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21: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

平江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一

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

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相关知识点和要掌握的程度

能力情感价值

1、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认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时代。

2、要求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特别是商鞅变法中,认识到“变则通,不变则亡”的道理,增强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同时从各国兴亡的史实中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知识网络】

1、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们的远古祖先

(1)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

云南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之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

时 间:距今6000多年;

地 点: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2)半坡人

时间:距今5000多年;

地点: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村。3.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始祖”。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2)禅让制:

尧、舜、禹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

建立: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2)商、西周的建立者

商朝的建立者汤;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西周的建立者周武王。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商鞅变法(理解)

4、先秦文化 (1)文字

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2)青铜工艺

司母戊鼎它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3)科技和文艺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绘画艺术:长沙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5、百家争鸣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像,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百家争鸣:

【历年中考历史试题】

例1:(08年湖南岳阳)世界文明遗址中,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 A.水稻 B.粟 C.黄瓜 D.葡萄

例2.(08年湖南岳阳)我们现在的岳阳在战国时期应该属于哪个诸侯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A.秦国 B.燕国 C.楚国 D.齐国

例3:(09年湖南常德)被毛泽东称为“赫赫始祖,吾华肇始”的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 B.炎帝 C.禹 D.尧

【解析】: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因为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答案是B。

例4:(2006年·海南)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解析】禅让制是新时期晚期部落联盟首领推举方式;世袭制是“禹传启,家天下”,由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巩固周边的同志,大规模分封诸侯,设立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郡县制是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故选D。

例5:(2007·湖北宜昌)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问题

【解析】:秦始皇、汉武帝作为杰出的帝王,在很多方面的举措都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对思想问题的控制,秦始皇采取比较残酷的压制政策即“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采纳儒家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D。

例6: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甲骨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司母戊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秦陵兵马俑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园形方孔钱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 例7:、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例8:(09年湖南娄底)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今天吃什么菜?”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这个最早种植地你认为是

A.北京周口店

商朝的历史:

例10:(09年湖南岳阳)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11、(2009年·湖南益阳)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作业】

指导丛书单元练习P8 B.浙江河姆渡 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 

例9:(09年湖南岳阳)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第2课时:统一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汉武帝的大一统史实。

2、评价秦始皇的功绩

3、丝绸之路的起止和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掌握考试标准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把握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⑵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初步学会结合史实用辩证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培养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观。

⑶把握两汉时期的外交成就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及东汉与欧洲往来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于与他国交流合作的友善国度,对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设计“重走丝绸之路”的讨论、参观、旅游等形式的自主活动,融入历史,感受历史的无限魅力,培养美好情操。

【知识网络】

1、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加强中央集权 评价秦始皇(运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2、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的农民起义。

3、汉武帝的大一统

4、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5、秦汉的科技文化

造纸术: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后,对人类的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写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华佗:东汉名医,精通炙和外科手术,他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史记》: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艺术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稀有的珍品。

【历史年中考试题】

1、(09年湖南长沙)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2、【2007年·湖南常德】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中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3)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历史大一统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以及统一的重要意义。从而联系与台湾有关历史问题和时政的了解。

答案:(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3)两次分离:第一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第二次,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一次回归: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所致。

(4)主要因素:一是台独势力,二是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

3、(09年衡阳)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4、(09年常德)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5、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作业: 指导丛书:P10

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208年,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后不久,曹魏、蜀汉、孙吴先后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分裂局面结束,中国出现了短暂的统一。317年,东晋建立。到439年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迁至洛阳,并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三国两晋时期民族融合的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在第一次大统一后的首次分裂时期,虽然政治处于分裂状态,但也促进了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各民族得以共同发展。北魏孝文改革就是很好的说明。

知识网络:

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剧混战,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分天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定国号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形势图(位置、都城)

2、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

背 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影响,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目 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①实行官吏奉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 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1.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解读: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历年中考题目: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07年岳阳)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B创立了科举制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例2: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参考答案]B[08长沙学业]第14题

A.魏 B.蜀 C.吴 D.西晋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参考答案][08泰州中考]第4题 例4: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参考答案] D [09耒阳中考]第2题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 例5:图1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作业:

指导丛书P:11

第4课时: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2、618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发展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3、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4、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谱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

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玄奘西游天竺,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找出隋唐时期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民族融合的历史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从隋朝短命而亡到唐朝全盛,史论结合分析明君兴国,暴政亡国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⑵正确认识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作用,结合当前实际,分析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发挥历史课程的学以致用功能。

知识网络:

(一)、识记

1、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唐玄宗统治前期,选拔姚崇、宋璟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盛世经济的繁荣:

3、唐太宗(李世民)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

4、唐朝和吐蕃友好往来的重大事件有:(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3)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时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一家’了”。(4)821年,唐蕃正式结盟,后来建立了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5、唐朝著名僧人玄奘 西游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他留居日本10年,传播佛教,并将唐朝的建筑术、医药和艺术等传到日本。

6、唐朝著名诗人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7、唐朝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8、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 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9、隋朝工匠李春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10、隋运河:识图:P2页,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1、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实行,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完善科举制,开设明经科和进士科。以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其消极作用突出出来了。

作用: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二)、运用

1、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1)知人善任,重视纳谏;(2)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3)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4)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贞观(唐太宗年号)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评价唐太宗:(运用)历年中考历史试题

例1:.唐朝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08年岳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例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08年岳阳)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游记》 D.《资治通鉴》

例3: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

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D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

例4:(07年岳阳)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8分)

(2)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状况。(3分)

(3)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人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3分)

例5:【2007·江苏扬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第17页)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第18页)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2分)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

【解析】此题是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角度考查,首先认识魏晋选官制度的弊端,再联系隋唐科举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重在考查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答案:(1)答: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①“长策”指科举制度。②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作业:

指导丛书:P:13

第六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同年南宋建立。辽、西夏、金、蒙古少数民族政权同宋王朝先后并存,对我国边疆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2、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中国历史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民族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南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

过程与方法:

从教材中找出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1、北宋与南宋在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了解我国多民族局面形成的过程。

2、宋元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了解我国人民对江南地区开发所做的贡献。知识网络:(一)、识记

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金灭辽,金灭北宋。

2.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将领有岳飞、韩世忠等。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史实:。原因:(1)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2)唐末、五代以来: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3)两宋: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4)南宋: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表现:(1)、农业:①工具:秧马、牛转翻车

