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寓言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寓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寓言教案》。

第一篇:初中寓言教案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二)《蚊子和狮子》 狮子认为自己是森林之王,能打败所有的动物。一只蚊子不服气,跑去挑战狮子。狮子轻蔑的说:“你这小蚊子,我用两根手指就能把你捏死!”蚊子说:“你长得这么高大,可根本不是我的对手!”狮子听了非常生气,用手去抓蚊子。可是蚊子专门咬狮子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狮子要求停战,也承认蚊子比自己厉害。蚊子非常得意,哼着歌在空中飞来飞去。可是一不注意,居然一头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抓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取得了成功,也不能骄傲自满。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

6.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 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 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教案点评:

寓言故事本身简单明了,因此不过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动

1.可把《蚊子和狮子》编排成课本剧,或者作为极好的朗诵素材,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以及搜集优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第二篇: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1

小时候,从一部动画片中认识了你,和主人公一起穿梭于你那奇幻的世界中,窥探玄机;于此刻,在书架的一角又与你的相逢,和你的作者们一起神游于是非黑白之中,齐声呐喊。故事依旧,但我发现了你——《伊索寓言》是如此深沉,好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你在耐心地向后来人讲述着一个个深刻的教训。你把动物当作人,也用动物影射人,那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因此扣人心弦,一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便无声地飘入脑海,慢慢积淀,使人们的底蕴渐渐变厚,走向成熟与老练。

你的故事,常常吊人胃口,既而一语破天机。如《蚊子和狮子》,先生动简洁地描写蚊狮、蚊蛛之战,最后说:“经过大风大浪的英雄,常在小河沟里翻船。”发人深思。

有时呢,你欲言又止,给以人想象的余地。如《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结尾呢,你没说。于是,甲就猜:他一定会揍雕像者一顿;乙想:他也许会用法力使雕像者把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当饶头,他自己的神像自己用10个银币买走吧;丙的想法更绝:他气极了,回奥林匹斯山闹罢工,被他父亲宙斯叫来上了堂“政治课”,他痛改前非了。不知你本来想让这个故事如何发展下去呢?我想一定会更有意思。

毕竟是老人,以前的事你记得清清楚楚。你为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社会平民的有趣场景,一草一物都说得细致入微,涉及诸如假发、狗项圈一类日常用品,把我们带进了古希腊的家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老鼠喜欢吃何种食物,推断出一般人家中贮藏什么食物等,你还悲痛地告诉我们当时的人以何种方法添购奴隶。你让我们以历史为镜,

明天下兴亡之道。但我们知道你也曾有过许多错误的言论,可我们也知道,要让一位老人一下子接受新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终有一天,你会抛弃天命与迷信的。正如你故事中的狐狸一样,你的形象也在不停地随着读者的年龄而变化,少年当你是老爷爷,青年当你是大智者,老人当你是老朋友,你是他们的函数,下一次我看你,你会变成什么呢?

但是,你沉默了,我知道,无论怎么变,你永远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一部受欺压的下层人们的精神抗争史!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2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这本书主要讲的一些动物的故事,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以动物为主角的拟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将寓言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面的小动物们发生一些动人的故事,有狗和狼,公牛和羊,公鸡和宝石等等,事情虽小,却让人发人深醒。

我最喜欢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他讲的是乌龟和小兔子赛跑的故事。乌龟那么慢,怎么会和兔子比赛跑呢?谁会是最后的胜利呢?可是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乌龟取得了胜利。原来啊,它们赛跑的时候,小兔子一直遥遥领先,它转身跑了一圈的时候回头看,乌龟还在原地慢慢的爬啊爬啊,一步一步的爬。小兔子想它那么慢,我肯定赢了,我先睡一会,醒了再跑,肯定还是我第一还要比什么呀!小兔子就睡觉了,睡了一会,看了看乌龟还在慢慢地爬啊爬,小兔子想还早呢,我再睡一会儿吧,等一会我加把劲就到了。它继续睡,乌龟还是锲而不舍得慢慢地爬,从小兔子身边过的时候,小兔子睡得正香呢!

