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洋流专题教案_图文(精)(大全)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洋流专题教案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2、水循环的类型:
3、影响湖泊或海区盐度的因素:(1温度和蒸发量高低;(2降水量多少;(3水域封闭程度。内陆湖泊往往属于咸水湖,主要原因是蒸发强烈,降水少,湖水与外界交换缓慢。位于副热带比较封闭的海区,如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也是如此。
例如: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伊犁河;③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巴尔喀什湖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萨雷姆瑟克半岛从南岸中部向北岸延伸,把湖水分为东西两半,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而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二、河流及其水文、水系特征
径流环节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因此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是复习考察重点,而不同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在新课已经学过,在此不再赘述,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分析方法:(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内容:流量的大小;曲线变化幅度反映水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的峰期反映汛期出现的时间以及长短;谷期反映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2利用流量过程曲线判断河流补给类型:流量大小由河水来源决定;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汛期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出现春夏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而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指水系结构(干支流状况、流程长短、流域面积大小、河道的弯曲深浅,流向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相对高度、山脉倾向、走向及表层岩性
3、河流水文特征:(1径流量:与流域内气候有关,降水量、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联系密切;例如: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又如:长江水量大的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南北支流多,东西长度大,流域面积广大。
(2水位: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或气温变化有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所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位变化小于覆盖率低的流域。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C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发生凌汛的条件可以归纳为:有冰期 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俄罗斯在亚洲的三条河流也有凌汛现象。
(4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有关,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都含沙量有影响
(5流速:主要与地形坡度有关
补充:我国内外流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外流区:
内流区: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三、洋流
1、影响洋流的动力和方向的因素: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风向、地球自转偏向力、陆地形状。
2、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是根据洋流水温和流经海区水温对比划分的。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赤道附近东西方向的洋流为暖流,北半球西风带洋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带洋流为寒流。寒流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水温低,这要看其所处的纬度,低纬度的寒流水温比高纬度暖流水温高。
3、洋流的分布:
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东寒西暖;②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东暖西寒。南纬40°附近及以南海区,陆地很少,海域辽阔,形成环球的西风飘流。③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夏季海水向东流(顺时针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逆时针方向。
4、海洋渔场形成原因:(1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阻止鱼类洄游,并扰动底部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发生在北半球中纬度海区的大洋西岸。如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西侧的北海渔场。
(2上升流海区也具有扰动底层海水上泛的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大洋东岸,这里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偏离海岸,表层海水向西偏转,底部冷海水上升补偿表层失去的海水,使表层营养物质丰富。
(3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浮游生物繁盛,(4河流入海口区域,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注意:著名的四大渔场及其分布和具体成因必须掌握
5、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的原因: 西风漂流的概念:因为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属寒流
主要原因:1.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2.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3.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6.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现状及资源开发与保护 问题: 赤潮: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含N、P等营
养元素的废水流入近海,引起海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如藻类过度生长,水体缺氧,鱼虾死亡的现象。有自然因素作用,多发生在工业发达,生活排污太多,较封闭 的海湾。如我国的珠江入海口、杭州湾、渤海。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资源开发: 海洋资源类型: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⑴海洋化学资源:海盐、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
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 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 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
①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④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保护措施: 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
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
全面恶化。建设沿海防护林。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1见下图。
(2图示大气环流将变弱。原因是:东部海区温度升高,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赤道附近大洋两岸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别是:大洋西岸降水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加强,加上这里的气温升高,下沉气流减弱。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也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原理。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和气温较低,下沉气流强,降水少,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海岸,包括澳大利亚、东亚、东南亚等地,水温和气温高,上升气流强,降水较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暖海水南下,迫使秘鲁寒流位置比正常情况偏南,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文和气温比正常偏高,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大洋西海岸正好相反,澳大利亚东
侧、东亚和东南亚降水异常偏少,旱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大洋东西两岸的影响是考察重点
例题2: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3题。
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1)E 地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 160 千米,而最狭处只有 10 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A.地形影响 B.降水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洋流影响 答案:D 点拨:非洲西海岸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2)F 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 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 B.降水条件 C.地形 D.洋流 答案:A 点拨:非洲 35°S 以南地区为海洋,不可能有陆地自然带。(3)M 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温带海区 B.暖寒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流入 答案:C 点拨:大陆西岸洋流向北流动,向左偏转,加上偏离海岸的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 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使表层营养物质丰富。例题 3: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1)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答案:C 点拨:河流属于地表径流。(2)图中 8 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 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答案:B 点拨:地表植被能够截留和滞缓地表水,使集水汇水时间加长,河流洪峰时间与降水 时间错开。(3)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 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答案:D 点拨:从降水集中在 6 月,7、8 月份干旱,分析该地位于我国江淮地区,主要气象 灾害包括台风和旱涝灾害。这里春季温暖,降水少,没有冷冻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6-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灾害。例题 4:下图是某水库流入水量和流出水量是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1)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7 月 D.8 月 答案:B 点拨:直接从流入量最大值,垂直对应横坐标月份,得到月份为 6 月份。(2)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9 月 D.10 月 答案:D 点拨:水库蓄水为流入量减去流出量之差,当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时,蓄水量最大,故 10 月份为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月份。