②品种:占城稻(越南引进)③农书:元修《农桑辑要》(2)、手工业:①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后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②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③造船业当时世界首屈一指。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元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商业、城市:(1)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2)城市:东京、临安、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4)、对外贸易:①宋的港口:泉州、广州、明州 ②元发达:运河新修会通河和通惠河,海运从刘家港出发到直沽再转大都; 元最大的对外港口是泉州。

(5)、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众多服务性行业(“瓦肆”);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4、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5.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

6.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7、科技文化主要表现:(1)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天文历法: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和“十二气历”、元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成《授时历 》,主持开凿了通惠河(3)史学:①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4)文学艺术:文学:①宋词:北宋:苏轼(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李清照(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辛弃疾(豪放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绘画:①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②元书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

二、理解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意义。

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造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2印刷术。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欧洲直到15世纪中叶才出现活字印刷术)。3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了“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4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制丹药的人发明的。唐朝末年,用于制造武器,宋元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主要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意义:1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2是我国人民对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历年中考历史试题

1、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例

2、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南宗政权 C.建立西夏政权 D.建立元朝政权

3、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火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造纸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印刷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指南针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 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

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 作业: 指导丛书:P15 教后记

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朝君权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

4、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通过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过程与方法:

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相关的史实和考试重点内容。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 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 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知识网络:

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制度。③八股取士。2.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①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②康乾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3.清朝疆域图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

4.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①条件:明成祖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②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③时间:1405~1433年。④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⑤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⑥影响: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5.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

16世纪,明政府派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倭寇是指日本海盗。戚继光先平荡了浙江倭寇,接着又与俞大猷共同平定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6.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7.“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表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的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年中考历史试题

1、.你认为清朝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的主要目的是

A.抵抗荷兰的侵略 B.平定回部的叛乱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实行民族区域自

例2.【2006年·湖北孝感】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C、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解析】可采取排除法,A项表述不正确,因为西藏是在元朝建立宣政院时就被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新疆是在西汉设立西域都护。CD与题意不符合。答案为B。

例3.【2006年·湖北黄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隶属于

A、福建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解析】要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清朝的疆域图。在清朝的地图明确表明,台湾是属于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故选A。

例4.【2007年·四川宜宾】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解析】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退了沙俄侵略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端边界。故选D。

例5.【2007年·湖南常德】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项符合的是()

A、秦朝时有人谈论儒家诗书被处死 B、在唐朝长安随处可见回族商人

C、北宋时,商人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 D、清雍正帝率军机要员私访江南

【解析】元朝时回族才开始形成。因此在唐朝不能见到回族商人。故选B。

例6.【2007年·江苏宿迁】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选B。

7、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是我国近代前期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

(1)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先在哪个朝代确立?(1分)

(2)西汉、明、清三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3分)

(3)我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为了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努力。请你列举三个这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4)你认为资产阶级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根本目的的什么?

作业:

指导丛书:P:17 教后记:

第二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中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考试要求:

1、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2、培养自尊、自信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珍惜无价自尊,唱响自信之歌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在中学生身上,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3.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道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2)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3)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4.虚荣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2)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认识到虚荣与自尊是不同的,了解虚荣对自身成长的危害,努力克服虚荣心。

5.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3)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的人。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共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我们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这样,人人彼此尊重,互相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6.怎样尊重他人?

答: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7.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答: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8.什么是“我能行”? 答:“我能行”,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9.自卑与自负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3)自卑、自负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10.怎样树立自信心? 答:(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4).增强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11.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关系是什么?

(1)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2)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三、经典分析真题

1.(07年,扬州)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励我们要自信。那么自信的基础是(B)A.树立明确的目标

B.发现自己的长处

C.保持乐观的心态

D.发现自己的不足

分析:A、C和题意无关,D和题意相反。故选B。

2.(07,临沂市)下面的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C)

在公共场所,我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形象;主动制定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奥运冠军刘翔夺冠后激动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不须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②自强③自立④自尊

A.①②③④③ B.④②③①③ C.④③①②① D.①③②④

分析:考查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在生活中的表现。选C。

3.(2007年,太原)小明、志刚在观看电影《哈利波特》时,高谈阔论,无所顾忌,遭到指责,这说明(A)

①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②人们需要相互尊重③礼貌是文明的体现④公民享有言论, , 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邰

C.①③④邰

D.①②④

分析:言论自由不能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不能干涉、影响他人的合法权利。排除④,故选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考试要求:

1、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复习重点和难点:人生需要自立,自强的意义和作用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立?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 答:(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3.依赖思想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什么是自主?

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自立与自主的关系是什么?

答: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答:(1)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2)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7.请你谈谈: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答: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 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

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8.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自强的表现是:(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9.什么是自弃?自弃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的表现是: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将一事无成。10.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答: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南京市,单选第10题)下列关于自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自强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B.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C.自强就是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D.自强就是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事

分析:考查自强的含义,表现。A是自信,C、D都是自强的不规范,完整地说法。故选B。2.(2007年,太原市,单选第6题)“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一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的感叹。它启示我们(B)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B.要培养自立精神,锻炼自立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

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分析:A、C、D均和题意无关,抓住关键是“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故选B。3.(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第22题)某校为帮助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开设了校园信箱。请你帮忙回复几封来信。来信三:“我是个独生女,爸爸妈妈平时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最近,他们出差了,我什么事都不会做,不知如何是好--------。”你认为她应该(B)

A.跟着父母一起去出差

B.告别依赖,学会自立 C.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

D.劝说父母不要去出差

答案:B理由:依赖的危害性: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10年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6.为了更好地学习,右图漫画中的男孩应该

A.抓住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B.在父母的监控下去学习

C.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D.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答案: D 【2010年陕西省中考真题】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走自强之路,就要【D】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日标②勇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③不怕困难,积极进取④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2④

D、①②③

【2010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真题】7.2010年3月17日,北京电视台报道:一群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在地铁通道里“卖唱”,并且还打出两个口号“我们是90后!”、“我们不是啃老族!”这些初中生的行为

①有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②表明他们独立意识增强③有助于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④没有实质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中考要求: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及作用。了解青少年(我们)的情绪易波动、不稳定的特点,逐步掌握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调控的能力。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4 知道情趣源于兴趣,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5 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健康、丰富的情趣,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全面健康地成长。

复习重点与难点:挫折的影响,战胜挫折的办法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教具准备: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什么是挫折?

