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毛老师)
1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6.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没有实现地理规律与个人经验的结合,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3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陆地水体补给类型。难点: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6.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4.1.2学时重点
重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陆地水体补给类型。
4.1.3学时难点 难点: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分析。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前热身】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而年际变化大
C.全流域航运价值大 D.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C.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D.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1、海陆间水循环有哪些环节?其能量来源于哪里?
2、除了海陆间循环外,水循环还有哪些类型,他们有哪些主要环节? 3.这三个循环中,哪一个的过程最复杂?哪一个循环的水量最大? 4.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吗? 【方法技巧】
“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误区警示】(1)水循环的能源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 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2)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考点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来实现。水利措施 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减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削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例】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1)~(2)题。(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锦囊一】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特点:
①大气降水补给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②雨水、冰川水对陆地其他水体的补给是单向的;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双向补给关系。【特别提醒】
①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取决于三者之间的水位高低。
②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思维拓展】
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条件:
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表起伏小;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高等。【例】庐山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关于庐山小天池“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锦囊二】 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_______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 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 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 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例】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锦囊三】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例】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例】(2012·全国文综,4~5)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 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真题回眸】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014·重庆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 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命题规律】 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命题热点。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结合图表资料及地理特点等知识内容考查。
【命题趋势】 2015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仍将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点为重点,密切结合人类活动的实践热点问题,以图表为平台,创设命题情景。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命题尝试】
2014年7月18日四十多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携17级大风登陆琼粤桂。据此回答(1)~(3)题。
(1)台风多形成于()①冬春季 ②夏秋季 ③低纬度洋面 ④高纬度洋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 ②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能量交换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第二篇: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纵波(P):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2)横波(S):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习题]①比较S与P起始速度的大小?
②S与P的变化情况?
③S与P哪个先发生速度的变化?
④地球内部哪个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 [读图思考]P21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限
(1)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
(2)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圈层划分:
(1)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构成,厚薄不一,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 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 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 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①上地壳(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分布(洋壳中缺失)
②下地壳(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分布(2)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①上地幔:地面下80~400千米处有一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②下地幔:温度和密度均明显增加(3)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
①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
②内核:因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核心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教案]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适应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3.近百年的气候变化: [读图思考]P46 4.全球变暖的成因:——二氧化碳增加(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2)毁林 [读图思考]P47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淹没沿海低地 2.影响世界农业生产格局:
3.影响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率: 3.减少消费,减少排放: 4.植树造林: [活动]P5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三 第四节 数字地球(袁老师)
1教学目标
1、掌握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战略位置;
2、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3、掌握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
2学情分析
学生区域地理的基础很差
3重点难点
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环境的特征;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2、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1、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重要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如23.5ºN,40ºN和30ºE,50ºE,60ºE经过的地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问引入
二战后至今该地区发生了多次战争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为什么该地区战争多发呢?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活动2【讲授】
一、地理位置:一运、两洋、三洲、四峡、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导读:①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
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纬度处于20ºN——40º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º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②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有哪些主要的海峡、运河?(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③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亚、非)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欧)
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 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土耳其海峡)判读下列海峡和运河的名称
活动3【讲授】
二、范围和国家 导读:西亚和北非有哪些国家?
(西亚以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分开,北非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分开,以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分开。国家有西亚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北非的埃及〈地跨两大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活动4【讲授】
三、自然地理概况(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早在几千年前,这里都是人口墨迹、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现在这些平原地区也是所在国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区。在地中海沿岸也分布有狭窄的平原,同样也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本区平原面积狭小,但地位很重要。(2)断陷地带——死海
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断陷而成的死海,它是东非大裂谷的一个组成部分,属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死海不是海,而是一个内陆湖泊。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也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泊(比一般海水的盐度高七八倍)。
2、炎热干燥的气候(1)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导读:①西亚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有的地区甚至几年不下雨。很多国家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纬度—气压带、风带及其性质;海陆因素—距海远近、风向;地形—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和背风坡;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本区大部分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0℃以上,以热带为主;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上常年不降一滴雨,被称为“无流国”,为干旱地带),于是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带,著名的有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沙漠。
②本地区是否只存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类型?(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西亚的东部还有一部分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伊朗、阿富汗等国境内,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于夏季的气候特征。
3、河流:降水少,河流稀少
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 该底漆主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4、植被:荒漠和草原;动物:单峰驼
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5、资源
北非:磷矿(摩洛哥)世界石油宝库
分布:波斯湾,撒哈拉地下
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主要产油国
西亚: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本地区消费量少,输出为主,采用输油管道和大油轮(海运为主),有三条主要线路
线路一: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和北美
线路二: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北美(运油量最多)
线路三: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活动5【讲授】
四、居民和经济
(一)居民: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1、居民本区人口众多,有4亿多。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以白色人种为主,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注意西亚不是所有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如伊朗、阿富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就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2、宗教
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注意这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国家:麦加、耶鲁撒冷、以色列、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被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这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三大宗教信徒的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关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各方都互不相让,尤其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犹太人)之间更是针锋相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多次发动战争和冲突。
(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高原上较湿润地方或沙漠中有地下水的绿洲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多以游牧的方式。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有名;伊朗等国的羊毛织品和地毯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2、灌溉农业发达,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有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地区,如: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伊拉克两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也是伊拉克等国出口特产。
3、地中海沿岸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地,园艺业发达。北非摩洛哥盛产油橄榄,并大量出口橄榄油,被称为“橄榄之邦”。
4、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以色列的灌溉农业
导读:以色列是如何发展灌溉农业的?