太阳下山了,小兔子也睡醒了,等它起来要跑的时候看到乌龟已经在终点等它了。小兔子看到了,惭愧的低下了头。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努力向上的人才会胜过那些骄傲自满的人的道理。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有好的成绩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要继续努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好的收获。

我也喜欢其他的故事,比如《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然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击败。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后面有能人,还有《狼和小绵羊》的故事。强者从弱者那里听到的,通常只会是哀求和恭维。绵羊装着胆子表达了自己对狼的憎恨,却侥幸从恶狼的嘴下逃了出来。可见,有时候,弱者的泪水不但换不回强者的同情和怜悯,反而会使强者更加凶恶,是弱者更加受到轻视。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的确不应该有太多的眼泪!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3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甚广的《伊索寓言》,其重要作者就是伊索。书中的成百上千篇寓言文字简练,寓意深刻,其中有多篇已家喻户晓。

在这上百篇寓言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猫和鸡》,整篇故事——连标点符号——加起来一共才85个字。“有一天,猫不怀好意地、假惺惺地举办生日宴会,请来许多鸡赴宴。鸡刚一到齐,猫立刻就关上大门,把他们统统吃掉了。这是说,对于敌人不要抱有任何美好的希望,否则将遭受更大的不幸。”

这篇寓言的寓意让我想起了初一时学的一篇古代文言文《狼》,它给我的启示是面对恶势力,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在《猫和鸡》中,鸡无法识破猫的诡计,因此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网络诈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杰罗姆·杰克逊在进行一番独创性的研究后,在《美国刑法评论》1994年春季号上报告了他对一个他称作“诈骗高手”的新犯罪团伙的调查结果。这些职业小偷通过伪造申请或电子偷窃获取信用卡,然后将它们在国际上流通,以骗取钱财。这些年轻人在贫困中长大,他们希望过上“好日子”。他们为自己的欺骗技巧感到得意洋洋,甚至狂妄到觉得他们不会被抓住。的确,在杰克逊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的5年间,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被抓住。

在《狼》中,屠夫不但识破了狼的诡计,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儿童是绑架犯最集中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辨别好坏,保护自己。不和陌生人说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处等等劝告虽然听过成千上万次,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会有人掉入陷阱。

《伊索寓言》给我大大小小的启示有不少,我会时常拿来看看、学习的。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4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大道理。

《蚂蚁报恩》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感恩。主要讲了蚂蚁掉入水中鸽子丢给蚂蚁树叶,蚂蚁得救。又一次,猎人要射鸽子,蚂蚁狠狠的咬住猎人的脚,鸽子得救。它让我明白:感恩,是心灵里开出的一株花,“感”是茎叶,“恩”是花朵。如果每一个人和动物都心存感激,心灵便百花满园,世间便花香如雨。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做到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及美丽的家;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教我为人处事之理;感谢同学和我同甘共苦,伴我走过每一天;感谢挫折使我永不放弃,努力追寻梦想。

我还从《两个朋友》一文中,明白了交友要谨慎。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瘦子和胖子一起遇难,但瘦子却不顾胖子,自己逃生,但好在胖子急中生智,脱离了危险。所以,朋友间必须患难与共,才谈得上真正的友谊。你有伤心的事情,他也哭泣;你睡不着,他敢难入眠。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难,他都心甘情愿为你分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朋友而不是面扮笑脸的敌人。

《蚂蚁和蝈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劳。主要讲了一只蚂蚁夏天时就开始储存过冬的粮食,蝈蝈却总说“不着急”,到了冬天,蝈蝈请求蚂蚁给它点儿食物,蚂蚁却不屑一顾。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要想得到,就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哦!我不禁惭愧极了,在学习时,我有时会投机取巧,不想背课文,不认真做作业,贪玩,不勤奋……蝈蝈的事件给了我一个警告,做事要勤奋努力。