答: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答: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3.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一样吗?

答: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收获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4.挫折的作用是什么(挫折的双重性是指什么)?

答: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5.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6.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答: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7.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⑵走出失败的阴影。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⑷成就一番事业。8.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9.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答: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中考视点

中考题常考对挫折和坚强意志的认识。通常以典型人物的曲折经历、名言格言为素材进行考查。

四、热点追踪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获奖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英雄少年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奉献的最好表现。

2.积极承担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英雄少年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灾难中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赏。

3.珍爱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英雄少年们在危难之际不但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胆量和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且力所能及地帮助生命遭遇困境的他人。

4.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英雄少年们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地去营救被困的老师和同学。

5.意志坚强。坚强的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灾难发生时,英雄少年们正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忍受住巨大的痛苦和牺牲去帮助他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福建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下列说法不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D)A.自古英雄多磨难 B.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 C.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D.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分析:注意题中关键词是“不能表明”,为否定项选择题。故选D。2.“如果生活只有风和日丽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这说明(A)

A.人生在世总不会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C.挫折就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分析:B和题意相反;C夸大了挫折的负面影响;D讲对待挫折的态度,题中是讲人生不能没有挫折,为易错选项,故选A。

3.(2007年,四川内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任前曾激动地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A.只要勇往直前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B.面对困难要不屑一顾

C.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分析:A、B明显错误,D和题意无关。故选C。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考试要求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4、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复习重点与难点:法律的特征,加强自我防范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答:道德、纪律、规章、法律。2.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4.我国法律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答: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5.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6.违法行为分为几类?

答: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7.为什么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则是犯罪行为? 答:(1)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小,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2)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8.刑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9.什么是犯罪,犯罪具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10.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1.怎样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3)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答:诱惑;(4)谨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5)许多违法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两部? 答: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14.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15.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1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答:(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7.怎样做到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答:我们的生活中,会受到许多方面的侵害,如被欺诈、被劫钱物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到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采用非诉讼手段,如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保障权益。也要敢于打官司,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8.青少年怎样做到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答:(1)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中考视点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常以选择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的认识,从而受到教育和警示,护的方法和技巧(即如何“智斗”)

四、热点追踪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五大亮点保护之盾更坚固(多媒体显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四川省内江市,单选第7题)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D)

A.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行政许可法,应依法受到制裁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法律,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分析:考查犯罪的特征、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故选D。

2.(2005年重庆市)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应该(B)

A.告诉老师和家长 B拨打“110”报警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D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分析:A答案可获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是合理的。B答案寻求司法工作者的保护,也是可型的C答案是变相地纵容违法犯罪,留下违法犯罪的隐患,不可行。D。答案是采用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自己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3.(2007年,昆明)小宇致小强的一封信 小强:

你好!你在少年犯管教所改造一年了,近来好吗?

过去的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八年级时,你结实了一帮社会上的新朋友,开始逃课,离我们越来越远。后来,父母离异了,对你不闻不问,使你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你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在“朋友”的开导下,你经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你开始吃“摇头丸”--------你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居然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小强啊,你真糊涂!

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你为此付出了代价。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如何提炼信息建立和教材的联系,题中每一个演变的原因,都对应一个教材知识点。表达注意语言的书面化,忌说口水话。(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强行为演变的原因。

答案: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交友不慎,不认真学习;父母没有旅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网吧、舞厅的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小强自己经不住不良诱惑,沾染了不良习气;不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2)从小强的行为演变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充分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家庭、社会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第三篇: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古诗文教案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小说集。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气氛。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更加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留有想象空间;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表询问。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咏雪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留有想象空间;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入门不顾”,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二、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三)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

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四)成语: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温故知新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第三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孔子自己求学与品德修养的提高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要“知新”,关键是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汇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5.第五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6.第六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第七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8.第八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9.第九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第十一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第十二则: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说明学习方法的有: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表明学习态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描述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业布置: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江水浩荡,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荡。“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3、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作者在感受时光流逝时,油然而生的别绪思乡之情。

4、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哪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了。

3、评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而不用“处处”,用“谁家”而不用“家家”?

答:因为是早春,自然景色有别于繁春季节,所以诗人在对周围事物的选择上是很典型的,且 也是细致入微,因此用“几处”而不是“处处”。后面的“早莺”“新燕”也是在“几处”“谁家”的意义上生发出来的,二者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留恋之情。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名,“秋思”是________名。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天涯沦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一点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4、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简要赏析。

答:“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断肠”二字中凸显出来,点出了天涯游子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写这句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即使)

2、不知其旨也(甘美)

3、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4、是故学然后知不(所以)

5、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

7、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8、学学半(xiao教人)

9、教学相长也(增长,促进)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填空。

1、《礼记》,又名《

小戴礼记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西汉

(朝代)

戴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是指《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 》。

3、《学记》是《

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第一篇

系统性的 教育学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等。

4、本文集中论述了

学的关系,说明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

5、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6、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7、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

(4)竟不可得(最终)

(5)棹数小舟(划船)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8)但知其一(只)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

今义:(物理学,学科名称)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翻译: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可笑;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可笑吗?

(3)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中一个方面,不知其他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作主观判断呢?

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四种:一是到原地水中找(“水中”);二是到下游找,理由是“以为顺流下矣”。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地中”、“ 湮于沙上”);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上流”),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如何理解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

讲学家听说了寺僧往下游寻找石兽,嘲笑他们不懂推究事物道理,老河兵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7、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 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 战国 末期著名思想家 韩非子的著作 《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隔壁的老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其家甚∕智其∕子

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暮∕而果∕大亡

5.写出文章的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有很多)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1.本文选自 西汉(朝代)淮南王 刘安 编著的 《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

答:

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写出文章的寓意: 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答: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

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伤仲永》

一、有关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有关文章主旨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五岁到十二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文言现象归纳

1、朗读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余闻之也/久

2、一词多义

并自为其名(自己)

余闻之也久(听说)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于

贤于材人远也(比)

贤于材人远也

胜过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如此其贤也

有才能 为

并自为其名

题写

或以钱币乞之

用 且为众人

成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同“攀”

拉、引)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

才能)

