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生字,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辨别形近字,比较记忆,组词,并能做相关题型。
3、能用一些所学词语说一句通顺具体的话。
4、按要求背诵课文,并能分析重点段落,做相关题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所学词语说一句通顺具体的话。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重点段落,做相关题型。
三、教与学的准备
教学课件与复习检测案。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童话故事,你能说出它们的题目吗?
(二)你能按要求复述课文或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或者讲课文中的故事,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三)谁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篇课文的内容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复习回顾
1、重点词语听写
降落
生根长叶
竞相开放
防止
仍然
随即
夜叉 滔天巨浪
绛紫
意味深长
竟然 访问
扔去 既然 又来 惊涛拍岸 秘密 混天绫 原形 急切 抚摸 察看 胡作非为
神秘 浑身 圆形 迫不及待 扶手 检查 兴风作浪
2、词语积累
(1)ABCC式: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得意洋洋 议论纷纷 果实累累 凉风习习(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3)AABB式: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栩栩如生 遥遥领先 摇摇欲坠 飘飘欲仙(4)有关动物成语: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补充)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九牛一毛 狐假虎威
3、词语解释
(1)迫不及待:着急得不能再等待。迫:急迫;及:赶得上(2)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内倚仗权势,欺压别人。(3)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4、词语搭配
洁白的绒球 金光闪闪的沙漠 黑黝黝的泥土 亲切地嘱咐 一阵风一团火焰 可爱的绒球 波光粼粼的湖面 金灿灿的阳光 大声地回答 一颗种子 黑黑的泥土 各种各样的食品 黄灿灿的麦子 气冲冲地说 一个降落伞 饱满的麦粒 憨厚可爱的样子 上等的麦种 得意地说 一份礼物 小小的乾坤圈 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父子 开心地喊 一袋麦子
(五)重点文意分析
1、《蒲公英》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1)课文中的“降落伞”指的是蒲公英种子。
(2)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
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3)用“嘱咐”造句。
2、《三袋麦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憨厚可爱)的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勤俭节约)的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聪明能干)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它聪明能干,有长远打算,把麦子种下地,就有了收获。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3)《哪吒闹海》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同学们复习的情况怎么样呢?完成下面的积累拓展训练题,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吧!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鸡犬()()
()()识途
鱼()而入
鸡()狗()
()奔()突
倾()而()
群龙()()
狡兔()()
2、用“__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1)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结白的戎球。()()(2)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密地说:“请跟我来。”()(3)东海龙王在也不敢虎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3、读句子,在恰当的词语下面画*号。
(1)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 叮嘱)他们:“孩子们记住„„”(2)春天来了,鲜花(连续 陆续 继续)开放。(3)汽车在(宽广 宽大 宽阔)的公路上行驶。
(4)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护 保存)起来。
4、照样子改写句子。例:我把麦子种下了地。
麦子被我种下了地。
(1)英勇的战士们把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击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兔用巧计把老鹰踢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时间、地点,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例:我们登上一艘海轮。
今天早晨,我们来到码头,登上一艘海轮。(1)我眺望家乡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认真地备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中间是一片大草坪,春天来了,这里像绿色的大地毯。
()草坪后面是大操场,地上很干净,看不到纸屑和果皮,我们在这里做操、踢足球、玩游戏。
()草坪前竖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木牌子。()我们学校非常可爱。
()走进校门,校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像一位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学校。
()在校门口的两旁,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我们平时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做作业。
7、你知道下面几种植物是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吗?连一连。蒲公英
野兔等 苍 耳
风 豌 豆
小 鸟 葡 萄
自身弹射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de dě)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uí chuí)柳,在微风的吹(chuī cuī)动下,柳条迎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lèn nè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1)给短文加个题目。
(2)能说明水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3)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______ ,_______,再写湖的四周有________,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___,接着写树下有________和_________,最后写湖上有_________。
(4)用“_____”选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5)文章的主要意思是()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的景色。
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C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D讲了天鹅湖的美丽景色,表达“我”对她的喜爱、赞美之情。
检测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订正。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四 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教师范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三、精读理解
1.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评学生: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相信你会越学越聪明的。)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寻找答案。2.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
①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并说说句意。②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3. 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况: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
②(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出示:诗人平时,每逢佳节就。)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答: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④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⑤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⑥过渡:(填空:因为诗人,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4.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好好学习的。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比较,明中心
1.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2.交流。
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10.《风筝》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以及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
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五)布置作业
学生对本篇文章比较感兴趣,所以此堂课气氛比较活跃,而且学生比较愿学,接受起来也比较方便容易,教师备课也比较充分。
11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
5、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6、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的。
2、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即领悟作者艺术化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绘制各色秋景图,如红色的枫叶,紫红的菊花,黄色的银杏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对对子:太阳——月亮,春风——秋雨,春风阵阵——秋雨绵绵,春风阵阵送温暖——秋雨绵绵送丰收。
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自己心中的秋天)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终于迎来了秋雨姑娘轻盈的脚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秋天的雨》吧!(板书课题)
二、个性化读书,学习八个会认的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并划出八个会认的字。
2、先自己看着拼音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帮忙认读(一个学生用手指着生字,让另一个学生来读)。
3、老师检查,在平常如果你遇到这些生字你会读吗? “是谁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喇叭,告诉我们秋天来到?是谁给柿子、苹果、菠萝穿上了美丽的衣裳?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各种形式读)
4、这些字在课文中组成了哪些词呢?迅速在课文中用括号划出来。教师出示: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橘子、柿子你挤我碰,菠萝甜甜的,金色的小喇叭,衔来树枝造房子,油亮亮的衣裳。你划全了吗?