还有《狮子和蚊子》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不能骄傲自大。主要讲了蚊子在狮子脸上到处叮咬,战胜了狮子,却因为骄傲自大被蜘蛛吃掉了。“骄傲使人落后”正形容了这只蚊子。以前,我也因考了好成绩,被老师表扬而沾沾自喜过,现在看来我真的不应该这样,应该更加努力、进取,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这些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使我学会了勤劳、谦虚、择友和感恩。但是,我对感恩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觉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亲朋,那么,我们就会感受到快乐。所以,今后,我们要放开我们的胸怀,让霏霏的雨滴洗去我们心灵的污垢。学会感恩,因为它会使世界更美好,更充实!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故事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作者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来体现日程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有的告诉我们要正直、善良;有的教导我们要惜时、勤劳;有的警示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骄傲......

在《蚂蚁和蚱蜢》这个故事中:蚂蚁在炎热的夏天,即使头顶着灼人的阳光脚踏着滚烫的道路也不忘搬运、储备粮食,毫不懈怠;而蚱蜢却在树荫下悠然自得的或弹琴唱歌或打盹儿,好不自在。当冬天来临,积雪覆盖着大地,蚂蚁在洞穴里丰衣足食的生活着,而蚱蜢却饥饿缠身,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这个故事正是我们勤奋与懒惰的真实写照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像蚂蚁那样勤奋工作,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只能像冬日里的蚱蜢那样苟延残喘般生活。

在《驮盐的驴》这个故事中,一头驴子由于在过河时不小心滑到河里,致使背上盐袋里的盐融化,得到一个轻松托运的机会。第二次时,它自以为掉到水里还可以再轻松一些,于是又故意让自己带着货物跌进水里,这次它背上的棉花吸水后增重了很多,致使它再也爬不出来,淹死了。这个故事说明:凡事只凭借自己的感觉做事,不用大脑加以分析判断,肯定是要吃大亏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一味的想偷懒,处处想着投机取巧,结果可能就只能像这头驴子一样,只是搬着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在看到两只羊在独木桥上巧遇,可是却都因为个性固执而互不相让。当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都想用力量逼退对方的时候,却因为失去平衡双双不幸地落进河里丧了命。突然就想起了几天前的早晨,我跟弟弟去吃早餐出来,遇到2个叔叔因为停车的事情双双言语不和就扭打到了一起,他们多么像《两只小羊》的真实写照啊!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学会礼让对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要逞一时之勇害人害己呢?

《伊索寓言》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隐含着做人的道理,这需要读书的人认真去体会。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6

每首伊索寓言都含着智慧的言语,指导人在某方面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人在面对每天的事物,自身的解决能力是够用的,但有些事件的出现跟自己的相关度比较大而影响判断。伊索寓言这似“顾左右而言他”的说理形式总能恰如其分地点播你。

《挤牛奶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一大早就已经挤了一大桶的牛奶。头顶着牛奶就去集市上卖掉她。闲着也是闲着,脑袋就开始了奇妙的幻想,“哈哈,挤了一大桶奶,等会儿就可以卖出个好价钱。那么我得来的钱就可以给自己买一身漂亮的衣服,然后我就参加舞会。在舞会上我光彩照人,就会有人邀请我跳舞。哈哈哈,想想就开心。”不由自主地脚步也轻盈了,原来她迫不及待地跳起了舞步。没走几步左脚一绊,“啊!”她摔倒了,牛奶也跟着倒了下来。坐在地上的她都看傻眼了,“哎,我的牛奶,我的裙子,我的舞会都没了。”带着空牛奶桶和湿透的裙子,姑娘就回家了。妈妈看到她这般就说,“孩子啊,算盘打得太早了。”