4、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

今义:判断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今义:或者)

稍稍宾客其父其(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的条理)泯然众人矣(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5、词类活用

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哭着)

父异焉(形容词意动

以…..为异)

稍稍宾客其父(名作动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名作动

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作状

每天)

邑人奇之(形容词意动

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6、文言句式

令(之)作诗(省略句)

受之(于)天(省略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判断句)

(余)还自扬州(省略句)

7、其他重点字词

未尝识书具(曾经)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义利其然也

(这样)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世隶耕(属于)即书诗四句(写)

8、重点译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

五、内容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②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③又过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3、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从个人情况看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

5、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才是十分重要的。

8、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9、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0、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11、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12、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3、“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4、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5、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

16、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伤仲永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木兰诗》

一、作品介绍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人物形象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是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奇女子。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 溅溅(jiān)燕(yān)山胡骑(jì)啾啾(jiū)戎(róng)机朔(shuò)气

金柝(tuò)红妆(zhuāng)霍(huò)著(zhuó)云鬓(bìn)傍(bàng)

四、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2、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动作名

战马 策勋十二转

动作名

记下

3、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东市买骏马

集市

衣食所安

养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只

今义:但是,转折连词)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其它字词

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

早晨 策勋十二转

记功

赏赐百千强

有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动弹

眯着眼

五、内容理解

1、概述木兰的人物形象。(见上)

2、请例举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3、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说明作用。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写到了东西南北市,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排比,突出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中考真题秀: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诗句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概述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遂:suì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4)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过:到。(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7)肃遂拜蒙母

遂:于是,就

(8)卿今当涂掌事。当道

当权

(9)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权谓吕蒙曰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⑧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⑨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人们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四、古今异义:

博士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孤独

古义:君主的自称

见往事

今义:看见

古义:了解

但当涉猎 今义:但是

古义:只

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路过

古义:到 五、一词多义:

1、辞以军中多

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当涂掌事

正在 但当涉猎

应当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七、课文理解

1.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2.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3.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孙权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

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人物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口技》

一、作家作品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二、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是一篇出色的记叙散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三、文言现象

1、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同“座”

2、一词多义

以为妙绝(到极点)

手有百指(手指)群响毕绝(消失)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众妙毕背(妙处)

妇扶儿乳(喂奶)以为妙绝(奇妙)

儿含乳啼(乳头)

3、词类活用

妇扶儿乳(名作动

喂奶)

妇手拍儿声(名作状

用手zhong)会宾客大宴(名作动

宴请)

众妙毕备(形作名

妙处)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

说出)

4、古今异义

既而儿醒

(古义:泛指儿女

今义:儿子)两股战战

(古义:大腿

今义:臀部)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指数量少)

5、重点字词

会 施 惊觉

意少舒 稍稍

曳 于是 色

6、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会宾客大宴 省略宾语

抢夺声

5、重点译句

(1)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四、内容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正面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侧面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技艺精湛。

2、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3、写出学过的体现时间短暂的五个时间副词

少顷

未几

既而

俄而

倏忽

无何

少时

顷刻

4、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内容:从反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者技艺高超 结构:首尾呼应。

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三个

1、梦中惊醒

2、渐入梦乡

3、火场百象

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口技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夸父逐日》

一、文学常识 选自《山海经》,它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

1、成语: 夸父逐日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父,古代男子美称,读“斧”

2、重点字词

逐:角逐;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河.渭: 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北:向北

大泽: 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至: 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 桃林。

三、课文理解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3、“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深层含义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为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文学常识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基础知识

1、重点字词

水潦(lǎo)尘埃归焉,水潦:泛指江湖流。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昔者:从前。为:做。

帝:部落首领。

触:碰、撞。绝:断。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大绳子。系挂大地的绳子.

折:断.

倾:倾向。

故:所以。

焉:这里。满:够,达到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流。而:表修饰,不译。

焉:兼词,“于之”。

三、课文理解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①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②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拓展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后记:

2018年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教案

(授课时间:2018年

日)

课标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

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过程:

《狼》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熟读课文

1.生字: 缀行(zhui)大窘(jiong)麦场(chang)积薪(xin)苫蔽(shan bi)奔倚(yi)少时(shao)目似瞑(ming)意暇甚(xia)隧入(sui)尻尾(kao)假寐(mei)黠(xia)顷刻(qing)变诈(zha)

2.重点词释: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黠:狡猾。尽:完、没有了。窘:困窘。恐:恐怕。顾:回头看。瞑:闭眼。暴: 突然。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三、字词解释: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四、内容理解:

1、作品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形象分析:(1)狼: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诈、凶狠。(神态)“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2)屠户: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妥协、怀有侥幸的心理。(动作)“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机智、果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动作)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考虑周全,心思缜密。

3、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作业布置:

印刷的练习、教科书“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教学后记:

第四篇:中考复习教案

2012初三英语总复习教案-数词

2012初三英语总复习教案 数词

【使用教材和授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中考专项复习之数词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分析: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各有学生50人,其中优等生各14人,有一半的学生对英语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每班有20来个学生学习英语几乎没有兴趣,成绩很差,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课时学案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鼓励帮助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学习。

3.资料准备:在准备资料时,我精心搜集数词的有关素材,对数词相关知识的系统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并从2008—2011年各省市的中考真题中收集数词的相关试题,以便更好地承载所复习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前期教学状况:关于数词的知识,在七年级就已经开始接触了,并且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要涉及到,在生活中应用更是非常广泛,可见数词的学习尤为重要。其实,在新授课过程中已经反复训练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进行完整的复习。【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参考2008年至2011年绵阳市四年的中考试题分析考点、钻研考点,使学生们对数词有更准确地把握和认识。

1.掌握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构成形式和基本用法。2.熟练掌握时间及日期的基本表达方法。3.掌握日常交际活动中的数词常见用法。4.理解数词的某些特殊用法。

5、了解英语数词部分成语和习语的惯用表达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听力和回答练习学会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表达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例如:电话号码、天气温度、时间的表达、数量统计等的使用。

3.过程与方法:先利用听力测试来检测学生对数词的掌握程度和真实水平,让他们感觉到数词的使用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以便激起学生对数词复习的愿望和激情。然后结合各省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关数词的考查,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找到中考考点,从而习得规律。在根据考试规律和认识,展开数词总复习,让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自己动手、动脑去总结归纳和分析,把课堂放开留给学生。最后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提升能力,增强信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上立足于复习内容,设计了一些能激趣的活动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数词作系统归纳。

