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五《工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五《工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
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查字典地理网特为老师们分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
2.了解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及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生活,进行一次工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简要绘出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
2.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分析判断我国工业发展的新趋向、新变化。
德育目标
1.从工业的发展史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并领会人类应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2.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渗透素质教育。
●教学重点
1.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
1.工业的发展历程。
2.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联系实际工业生产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工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变化,把自己置身于工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中,了解工业生产情况。
2.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归纳、总结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要素及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把工业的生产过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阶段。
●教具准备
当地工业企业的相关生产资料,新闻报刊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采用投影仪灵活投影一些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半部分内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农业生产活动,从中我们了解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人类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离不开农业这个最基本的生产部门。作为人类生产活动之一的农业生产,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与地理环境发生关系,如农业与土地、气候、水、地形、劳动力、政策、市场等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前几节所学的“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相对应的工业生产,同样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基础部门,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从本节课开始,来逐步学习本单元的后半部分内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工业生产活动。
[新课教学]
5.5 工业生产活动(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及5.20、5.21两幅图,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产部门?
(2)图5.20与图5.21的区别在哪里?
(3)工业生产过程与农业生产过程相比较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归纳、讲解)
引言:
1.工业的概念(板书)
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农产品及矿产品进行加工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和农业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一般地说,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工业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 2.工业的生产过程(板书)
从图5.20和图5.21可以看出,一种原料能够制成多种产品,而一种产品又需要有多种原料才能制成。
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的过程不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像农业那样强,它一般不受季节和地带约束,所以,工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生产也比较稳定,可靠。简单地说,工业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电能、燃料)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如钢铁、化肥、汽车的生产等。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工厂)的经营、决策者,那么要生产出合格产品来,需要投入哪些因素呢?
请同学们读图5.22。
一、工业的投入—产出(板书)请同学们对比农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分析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天脊集团公司(原山西化肥厂)为例详细说明。
回顾农业生产活动,其投入的要素主要有自然要素(光热、水土和地形)和社会经济要素(劳动力、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等),同样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对这些要素的投入也不可少,只是投入要素的重点对象与农业的差别较大。下面我们以天脊集团这一企业为例,了解其投入要素:
1.投入要素(板书)土地: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供建厂定址,就地形而言,一般的工业企业要选在较平坦处,既方便工业生产的安排,又方便人们的生活及交通。天脊集团公司就选址在潞城东部的平川地带。占地350公顷。
劳动力:工业的生产活动,自然离不开工人,即劳动力,其中包括科技人员。天脊集团拥有职工人数8000人左右。(8000人)水源:一般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源供应,这就要求有比较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作保证。天脊集团就靠潞城的华北第二大泉水——辛安泉水来满足工业生产与工人生活的需要。
资金:这是工业企业建厂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且要有一定流动资金以维持工业的正常运行,包括购买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天脊集团1983年建厂时,国家投资十几亿元人民币,于1987年建成投产,它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套以煤为原料的大型现代化工厂,是亚洲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
能源:能源是工业的动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天脊集团的能源得益于附近的漳泽电厂的供给,此外,天脊集团内部还建有发电机组,以满足能源的供应。
原料:工业生产就是将原料加工、改造而制成新的产品的过程,没有原料,就成了无米之炊。天脊集团就是利用我省的煤炭资源而进行工业生产的。零部件:作为工业机械的零部件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否则很容易引起工业的停产。天脊集团的主要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比较先进的设备,技术性能较高。
此外,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投入的要素还有技术、管理制度、政府政策等多种要素。
总之,与农业相比,工业除场地(土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这使得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如甘蔗或甜菜制糖工业)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连续生产。现代工业生产手段日新月异,生产工艺不断创新,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为此,工业企业要求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的投入,一方面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业务培训。
2.工业产出(板书)工业产出指经工业过程所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如食品、服装、电视机、电冰箱等,另一部分是用来满足生产的需要,如钢铁、机械、化肥、农药等。上面所举天脊集团的产品就是用来满足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合成氨、高效氮磷复合肥等)。
不同的工业,其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差别。工业如果加大某一种因素的投入量,则会相对降低其他因素的投入量。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工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以及工业生产的性质不同,对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也不同。
补充材料:
工业的分类(按投入要素比划分)(板书)根据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差别,可将工业进行如下的分类: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等。
具体判断某种工业属于哪一种发展类型,我们应看其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或者看其生产、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例如:在工业投入的各要素中,原料占最重要的地位,我们说这种工业是资源密集型工业。这类工业有:采掘工业(包括煤炭生产、开采石油、采伐林木等)、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等。
