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7:5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

第一篇:《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

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爱莲说》反映了莲花不但有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具有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从中使学生懂得要做像莲花一样具有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的人。

2、通过学习《爱莲说》这篇古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使学生懂得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感受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学内容:

廉洁典范:笑酌“贪泉”明廉志

所谓“贪泉”,原是广州郊外二十里处石门镇的一股涌泉。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门水,又叫沉香浦或投香浦。据说,该泉水终年清澈见底,香气四溢,而且十分甜润。相传西晋时期,广州很多地方官都与商人勾结,贪污腐败成风,朝廷为此大伤脑筋。一个叫周清廉的人,长期在北方地区为官,向以清正廉明而著称,于是朝廷决定派他到广州担任刺史,希望他能以身作则,整顿广州的吏治。周清廉受命来到广州后,开始时确有大干一翻事业的气势。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喝了石门的泉水,觉得泉水甘甜清冽,入口滑顺,久久难以忘怀,从此天天派人专门到石门取泉水。结果,三年任满,周清廉已不再清正廉明,而是变成了一位巨贪。当他贪污行为东窗事发后,皇帝无限感慨,这么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成了贪官呢?周清廉受到查处后,广州当地人就将周清廉喝过的那眼泉水称为“贪泉”,而喝了贪泉水将使人产生无尽的贪心、贪欲的传闻也在当地不胫而走,传播开来,而且越传越玄。从此,凡是到广州任官的人,再也不敢饮此泉之水,哪怕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路过时渴得口干舌燥也竭力忍着,以保自己的清廉。即便一些正直的人路过此地,也不敢造次,大都绕道而行。因吴隐之久负清名,朝廷也想一改广州吏治腐败的局面,元兴元年(402年),吴隐之被调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时途经石门,他听随从说起关于“贪泉”的故事,便对随从说:“美好的东西容易引起人的贪欲,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决心前往一探“贪泉”的究竟。来到泉边,只见周围山清水秀,一股泉水从石岩中汩汩涌出,岩下有一泉眼,泉眼中的水清澈可人。吴隐之忍不住赞叹道:“好泉水啊好泉水!”忽见他蹲下身来,掬起一捧泉水畅饮,随从见后大惊失色,赶紧上前阻拦:“老爷!这是贪泉水呀,千万饮不得!”吴隐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对随从说道:“什么贪泉不贪泉,我就不信这个邪。清廉的人饮了也不会变成贪浊之人,而贪浊的人饮不饮都是贪浊之人啊!”说完环顾了一下四周,随着微微的山风,他略加思索,便赋诗一首,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许多年来,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我认为,假如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初衷的!实际上,吴隐之是借赋诗的机会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清白之志向,无异于他的就职誓言。吴隐之到任后,时时牢记自己在“贪泉”边的誓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他不沾酒肉,吃的只是蔬菜、干鱼;穿的,仍是过去那些旧衣服。他还下令将前任太守使用过的豪华丝帐、帷幕以及各种贵重饰物统统撤除,一并归入国库中。其清廉俭朴令当地不少官员都难以相信,认为这些不过是他装出来的。一位属下发现他天天吃干鱼,误以为他喜欢吃鱼,便弄了些上等鱼来,还将鱼刺剔除,特地献给他。不料,吴隐之非但不领情,还狠狠地责罚了他,并严肃地警告其他下属不得再犯同样的错误。吴隐之在广州任上,除自己始终保持廉洁俭朴之外,还革旧布新,兴利除害,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人,使当地社会风气日渐好转,百姓安居乐业。

相关链接:

廉洁小故事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7、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8、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9、孙中山 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时,留下了一份《家事遗嘱》:“余因尽粹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先生为中国的独立与自由奋斗了一生,功勋卓著。他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但临终时留下的遗物只有一些生前的衣物,2000多本书籍,还有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住宅。这份《家事遗嘱》就是孙先生一生廉洁的真实写照,怎能不令人动容? 名言导航: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

——《晏子春秋》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元好问

思想引擎:

人们习惯尊称具有美好德行的人为“君子”。中国人赞颂莲花,把它尊称为“花中君子”,这是缘于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份操守。

廉洁,是一种高尚品质,它是一种正邪分明的是非观,是一种坚持真善美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的坚强意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明辨什么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什么是错误的,必须抵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廉,不贪;洁,清白无瑕。廉洁就是指人的品行端正,清白高尚,不为小利而忘义,不为大利而祸国。廉洁,是一种道德风尚,青少年在成长阶段要做到洁身自爱,建立坚定的信念,筑起道德的栅栏。因此,我们要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永远“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歌曲欣赏:

人民公仆

有一个名称很特殊,想一想会让人受鼓舞 有一种面孔很朴素,看一眼心里很热乎

有这个名称的人一心为大家 有那种面孔的人为民谋幸福 为什么他眼里常流露出深情 因为他把咱老百姓 当成亲生父母

人民公仆,人民公仆 人民公仆,啊······

有一个称呼很特殊,叫一声会让人受鼓舞 有一个背影很朴素,望一眼心里很热乎

有这个称呼的人处处做楷模 挺起那脊梁的人再难不屈服 为什么我们心里,总充满了感激 因为他是咱老百姓,老百姓的好公仆

有这个称呼的人处处做楷模 八年级廉洁文化教案(语文)

挺起那脊梁的人再难不屈服 为什么我们心里,总充满了感激 因为他是咱老百姓,老百姓的好公仆

人民公仆,人民公仆

延伸互动:

1、晋代广州许多贪官被捕后都称是因为误饮“贪泉”才变得贪婪无比。但“贪泉”不但没有让吴隐之变得贪婪,反而更加鞭策他守住清廉。你认为一个人能保持清廉,拒绝不良诱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你怎么看待校风、班风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第二篇:廉洁文化教案

“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敬廉崇洁、诚信守法

形式:演讲、朗诵、讨论、辩论等

活动目的:

中学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就是要使同学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过程:

(1)主持人(班长):同学们,反腐倡廉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过早,但我们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腐墙”,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立下勤廉报国之志。(在老师引导和两位同学的主持下,一场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开始了)。

(2)同学们演讲由自己编写的廉洁小故事,感受古往今来高尚的思想,走近廉洁,走进崇高。

(3)在老师和主持人的引导下讨论身边发生的腐败现象,并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点评自身与他人,并提出如何改正自身,完善他人。如:大 1

家就寒假的各种消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自己过年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和原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准备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注意节俭。

(4)朗诵同学们自己编写的诗歌“敬清廉、争做正直小公民”

(5)展开一场辩论会,两组同学为辩论双方,主题为“廉洁教育进校园好还是不好”。先由双方辩手阐述各方观点,再进行自由辩论。同学们辩论得很踊跃,大家各抒己见,例如,正方认为:中学生是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对其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就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从而将防腐倡廉的因子根植在我们的意识中;反方认为:现在全社会都已经形成了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其有益有效的正面效应,理所当然也会波及到中学生身上,同时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也涵盖了倡廉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之下,学校再额外的进行倡廉教育岂不是多余之举;正方认为:在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中,的确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没有单独的列出来形成系列和专项。现在学校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整合历史上、现实中在廉洁方面有建树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营造一种氛围。而且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学生中间存一些个别“小腐败”现象。

(6)响应“小手牵大手”行动,现场征集“敬廉崇洁”小标语,送给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如:“廉洁,从自身做起,让快乐永在;清正,从大家做起,让幸福长留” ;“你拥有廉洁这个美德,请不要因为一时私心破坏它” ;“廉洁在我心,我心将更美”等等。

(7)班长总结:同学们,今日之我们,明日之栋梁,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敬廉崇洁、诚信守法跟随我们,陪伴我们吧!让我们做一名敬廉崇洁的好学生。

个人简介:

陈倩平,男,出生于1982年4月14日。任教8年,目前任教仓埠初级中学英语学科,预备党员。本人年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目前团组织宣传员,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所带英语学科成绩连续两年在仓埠街道前茅,一直接任班主任。去年所带七(2)班荣获区级优秀班级。

联系号码:***.本课授予9年级

审稿人:()

第三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教案 篇2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小节

(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可爱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

(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

抒情 “噫”:唉,叹词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隐逸者 ]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

富贵者 —

君 子

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4、讨论体悟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背诵全文

爱莲说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

3、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4、课时安排

5、1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典诗文做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爱莲说》。希望大家有一天也能成为古诗文达人。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鲜有闻(xian)

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学生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熟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

(1)落实重点字词,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

(2)把握句式特点: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句式的理解翻译能力。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理解翻译能力,对语段中重要的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3)领会语句大意:根据上下文衔接,理解句意,根据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理解句意,根据事件的发展理解句意,结合现代用语习惯理解句意。

2、自读课文,同桌为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理解句意。探讨疑难之处。还是不会的勾画出来。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重点字、词、句。

4、教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甚蕃 :多

2、不染:沾染

3、濯清涟:濯:洗涤,清涟:清水

4、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5、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

6、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7、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8、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9、独爱莲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凊,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雅;

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笔直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的`去玩弄啊。

(指名学生做题,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整理翻译、词语解释在笔记本上)

再读课文,分析莲的品质。

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明确:

描写角度

语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庄重、质朴)

体态、香气

( 中……益清)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美名远扬)

风度 气质

(亭……亵玩焉)

(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五)、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如何做?