1. 基数词的构成和用法

2、和序数词的构成和用法 3. 分数表达法: 4. 小数表达法:

5、百分数的表达

6、倍数表达

7、约数表达

8、常用加减法的表达

9、时刻表达法

10、数量表示法

11. 年、月、日时间表达法

12、部分成语和习语的惯用表达法 【复习重点】

1. 基数词的构成和用法

2、序数词的构成和用法

3、时刻表达法

4、数量表示法

5. 年、月、日时间表达法:

【教学过程】

一、知己篇:考考自己(学生做练习,体会英语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听力训练

①a)87659413 b)87759314 c)87669413 ②a)the no.7 middle school.b)the no.6 middle school.c)the no.14 middle school.③a)a quarter past two.b)a quarter to two.c)half an hour past two.④a)march 15th.b)march 13th.c)march 12th.d)march 10th.⑤a)ca2635.b)ca6325.c)ca3265.d)ca6352.⑥a)about nine hours.b)nine and a half hours.c)about ten hours.d)more than eleven hours.2、选择填空。

()1.march is ________month of a year. a. a three b. the third c. a third()2.we will have a meeting at 8:05(读做_______.)a.five to eight b.eight past five c.eight o five()3.the wall is___________.a.four meters long b.four meter long c.four-meter long()4.he is an ______________boy.

a.eight years b.eight-year-old c.eight-years-old()5.we will have a___________ walk. a.ten minutes b.ten minutes' c.ten-minutes

二、知彼篇:考试说明(让学生对中考要求做了解)《2012年中考学科考试说明》要求:

1.掌握1-100的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形式及基本用法。2.熟练掌握时间及日期的基本表达方法与之相应的介词搭配。3.掌握日常交际活动中数词的常见用法。如:no.5, lesson one等。4.理解数词的某些特殊用法。如:hundreds of等。

三、透析篇:中考考点分析(让学生对中考考点要做全面的了解)

(考点一、二学生读并体会)考点

一、基数词、序数词的辨析

例题: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oday we will learn the ____________(twelve)lesson.2.it's august ____________(twenty-one)today.3.we have ____________(45)sheep on the farm.(考点三---六学生看例题小组讨论考点)【及时练习】

【2011浙江杭州】19.for breakfast, i usually have______ and two pieces of bread.a.a cup of mild half b.half a cup of milk c.a half milk cup d.half a milk cup 【2011山东滨州】25.now, everybody, please turn to page ________ and look at the ________picture.a.fifth;five b.five;fifth c.fifth;fifth d.five;five

考点

二、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的用法

例题:选择()

1、--nine ______ pounds a week?--that’s good.a.hundred of b.hundreds of c.hundred()

2、--what do you think of a war?--______ people had to leave their hometown.a.three thousands b.thousand of c.thousands of d.several thousands 【用法解析】

1.与具体数词(表示确定数字)one, two, several, some, any连用时,用单数形式;five hundred people 2.表示不确定数字时要与of连用,并用复数形式,不能再加数词;hundreds of people成百上千, 【及时练习】

()1.【2011四川德阳】5.football is so exciting that _____ people in the world play it.a.million of b.millions of c.two millions of()2.----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mike?----there are over ___ students in our school.a.two thousands b.two thousands of c.two thousand d.two thousand of()3.【2011重庆江津】()29.more than nine students are doing sports now.a.hundreds b.hundred of c.hundred d.hundreds of

考点

三、例题:()he wrote a letter.a.five-hundred-words b.five-hundreds-word c.five-hundred-word d.five-hundred-words 【用法解析】 数词、名词、形容词等词用连字符连接成的形容词中,名词都不要加s,如: i have to write a twothousandword report.而且由连字符组成的形容词只能放于名词前,不能放于名词后,作后置定语,或用在be动词后作表语。

it's a five-minute walk from the library to the playground. 从图书馆到操场需要走五分钟。she's a sixteen-year-old girl. 她是个十六岁的女孩。

【及时练习】

(2008·泰州中考)it’s not easy for trail walkers to finish walking a ________ trail within 48 hours.a.100-kilometre b.100-kilometres c.100 kilometres d.100 kilometres’ 【2011四川德阳】3.i don’t believe that this _____ boy can paint such a nice picture.a.five years old b.five-years-old c.five-year-old

考点四

例题:

1、.who is that man, _______ eighth in the row?

2、.you must try it ______ second time.3、【2011湖北黄石】30.my uncle bought me an iphone for my _______birthday.a.twelve b.twelfth c.the twelve d.the twelfth [解析] 1)序数词前通常要用定冠词 2)下列情况不用冠词

a 序数词用作副词时也通常不用冠词: he came first.他先来。

i’ll have to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我得先把作业做完。b 但若序数词前用了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则不能再用定冠词: his second wife 他的第二个妻子 tom’s third book 汤姆的第三本书 c 有些习语中的序数词前没有冠词:

at first 开始 at first sight 乍看起来 first of all 首先

【及时练习】

【2011福建莆田】()26.—excuse me, where can i buy a jacket? —you can go to the men's wear section on the_________ floor.a.two b.twice c.second 【2011广安市】25.-how was your day off yesterday? -perfect!it was ____ birthday of my grandpa’s.we had a big family celebration.a.seventy b.seventieth c.the seventieth 【2011雅安】8.september is _____ month of the year.a.ninth b.nine c.the nine d.the ninth 【2010四川·宜宾】i got a good present on my ____ birthday.a.nine b.ninth c.the nine d.the ninth

考点五、例题: 1/2 _______ ___ 1/4 _________ 3/4 __________ 2/7 _____ _____ 9/10 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 [用法解析]分数词的写法一般是:分子用基数词表示,分母用序数词表示:分子为―1‖,分母用序数词的单数形式;分子大于―1‖,分母用序数词的复数形式。另外,分数主语的数取决于of后面的名词的数。

【及时练习】

()1.about _____of the workers in that factory are young people.a.third-fifths b.three –fifths c.three-fives d.three-fifth()

2、(2011贵州毕节)24.—which is the biggest number of the four?— . a.one-third b.two-thirds c.a half d.a quarter

