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到狼啊,我们也许都并不陌生。因为从小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就接触到了很多狼的形象。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一说,狼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啊?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的确,因为狼对我们造成过伤害,所以狼在我们心中已经成了邪恶的化身。那么,是不是像狼这种“坏蛋”就是我们自然界所不需要的呢?我们一定要反过来将其赶尽杀绝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老狼。那么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狼,它又能留给作者怎样的深刻体悟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利奥波德

2、关于重点字词

三、文本分析

1、老师先让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在欣赏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本篇文题是“像山那样思考”,那么谁能帮老师把这个题目补充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呢?()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人类或我们)像山那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在第一段,作者在描写狼的嗥叫时,都用了哪些形容词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狼嚎中饱含了狼怎样的情感?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痛苦,反抗

3、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二段,“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狼嗥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4、文章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这说明他们属于以上哪一类事物啊?

明确: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5、作者还写了自己对狼嗥的反应。“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他并非一开始就读懂了狼嚎的含义,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看待狼的呢?但是作者后来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让他的看法有所转变呢?

明确:

1、在那些年代里„„

2、那时,我总是认为„„;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6、作者之前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那么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但实际上是这样吗?在第七至第十自然段中,作者写道,狼的灭绝,导致了什么后果啊?

明确:不但导致牛群和鹿群的减少,连山坡上的植被、草原和土壤都因此而遭殃。

7、哪位同学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啊?也就是这些事物之间形成的生态链条?

明确:狼少——鹿多——植被遭到破坏——食草动物死亡——水土流失、沙尘暴——环境恶化

8、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我们在这里怎么理解“太多的安全”和“长远的危险”啊?

明确:消灭狼群,让鹿大量繁衍;草场退化,最后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都遭到破坏。

9、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还引用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啊?

明确:荒野就是人类未涉足过的地方,荒野中的各种生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存在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10、文章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这样作结,“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这是在呼吁人们要去怎么做呢?

明确:像山那样去思考,去对待狼,把狼看作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待自然万物要如此。

11、那讲了这么多,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像山那样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我们又能向山学习什么呢?

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山去思考问题时,能够尊重自然,平等的看待自然万物。而我们人类也应该像山那样,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12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们以为取得了怎样的胜利?自然界怎样报复了我们呢? 明确:胜利——狼死,鹿安全。报复——环境恶化。

13、老师在课下还搜集的一些图片,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佐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如何祸及自身的。

(描述图片)看了这些图片的确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痛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遍及各个角落,从森林到大海到天空,范围之广令人震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14、说到保护环境,我们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现在以我们的力量还无法阻止所谓的工业文明的很多弊端,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作出的努力还是很多的。现在同学们就来想一想,我们能为环保事业作出哪些贡献?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事已经是在对环境造成破坏了?(浪费水电,践踏草木,食用野生动物等)

课堂小结

1、关于课文的选取:这是一个我从课文选取之初,一直到公开课结束都不停思考的问题。因为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并不熟悉哲学家,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家会有些不同,导致文章的很多语句很难理解。但是作为一篇自然随笔,本文的文字非常优美且意境深远,特别是文章中关于环保这一主题的阐述,是我一直都很欣赏的。所以我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我真正走进课堂的第一节课。

2、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此类比较难理解的散文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深入浅出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怎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那就是要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入手,先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这样,再引出文章的主旨也会容易理解得多。所以,在本文的讲解中,我始终紧靠我们身边的环保事件,并从中得出最后的观点。

3、关于作业的布置:这是一个我比较满意的部分,自己感觉比较新颖独特。既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这种通篇拟人的手法,在学生看来非常有趣。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也正是印证了我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4、关于板书和课件:课件的设计我是力求新颖却不花哨的,所以我没有选择软件提供的模板,而是从网络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和图片,争取让学生眼前一亮,结果也是比较满意的。至于板书,这一点比较惭愧,因为我的粉笔字书写水平的确有限,这就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板书书写过慢、字的规格过小等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大山的思维来衡量狼对自然界的价值,那么在小动物的眼中,人类的某些做法又能给它们留下怎样的感悟呢?课后,请大家以拟人化的手法(或叫泛灵),以-“-----------眼看世界”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主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要有震撼效果,要能激发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

在这节课的最后,再次希望大家能在环保的道路上迈出自己坚实的一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7.《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二、关于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四、课文品读

(一)读1-3自然段,思考:

1.思考: 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反抗的号角。

2.狼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出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并说说这些成语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引狼拒虎、狼前虎后、鬼哭狼嚎、声名狼藉、狼心狗行„„

(贬义。狼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成了“邪恶的化身”。但是,狼的存在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意义。)

3.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对不同事物意味着什么?