可不,我常常做着我的作业的时候,就开始发呆:这作业很快就做完了,然后我就跟我的小表弟一起出门探险,挖到宝藏。然后把它拿去卖了,就有好多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可以环游世界一圈,然后买自己喜欢吃的,对,还有上次妈妈没给我买的变形金刚把它买下来。哈哈,我买一艘大船,让我的同学们羡慕我。许久后,天都黑了。妈妈让我去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作业才写了半页。老师说梦想是可以有的,但“梦想”跟“幻想”差太远了。梦想说难实现的,但通过一步步不懈的努力有天是可以达成的。但幻想的话就是飘在天空中的云,看过去很美,但实际上啥都不是。偶尔幻想下也是很美的,会让累了的自己放松下,但是太久了就不想努力。爸爸也说,做人要脚踏实地,虽然我不太懂。但不能总在做作业的时候想着探险,真正的探险就在现在的生活中。

初中伊索寓言读后感7

整个暑假,我流连在小小书香世界里——爸爸利用休息的时间为我打了一个小书柜。书柜虽然简陋,上面的书却摞得整整齐齐;家里虽然拮据,爸妈却从没因为我要买书而说个“不”字。

最近,我被《伊索寓言》中《鸡和珍珠》的小故事所触动。有一天,一只鸡啄来啄去满地寻找食物。突然间,它从一堆废弃的树叶中发现了一颗珍珠,惋惜地说:“如果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高兴。可我要寻找的是米粒,而不是你,对于我来说,你毫无用处。”

这让我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那件事。很多同学去旅游了,坐飞机、坐火车、自驾游,北京、西安、大草原……可是我呢……妈妈曾经久病卧床,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爸爸没日没夜上班赚钱,还是无法改变家里的情况。

当好友们神采飞扬地与我聊起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我只有羡慕的份,甚至有一些嫉妒和委屈。为什么我的父母每天埋头工作,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陪伴孩子?为什么我生在一个苦苦为生计奔忙的家庭?

那天,我最好的朋友邀请我一起去黄山游玩。欣喜过后,我还是清醒地明白,即使爸爸妈妈同意让我去,我又怎么能忍心拿着他们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去旅游呢?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焦急地问我怎么了。看着他们斑白的头发,浑黄的眼睛,我拼命摇了摇头,笑了一笑——那真是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们并没有追问什么。

那天晚上,我破例没在睡前看书,只把头埋在被窝里,轻轻啜泣。

清晨,如往常一样,当我醒来,爸爸妈妈已经去上班了。饭桌上放着两只用塑料袋包着的包子,旁边还有一张纸——是从报纸上撕下来的一角。那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一行字:

“孩,是巴妈没用,没让你过上好日子,请原亮我们”。

眼眶生疼生疼的,却流不出眼泪来。心里满满的,有什么溢出来,使我全身震颤起来。哎,我这可爱的爸爸和妈妈呀!良久,我把这一角纸端端正正地叠了起来,夹在《鸡和珍珠》那一页。

爸爸妈妈就是我最珍贵的“米”,就算拿金子来,我也不换!感谢上天让我拥有这样的父母,你们没有家财万贯,却给我无尽的温暖;你们没有多情的话语,却给我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意;你们没有璀璨的珍珠,我却只愿你们是一颗米粒,虽然朴实但不凡!

第三篇: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正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时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句的意思及用法

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两则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借此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每天所进行的成语故事演讲中,有些同学讲的是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有哪些么?

——揠苗助长、疑邻自盗、狐假虎威„„ 说是说了这么多,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么?

——(投影)明确: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翻译成白话文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则流传几千年的用文言文写成的寓言故事。

——(投影)

(二)《郑人买履》教学

1、作者简介: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也可讲讲韩非子与李斯、秦王之间的故事“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一起打开课文,翻到第18页,咱们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大家看看,他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履:鞋子。度(duó):量长度,——度德量力。而,连词,连接两个分句。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坐:同“座”,座位。(讲一下通假字)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至之市,而忘操之。