投入劳动力较多的属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工业、服装业、收音机和电视机等的装配业等,其主要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投入资金较多的属资金密集型工业,如:钢铁工业、化工工业等。这类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对原材料的依赖仍很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提高。使这类工业的布局已变得灵活多了。所以,我们把这类工业归入资金密集型工业。通常它与资源密集型工业在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区。
投入科学技术因素较多的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如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工业等。这类工业要求有高技术水平,因而多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
对于以上四种工业类型的划分,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就多数工业部门而言,很难确定它们属于何种发展类型。例如纺织工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也有资源密集型的特点;钢铁工业既属于资金密集型,也兼有资源密集型的特点;瑞士的钟表工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也有技术密集型特点等。因此,对于一个工业部门来说,我们应掌握其主要的投入因素。此外,我们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劳动力、经济、技术条件等,确定优先发展的工业类型。一般地,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科技发达地区可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根据以上内容,为方便同学们的学习与对比,我们可展示下面的表格。
投影展示:
比重大的投入因素
工业类型
分布
举例
原料
资源密集型工业
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并受资源分布的影响
采掘业、农产品加工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工业
经济水平较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纺织、普通服装、电视机装配等
资金
资金密集型工业
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技术
技术密集型工业
科技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
电子工业、核工业
课堂练习:
下图为某城市及郊区地区图,A、B、C、D、E、F、G、H、I为供选择的位置,拟布局石油加工厂、服装厂、炼铜厂、水果罐头厂、乳制品厂、电视机制造厂,请做出正确选择。(1)石油加工厂应在________地;(2)服装厂应在________地;
(3)炼铜厂应在________地;
(4)水果罐头厂应在________地;
(5)乳制品厂应在________地;(6)电视机制造厂应在________地。
解析:利用前面所学知识,首先知道每一工业部门的投入要素,然后确定其合理位置,同时,在布局工厂时还要考虑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结合高一地理上册所学气候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内容,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力争准确无误。
答案:(1)H(2)C(3)F(4)A(5)G(6)D 承转:我们学习了工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及投入与产出的要素,了解了工业生产的一些特点,那么,不同的工业生产它的发展过程如何呢?其分布状况是否和上述所提到的内容完全一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工业的发展。
二、工业的发展(板书)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课文内容,根据投影问题的提示,重点了解相关内容,并对工业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列表对比,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投影显示:
有关工业的发展,分析、思考以下内容:
1.工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 2.工业部门的增多;
3.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4.工业生产对于原料、劳动力投入的变化;
5.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
学习阅读完课文后,对以上问题可进行讨论、提问,共同分析,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1.工业的分布(板书)近代工业自从18世纪中期在英国起源以来,已经扩散到了世界各国。工业革命的出现,是人类生产的一场变革,对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机器代替了大量的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变了生产面貌,而且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甚至思想意识也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如今,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工业化社会,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也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推进自己的工业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工业分布一直存在着从少数地区扩散到多数地区,从少数国家扩散到多数国家直至全球的发展趋势。从现状看,世界工业仍然集中分布在少数国家的少数地区,如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在新技术革命以后,世界工业分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世界工业分布的突出特点仍然是集中。2.工业的发展阶段(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采、利用的广度和加工的深度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和对原材料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工业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下面请同学们列表,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以至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表格见下)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始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气化
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工业部门
棉纺织、钢铁等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
微电子工业、激光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等
3.工业生产对于原料、劳动力投入的要求(板书)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生产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矿产的品位要求越来越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纺织工业单纯依靠棉、毛、麻、丝等纯天然纤维,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纤维的比重持续上升,现在约占50%,过去纺织工业以纺纱、织布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纤维生产、印染、针织以及成衣等都得到迅速发展。还有钢铁工业每冶炼1吨钢所需的煤、铁矿石量一直在不断降低。(见下表)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吨)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0.75
铁矿石
1.8
1.3 此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工业企业中所用原料的变化也较为普遍。例如:在木制家具加工厂,原先制作家具的各个部分,都采用的是上等的木材,而现在家具的某些部分,可采用“压缩板”代替,即把一些下脚料、剩余废料以及锯末之类加上乳胶等,经高压机器压缩而成。大大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像我们使用的课桌桌面、一般家用木制茶几、餐桌等,都是如此。还有我们家庭用的门、窗制造厂家,我们以前所用门窗也就是钢铁或木制的,而现在他们采用新的原料制作了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等,即节约了钢材,又拓宽了原料的种类与范围,使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在不断减弱,工业生产的选择越来越多,工业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此外,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工业的生产不是以人多为事,单有人的数量并不见得能制造出高精尖的设备,并不见得会使用这些设备,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文化素质,增加科技投入。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鞍钢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上海),规模与鞍钢差不多,起初需职工3万人,现在职工不足2万人。目前世界上已出现了无人化工厂,工厂机器的控制、操作、管理需要技术水平更高的人员。在我国,由于科技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建成了各自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4.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板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了新的调整,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把以前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重点,及时调整为目前的以市场经济为主的重点,尤其是我国目前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业生产也得由原来的“计划生产”(以前工业所进行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转变为“市场生产”,即由于受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发展。工厂要根据不同顾客在定单中要求的标准和数量来生产产品,而不是按一种标准生产大批量的产品卖给所有的顾客。
