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社会生活与文化》
—— 公开课教案
陈桂芳
2014.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 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
2、日常生活
3、节日活动
4、都市娱乐。)
(二)宋元社会生活。
讨论探究案例:
故事A : 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 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
故事B :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 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
故事C :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二女婿插嘴说:“老员外,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呢?
故事D :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那临安有什么热闹?
总结:(结合图片放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吴自牧《梦梁录》)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三)宋元文化。
学生阅读教材P112—113:概括宋元文化的成就;宋代文化及文人的特点;宋元戏曲发展背景及概况。通过朗读和分析名词名曲等,体验宋词元曲。
(四)共同关注。
回顾课题,“请分别用一词概括宋元生活生活、文化的总体概况。”
思考探究: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
(五)结束语。
远处传来铿锵豪放的大江东去,关汉卿悲愤欲绝的演绎着千古奇冤,寻寻觅觅时,断肠人已在天涯!当风花雪月的文化走进下里巴人的世俗生活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国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我们今天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包括今天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都得益于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支撑着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
五.课后评析:
本课用故事串联宋元社会生活的教学、用朗读等方式感受宋词元曲的成就,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宋元的社会生活与文化!
第二篇:《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现2012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创设情境。熟悉的场景,热闹的场面,这就是每年一度的春节文化盛宴,春晚已成为新的文化传统,走进了中国人们的生活,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穿越千年,回到宋元时期,来领略宋元时期的文化和生活。引用一句话:给我一节课,换你千年情!我们春节除了有春晚,还有哪些民间习俗?那宋元时期,人们又是如何过春节的,我们看一下王安石的《元日》是如何描述的?
(二)教与学
1、宋元春节节目之一—走基层思一思:诗中反映了北宋过年的哪些习俗?春节即将来临,让我们伴随春节走基层节目组一起走进千家万户百姓家,来采访一下:宋元时期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想一想:举一些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
2、宋元春节节目之二——众星灿烂宋元时期,文化底蕴深厚,人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春节晚会。宋元晚会,节目丰富,明星众多。希望大家好好欣赏,选出自己喜欢的节目。传统歌曲(宋词)——豪放派(苏轼)PK婉约派(李清照)(播放曲子),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节目。链接:宋词简介。元曲——流行歌曲(马致远散曲)PK杂剧(关汉卿)(播放曲子)链接:元曲简介草根选手(各瓦子选派)—滑稽剧(赵本祖)PK大宋好声音(金志先)
3、宋元春节节目之三—共同关注思考: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 综合评述:
4、结束语:远处传来铿锵豪放的大江东去,关汉卿悲愤欲绝的演绎着千古奇冤,寻寻觅觅时,断肠人已在天涯!当风花雪月的文化走进下里巴人的世俗生活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国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我们今天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包括今天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都得益于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支撑着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信息技术》(必修)第五章
第一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②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③认识技术的两面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②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③能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科技进步、个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而学习任务的完成,靠的是学生自己,符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以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设备,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知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这是新西游记和老版西游记中对同一个故事的拍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版本中的特效镜头让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20年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作出新版西游记中的种种特效。早在15年前,卡梅隆就已写好了80页的《阿凡达》剧本草稿,并将可能用到的特效技术一一列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帮助这些技术臻于完美,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阿凡达》终于以60%的电脑动画场景,3000个特技镜头,冲击了人们的眼球。
二、阐述课题
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给影视作品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引起了科技与社会的巨大变革。
下面我们先看课本上提出的几个问题:①信息技术给个人带来了那些便利和实惠?②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那些变化?③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就业产生那些影响?④信息技术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⑤信息技术促进那些科技的进步?⑥信息技术加速了那些产业的变革?⑦信息技术创造了那些人类文明?
带着这几个问题,结合个人自身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
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本节课的两个问题:①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②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每个小组可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要尽可能多的提出个人的见解。
教师举例:足不出户,网上购物,手机在手,自己充值,信息技术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请同学们例举一些。①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②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③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④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大家所提到的都很好,大家也看看我搜集的材料。
1、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1)智能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能利用手机完成很多事情。
(2)WIFI、3G无线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可以随时无线联接网络。(3)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进行购物。(4)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实时交流和各种娱乐。(5)出现了新的职业:论坛管理员,网络编辑等。第二个问题:
2、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视频中体现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使地面与宇宙空间站保持联络。(2)加速了各种产业的现代化变革。如汽车的生产,我国第一辆红旗轿车是手工敲打出的,而现代的汽车工业则可通过工业机器人完成大量的工作。
(3)因特网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空间和时间已不再是障碍,通过一张“网”,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碰撞,必将创造出新的人类文明——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
3、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人类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问题,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以自身的特点也给人类带来了特有的矛盾与问题。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短片。
通过短片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陷阱;剽窃、修改、任意发布他人信息;垃圾信息的危害;易使人患“网瘾”、“网络孤独症”等心理疾病。
在我们的内网论坛中已经提出了一个论题《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同学们可根据个人搜集的材料在论坛发言、讨论。为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我们生活在其中,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第四篇: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关系?
