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样例5)

时间:2019-05-13 01:1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

第一篇: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1.2.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2.3.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三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

师 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

推进新课

师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

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 生

师 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生 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

师 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师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

1.2.洋流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

师 洋流有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

板 书: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 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

生 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 板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

结论1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 结论2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

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

问题3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Z,xx,k.Com] 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

第二篇: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教学重点

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目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 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赤道逆流D.西风漂流 6.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对西欧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北赤道暖流 8.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9.有人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顺流航行,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D.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10.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 1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 伴的 形态和 状态的变化。

(3)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 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13.读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洋流由于 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②洋流由于受 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动。

(3)按性质来讲,②属于,③属于。

(4)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太平洋中,则②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是②、③。

(6)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大西洋中,则④处是 渔场。

第三篇:2.4水循环教案

2.4 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课件显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0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 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鬻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袁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师】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纠偏持正。【师】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f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

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讨论总结。课件显示:“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师】(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师】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承转)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少一多一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一高一低“和“小一大一小”的季节变化,不过在时

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迭半年以上。

(问题)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第二小组上台发言)【生】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然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第四篇:汇报课《2.4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齐齐哈尔中学地理组 刘金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学反思

《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基于新课改的教学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经典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对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进行的《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反思:

一.《新课标》认知与把握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关于“洋流”这部分问题,原大纲要求由教师讲清洋流的概念、三种类型、形成原因、世界洋流的名称、位置、性质、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更谈不上什么能力。而《新课标》则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明显可知,要求有变化,明确了学生该知道什么,怎么知道这些,这就不需要完全由老师代劳,而应该由学生合作、探究,由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可采用观察、发现、总结等步骤,教师应着重在“运用”,“归纳”,“说明”上引导学生下功夫。

二.关注与分析学生学情

高一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重点与难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中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而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多元智能”理论谈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各自的“弱项”和“强项”,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 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2011/12/15

齐齐哈尔中学地理组 刘金婷

三.重新审视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发现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充分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何设计本节教学:在前一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近地面风带的洋流流向,学生自主构建洋流分布模式图,进一步以大洋现实分布情况印证洋流分布模式以及分析特殊海区的洋流模式,最后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动画演示南北半球中低纬、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模式,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教学中提供背景资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洋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效果好。

五.教学过程反思

《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去关注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与感悟。同时,在“探究式学习”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放在:

/ 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2011/12/15

齐齐哈尔中学地理组 刘金婷

(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教学过程反思要侧重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六.自身教学行为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式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此外,还应该扎实基本功,增强板图、板画能力以及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为“抢课时”而扼杀了学生们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 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2011/12/15

齐齐哈尔中学地理组 刘金婷

七.教学反馈反思

教学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应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更加有效,从而创建“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另外,在课堂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环节应该适当放慢速度,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趁热打铁”内化认知。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高效课堂”下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总之,本次汇报课是我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尝试性教学,我注意到了要不断采用新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师生都感觉到愉悦,何乐而不为呢。这次汇报课既有可取之处,同时又存在不足,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努力与提高。

/ 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2011/12/15

第五篇: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教学重点

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下载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精)(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洋流专题教案_图文(精)(大全)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洋流专题教案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2、水循环的......

    高一地理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 掌握洋流的分布。 3. 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

    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教案2.4等比数列

    2.4等比数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这种数列的模型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实例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

    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过程与方法 1、......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案(精选五篇)

    公开课教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2005年11月16日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推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教 案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

    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教 案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