总之,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工业的概况知识,要求掌握工业的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正确按照工业投入的比值大小,把不同的工业生产进行分类,并多举事例,加以理解和深化,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因素对工业的发展,是本节内容的又一重点,要求掌握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不同时期阶段的各个特点。现代工业的生产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我们应市场的需求来促进工业的生产。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包括()
A.科技 B.资金
C.厂房设备 D.管理
答案:C 2.与美国钢铁工业布局为同一类型的是()
A.鲁尔区钢铁工业 B.日本福山
C.意大利塔兰托 D.上海宝钢
答案:A 3.第一次技术革命形成的钢铁工业中心是()
A.鲁尔区 B.伯明翰
C.鞍山 D.克里沃罗格
答案:B 4.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依然在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①传统工业萎缩 ②发达国家技术退化 ③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④发展中国家都进入工业化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5.按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例,钢铁工业属于()
A.资金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答案:A
二、填表题
1.将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填入下表:
比较项目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出现时间
主要标志
工业部门
答案:(见上表)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总体趋势看,香港工业中比重呈上升趋势的是________________,呈下降趋势的是________。(2)图中所示反映了香港工业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工业由______密集型向_____密集型转变。
(3)香港工业占其GDP(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9.20%,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正确选项代号)。
①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猛增
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工业原料的出口
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答案:(1)电子电器 纺织和服装制造(2)劳动 知识(3)① ②
●板书设计
5.5 工业生产活动
引言:
1.工业的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
2.工业的生产过程
一、工业的投入—产出
1.投入要素:
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技术、交通等等
2.工业产出:(1)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食品、服装等
(2)满足生产需要:机械、化肥、农药等
二、工业的发展
1.工业的分布——集中与分散
2.工业发展的阶段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始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气化
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出现的 工业部门
棉纺织、钢铁等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
微电子工业、激光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等高科技工业
3.工业生产对原料、劳动力的要求
①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在不断减弱
②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在逐渐增强
4.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更多地理优秀教案分享,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地理教学】栏目!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五《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五《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查字典地理网特为老师们分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因素的变化,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掌握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相关图表,理解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工业发展情况,应提倡或避免哪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由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工业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
以理论为指导,多联系实际,分析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及其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区位的原理及应用,激发学生灵活思维,合理选择优势区位,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具准备
将中国工业分布图或某城市工业分布图,制作成多媒体软件,供课堂使用。
收集新闻资料,了解某新建工业所选择的区位因素,并了解工业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内容;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的投入—产出的要素、工业不同发展类型的特点以及工业的发展状况。其中也简要涉及到了一些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动力、厂房设备、原料等),即工业的区位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现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有的工业(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而有的工业(厂)则遭到被淘汰的威胁,那么,一个工业企业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并立于不败之地呢?今天我们就先从工业的区位要素谈起。
[新课教学]
5.6 工业的区位选择(板书)投影: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两幅图(图5.24、图5.25)打出、指导学生看图形,分析以下问题:
1.两幅图中分别展示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兴建的两个大型钢铁公司——鞍钢和宝钢的区位,两者的地理位置如何?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变化的呢? 对于上述问题,老师要向学生作简单分析,让学生的思维转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为以下内容作铺垫。
第一个问题,两个大型钢铁公司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在辽宁中部,本地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另一个在长江入海口,海陆交通比较便利。
第二个问题,两者所需的原料和燃料来源的距离远近不同。鞍钢本地有丰富的铁矿,周边省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所以能成为我国的一大型钢铁基地。而宝钢及其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资源,相对于鞍钢来说,它的煤炭来自内地省份,而铁矿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原料和燃料的运输距离较远,但在上海宝山同样也能形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其原因则与上海的消费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有关,方便了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看来,工业企业所选取位置不同,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业企业同样能够发展下去。那么,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想一想,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工业?可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思考,然后,老师作概括总结。