明确:

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威胁,死亡)

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撕杀,战斗)郊狼------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食物)牛人------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损失)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挑战)

4.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它才能听懂这声狼嗥背后的深层含义。5.第三段又写到了谁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 “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他们的理解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6.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 “我”,“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山对深层含义的认识

(二)读4-7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明确:

“在那些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

“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瞄准。”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2.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 明确:显然不是

“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 3.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附近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4.“这种观点”和“新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这种观点”:从前的观点——“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

“新的东西”: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5.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吗?出现了什么情况?

明确:“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这些鹿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狼灭鹿死山秃)

五、读8-10自然段,思考:

1.当众多的狼死去之后,面对着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

(1)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

“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拟人)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3.“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狼嚎究竟有着怎样的更深层的内涵? 明确:文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反映了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

六、小结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赋予山以人的灵性,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形象而深刻。人类并不是地球的霸主,也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人应该像大山一样去思考,要客观地、从长远利益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

第三篇: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

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⑴饿殍(piǎo):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⑵艾蒿(ài hāo)

5、阅读课文,理一理,文中分别有哪些段落写到了“狼”、“鹿”、“牛”?作者是怎么从“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引发出“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的?

明确:文章从“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开始,经过“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最后以“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作结,通过完整而严密的思路,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忧患意识。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1、2、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明确:

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数目,不做其他的事。结果,那原来渴望着事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鹿死山秃)

这里,作者就写到了它认识的另一个由来:众多狼的死去,众多狼死去之后,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作者连用了几个“看见”,这样一组排比句,给人一种紧迫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狼接二连三地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的事。”是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被鹿群蚕食的速度之快。

“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这个结果恰好说明了生态之间有自己特殊的调节方法,人不遵从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⑸、当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当众多的狼死去之后,面对着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⑴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学生齐读 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4、思考: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文章开头就是对一声狼嗥进行特写,接着就叙述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这声嗥叫的反应,进而指出在这些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加深刻的、只有这座山才能听懂的含义。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牧牛人和猎人的思考都是出于对其眼前利益的思考,而山却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思考。

因为山是长久地存在着的,所以能够从更长远、更全面的利益来看待问题,它能兼顾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清狼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

人类为了眼前所谓的利益和安全,目光短浅地牺牲了长远的利益,很明显是不对的,“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所以,我们才要像山那样去思考,认清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万物,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和山与万物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人类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想一想,写一写你们自己对保护环境和生态这一话题的思考。

2、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六、板书:

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1、狼嗥

2、狼嗥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1——3)

二、作者认识的由来:

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4——7)

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8——10)

(平等对待,保护生态,像山那样思考)

第四篇:《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 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2、重点研读描写清晨、黄昏两时段诺日朗的段落,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突出景物特征?

3、作业 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 1课时

导入 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 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 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 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3、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是什么?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 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 郁达夫 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第五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难点:

“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显示一系列猎杀动物的图片)

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这些图片记录的都是人们猎杀动物时被拍下的瞬间,在如今,这种景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人们习惯于用大自然的巨大代价去换取经济上的利益,这到底值不值得呢?这就引发了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

二.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和近代环保之父,他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文本研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相关重点字词请看大屏幕,并在书上标注出来。然后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大致内容是什么?

重点字词: 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â)迸发(bâng)湍急(tuān)艾蒿(ài hāo)疲惫(bâi)饿殍(piǎo)蜿蜒(wān yán)毛骨悚然(sǒng)嘎啦(gā)

明确: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及被猎杀后引起的生态恶果。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二)再读课文,深入研究

1.请学生们齐声朗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是什么。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2.那么这声嗥叫表达出了哪些情感呢?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明确:1)这声嗥叫是狼对人类捕杀狼的强烈抗议和不满,从“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可以看出来。

2)这里表达了狼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叫出了它们抗争的决心,所以是。不驯服的”,含着“蔑视”。

3)这是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所以是“悲哀”的。

4)这声狼嗥饱含着希望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深沉的”呼唤。

3.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小节,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请大家圈出来,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明确:留意的事物有两类,一是“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他们想到的是死亡、战斗、食物、金钱。这些都是“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而山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教师小结:到这里,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及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二部分,然后给这一部分分层次,为什么要这么分。明确:4-6节第一层,7-9第二层。第一层讲述的是作者观念的改变,第二层讲述的是一系列生态失衡的示例。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作者开始是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什么使作者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明确: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在接下来第7-9小节中作者记叙了在山失去了狼之后的结果,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接着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验证因为人类的太多干涉,造成生态失衡。

5.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然后思考,从“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句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要的安全不该只是当下的,要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待问题。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明确: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一种健康的生态系统,有天然的活动规律和生存法则,这对于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警示和借鉴意义。所以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呢? 明确: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述,作者认为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课外拓展(如果还有时间)虽然同学们还只是学生,但是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从我做起,你认为你能够为大自然做些什么?

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等。

下载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像山那样思考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 一、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一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一篇同题散文。这套新教材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围绕专题进行设置。这......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想北平教案 晏冰清 一、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2、感悟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2.通过体味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