之:动词,到……去。市:明确,市是集市、物品交易的场所,而非城市。而:连词,连接前后的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操:拿在手里。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在及物动词后面,所以肯定是名词,做宾语)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持,拿着。度(dù),名词,这里指脚的尺寸。(可与上文的另一个读音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反,返回,同“返”。取,拿的意思。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回家拿尺寸。——具体讲解第四句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遂,终于。等到他有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接下来是两句对话。人们看到他这种做法,觉得很奇怪,所以就问了:“何不试之以足?”他说什么?“宁信度,无自信也。”首先来看第一句话,何不?——为什么不,“试之以足” 是倒装句,即“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他的回答是:“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度,量好的尺码。自信,即信自,相信自己。(并非没有信心)自,代词,自己。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3、读完这个故事后,你觉得郑国人是个怎样的人? ——固执、迂腐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投影)

4、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局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别人的疑惑不解,他自己的懊恼和执迷不悟的神气。(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第二课时

(一)背诵《郑人买履》

(二)进入《刻舟求剑》的教学

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后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赢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一字千金”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先请全班男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其余女生听清楚了,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契,雕刻——锲而不舍。其,那,那个,指示代词。是,代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坠,剑坠落之处。所(从)+动词=所字结构

……的……所从+坠=坠落的地方,还有类似的结构吗? 所契者:刻的地方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什么?

不能。引入接下来的一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明确,这句话是作者的议论,点明看法,起到补充说明、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观念和方法。

4、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也应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投影)

5、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句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全班齐读)

6、这两则寓言我们学完了,大家看看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形式上看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简洁明了,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主题:文中所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四篇:《寓言二则》教案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情况。2 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掌握相关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已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两则寓言故事。5 理解故事寓意。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予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楚国有个人过江时佩带的剑掉到了

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

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

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

2、守株待兔

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3、说说你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了解出处和作者。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2)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3)指名读,纠正。(4)学生齐读。

(5)概括说说故事大意,注意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翻译课文。

(1)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2)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3)老师巡回释疑。

(4)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寓意。(1)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么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故事的寓意,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个实例说明。

买鞋者是个死板、固执又愚蠢的人,文章用一系列动词勾画了他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

信自己脚的蠢态,又通过对话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多形式背诵课文。

三 布置作业

1、课后巩固本课文言字词意义用法。

2、拓展阅读。早读课本相关篇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二、初读《刻舟求剑》并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范读,自读,指名读。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合作交流,师生互动释疑。

四、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

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能找到剑吗?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内容小结: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

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六、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2、成语造句 例:(1)

家长们以当年学习的方法来要求如今的孩子无异刻舟求剑。

(2)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总结出现的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

2、作业专项训练。

第五篇:《寓言》的教案

《寓言》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的教案1

教学目的一、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为教学重点。目的是培养、教会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已知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解决好这个疑问。

本文的语言相当含蓄、隐晦,钱钟书先生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应以深入探讨语言的含义为本,尽量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当年社会上的某些人或发生的某些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前应布置好预习,扫除字词障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好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探讨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或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或联系课文上下文等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 简介作者

三 寓言和《伊索寓言》

这样一位大文学家,为什么对寓言发生了兴趣呢?寓言究竟是写什么的呢?

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四、文章内容的理解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某些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

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0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定这些寓言的内涵呢?

提问:同学们,人的进化又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茹毛饮血到人们现在的煎炒烹炸;

从草皮树叶到西服革履;从靠两条腿走路到汽车、火车、飞机;从儿歌“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到钢筋混凝士建筑还要加上防盗门。

前面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最后一种,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防范意识增强了,而这种防范意识来缘于人类的罪恶,也就是说,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人类的阴暗面也“进步”了。

让同学们自己说出:人类的进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根据以上讨论的结果,从人类进化的正负面效应出发,我们一同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针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同学,启发他们从刚才分析的进化一词的含义入手,再加上本段最后: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运用联想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

(3)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

同学们看完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大家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对,一类是引申。

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和狼的故事”等。

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学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

《寓言》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duó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寓言》的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 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 再组词

悔()叼 屈 隆

梅()叨 窟 窿

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寓言》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脆弱的?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自怨自艾()

阴风晦雨()蹂躏()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⑵ 自怨自艾:。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寓言》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的教案6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根据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