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第一自然段。

2、整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

(七)、板书设计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独爱

君子者

赞美

爱莲说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齐声朗读。

2、用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回答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

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 fán ) 颐( yí ) 濯(zhúo) 淤(yū )涟(lián)

蔓( màn) 亵( xiè) 噫( yī ) 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 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 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 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爱莲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 往来无白丁(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3、“之”有时相当于“他 (她 它) ” “这 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4、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课堂研讨展示

组内交流展示,相互检查是否都会。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全班展示,突破难点,老师点拨。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当堂反馈】

(一)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二)课内语段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四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放作者图像,出示对周敦颐的介绍,指名朗读: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⒉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蔓(màn)亵(xiâ)噫(yī)鲜(xiǎn)有闻 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

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⒈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⒉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⒊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一)、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2、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3、作者喜爱的君子----“莲”具有怎样的品格?

4、文章仅仅是赞美 莲花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托物言志

(二)1、课文中作者还列出了哪几种花? 明确:菊花、牡丹

2、这两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明确: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3、这两种花的象征意义?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

4、作者对这两种花各持什么态度?写这两种花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七、能力训练。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些有寓意的植物,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1、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说:我喜爱------,因为它是---------------,-------------。

2、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八、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要点

九、布置作业: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课下检测(附答案)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六、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篇:《爱莲说》教案(精选)

《爱莲说》教学案例

宁贵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一类散文中“物”与“志”的关系。

2、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文法: 读与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将课文前《爱莲说》插图放大,张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看图说话,写一段优美的文字向大家介绍莲花(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味及古代诗人写莲花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同学站在黑板前向大家介绍莲花,并朗育古人描写莲花的诗句:

如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民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确,荷花是诗意盎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还有许多咏荷佳句,有的隐含着自已不幸的遭遇,有的寄情人中的恋人,更多流露了个人的高洁情怀,宋朝的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正是这样的名篇(教师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读,质疑问难:

1、一读课文,要求给生字注音,读音要准确,不读破句子,请同学上来注音: fan yu zhuo lian xie yi xian 蕃 淤 濯 涟 亵 噫 鲜

1、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或词典解释下列实词、虚词及掌握判断句式: 实词:蕃:多 濯:洗涤

蔓:牵牵涟涟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少 君子:品德高尚之人 妖:美丽而不端重 亭亭:耸立的样子

虚词:

2、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表转折。

4、花之隐逸者也。之:的。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结构助词,在这里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转折。焉:助词。判断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三)读课文,试择课文,同桌间互译,请人翻译全文

(四)读课文,要求划出具体描写莲的句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组织学生讨论: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总结:“君子”应该是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这种写法: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6、学生自读课文,针对课文还有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筛选、补充,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题目:

(1)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莲而先写菊花、牡丹? ——用菊花、牡丹作正衬和反衬,更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2)作者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作者用意何在? 菊———花中的隐士(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

牡丹——花中的富贵者(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比,表现作者并不愿意隐逸,也不贪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作者赞美莲的形象,赞美莲内高贵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怀。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对牡丹的厌恶、卑鄙,表现出对超附权贵,苟随时俗者及其品行的不满。

(4)课文最后一段中“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能否调换顺序?

7、作者独爱莲,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8、作业(两选一):

(1)将《爱莲说》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2)课外观察一种自己所喜爱的花,了解它的特性,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用赞花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板书设计:

说 周敦颐

托物

言志

菊——隐逸者(陶渊明)

(正衬)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周敦颐)牡丹——富贵者(众人)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反衬)

下载《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莲说》廉洁文化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 2、 解题、强调作者及字的写法 谜语:一个小姑娘,作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幽香。 3、学生展示素材积累:与莲有关的诗句。 二、确定学习目标......

    爱莲说教案

    爱莲 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学习莲......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义。3、 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

    爱莲说教案

    导语: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初夏,我们已经走过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到来的,是夏季。而夏季,那些不属于春天的花在这个时候开的正茂盛着呢!同学们在夏季最喜欢什么样的花?(2——3人)。......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 郭桂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

    教案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

    爱莲说 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柳林镇中心学校 宋绍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

    廉洁文化进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廉洁文化,使学生知道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勤俭朴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