考点

六、例题:().the new student is in _______.a.class 2 b.class second c.2 class [析]在通常情况下,编号既可用序数词,也可用基数词。但门牌号、房间号、页码、电话号码等通常用基数词。表示年级、班、行、课等的编号时也用基数词。其习惯表达为年级、班、行、课等的词在前,基数词在后,且词首的字母要大写。即―名词+基数词‖也可用―the+序数词+名词‖表示。【及时练习】

1、()(2009·孝感中考)----there is a wrong word in line _________.----where?-----in the ________ line.a.two;second b.two;second c.second;two d.second;second 2.()---where are the students?---are they in ? a.the room 406 b.room 406 c.the 406 room d.406 room

3、()(2010·山东省聊城市,35,1)—which class won the match in the end?--i’m not quite sure.perhaps _________did.a.class third b.third class c.class three d.three class

(考点七、八抽生归纳考点)考点七

例题:1.we often get up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0).2.class begins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0).3.he came to school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5).4.let's make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5).5.i was born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2/09/08)[解析]

时间可用顺读法或倒读法两种方式表达。

顺读法:从左到右依次用基数词读出数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下列方法表示时间。)

1、以小时、分钟为单位分别读出数字。

6:31 读作 six thirty-one 10:26 读作 ten twenty-six 14:03 读作 fourteen o three 16:15 读作 sixteen fifteen 18:30 读作 eighteen thirty 23:55 读作 twenty-three fifty-five 倒读法:(借助介词表达)

1.表示几点过几分(分钟不超过30分),在分钟后加past,再加小时 five past seven 七点过五分 half past six 六点半

a quarter past eight 八点过一刻 seven past eight 八点过七分 2.表示几点差几分(分钟超过30分),在分钟后面加to,再加小时(下一个整点)ten to eight 差十分八点(七点五十分)

a quarter to twelve 差一刻十二点(十一点四十五分)twenty to six 差二十分六点(五点四十分)

【及时练习】

()

1、(2009·贵阳中考)―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john?‖ ―i usually get up at ________.‖ a.half past six b.half to six c.half after six()

2、(2009·广东中考)a war took place in _________.a.the 1720’s b.1720s c.1720’s d.the 1720

考点

八、例题:1.i was graduated from a college __________________(在二十多岁时).2.the woman became a famous singer ________________(在三十几岁时).3.she left her hometown __________________(在九十年代)[解析]年龄、年代的表达方式:

1、表示人的确切岁数可用固定短语at the age of+数字 of+数字 数字+years old at the age of sixteen she can do a lot of things.she's a girl of sixteen.she's sixteen years old。she's a sixteen-year-old girl. 她是个十六岁的女孩。2 表示人的不确切岁数,用几十的复数形式表示。

he became a professor in his thirties. 他三十多岁时成为了教授。she died of lung cancer in forties. 她四十来岁时死于肺癌。

3、年代的表达:年代,(在)90年代(in)the nineties(在)19世纪(in)the nineteenth century(在)18世纪30年代(in)1730s或1730’s(在)20世纪60年代;in the 1960s(或in the 1960’s)

【及时练习】

()1.john began to make a living by himself.a.in his twenty b.in his twenties c.in the twenty d.in the twenties()2.i went to college in and began to work in.a.the 1980s, twenty b.the 1980’s, my twenties c.1980, my twenty()

3、(2008·汕头中考)the old man began to learn to drive a car at the age of.a.sixty b.the sixtieth c.sixty years old d.sixties(考点九、十学生自习了解)

考点

九、another+基数词+名=基数词+more+名

例题:()(2008·宿迁中考)the work is too difficult for mr.zhu to finish in a week.he needs ________ days.a.more two b.two more c.two another d.another more [用法解析]

【解析】选b。根据前面的题意―对于朱先生来说,那项工作在一周内很难完成‖和所给选项可知本题考查―基数词+more‖或―another+基数词‖的用法。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a、c、d都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b。【及时练习】

()--do you have enough students to carry the boxes?---no, i think we need students.a.another b.three others c.more three d.three more

考点

十、表示时间、距离、长度、价钱、数量等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三单现形式。例如:用be动词的正确形式天空

例题:1.two hundred miles()a long distance. 2.ten dollars()a high price for that book.

【及时练习】

()【2010江苏·苏州】9.________of the land in that district________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a.two fifths;is b.two fifth;are c.two fifth;is d.two fifths;are()2._______of the money ______run out.a.five-ninths, has b.five-ninth, has been c.fifth-nine, has d.fifth-ninths, have()3.【2011湖南岳阳中考】26.of the land is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in pingjiang, yueyang.a.three fives b.three fifths c.three fifth

【考点总结】 考点

一、基数词、序数词的辨析

考点

二、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的用法 考点

三、与连字符连用,名词不加s 考点

四、序数词前用不用the 修饰

考点

五、用英语表示分数 考点

六、数词用于编号 考点七、表达时刻和日期

考点

八、几十岁 几十年代

考点

九、another+基数词+名=基数词+more+名

考点

十、表示时间、距离、长度、价钱、数量等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三单现形式。

四、集训篇:知识运用

()1.the story happened ________.a.in july 9, 2003 b.on july 9th ,2003 c.in 2003, july 9 d.on 2003, 9th july()2.do you want to buy _______ pork? a.half kilo b.half a kilo c.a kilo half d.a half kilo()3.both of the two rules are broken.i want to buy a ______ one.a.three b.third c.fourth d./()4.our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two _______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will go to the beach.a.hundred b.hundreds c.hundred of d.hundreds of.()5.september ______ is teachers' day.a.the b.the tenth c.the ten's d.ten

根据汉语提示,用适当的词语填空,完成下面的短文

zhao ming is a ___________(13岁)boy.yesterday was his ____________(13 岁的)birthday.he wanted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but his father, a driver of ___________(40岁), is working in beijing with his mother.he called zhao ming, “your mother and i are so far from you.we can't go home for your party.why not have a party ___________(每隔一年)?” zhao ming agreed.but his friends remembered his birthday.they went to buy some food and drinks.zhao ming's classmate, le feng, bought him a big cake.it was _________(一英尺高)and _________(两英寸大)a ball.it cost him __________(50元).they also bought zhao ming __________(一个二手的)mobile phone so that he could keep touch with his parents.zhao ming was very happy.五、实战篇:感受中考 数词练习