1.工厂选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板书)工业的生产,首先应考虑工厂的选址。工厂建在什么地方最合理,需要政府或厂商做出合理的决策,假设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策者,以社会现实为例,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我们知道,决定工厂的区位,应该全方位考虑问题,并以其主要因素为主,例如上述例子中,鞍钢的主要因素是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宝钢的主要因素是既接近消费市场,又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动力、劳动力等因素,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当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如果我们能把工厂建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理想的场所很少有,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决策者,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的地方。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板书)由上面的分析中可看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则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形成不同的指向型工业。主要有以下五类。
3.区位因素不同形成的工业分类(板书)(1)原料指向型工业(板书):这类工业主要指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工业。使用这类原料的工业企业多把工厂选择在原料的产地。节省运费,减少损失。这类工业即原料指向型工业。例如,甜菜制糖厂(制1吨糖一般需要8吨甜菜作原料)、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水产品、水果等容易腐烂、不能久贮,如要制罐头,更需就地及时加工)等。
(2)市场指向型工业(板书):这类工业主要指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或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工业,此类工业企业,多以靠近其销售地建厂。节省了运费,降低了成本。例如饮料厂,其成品体积比原料大,运输中又易损耗,空瓶装上液体物质后,重量又增加很多。故就地销售较好。类似的工业还有:家具厂、印刷厂、食品厂等。
(3)动力指向型工业(板书):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把工厂建在能源供应量大的地方。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一个年产10万吨精铝的炼铝厂,就需要有20万~40万千瓦的发电厂相配合,所以这类工厂多建立在电力生产成本低的大小电站附近。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板书):这类工业主要指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工人很快可以掌握生产要求,这类产业的劳动者工资低,对生产成本增加不多,而对利润的比例提高有很大作用。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5)技术指向型工业(板书):这类工业主要指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水平,并适合操作机器的工人才能上岗生产的企业。这类企业要求工人素质较严,其内部生产分工很细,专业化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这类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例如电子制造工业、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课堂活动1:由上可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实际上的工业布局不可能做到全部兼顾,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对学生可分五组参照下列表中的内容要求,分别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填表,老师可及时提示、概括,做到语句精练,内容准确,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方便地好学易懂,并进行区别,提高学习效率(见下表)。
工业指向类型
工业部门举例
选择依据
原料指向型
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
节省运费,减少损失和废弃物
市场指向型
啤酒厂、印刷厂、家具厂
节省运费,减少损耗
动力指向型
炼铝厂、炼钢厂、热电厂
消耗大量原料、动力
劳动力指向型
普通服装、手表、制伞、制鞋厂
对技术要求不高,数量有保证
技术指向型
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精密仪表
依托人才、技术优势
课堂活动2:例题:投影展示
读下面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A.①是炼铝厂,②是制糖厂,③是电子装配厂,④啤酒厂
B.①是啤酒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炼铝厂
C.①是制糖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制糖厂,④是啤酒厂
D.①是啤酒厂,②是炼铝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电子装配厂
解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每一工业区位都有一定的区位指向性。啤酒运费在成本中占比重很大,为了节省运费,啤酒厂具有市场指向性。炼铝工业消耗的电能很多,一个年产10万吨精铝的炼铝厂,就需要有20万~40万千瓦的发电厂相配合,因此炼铝厂具有动力指向性。用甜菜制糖,制一吨糖一般需要八吨甜菜作原料,为了节省运费,制糖厂具有原料指向性。电子装配厂耗用原材料少,技术要求不高,需要劳动力多,因此具有廉价劳动力指向性。
答案:A 模式图中既没有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也没有影响工业区位的次要因素,解题时应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再根据各工业的区位指向性分析判断。
承转:我们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部门,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下面我们了解几种工业区位的选择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板书)请同学们以现实生活为例,分析了解工业生产的一些新变化,以原料的运输,到制成的产品和市场信息的获得,逐一分析其在不同的时期内,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依据教材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1.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由于科技的发展,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例如,课文一开始提到的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鞍钢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其区位选择是接近原料供应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方市场对钢铁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改善,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上海兴建了宝山钢铁企业,改变了选择原料供应地的原则。依靠当地广阔的市场和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等,使工业区位的选择出现了新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交通运输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因此,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美国工业多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区也与便捷的交通有关,我国沿海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沿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的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运输是其主要区位因素。现在,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交通运输就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了。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还不发达,许多地方交通运输还较为落后,交通运输条件仍然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对当地的工业生产、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市场信息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在我国,尤其是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信息网络的通达性、有效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在前述农业区位选择中所提到的苹果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市场上苹果畅销,供不应求,北方许多地区获得这一信息后,开始了一种盲目性扩大苹果种植规模的现象,致使到了2018年,上市苹果过多,供过于求,价格大跌,许多果农受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4.劳动力的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板书)由于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逐渐取代了人工化,同时,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加,因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社会要进步,工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正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对劳动者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工业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技术先进的大型跨国公司到该地投资办厂的重要因素之一。