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会积累等。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寓意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体会深刻的思想精髓,同时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分析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注重教师的引导,用朗读法、品读法、分析法、质疑法等品读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集的方法,亦即“读什么、怎么读”。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

1、激趣导入。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

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故事:《小蟹与母蟹》《狼与羊群》

3、《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 先讲故事再讲寓意

二、品读作品,掌握方法

1.品析形象; 2.了解手法; 3.归纳寓意; 4.学会设疑。

《寓言》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

察觉有诈粪便戒心

(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

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狐狸的最终目的是把蝉骗下来,因为它说“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另外“见识”也体现出它对蝉的歌声的羡慕。

生:我觉得狐狸为了骗得蝉的信任,对它很尊重,用了四个“您”。

师:说得真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师:你们还能读出狐狸的什么?

生:我还能读出狐狸的贪婪。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狐狸把树叶当成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了它很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狐狸说了这么多花言巧语,但它的本意却是——骗蝉下来,吃掉它。你们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这个坏家伙吗?

生:心怀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师:说得太棒了,狐狸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蝉给你们的印象如何呢?

生:它很聪明,它能察觉出狐狸的话中有诈,并当机立断扔下树叶来试探。(板书:察觉有诈)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引导学生读)

生:我觉得蝉听了狐狸的话后,一定思考过,继而察觉其中有诈,所以我认为它很爱思考。

生:我认为蝉的警惕性很高,很机智,它扔下树叶来试探,说明它没有轻易地相信狐狸,对它保持着警惕,并且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所以它很机智。

(引导学生说说蝉扔树叶试探前的想法。)

师:这还是一只怎样的蝉呢?

生:这还是一只善于观察和吸取教训的蝉。因为它注意观察,所以发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同伴的翅膀。这恰恰告诫蝉:不要上狐狸的当而被它吃掉,所以蝉对它一直怀有戒心。

(板书:怀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

师:说得真好!大家对蝉的认识也很深刻。这是一只聪明的、善于观察、警惕性高、机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训的蝉。[

点明寓意

1.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齐读)

这也是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书:聪明、吸取教训)

2.生活中不总有灾难,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要善于从别人的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生说: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4.同学们说得真棒,那让咱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课文吧,男生读狐狸,女生读蝉,老师为你们读旁白,好吗?(读课文)

5.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幻灯片)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师引读,生跟读)

6.是啊,狐狸使出它的老办法来骗人,乌鸦上当了,而蝉却没有,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谁来说说看?(指名回答:乌鸦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蝉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所以没上狐狸的当。)

7.大家说得真好。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共享,想不想听?(生齐答:想)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故事后,请大家动动笔,写一写。

(出示)

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说:

乌鸦说:

蝉说:

(生练笔,师行间巡视,寻找写的较好的展示用。)

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练笔情况,并红笔批改,边改边评边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实物投影展示)。上节课给大家介绍过这本书,咱们今天学的《蝉和狐狸》就选自这本书,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想不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呀?(生齐答:想)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注意些什么呢?(点明读法。)

①每则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话点明寓意,应好好体会它的寓意。[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应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

2.师总结:

同学们,《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这样的一本一本的经典的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贝,但愿我们从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板书: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

察觉有诈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故意赞叹

聪明吸取教训

《寓言》的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鹬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鹬蚌相争》讲给大家听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事情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这些词语。

劝说懒洋洋鹬蚌相争相持不下毫不示弱

啄张开收拢露出毫不费力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谁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3.齐读全文。

4.其实像这样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到成语故事的网站去看一看。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容易写错,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候”字不要掉了中间一竖写成了“侯”。

“夹”字不要写成了“来”字。

“占”字的上面不要写成了“十”。

(2)左右结构的字有:攻、劝、洋、脱、候、理。

要先让学生去观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后再根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

“洋”是形声字,左表形(海洋,有水才能有洋),右表声。

三、练习写字。

1.先描写课本中的生字。

2.在写字本上写偏旁和生字。

3.评一评,看看哪一个字写得好,哪一个字写得不好,为什么?

