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虎门硝烟的故事(大全)
道光1839年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编辑本段虎门销烟意义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他被撤职查办。他还是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还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他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为我们除掉了害人的鸦片。
第二篇:探寻虎门硝烟的故事
探寻虎门硝烟的故事
去年夏天,我来到虎门销烟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简单的购票程序后,我踏进了这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首先在外馆游览,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的雕塑,只见那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拳置于左膝,右手抬起,三指相捏着白胡,头略微昂起以至于他深邃的目光穿越人群,看向了远处,仿佛是在瞻望一个国家的未来。走近后,导游指着塑像下石柱上雕刻着的名字及生辰,向我们介绍道:“这是销烟功臣林则徐,1839年6月5日,他领导了伟大的虎门销烟……”
啊,是的,这位清朝钦差大臣,我也曾在历史书上学习过他的故事,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随后,导游带领我们往前走来到了一方类似大池塘的地点,想必这就是硝烟池了。我边踱步边细细游看。池中有水,估计底部还有大片绿藻,水色呈青黄色,能隐约看见池底的石块,池边距岸上有一层台阶,阶上插着很多约20厘米的短木桩。往右走,竟看到炮台,炮筒呈复古的黑色,中段被嵌在一块方形柱中,方形柱又搭在从大到小垒起来的三层石柱上。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炮筒,手感粗糙,有锈迹可见,看来年代久远。往洞口一看,只是漆黑一片,并没有我担心的大炮在里边。
慢慢来到内馆,移步至二楼时,眼前的景观让我尤为惊叹。
不知用何种材料所制,然而眼前的销烟场景的确栩栩如生。我竟能看到那农民搬动鸦片箱时额头上巨大的汗粒。我仿佛回到了1839年的那一天。
人们冒着骄阳,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虎门人海如潮,林则徐等官员站在高台上,头戴红黑官帽,身着一品文官仙鹤补服,颈上挂朝珠,身后披红袍。销烟民夫们乐此不彼的搬运着,填埋着,有的光着膀子,有的咬着辫子,干得热火朝天。林则徐一声令下,一担担石灰被倒入池,池像开了锅似的,黑色鸦片在其中翻来滚去,看似备受煎熬,升起了白色烟雾,弥漫着整个虎门滩……
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大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参观完毕后,那种时隔百年却从不曾磨灭的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恋及坚定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让我感慨万千。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出发在繁荣富强的新征程上,但我们仍应铭记历史,心系祖国,奋发图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如一曲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正气歌,永远强有力地奏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音!
第三篇:《虎门硝烟》读后感
《虎门销烟》读后感 塔谈小学 四(1)班 吕家豪
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已是江河日下,日趋衰落。与此同时,世界上英、法、美等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扭转中英贸易给英国带来的庞大的贸易逆差,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企图用商品敲开中国的大门。
英国人发现,鸦片可以牟取暴利,就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赚走了中国大量白银,还助长了官吏的腐败,削弱了清军的战斗力,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
朝廷中,有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大臣,名叫林则徐。林则徐看到鸦片走私的严重情况,愤怒不已,上书道光皇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皇帝感到了问题严重,就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就这样,两万多箱200多万斤鸦片在23天内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牢记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虎门硝烟》观后感
《虎门硝烟》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虎门销烟》这部电影,它讲的是林则徐这位大臣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林则徐接到皇上圣旨之后,便和邓廷桢坐船来到广州。他们又从渔民哪儿得知那些外国洋鬼子们在这定了居。见到洋鬼子们后,林则徐便命令军队包围了他们的家,让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在深夜时他们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出逃,却被渔民发现,被装入麻袋送进了府里,林则徐要求洋鬼子们不要再向中国卖鸦片并将所有鸦片交出来。洋鬼子们写信回伦敦求救,但仍以失败告终,他们最后只好把鸦片交给林则徐,林则徐随后便将这大批的鸦片销毁。
但是当时无能的政府和他们签订了赔款条约,所以鸦片最后还是传到了中国,林则徐最后也被贬职了。我们最终还是没能打败英国侵略者,一场失败残害了多少生命啊!
看完这部《虎门销烟》,我不禁想感叹:林则徐这个满怀大志的名人也没能实现他的愿望——让中国胜利、强大,该有多遗憾啊!
