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

第一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高中部语文组 王哲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像山那样思考》选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从选文的向度看,本专题“立人”的向度是人与自然。本专题将所选文章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像山那样思考》是本专题第三板块“湖山沉思”的最后一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指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篇文章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作者用诗意的表述提出了这种建议。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像。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可以说,《像山那样思考》对这一板块乃至整个专题都有着提升、总结作用。

从文本解读角度看,本文的核心意蕴在于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蕴含了厚重的生态思想;从教材解读角度看,文本的教学价值在于体现了散文的结构特征,以生动、感性的材料呈现了理性思考的内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学情分析】

本专题的第一、二板块主要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欣赏和感悟自然之美。在有了感性体验铺垫以后,学生再来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能够读出文本所涉及的的“保护主义”生态观,对文本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和“保存主义”生态观却难以把握。

【目标分解】

课程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散文的意蕴。

目标分解:

激发、领悟——形成、具有、热爱

掌握——说出、归纳、概述

学习目标续写:

1.学生通过速读文本,说出文章的思路。

2.学生通过文本研习,指出文中“狼嗥”的含义,概括其中蕴涵的道理。

3.通过文本研习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性思考,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指出“狼嗥”的含义,概括其中蕴涵的道理。

难点,概述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性思考。

【教、学法分析】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的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思辨性强,教师要从这一专题及板块的内涵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紧扣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高中部语文组 王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后天》片段播放。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题目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明确:

1-3节 借助一声狼嗥所引发的反应,表达其生态思想。4-9节 讲述狼被猎杀的事件及其生态恶果。10节 启示人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具有生态意识,追求长远的美好。

三、文本研习

1、研习4—6自然段

分析作者对狼嗥的看法有着怎样的变化?

(1)文中的“我”对狼嗥的认识显然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先前“我”是怎样看狼的?

明确: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2)后来作者还一直这样认为吗?他的看法是从何时开始变化的? 明确:“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转变了,心灵受到触动而转变。(3)“这种观点”,“新的东西”分别是指什么?

明确:从前的观点,即认为狼是坏的捕食动物;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2、研习4—6自然段

分析环境中少了狼会怎样?

(1)人类大量捕杀狼以后,对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动。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2)狼与草原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可从生物圈的角度理解

狼少——鹿多——草光——山秃——食草动物大量死亡

狼守护草原。

3、研习1—3自然段

分析狼的嗥叫为什么只有大山能明白?(1)狼的嗥叫有何特点?

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即使痛苦的哀号,更是不屈的号角。

(2)有哪些人、动物或者物注意到了狼嗥,它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鹿、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山——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3)这声嗥叫中隐藏了怎样的内涵?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高中部语文组 王哲 “狼”(自然万物)的生态价值与生命意义。

4、“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有何深刻含义,怎样理解? 背景资料:

保护主义者认为人可以有效地控制他们的环境,并生产出有利于自己的理想物品来;认为对自然资源应“聪明的利用和科学的管理”:认为进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果,人类的理性使得他们有能力并有责任区别于其它动物去改造大自然,重建一个可以适应整个人类共同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利奥波德早期曾为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思想在很长时间里发挥了它的作用,克服了经济危机和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存主义思想在与保护主义思想的斗争中逐渐趋于上风。

保存主义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一种纯粹的保护,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是对立的,是一种激进的环境保护主义。这一思想来源于梭罗,在约翰·缪尔(John Muri,1838一1914)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利奥波德受他们的影响,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观点,他意识到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是实现人类利益的手段,而且具有内在价值,自为目的,这一点更为重要。我们对待自然、保护自然的出发点不是人类自身,而是为自然而保护自然。

明确:保护主义——保存主义

荒野中的万物自由自在,平等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

5、(开放式讨论)结合文本,谈谈你得到哪些启示?(1)为什么我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

(2)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反思】

《像山那样思考》蕴涵了厚重的生态思想,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体味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生态思想,从而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便成为本篇课文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的契合点。

具体操作中,从“狼嗥”切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狼嗥”即狼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意味