5、再次出示“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通过请不同的学生读,使学生发现“钥匙”一词应读轻声。齐读第一自然段。
6、秋天的大门里究竟有什么呢?男生读:“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女生读“菠萝甜甜的”多有意思的句子啊,其实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句子,赶快读读吧!指导“扇”字的读音。
7、秋天的雨真奇妙,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和好闻的气味,它还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呢,一起读“金色的小喇叭”,“衔来树枝造房子”,“油亮亮的衣裳”。在课文中找出还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自主选择,记住12个会写的字。
1、板书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然后试写。
2、你记住这些字了吗?那么请你来说说自己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吧!
3、请学生给生字分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独体字)
4、教师范写“爽”、“紧”字。
四、配乐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沙、沙、沙”,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秋天的雨》(师指板书,生读课题)够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二、初读感悟
1、带着课后问题,听读课文。
2、谈感受: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谁想来说一说?(小结:是啊,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画、读句子。(画出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4、赏读了句子,现在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了吗?
5、课件出示那几句话,读一读。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特点。
(一)讲读第一段
过渡:秋雨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它就像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理解:为什么像把钥匙。(老师可弄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秋天像一把钥匙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里,请你认真读读,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2、指导朗读。(说得真好,你现在拿到了那把开门的钥匙,能把课文读好吗?)(个别读——齐读)
(二)秋天的色彩
过渡: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田野染得可美了,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划一划秋天的色彩吧。
1、请同学们把颜色词划出来。
2、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颜色词。)
3、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品读句子。(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把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欣赏一下吧)
4、理解“五彩缤纷”:(秋雨的颜色真多啊,有黄色、红色„„,秋雨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生答))
(三)秋天的味道
过渡: 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藏着些什么气味呢呢?快到第三自然段里找找吧!
1、指名读。(请你来读一读,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来闻一闻,看看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了。)(多种形式读)
2、理解:“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1)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了呀?
(2)想象拓展:假如你当时就在果树下,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3、齐读。
四、师生合作读,体会升华
过渡: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快乐。让我尽情地赞美秋雨吧!
1、师生合作读。
五、延伸拓展:
1、欣赏秋景。(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完,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吧!)课件展示秋景图。
2、学了这篇课文,此刻,你们最想做些什么呢?现在马上动手做做吧!第三课时
一、质疑导入:
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有好闻的气味,她还很会关心人呢?你知道她对好朋友说了什么吗?(冬天快要来了)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体验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同学们都听到了“冬天快要来了,赶快准备过冬”的声音,赶快在课文里找找森林里的动植物是怎么过冬的呀?(引读课文)。
2、课件展示动植物过冬的情景图,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3、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原因,引读第五自然段)
4、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引导找出“看到”“闻到”“听到”的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分——总”结构。
5、你觉得作者的语言怎么样啊?(有趣,优美)那请把你喜欢的话语读出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打比方)“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拟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总起,了解每段的“总——分”结构。)
三、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本文语言优美文字丰富,是一篇优美的文章。由于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不能将文章很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多加示范。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景物串联起来,带出一个丰收,欢乐的秋天。文中一些艺术化的语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一大难点。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准备
1.实物卡片。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3.词语卡片。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b、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评选最佳展示员
习作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 1.图片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 1.小组交流。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教学反思
本单元收获颇多,好的不足的地方都有所得,本单元有两首古诗,使学生本学期第一次接触到,教师对使得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对于古诗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日常生活长时与本诗联系起来。所以对于诗句的理解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诗句意思翻译出来。
但是学生的问题一时理解能力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此时的阅读能力确实需要培养,所以在今后要加强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提高。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过关课教学反思
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
——第三单元“复习过关课”教学反思
今天,第三单元的课文刚刚上完,就想检查一下学生们对这一单元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所以就设计了这样一节“复习过关课”。
因为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我将检查的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上,为此设计了“字词读写关”和“课文读背关”。这两关也是为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背诵任务而服务的。同时为了体现语文学习的指导性,设计了“阅读理解关”。