五
(三)班王思淇
第五篇:林则徐虎门硝烟及其爱国精神
中 国近代 史 论 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林则徐虎门销烟与其爱国精神
摘要:
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史学界一致认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高度的爱国精神贯穿了他整个一生。
关键字:
林则徐、爱国主义、经国救世、道光、鸦片、义律、虎门销烟、琦善、香港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正文:
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其原因诸多,但是都是有据可循的。
首先其幼年生活便让他认识到了许多世事,因而为其爱国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此事记录在林则徐著文《先妣事略》[1])。贫苦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2]。四岁时,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3]。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对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必成大器。果然,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其次,其父亦通过各种途径让林则徐接触一些大家,而林则徐也主动向大家学习交流,这也为其早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买下了伏笔。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有深刻的思考,经世匡时之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作用,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墓不远,结果那里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此后,林则徐特意游览历代爱国主义者的遗迹,不断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薰陶。
正因为林则徐从小便受到良好地教育以及良好地成长环境,所以他才形成的正确的思想以及清正廉明的作风,尤其是他的贫苦的童年生活以及之后其父亲给其讲述的诸多事件,使得他更加认识到了人民的疾苦,而这种对人民的疾苦的认识随其成长逐渐升华为一种责任——爱国主义,这也是他为何能够承担禁烟大任的一重大原因,当然,这也为之后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奠定了基础。
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外部环境对林则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就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外,林则徐一直倡导开眼看世界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制定抵抗侵略的‘制宜之策’,直接为当时的侵略斗争服务;二是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富强之道’,为增强国力,振兴民族的长远利益服务,这也使得在鸦片战争之初的小规模战争中多次打击英军嚣张的气焰。
1830年,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美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大量贩卖鸦片[4],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白银外流,主张禁烟和弛烟的两派官员争论不休。虽然只有少数官员主张禁烟,由于林则徐深刻认识到鸦片的巨大危害,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下定决心禁烟。林则徐被召入京,一连八日,天天与道光帝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虽然道光帝决定禁烟,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不满。林则徐受到了弛烟派首领琦善的威迫利诱[5]。龚自珍甚至建议林则徐带兵南下禁烟[6]。
两广总督邓廷桢与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美国商人威廉·亨德见到林则徐时,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的相貌:“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7]。林则徐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否则[8]:“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七日内回复。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三日之后,烟商决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鸦片。于是邓廷桢下令封锁广州海岸,围困十三行,兰士禄·颠地意图逃走,被邓廷桢活捉。林则徐同时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9]。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许多不贩鸦片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十人,不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鸦片完整销毁,于是前来实地考证。林则徐干脆给他们进入池边,让外国观察员直接详看销烟方法,沿途讲解。待观看全部过程、反复考察后,皆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10]。从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整个虎门硝烟的过程可谓是轰轰烈烈,彰显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不法分子的坚强决心喝勇气,维护了中国的利益,但是虎门硝烟并不是结束,而是一段中国心酸悲苦的历史的开始,林则徐禁烟虽然波波折折的取得成功,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大英帝国竟然会向中国主动开战,这也是他此后数次被贬而不被重用的原因。
1839年至1840年间,英国出现很多来历不明的小册子,主要控诉封锁十三行事件,并诬指林则徐私自种植罂粟,便排拒外来鸦片,一时之间也引英国民间舆论纷纷。英国国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决定性声明下,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1]。
林则徐在禁烟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了解敌情和外事,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得知英国军队异动,便加紧准备,他会同关天培亲自校阅水军,重用英国人惧怕的海盗、渔民、蜑户[12],由外商、盐商、潮商支付用费,治海人民纷纷应征。防守粤闽海岸英国政府任命义律的堂兄乔治·懿律和全权代表,派遣的远征军于五月廿三(1840年6月22日)正式集合。远征军一抵达,即宣读英国政府的命令,封锁广州海岸,并打算攻打虎门示威。但林则徐早有准备,于澳门、虎门、尖沙咀及内河要道设重兵驻守,加上广州海岸多浅水暗礁的天然屏障,英军无隙而入[13]。英军并无攻打广州之意,只是继续封锁广州海岸,其他军舰北上闽境。林则徐的防守是多此一举。林则徐虽然“师夷长技以制宜”,但是英国侵略者却看出林则徐只是在广东进行了先进的装备武装,而在其他地方却没有改进,这也是之后林则徐失败革职的原因。