“我”对狼的认识的变化——偶然事件的触动+各州事实→深切思考: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自为自在和谐的状态)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形成生态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热爱自然的情感等,难以检测,但从课堂观察来看,部分同学流露出了一些这样的意识与情感。

【点评】

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能根据专题内涵来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师生互动性强,能紧扣目标,依托文本适当拓展,教学效果好。(盛志峰)

第二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7.《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二、关于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四、课文品读

(一)读1-3自然段,思考:

1.思考: 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反抗的号角。

2.狼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出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并说说这些成语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引狼拒虎、狼前虎后、鬼哭狼嚎、声名狼藉、狼心狗行„„

(贬义。狼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成了“邪恶的化身”。但是,狼的存在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意义。)

3.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对不同事物意味着什么?

明确:

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威胁,死亡)

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撕杀,战斗)郊狼------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食物)牛人------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损失)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挑战)

4.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它才能听懂这声狼嗥背后的深层含义。5.第三段又写到了谁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 “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他们的理解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6.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 “我”,“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山对深层含义的认识

(二)读4-7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明确:

“在那些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

“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瞄准。”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2.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 明确:显然不是

“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 3.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附近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4.“这种观点”和“新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这种观点”:从前的观点——“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

“新的东西”: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5.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吗?出现了什么情况?

明确:“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这些鹿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狼灭鹿死山秃)

五、读8-10自然段,思考:

1.当众多的狼死去之后,面对着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

(1)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

“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拟人)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3.“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狼嚎究竟有着怎样的更深层的内涵? 明确:文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反映了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

六、小结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赋予山以人的灵性,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形象而深刻。人类并不是地球的霸主,也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人应该像大山一样去思考,要客观地、从长远利益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

第三篇: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

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⑴饿殍(piǎo):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⑵艾蒿(ài hāo)

5、阅读课文,理一理,文中分别有哪些段落写到了“狼”、“鹿”、“牛”?作者是怎么从“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引发出“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的?

明确:文章从“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开始,经过“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最后以“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作结,通过完整而严密的思路,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忧患意识。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1、2、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明确:

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数目,不做其他的事。结果,那原来渴望着事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鹿死山秃)

这里,作者就写到了它认识的另一个由来:众多狼的死去,众多狼死去之后,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作者连用了几个“看见”,这样一组排比句,给人一种紧迫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狼接二连三地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的事。”是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被鹿群蚕食的速度之快。

“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这个结果恰好说明了生态之间有自己特殊的调节方法,人不遵从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⑸、当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当众多的狼死去之后,面对着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⑴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学生齐读 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4、思考: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文章开头就是对一声狼嗥进行特写,接着就叙述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嗥叫的反应,进而指出在这些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加深刻的、只有这座山才能听懂的含义。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牧牛人和猎人的思考都是出于对其眼前利益的思考,而山却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思考。

因为山是长久地存在着的,所以能够从更长远、更全面的利益来看待问题,它能兼顾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清狼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

人类为了眼前所谓的利益和安全,目光短浅地牺牲了长远的利益,很明显是不对的,“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所以,我们才要像山那样去思考,认清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万物,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和山与万物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人类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想一想,写一写你们自己对保护环境和生态这一话题的思考。

2、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六、板书:

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1、狼嗥

2、狼嗥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1——3)

二、作者认识的由来:

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4——7)

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8——10)

(平等对待,保护生态,像山那样思考)

第四篇:《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 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2、重点研读描写清晨、黄昏两时段诺日朗的段落,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突出景物特征?