承转:同学们,上述内容我们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讨论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要找出某个工厂理论上最佳区位是较困难的,并且,工厂的设置,工业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工厂,其区位并不一定很优越,有的甚至很不合理,这给我们在灵活运用其根本原理具体分析实际问题时,提出了新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1.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应从大局考虑,合理布置,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及时作出调整。那么,政府政策的影响就显得重要了,这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重庆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主要是由于国防的需要,当时我们刚建国,国防力量还显薄弱;进入80年代,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调整重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陆续建立了一些经济区、经济特区,对我国总体国力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0世纪末,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也明显地拉大,这时国家又作出相应的政策,开发大西部,大力推动内地工业发展,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近几年来又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三峡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建设、西部油气资源的开发等,有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政府甚至会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
以上通过我国的三个历史时期工业发展重点地区的不同,以及为解决就业问题而设置工业,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不仅要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在现代社会,厂商个人的偏好对其工厂的区位选择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例如,许多人乐意到自己的家乡投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资中,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还有某厂商爱好打高尔夫球,那么他可能将自己的工厂设置在周围有较好的高尔夫球场的区位。我国许多地区为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康乐等服务业,道理也就在此。
讨论: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分析讨论:除了我们课本中所列举的诸多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并举例说明。
提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地质地貌条件(是否断层、易震区)、资源丰富条件(包括新发现的原料、燃料)、促进城乡结合和各民族团结、提高国人素质,振兴公共事业而兴建相关场所、环境清洁状况等等。
另外,社会上还有这么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按现在来说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种现象称为工业惯性。这类工业在当时建厂时,很可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因素的变化,按现在的观点分析,又显示出了其不合理性。例如,北京首都钢铁厂建国初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又接近原料地(京西煤矿等)和消费市场,其区位条件有其合理性,但随着国家的强大,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际上代表我国的形象,而工业污染严重,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后果。造成工业惯性的原因也很多,例如,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等。工业惯性,正说明了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板书)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各污染方式如下图所示,同学们要认真读图,掌握各种污染的污染源,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应以不污染当地环境为佳,进行合理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一个工厂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受到环境法规的约束。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环境法规约束力有很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环境,利用发展中国家开放之机,将重污染工业安置在发展中国家,以转嫁环境污染。在我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政府一方面将城市中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渐转移到农村,另一方面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工厂进行关、停、并、转。除此之外,为保护环境,我们在对有污染的工业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逐步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的清洁工业,并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重点掌握。关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明确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一个或少数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其中,影响区位选择的这些区位因素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最后我们学习了“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中,不仅要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总之,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我们应多方面、全方位考虑,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②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③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 ④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2.德国鲁尔区的某些钢铁企业把高炉建到荷兰鹿特丹附近,这种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原料 D.能源
答案:C 3.二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最后又转向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泰国、印尼等地,其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便利
B.利用当地良好的农业基础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D.接近技术发达地区
答案:C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为了考虑()
A.内地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国防的需要
答案:D 5.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畜场”,影响这种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场需求 D.土壤肥力高
答案:C
二、综合题
1.(2018年山西、天津文综)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2)题。
(1)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答案:(1)A(2)C 2.(全国高考)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1)图中,D是科学教育园区。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适当的空格。
小区职能
代号
出口加工区
基本无污染工业区
商贸、金融、房地产和对外服务区
城郊农业区
港区和保税仓库区(有特大型电厂)
(2)超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石油化工厂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
(3)老城区对新区有何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解析:回答此题,一是注意看图,明确新老城区的界线及相互联系;二是根据小区职能,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对应的代号;三要根据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和风向来进行合理布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城市工业、市政建设布局问题的能力。现在城市工业布局和市政建设要求,城市居民有安静、清洁的环境,同时注意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布局工业时,对河水有污染的工业和污水处理厂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对供给人们生活、生产用水的水厂则要布局在河流上游。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避免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而对城市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可就近城市布局,对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场所、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多植树造林、建设绿地。在水路、陆路交汇地点可布局中转码头。
答案:(1)从上到下依次是:B E C F A(2)C A(3)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商业服务基础等。利大于弊。●板书设计
更多地理优秀教案分享,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地理教学】栏目!