上课之前,先给班上学生分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固定的,每组四个同学,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分别是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在“字词读写关”中,先让每组一号同学范读生词,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回顾和加深印象,不过一号同学中也有读词不规范的,都当堂予以了纠正。接着便是小组人人过关,由一号同学负责检查纠错。然后是词语听写,听写完后小组交换互相纠错,改完后交由本人当堂改正。这个环节略显仓促,有几个形近字的区分忘做了。
“课文读背关”中,先请两位同学范读了《古诗两首》,大家一起回顾了朗读古诗的两大技巧——节奏和停顿。接着是背诵过关,小组内互相检查。这一关很快完成。然后是朗读《风筝》一课中描写心情的语句,这个时候就有点儿浪费时间了,描写心情的句子其实只有三句,找三位同学读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每个小组都要有人读到。如同《秋天的雨》一课,四段课文找四个小组的同学代表分别读读就可以了,为了不打击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十个小组都找代表读了一段,占用了很多时间。如此一来,“阅读理解关”就没有时间做了。
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评价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平时注重了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缘故,学生已经习惯读书和背书,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将读书作为展示自己的一个主要手段。但是,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所以,最后的“阅读理解”环节才是真正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学习方法的关键。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班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不可能奢望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只能选取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检查,同时,课堂更多的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评价和激励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然分了学习小组,对于学习小组也应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一方面我做得还很不成熟,有待改进。
此外,我感受到,“复习过关”的关键还是在于平时每节课教学任务的落实上,只有把预习课、字词读写课、课文赏析课都上好了,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所以,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也是自成一个体系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在我班开展已有半年了,但我还是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和困惑,似乎在我和语文主题学习之间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好像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我学习了理论,听了许多课,也做了一些尝试,好像学到了一些,却又好像学得都不是,所以很苦恼,很困惑,直到今天,梁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无论上什么课,无论怎么上,都要有自己的标记。那么,我们就必须自己去探索,去经历,去尝试,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
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有范本有借鉴固然好,可以走在前人开创的康庄大道上,省却披荆斩棘的艰险;但是换个角度想一下,那些范本和借鉴有时是否也会成为束缚我们创新思维的樊篱,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向着别人已经达成的目标前进,也许会多一些探索的困惑和艰难,却也能体会一份冒险的刺激和快感,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开创不一样的道路,到达相同的终点,所谓殊途同归,又何尝不是一段辛苦却不乏美妙的语文实践之旅呢?
2013年10月9日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园北撤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6册语文课本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准四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亡羊补牢()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练习。
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表演课文。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南辕北辙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九、课后反思。
10惊弓之鸟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学习生字,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总结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八、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九、教学反思:
11画杨桃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展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1、齐读课文,交流读后的体会。
2、用新词说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八、课后反思: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过程: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展示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设计意图;用3分钟的时间,谈话导入,检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用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用4分鈡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提。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设计意图;用10分鈡,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对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
第五步;课堂巩固 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用10分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
1、齐读课文,谈读书体会。
2、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设计意图;用3分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化记忆。
七、板书设计;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得意 满意 受到称赞
八、课后反: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句意思一样的反问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这种修辞手法。
第四课时
一、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背诵。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五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范文模版]
第三单元复习姓名
一kūlonghòuhuǐdǎlièjiàohuìshúxīwángyángbǔláo
()()()()()()bànshǎngwèiguódīngzhǔbēicǎnyánsùhéyányuèsè
()()()()()()
二、圈quān()相xiāng()结jiē()
juàn()xiàng()jié()
三、悔()狼()遇()猎()
诲()狠()寓()猪()
()单()群()()大笑亡()()牢
()()之鸟和()()色恍然()()
四、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从这里看过去,杨桃不就像个五角星吗?
2.用这样的方法画骆驼,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吗?
五、1.绳在细处断。2.莫看江面平如镜。
3.4.;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六、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这段话选自课文《》。(1分)
2.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1分)
3.画杨桃应该画成什么样?()(2分)
(1)五角星(2)长方形(3)三角形(4)说不定,因为杨桃有多种形状
4.根据要求写词语。(4分)
(1)写近义词:相似()教诲()
(2)写反义词:熟悉()相信()
5.你从老师说的话里,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6.在你的眼里,有哪些人对你的教诲使你一生受用?(2分)
七、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更羸发现那只大雁飞得慢,就猜想:这是因为;听见它叫声悲惨,就想到这是因为;他还知道受伤的大雁听到弦响会拼命往高处飞,那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