中国沿海的总督巡抚,没一个像林则徐具有如此的前瞻眼光,当英军占领定海的消息传来,林则徐气愤痛骂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他向道光帝奏收复定海的方法,但道光帝已经对林则徐转变态度,对之不予理采[14]。七月十四(1840年8月11日),英军主力驶到天津大沽口外,要求清廷接收《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简称《巴麦尊照会》),时任直隶总督的琦善收到林则徐的英军入侵通知,但并未理会,认为他们单纯为通商而来。到英军来临,依然不对战,并馈赐牛羊及礼品。
其后,琦善伙同穆彰阿、伊里布等一向与林则徐有过节的朝臣向道光帝夸大英军军力,诬指林则徐允许烟片贩卖后又反悔禁烟,激起英国发动战争,将所有战争责任归咎林则徐身上 [15]。另外,《巴麦尊照会》中,英国政府限令清廷十日内善妥照会内的要求,否则就封港口、截船只、占岛地[16]。
道光帝对林则徐愤怒交加,在奏折中谴斥林则徐,命琦善向英方交涉,并当钦差大臣往广东查办,琦善对英方的要求处以闪避态度,只想革职林则徐了事。英方不许,派军驶往山海关一带示威,道光帝命清军不得反抗,露出妥协之意。最后,琦善只同意对林则徐革职查办,而英军考虑补给等因素,亦退兵南下,道光帝对琦善表示嘉赏。
八月廿九(1840年9月24日),林则徐回复道光帝的朱批,对指斥加以抗辩,结果,林则徐被革去两广总督一职,由怡良署任,直到新任两广总督琦善到来。另外支持林则徐的邓廷桢亦被革职。林则徐的去职消息引起中外轰动。面对英国的侵略,林则徐坚定反侵略的决心和信心,主张加强海防,积极备战。他坚信民心可用,信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反侵略士气进行反侵略斗争。遭受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而林则徐身处逆境依旧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
琦善于十二月廿八(1841年1月20日)与义律拟订《穿鼻草约》,草约的其中一项条款就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7]。道光帝得知英军继续进攻沿海,而且不肯离开定海,态度渐转强硬,于是复命林则徐及邓廷桢“协理夷务”,琦善礼节性拜会林则徐,希望他转向主和的态度,林则徐反应冷淡。林则徐知广东士气涣散,自己仍可“协理夷务”之际增强广东防务,于是郑重建议琦善抓住战机,迎击敌军、公布道光帝上谕、招抚汉奸、组织民众对抗,但林则徐所有提议皆被琦善一一否决。二月初五(1841年2月25日),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麦廷章亲自督军,但由于士气涣散,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威远炮台失陷。林则徐和邓廷桢急求琦善出兵救援,可惜援兵来得太迟。横挡炮台、永安炮台、巩固炮台亦告失陷,关天培、麦廷章以身殉国。
英军北攻广州,二月初七(1841年2月27日),英军经乌涌。林则徐本来在那里设有乌涌炮台,打算作虎门炮台之后的第二重防线,他购入的甘米力治号改装的截杀号亦在乌涌看守。不过英军一攻,清军先乱,截杀号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击沉。二月初九(1841年3月1日),潖州炮台失陷,二月初十,猎得炮台失陷。
琦善无可奈何,答应义律的条款。但道光帝从怡良得知香港岛被琦善私自割让,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押京治罪,家产查抄入官。英国方面,英国外相亨利·约翰·坦普尔不满义律在《穿鼻草约》中得益太少,撤销义律职务,改派亨利·璞鼎查担任新的商务总监。闰三月十一(1841年5月1日),道光帝命林则徐以四品卿调任浙江。
调职浙江两江总督裕谦是林则徐的故友,素来敬重。他向道光帝要求给林则徐负责浙东防务。林则徐大力仿制西洋炮船、西式武器,与龚振麟创制车轮战船[18]。广东方面,道光帝派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指挥作战,英军随即进攻广州,以死9人代价击败2万中国军队,奕山挂白旗向英军投降,与英军签订《广州协定》,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结果清廷要林则徐及邓廷桢承担战败罪责,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遣戍新疆伊犁。林则徐踏上了戍守边疆的征程,写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他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
至此,可以说林则徐的一生辉煌生涯也基本划上了句号,林则徐的爱国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禁烟的态度和实践上,禁烟抗英是当时关系国家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头等大事。但是,他不赞成停止中外贸易,反对封关禁海,他主张利用各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竞争之间的矛盾,来限制外国资本主义商人的非法贸易。这放映了他开放的胸怀和寻求反侵略的爱国愿望。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咸丰帝一直想重用林则徐,借用过去的威望去平起事。大学士穆彰阿、耆英等人仍想阻挠,咸丰帝忍无可忍,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耆英亦被降职。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寿66岁。
林则徐逝世消息一传开,震惊全国,每天皆有数千人往行馆跪拜,左宗棠从黄冕得知林则徐逝世,放声痛哭。为表彰林则徐,清廷予以殊荣,颁旨悼恤林则徐及亲属,晋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赦免任内所有处分,并对他三名儿子授予官职。咸丰元年四月,咸丰帝赐祭葬,派员致祭,颁发《御祭文》和《御赐碑文》,赐谥号“文忠”,表彰建树,咸丰帝亦亲写挽联。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一件大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很多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更需要爱国主义,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为官的人更要向林则徐那样为国为民,不求异己私利。另外我们国家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我们要勇于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的文明成果,发展好自己,维护好自己的民族利益。同时我们应当增强自己的海军力量,维护自己海洋国土权益,保护自己在领海范围内的资源和关键航线不受干扰,进而更好地向海洋进军。
参考文献:
1.林则徐著,《先妣事略》
2.张素玢著周凤五编,《林则徐——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3.林则徐著,《先考行状》
4.马士·宾汉著,《英军在华作战记》 5.雷瑨著,《蓉城闲话》
6.龚自珍著,《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7.威廉·亨德著,《广州番鬼录》
8.中国历史里程碑75 禁烟运动与虎门销烟,中国历史里程碑 9.林则徐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全文 9.马士著,《中华帝国外交关系史》 10.《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11.姚薇元著,《鸦片战争史实考》
12.《鸦片战争》齐思和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3.《夷艘入寇记》魏源著
14.林则徐著,《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林则徐集·奏稿》
15.《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著
16.《鸦片战争的研究(资料篇)》佐佐木正哉著 17.杨国桢著,《林则徐书简》 18.《海国图志》魏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