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去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大事和时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主题,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时,我们可以选择爱心传递为主题开展教学,整节课以给四川的小朋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为主线,将电子邮件的原理、特点、地址格式要求一起融入进来,使整节课水到渠成,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与爱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选择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那么怎样的“任务”才是真实的呢?具体地说,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教学中,对教材经过一些处理和再加工,设置了一些生活化而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名片、请柬,目睹了简单的名片和复杂的名片,比较中学生的欲望高涨,“我们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名片或请柬来吗?”,进而“制作名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堂课要解决的任务。通过为将来的自己制作一张精致而富有个性的名片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理想在名片上得以体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积极性,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也渗透了德育。让任务从生活中来,又用于生活中去,或许他们的语文、数学并不一定学的很好,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他们是平等的,也许因此而使他跨出了自信的第一步。
三、导入、学习过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信息技术的学习。“生活化”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共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有三种模式,即学生周围环境导入,社会热点导入和生活需求导入。学生周围环境导入就是以学生生活、学习的真实生活,如:他们所在的学校,学校周围的景物,运动场上玩耍的情景等进行导入。如在教学演示文稿----《学校介绍》的制作时,以介绍学校来进行导入,先让学生口头介绍学校,“你对学校知多少?”,学生相互补充,气氛热烈。然后老师通过“现在就让我们的介绍更加精彩!”引入到运用Powerpiont来制作介绍学校的多媒体。社会热点导入就是以近期社会所流行的最热门的话题进行导入。2008奥运会是当前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奥运福娃更是深入人心。在画图单元的教学时,我上了一堂《奥运邮票设计》的综合练习课,把奥运吉祥物“福娃”、奥运会标等图片作为邮面图案,在课上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利用了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方法及一些工具的设计了邮票齿孔,既达到了对技能的有效复习与巩固,加深了对奥运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合理运用的能力。
第五篇: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教案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复习目标:
[识记]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1960年11月,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2)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3)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真正跨入核大国行列。(4)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6)1984年第一颗通讯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7)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8)2003年10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9)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首次将两名宇航员同时送上太空。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火箭专家钱学森。
嫦娥一号(2009年3月1日)、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1)1958年,我国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用心
爱心
专心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过渡。
(3)1983年“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能力达每秒1亿次。(4)90年代相继研制出“银河Ⅱ型”和运算能力达每秒百亿次的“银河Ⅲ型”。(5)2002年联想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型计算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6)“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4、“863”计划的制定:
(1)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提出。(2)邓小平批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被命名为“863”计划。
(3)内容7+1。《纲要》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入其中。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教育事业的发展:
(1)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国策。
(4)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9年希望工程出现。(5)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级九年义务教育。
三、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1、文学艺术的繁荣:
(1)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国后)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成就:
①优秀小说:《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
②戏剧艺术: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
③绘画音乐舞蹈:绘画作品《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④电影电视: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四世同堂》、《西游记》。
2、中国成为体育强国:
(1)解放前被讥为“东亚病夫”。
用心
爱心
专心
(2)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3)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迅速,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4)2008年,29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我国取得51枚金牌,世界第一。
四、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1、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①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式样。
②50年代中后期,人们生活改善,年轻姑娘穿起色彩艳丽的衣裙(买衣凭布票,色调、样式单调)。
③改革开放以来,服装面料、花色、款式多样,年轻人穿着追求个性,时装表演争奇斗艳(物质丰富,思想开放,衣着丰富多彩)。
(2)食:①解放后,大部分饮食结构仍然单一(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严重不足)。
②改革开放以后,食品日益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主食消费比例下降,肉食、副食和果品比例逐渐增加(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住:①解放初,居住条件差(城市面积狭小,农村有的还住草棚)。
②如今人均居住面积扩大,楼房增多,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行:①解放初出行条件差,主要靠步行,少量的自行车。
②现在自行车、摩托车常用,小汽车大量出现,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较快,旅游人数增多,私家车越来越多。
(5)用(日常消费):
①老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照相机)。②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电脑)。20世纪以来,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就业制度的变化:
(1)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废除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2)取消大学毕业生统分制度。建立人才市场,采用上岗资格制度。
3、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2)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改革。(3)1998年,全国城镇建立统财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兴办社会福利院。用心
爱心
专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