(一)(2010.四川省自贡市26.1)—good morning ,madam.can i help you?--sure,i’d like ________for cooking vegetables.a.two cups of tea b.three pieces of bread c.five kilos of oil(2010.江苏省无锡市.1.1)nearly _______of the earth_______covered by sea.a.three fourth;is b.three fourths;is c.three fourth;are d.three fourths;are(2010·山东省聊城市,35,1)—which class won the match in the end?--i’m not quite sure.perhaps _________did.a.class third b.third class c.class three d.three class(2010·山东省莱芜市,25,1)there are ________ people in the supermarket.it's so crowded.a.hundred b.hundreds c.hundred of d.hundreds of(2010·铜仁市,30,1)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is about nine ____.____ of them are boys.a.hundred;two thirds b.hundred;two third c.hundreds;two thirds d.hundreds;two third(2010·广西·定西)()girls took part in the happy girl competition but only few of them succeeded.a.million of b.many million of c.one million of d.millions of(2010四川达州27.1)trees have been planted near here, so the air is very fresh.a.two hundreds b.hundred of c.hundreds of d.hundreds(2010·天津市,37,1)because of project hope,_______children have better lives.a.thousand b.thousands c.thousand of d.thousands of(2010·兰州市,37,1)i think ______ of the materials i listened t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am ______ easy.a.three fourths, is b.third four, are c.three fourths, are d.three fourth, are(2010·四川省眉山市,22,1)---do you know the boy________ is sitting next to peter?---yes.he is peter’s friend.they are celebrating his ________ birthday.a.who;ninth b.that;nineth c./;nineth d.which;ninth(2010·江苏省苏州市,9,1)________of the land in that district________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a.two fifths;is b.two fifth;are c.two fifth;is d.two fifths;are

数词练习

(二)【2011 重庆】1 the government of chongqing is building_______ cheap and good houses for the people.a.thousand b.thousands c.thousand of d.thousands of 【2011 广东】.after the asian games, ______ people came to guangzhou for a visit during holidays.a.thousand b.thousands of c.five thousands d.five thousands of 【2011 福建泉州3.—water covers most parts of the earth.—yes, about___ of the earth.is covered with water a.one fourth b.half c.three fourths 【2011 云南八市】4.――i want my leg!i want to run!i want to jump!‖ a ____ girl cried in the hospital in libya(利比亚).a.5‐year‐old b.5‐years‐olds c.5 year old d.5‐year‐old.【2011•四川资阳】5.tom has just finished writing a _________ article.a.nine‐hundred‐words b.nine‐hundreds‐word c.nine‐hundred‐word d.nine‐hundreds‐words 【2011.云南昆明】6.we are organizing a lot of activities to celebrate the _______ birthda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se months.a.nineteen b.ninety c.nineteenth d.ninetieth 【2011.广东梅州】7.— has mary been back? — not yet.she will come back _____ the evening of june _____.a.at, first b.to, thirtieth c.on, the twelfth d.on, the nineteen 【2011.海南三亚】8.more than _____children took part in activities last month.a.two thirds b.thirds second c.second three d.two third 【2011广东清远】9.every year, _____ people go to visit their factory a.a thousand of b thousands c.thousand of d.thousands of 【2011 广西百色】10.last year, i visited a chemical factory in baise, there are about _____ workers in it.a.six thousands b.six thousand c.six thousands of d.six thousand of 【2011 黑龙江绥化市】11.about_______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were born in the_ a.two‐thirds, 1990s b.two‐thirds, 1990 c.two‐third, 1990s 【2011 呼和浩特】12.nowdays of business letters are written in english.a.two third b.two thirds c.two three c.second three 【2011 四川达州】13.—if a=4, b=5, what’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 a + 2ab +1 =?‖

—.a.forty‐fifth b.forty‐five c.twenty‐three d.one hundred and twenty‐one 【2011•四川广元】14.—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___ a.two b.twice c.second 【2011乌鲁木齐】15.the teacher said that__ of the boys would take part in the talent show.a.three five b.three fives c.thirds fifths d.three fifths 【2011•广西柳州】16.tomorrow is the boy’s ________ birthday.a.seventh b.seven c.seventeen 【2011 贵州毕节】17.—which is the biggest number of the four? — . a.one‐third b.two‐thirds c.a half d.a quarter 【2011 福建莆田】18.—excuse me, where can i buy a jacket? —you can go to the men's wear section on the_________ floor.a.two b.twice c.second

【教学策略】

正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师为了不教‖,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也倡导了―只教学生不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注意:―以生为本‖,全员参与,紧紧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感悟】

教师在语言功能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充分让学生自主、自发、自觉的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情景,适英语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生活化,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致勃勃地运用语言知识,而且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第五篇: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之七年级上

2007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之七年级上

语文组 王颖 高慧茹

第一部分 古诗文专题

一、明确课标内古诗文

1、诗歌8首:

① 《观沧海》(曹操)★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② 《次北固山下》(王湾)⑥《夜雨寄北》(李商隐)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⑦《泊秦淮》(杜牧)④★《天净沙〃秋思》(马致远)⑧《浣溪沙》(晏殊)

2、文言文1篇: 《论语》十则

二、复习目标(明确)①背诵默写准确无误。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三、题型归纳(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教师点评)1.默写。中考考题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四种:

①直接式默写。题目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从而补充完整一句诗文或一首诗。考查对古诗文中重点句和名句的默写。常见的设题方式是‚根据课文原句填空‛,‚用诗词原句填空‛‚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等。

②理解式默写。根据所提问题,从诗文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一般提示篇名及内容要点,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填空。常见的设题方式是‚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根据要求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等。例如河北中考2005年第2题(1)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____,____。

③开放式默写。考查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古诗文的积累。常见的设题方式是‚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春风、沙漠、劳动等)有关的完整的语句‛、‚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有‘草’字的完整诗句‛。

④语境式默写。考查考生在现代语境中活用古诗。设臵一定的情境,根据情景填写古诗文。设题方式举例:‚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____,____。‛(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河北省中考2004年第2题第2小题)。

2.文言文阅读理解。

2002年-2008年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分别是11、12、13、14、16分、13分,文言文阅读的文字材料取自课内。2002年-2008年考查的文言文阅读文章分别是《陋室铭》、《曹刿论战》、《五柳先生传》、《三峡》、《小石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醉翁亭记》。中考考题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识记:

课内涉及的作家作品。

背诵默写文章空缺的句子。

2、理解:

解释文言实词(含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翻译文中句子。从内容上看,一般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能力角度上说,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

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3、分析概括: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段意或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

4、鉴赏评价:

评价文中某个人物。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赏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文言文识记能力中考评分标准比较严格,需要做到一字不错,有错该空不得分,需要特别注意。

四、复习交流(学生自由复习----相互交流、检验)

五、全班复习检验(附:检测试卷及答案)

六、教师分析讲评、学生查漏补缺、总结易错点。附:七年级复习试卷

(一)及答案

(一)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树木丛生,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3.____,若出其中;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5.乡书何处达?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6.潮平两岸阔,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7.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8.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晏殊《浣溪沙》)1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晏殊《浣溪沙》)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1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杜牧《泊秦淮》)15.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16.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7.夕阳西下,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8.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9.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21.学而时习之,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论语十则》)22.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23.见贤思齐焉,____。(《<论语>十则》)24.____,勿施于人。(《<论语>十则》)(二)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

1.四季中的花,在诗人笔下各具情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摹写莲叶田田、夏荷怒放;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现秋菊淡雅、南山悠悠;王安石《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点染冬梅傲雪、风骨凛然。

2.‚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晏殊《浣溪沙》中‚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则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之情怀。

3.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4.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杜牧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泊秦淮》中,他借用典故讽刺统治者昏庸腐败的诗句是‚____,____‛;在《赤壁》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商隐的诗则想像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____,____‛两句,突出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以象征手法歌颂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读来凄美动人。

5.许多成语源自古诗文。源自《<论语>十则》,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____。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去呵成的成语是‚一鼓作气‛。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7.《观沧海》中,交代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8.《次北固山下》抒写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一句是____。

10.《观沧海》中,用丰富的联想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同时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1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与首联相照应,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流逝的诗句是____,____。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传情,将人隔两地、难以相从的李白与王昌龄心灵联系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

13.诗歌善用互文。巧用互文,杜牧《泊秦淮》的‚____‛将暮霭、淡月、寒水、浅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王湾《次北固山下》的‚____,____‛寓情于景,写旅途所见的青山绿水的景色。

14.《〈论语〉十则》中比喻社会现象,表明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的诗句____,____。

15.《〈论语〉十则》中‚____,____‛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也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参考答案(一)1.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2.东临碣石 3.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4.却话巴山夜雨时5.归雁洛阳边 6.风正一帆悬

7.海日生残夜 8.乱花渐欲迷人眼 9.谁家新燕啄春泥10.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似曾相识燕归来 12.夕阳西下几时回 13.人不知而不愠 14.隔江犹唱后庭花 15.烟笼寒水月笼沙 16.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17.断肠人在天涯 18.闻道龙标过五溪 19.随风直到夜郎西 20.君问归期未有期 2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2.学而不思则罔2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己所不欲(二)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无可奈何花落去 3.绿杨阴里白沙堤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不耻下问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断肠人在天涯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3.烟笼寒水月笼沙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班级 姓名 学号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列举。(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比较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不亦说乎

(2)思而不学则殆

(3)学而不思则罔

(4)学而时习之

2.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4.(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比较阅读答案:

1、(略)

2、(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感叹的启示可以从一个人要谦虚或骄傲使人落后或谦受益满招损等理解就可以。

3、态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结合或是学与思结合也可以。

4、(1)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2)有必要他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确认。或者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 典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

一、明确课内精读篇目:

写景抒情类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借物喻人类散文:《紫藤萝瀑布》

写人叙事类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 科普类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二、复习目标:

通过课内精读熟练掌握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及常考文题的答题技巧。

三、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春》、《济南的冬天》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总结

(一)导入:散文阅读。是许多同学颇为头疼的难点。‚写景抒情‛作为抒情散文最常用的手法,是我们每个同学需要用心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抒情散文的作者往往借助景物,把所要抒发的情感具体化。如果是以写景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穿插和阐发,那么就叫做‚写景抒情‛;如果文章是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作者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或象征,那么就叫做‚借景抒情‛。

(二)学生自读:《春》、《济南的冬天》

学生自己依照老师提示总结两篇文章的知识点:

1、概括文章写景的顺序

2、文章抓住那些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绘

3、作者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各举一例

4、作者写景运用了那些手法

5、选取你喜欢的写景句子进行赏析,并总结此类赏析的基本规律

6、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组内交流、合作探究

(四)小组展示

(五)总结难点

有关景物描写的方法

1、关注描写顺序

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写的层次是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进行的,不能杂乱无章。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臵,我们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景物的画面就可以井然有序的展开。

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景。如:

《济南的冬天》中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及其特点,准确描画。

写人要有个性,写景要有特色,要想给人独特鲜明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可以说,这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任何一个景物都是许多物象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将它们从头到尾、不分巨细地全部描写出来,而要抓住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加以描写,这样,才能避免‚千景一律‛的弊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

《春》中抓住春草的软、绿、嫩,春雨的多、细、密的特点进行描绘; 《济南的冬天》中抓住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的特点进行描绘

3、关注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时应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细摹景物的特征。使所托之景生动并富有美的意境。如:在《春》中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景和静景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所以,要想描写好景物,就要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所描绘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变换视角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6、“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7、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准确的修饰词语

8、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名句,叫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关写景语言的赏析

1、赏析角度:

语言(修辞方法、用词等)

写景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情感(热爱、赞美)

2、答题规律(模式)本句(段)

下载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中考复习教案(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教案—复习

    七年级语文组教案 备课人:李萍萍、段秋平 第十七周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优佳学案一、二单元重点的习题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 1. 在山......

    中考病句复习教案

    中考病句复习教案 郭村中学 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一、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二、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三、针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意在引导考生......

    中考应用文复习教案

    应用文写作练习学案 主备人: 刘忠 课型:复习班级: 学号:一、基础内容概括(一)概念:应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个人简历、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思想汇报、工作总结、求职......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成都戴氏教育 初一语文杨老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

    中考函数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 补课教案 3月21日 课题 初中函数专题复习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解决典型的题目,抓住本章要点;解决易出错的题目,找出错陷阱和错......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珠联璧合得佳句 ——对联专题复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