉则千转不穷 12.无案牍之劳形 二.理解性默写(答案)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忧而忧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4.醉里挑灯看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略

200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

(三)(九年级)一.记忆性默写(答案)

1.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黑云压城城欲摧,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6.虫声新透绿窗纱。7.锦江春色来天地8.田园寥落干戈后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弓如霹雳弦惊 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理解性默写(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8.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4.)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00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

(四)(九年级)一.记忆性默写(答案)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4.一任群芳妒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6.胜做一书生7。无限山河泪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9 舍生而取义者也。10.举杯邀明月 二.开放性默写(答案)

1.示例: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颜。② 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③ 兴,百姓苦;王,百姓苦。

2.示例: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3.合题意的课内外诗句均可)

4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符合题意的课内外诗句均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或: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五篇: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教学重点:

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复习旧知识,思考新方法,获得更多的收获。

一、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二、既然是为中考而复习,请先了解相关要求。(出示幻灯片)相关链接一: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教学大纲的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相关链接二:

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考查:

1、积累默写,2、古诗词赏析。

体现于“积累与运用”板块。(三名:名篇、名段、名句)

三、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示例:默写:⑴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滁州西涧》)(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示例:古诗文默写: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 尽》中独辟蹊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两个句子使无形的愁绪有了重量。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有的家长寒暑假让孩子出去打工,正如《醉翁亭记》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大多不是要他们“挣钱”,而是要他们去体验和感悟。

(4)归类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读诗既可陶冶情操,启人智慧,又可感悟哲理,引人深思。请你默写出四句蕴涵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根据题型,把握应对方法。

认真背诵是基础;规范书写很重要;全面理解是关键; 准确筛选不算难;合理迁移、灵活应用靠语感。

五、实战演练:做全国中考题,试着分析题型及应对方法。练习一:(2005年青岛市)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2007年吉林省新课标区)1.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书写1分,每句1分)(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练习二:(2007年浙江宁波市)1.古诗文填空。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3)诗言志。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练习三:(2007年盐城)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7年湖北省潜江、仙桃、江汉油田)2.按要求填空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练习四:(2005年邵阳市)

1、我国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春”字的句子,请自选一句写出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2、古诗词中,含有“雨”的句子很多,我能写出其中一个完整的句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007年济宁市)

3、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名句。(课内外皆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小试牛刀:

假如我是中考命题者,根据常见题型每种题型各出一道题,并阐明考查侧重点是什么。

提示:

1、古诗文中的主旨句、哲理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考查机率较大;

2、书上的赏析点评之语可作理解型默写的题干;

3、同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考查角度。

七、火眼金睛:

假如我是中考阅卷者,请判断下列答案的正误,若有错,请改正。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自缘身在最高层)

2、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

3、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比喻和双关手法写相思之情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在你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已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请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明确:出错原因各不相同。1是误背,2是写错别字,3、4是理解错误,导致筛选错误,5是理解出错,导致筛选迁移应用都出错,6也是理解出错,导致筛选出错。)背诵小窍门:分类巧记忆,全面深理解。总结:

对于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复习应该做到: 全面复习,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挑战!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参考老师的分类整理,自己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整理。

3、诵读课外名句,扩大积累量。

下载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_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童趣》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古诗文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一、考纲要求: 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篇与段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 二、考查知识点: 名句默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

    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最终5篇)

    平江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一 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期末复习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期末复习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 (4) ,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

    〔中考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语言积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增加的篇目李白:《行路难》、《渡荆门送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