第三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之传统工业
传统工业的定义
以煤炭、钢铁为基础,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一、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比较
主要特点面临的问题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人地关系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 基本协调 产业中心向外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形成城市群 资源枯竭、环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矛盾加剧 境污染、地价上涨等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的状态
再生阶段 区域经济逐渐复苏 ? 走向协调
二、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衰落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对比德国鲁尔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1、区位优势
①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③水路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⑤市场广阔 ⑥科技力量雄厚 ⑦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 ⑧乳畜业产品产地,副食品供应方便
2、衰落原因
①工业结构单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⑤新科技和高新产业的冲击⑥资源枯竭、地价上涨
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和交通布局③环境整治
三、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思路: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措施
1、鲁尔区发展背景(区位优势)
①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靠近铁矿产区 ④水源充足 ⑤市场广阔 ⑥水陆交通便利 ⑦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 ⑧科技发达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世界能源结构调整,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及新兴工业的冲击 ⑤环境恶化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产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发展科技,重视教育 ⑤治理环境污染
四、东北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①煤、铁、石油、水等资源丰富 ②工业基础较好 ③交通便利 ④农业发达 ⑤劳动力充足 ⑥市场广阔
五、东北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①自然资源短缺 ②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矛盾 ③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④生态环境恶化 ⑤对经济体制改革适应能力差
六、东北老工业区的治理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治理环境污染;⑤引进民间资本;⑥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
二、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工业城市图)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来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有投入——产出的关系(课件教学)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课件教学)
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二)工业集聚[来源:Z+(课件教学)xx+k.Com] 1.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2.工业集聚可获得效应:
(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2)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耗电最大的冶金工业,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等等。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完成活动
活动: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点拨:惠州音响整机生产厂与周围音响零件专业生产厂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联系。
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点拨: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
点拨:距离递减规律,距离惠州音响整机组装厂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所占比例越高。[来源:学科网]
(三)工业地域(课件教学)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 ⑴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⑵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如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①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②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建成的。
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工业地域按其发育程度划分,各有哪些工业部门,其发展状况如何,然后填写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可分组让学生先自行填写,然后,老师给予分析、讲解,并将标准内容用投影仪依次展示出来,供同学们学习使用)
两种工业地域的比较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 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
城市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一)工业的分散(课件教学)工业分散的两个主要原因:
1.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如: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如: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如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
工业分散的结果及意义:跨地区、跨国网企业趋向全球化;企业趋向中小型→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来源:学科网]跨地区、跨国网企业趋向全球化;企业趋向中小型。→→
(二)工业地域联系(课件教学)
工业地域联系的两种常见方式:
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更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今天,一个跨国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座办公楼里—样方便。课堂练习(课件出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从工业联系到工业集聚与分散,再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层层紧扣。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正如林培英老师所说的:“从必修
一、必修二到必修三是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我认为的确如此。必修一和必修二重在讲解理论知识,而必修三则更偏重于把必修
一、必修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区域,去分析和解决某一区域具体存在的某一个或几个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必修三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必修三教学上的最大要求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方法,且要把这个学习方法和技能迁移到不同环境、不同区域,去分析、解决这一区域存在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我赞成专家们的观点,即在进行必修三案例教学时,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要全盘抛弃、太过自由使用。因为,教材提供的案例,毕竟比教师自己开发的案例要典型的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通过课本案例的分析研究,使学生学到一套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方式,然后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到其他区域,去分析、解决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近几年必修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使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本中的教学案例,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出现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案例“高密市的城市化”让学生探究学习。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978年和2008年的“高密市城区平面图”,让学生对比两幅图,探究回答如下问题:
(1)高密市城市化的表现;
(2)高密市城市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你的观察,请列举实例说明高密市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4)作为一名高密市公民,请为自己家乡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引用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了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而且也确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