(①修建水渠和输水管线;②大力发展滴灌、喷灌和智能灌溉等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而实际上我国也有大面积的荒漠存在,从刚才的学习中,大家能够获得什么启示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利用科技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农业生产)活动6【讲授】小结
第五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第三节 大气环境(何老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并且能用这个知识点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4. 学生能够分析并会画简单的热力环流图、大气水平运动;
5.学生能够分析、理解并画出全球性大气环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学生能够画出大气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大气运动过程;
4.学生能够画出全球性大气环流并能说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农业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激发了运用创造能力;
3.通过对大气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形成科学的大气观。
2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过了宇宙中的地球,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对本堂课的大气环境内容学习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本单元学习的大气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感观上的认识。在以上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堂课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较好地认识。而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却是接触不多,并且想象能力不足,加之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学过地理,大气知识抽象复杂,学生理解很困难,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要作为难点重点讲解,利用动画和图表等内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
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4.全球性大气环流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3.全球性大气环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读图、绘图,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层次大气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4.1.2学时重点
大气各层次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1.3学时难点
各层次气温变化曲线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如何呢?引出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活动2【活动】探究新知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请学生读图2—23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有何不同?”
2、各层次有哪些特点? 活动3【活动】探究新知
【提问】各层次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
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可以说是“人类之家”。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
1.一架客机要求保持在十千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应该在()地方上空飞最安全。A.澳大利亚上空 B.加拿大北部上空 C.新加坡上空 D.中国南部上空
活动5【活动】分享收获
师生共同 小结: 各层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6【作业】拓展提高
做“地图册”和“名师导学”相关练习
4.2高三 气候特征和成因的描述
4.2.1教学目标
能够用简洁、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4.2.2学时重点
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以及特征的描述(思维与表达能力——时间、空间、过程、结果、辩证、比较、定性、定量)
4.2.3学时难点
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以及特征的描述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表语言来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要求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进行描述。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展示考纲考点、导入新课
展示重庆高考考纲、重庆高考近五年气候考点、全国高考近三年考点。展示高考中关于事物描述的方法
1、气温
① 20度上的一般用炎热(高温);0到20度用凉爽(温暖);0度下用寒冷。
② 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小(寒带终年低温,热带终年高温,温带海洋性终年温和)③温带大陆和高寒气候还要加上气温的日较差 ④积温多少
2、降水
① 全年多少,②季节分配情况(一般说夏季冬季多少,干湿分明),季风气候需说明年际变化大,③降水的集中程度。
3、光照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风
描述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时,抓住的三个核心词是:严寒、干燥、烈风 例题:
青藏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强。
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降水多,雨热同期。活动2【练习】气候特征 做高考题
13.[2014·四川卷] 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2010年重庆卷)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13.[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2)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活动3【活动】巩固知识
总结气候特征的描述以及气候特征的比较方法(1)对两地气温的比较方法:
主要从年均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高低和出现的时间,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等方面进行解答;
(2)对两地降水的比较方法: 主要从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雨期长短(降水集中程度)等方面进行解答; 活动4【练习】气候成因 做高考题 做气候成因的高考题,并总结方法
13.(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 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5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 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6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8分)(2012年重庆卷)39.(地理部分)(20分)
(5)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12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 主要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产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8分)活动5【活动】分享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1、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2、气候要素比较(注意“异同”、“差异”)降水:总量、季节分配、雨期、集中程度; 气温: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温差
3、气候成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