3、作业 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 1课时

导入 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 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 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 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3、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是什么?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 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 郁达夫 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第五篇:像山那样思考(经典)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1,说教材知识内容

这篇课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从一声狼嚎引出,以自己杀狼的亲身经历写起,并写出一群群的狼被猎杀以后世界的样子,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得出,人类要尊重其他物种生命存在的价值,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放下来,以一种长远的、客观的角度来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2,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大地的眼睛”板块。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该板块则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的被斩断为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极具思辨性和警示性。教学中,应在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文意,最终把握本文的深刻内涵。

3,说教材内容的处理

按章文章的脉络结构逐层讲解,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入手,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老师讲解,进行文本研习,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长远客观的角度看待其他生命的心,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难点

1,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 2,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仁慈的看待一切众生的精神境界。

二,说学情

1,年龄特点分析:

学生处于高中一年级。刚刚升入高中,对一些东西的理解还是相对比较肤浅,还停留在一些字句的表面上,因此需要一些启发、联想,加深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2,学习态度分析

学生属于实验理科普通班,平时在语文课上的学习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积极主动,比较被动,回答问题也不很积极,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和鼓励。

3,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本版块的其他的课文已经学习过了,已经能够初步从行文脉络中领略湖光山色的美,并且能够在文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把我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理解这篇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帮助者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能因材施教,做 到“授之以渔”。

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并不是很主动,而且上课也比较拘束,所以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诵读思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为主,配合老师的指导和点拨。朗读讨论,情景设置。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为主 小组合作讨论,辅助以老师的点拨。

五、说教程

1,课程设计思路和程序

首先上课之前,请学生朗诵毕淑敏的作品《仅次于人的动物》,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带着对自己以前的认识的质疑态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课堂。

以一声狼嚎,引入课文,作者对这声狼嚎的描写也是颠覆学生以往印象的,是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再一次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把这一问题的解答放在最后。

紧接着看看不同事物对这声狼嚎的不同反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只有这座山,是用客观的长远的眼光在审视狼嚎的。因而山能听出这声狼嚎里隐藏的深刻含义。引发后文我们也要学习山这样,用长远的客观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后文也多次运用到对比的手法,比如狼猎杀前猎杀后的情况,我以为是天堂,结果葬送了未来的对比,突出作者对狼的态度的变化,人们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

结尾再一次让学生思考狼嚎里究竟隐含着什么含义。

2,主要教学环节的理论依据

(一)导入新课

毕淑敏的散文《仅次于人的动物》和我们对狼的一般印象的一个对比引出下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来介绍,同时检查了预习状况

(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首先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四)文本分析

1,为什么山从长远的客观的角度听狼的嚎叫就能听到狼深刻的含义?

山在这里代表了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是长长久久存在的。自然界里的生存死亡厮杀争斗,都和山没有关系。“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傑亡的”(不为人存,不为狼亡)。所以对于山来说,他能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审视狼,鹿群和人,乃至万事万物。所谓“旁观者清“,山自然也就能听到一些我们这些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的人所听不到的深刻含义。

2,作者对狼的态度的变化

(憎恨)从自私短浅肆意猎杀与破坏的莽夫——(从生命价值上怜悯狼)重视其他物种的生命价值,对饿狼也升起了慈悲之心,——(从生态价值上理解狼)到为了人类的未来,愿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升起了一种朦胧的众生平等的思想

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从几个小问题是着手。比如分析作者猎杀狼前后狼的状态,作者的态度;成群的狼死 后看到的一系列景象,还有最后一段的两句话。3,回到文本开头,狼嚎里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我们没有权利决定其他物种的生死)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还给予他们以极其不公正的待遇;“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抱头鼠窜,无力反击)而狼面对这种命运的不公没有逃避、没有屈服,而是报以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一切苦难的蔑视。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作为学习的总结,也作为对学习的一种拓展结束全文。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课前请学生诵读短文,课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尽情思考,中间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自由回答

4,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在语言中体悟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注意文中的对比,在对比中把我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说板书

1,板书设计原则

突出文章的行文脉络,作者主要观点态度的变化过程 ,2,板书设计形式

下载《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王哲(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徐丽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

    像山那样思考(本站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意。2、品味诗意和富有思辨色彩的句子,揣摩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的独特表达。教学重点:1、理清文脉和情感。2......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1)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

    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反思

    篇一:像山那样思考_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构想,并且很好地体现了这套新教材的精神。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波折,主要就是学生对......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熊芳芳 师:早上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字词,看大家读通了没有。 生齐读,师点击显示注音: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è)迸发(bèng)湍急(tuān)......

    像山那样思考(5篇模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