(3)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C 点拨:该地区 6 月份流入水库水量最大,即此时降水最多,我国只有长江流域 6 月份 降水最多,处于梅雨季节。练习题 1: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航线 A、B、C 都是石油运输线,航线 A 从波斯湾开始,经过印度洋、非洲南端的 角、洋,到达北美和西欧。(2)航线 B 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海、运河、海、海峡、洋,到达北美和西欧。(3)航线 C 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海峡、洋到达日本。(4)航线①和②是中国与中美洲之间的主要航线。当把货物从中国运往中美洲时,船 长们都是沿航线①航行,试分析其中原因。(5)当从中美洲返航中国时,大多数船长选择航线②,这是为什么? 答案:(1好望角 大西(2红 苏伊士 地中海 直布罗陀 大西(3马六甲 太平洋(4 这条航线沿途依次途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一路顺水,在沿北太平洋暖流航行时,又顺着中纬西风,速度快(5沿航线②既可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速度快-7-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练习题 2: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冷海水上泛所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A 点拨:②城市西部的广阔海域,有寒流经过,方向从南向北,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海 水逐渐向西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带来丰富营养盐类。(2)图中的四个城市,其气候特点与下图相符的是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答案:B 点拨:图中反映气温低时降水多,且最低气温在 10 到 15 度之间,为亚热带,属于地 中海气候,非洲西南的②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练习题 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点拨:该河流汛期集中在 7、8 月,流量大,属于温带季风区河流。(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量大 答案:C 点拨:该河有两个汛期,春季和夏季,应该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 源为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大气降水,年径流量不大,冬季径流量为零,即断流。-8-
编写人:程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练习题 4: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河川径流主要补给水源,下图中属于冰雪融水补给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点拨: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气温最高的夏季,汛期短,流量小,冬季断流。-9-
第二篇: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目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 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赤道逆流D.西风漂流 6.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对西欧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北赤道暖流 8.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9.有人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顺流航行,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D.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10.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 1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 伴的 形态和 状态的变化。
(3)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 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13.读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洋流由于 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②洋流由于受 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动。
(3)按性质来讲,②属于,③属于。
(4)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太平洋中,则②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是②、③。
(6)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大西洋中,则④处是 渔场。
第三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2讲 水循环和洋流优化演练 湘教版
水循环和洋流
(2011年莆田质检)读“河流流量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河流中,曾出现过图中④现象的是()A.亚马孙河 B.长江 C.密西西比河 D.黄河
3.下列能反映黄河郑州段水体补给关系的一项是()
解析:第1题,一般而言,从河流的源头到河口,随着支流的不断汇入,河流的流量越来越大。第2题,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上游地区水量较为丰富,但到了下游的“地上河段”,由于较少水源补给,而蒸发、灌溉等使该河段的水量减少。第3题,郑州位于黄河的下游段,该段河流为“地上河”,因此一年内任何时段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1.C 2.D 3.B
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4~6题。4.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5.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处为暖流 B.b处为寒流 C.c处为暖流 D.d处为寒流
6.下列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有关的是()A.a、b B.b、c C.c、d D.a、d 解析:第4题,首先根据图示风向可判断此纬线为北纬30°线,再结合a处的位置可知,其洋流为C图所示。第5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四处中,a处为暖流,b处为暖流,c处为寒流,d处为暖流。第6题,a、d流向处易为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处,与世界主要渔场形成有关。
答案:4.C 5.A 6.D 7.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第五篇: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 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 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 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 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 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 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 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 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 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 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师 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纠偏持正。
师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师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讨论总结。课件显示:
“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师(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 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 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 师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 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 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 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课件显示:
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人类活动也可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承转)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
“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聚焦趵突泉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少—多—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高—低“和“小—大—小”的季节变化,不过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达半年以上。
(问题)
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 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 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第二小组上台发言)
生 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 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然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
投影:
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
(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
(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 书:
二、洋流 1.概念 2.洋流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向低纬度突出。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板 书: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 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如上图)
生 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 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
师 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 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如下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投影: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板 书: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板书设计
全球大气环流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
探究内容: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有何直接关系?
探究过程、方法:1.实验用品:圆形盛水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 2.实验步骤: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把盛水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
(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1);
(2)水槽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2)。
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1)。
探究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