4.继续练习写字,争取把后边的字写得更好。

5.当堂反馈,进行听写。

《寓言》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寓言》的教案10

教材依据: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伊索寓言》之故事三《蝉和狐狸》

设计思想: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为主导,合作探究的原则,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蝉和狐狸》体会寓意;三、课堂拓展、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朗读体验、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寓意,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分析寓言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寓意中获得教益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学法指导:

朗读体验、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阅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伊索,希腊寓言家)

2.《伊索寓言》与我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比有什么特点?

(a.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b.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伊索寓言常由哪几部分组成?结合前面学过两则寓言说一说。(板书:寓言和寓意)

二、精读《蝉和狐狸》,领会寓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课题)

3.默读课文,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说奉承话,诡计骗人。)

(不同之处;乌鸦上当,蝉没上当。)

4.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狐狸是在用诡计骗人的?

(“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下来”“见识”可以看出狐狸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5.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吸取教训,进行试探。)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6.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体会蝉的聪明之处

7.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板书寓意)

(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三.课堂拓展

1.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有哪?(忠言逆耳利于行)

2.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随堂进行思想渗透和教育。

(安全出行、严禁下河游泳等。)

3.结合寓言的组成部分(寓言和寓意)自己练习编写寓言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1)齐唱《蜗牛与黄鹂鸟》,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这首歌曲就是一则寓言,想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笨鸟先飞或勤能补拙)

(2)自己编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编写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寓言 寓意

狐狸和蝉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教《蝉和狐狸》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接着默读课文,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在课堂拓展中我设计了唱儿歌《蜗牛和黄鹂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借助歌词回顾寓言的结构,并能想出寓意,为学生编寓言故事做出了巧妙的过渡引导,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在编故事时语言不够形象,指导效果不是很突出。

《寓言》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加强理解表述的正确性。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人们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伴随我们的今生今世。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得”与“失”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外国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国的寓言多存于《庄子》、《韩非子》等。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皎洁(jiǎo)心旷神怡(kuàng)(yí)

2、释词:

慧心:这里指智慧。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愉快。

举世无双:整个世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举,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迭,屡次。

三、整体感知

1、听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复述课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题词。──“得失之患”。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教师略加点拨:

问题组:

1、白兔的赏月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有关词语。

前:“尤爱”、“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后:“一扫而光”、“紧张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这是对比的写法。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乐趣。

──白兔拥有了月亮后,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害怕失去,因而紧张不安,产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赏月的乐趣。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感悟语言:

⑴体会词语的精美。

──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悠闲)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有)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请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句中加点词能否换成括号内的?为什么?

“闲适”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比“悠闲”更能反映出白兔的无忧无虑。而“绷”的强度更甚,充分体现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态。

⑵体会句子的精美。

对称。如:“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五、拓展延伸

1、试想一下,是否“一无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以上各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读一读,写一写”有关练习。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如此,大家还须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周国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体会它给我们所带来的警示。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禀告(bǐng)掳(lǔ)

2、释词:

禀告:向上级或上级告诉事情。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三、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1、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预设问题组,学生解答:

⑴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王子开始时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来他经历了厄运,并且没有被厄运吓倒,挺了过来,从而变得坚强起来。

⑵“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都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⑶“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①王子听到天灾人祸的消息时。

②“我”听到王子的遭遇时。

③后人见到“我”遭受厄运时。

反复出现,构思奇妙,耐人寻味,揭示了这种故事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从生活中举出实例,说说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坚韧的意志?(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指正。)

参考: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如长跑并非厄运,但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战胜脆弱。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的两篇寓言,分别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确立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寓言》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领会三则寓言的含义。

2.学习寓言语言简炼的特点和运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提前安排预习,熟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弄懂含义

2.课堂采用导读式,启发学生思维

3.介绍伊索及其寓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意无论是明白点出还是含而不露,只有处理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才是好的寓言,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那么可以保险,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所谓”把寓言写成寓意的“就是简单发议论,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就是光有“灵魂”没有“身体”,莱辛又说“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能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

读课文,正音解词

庇护(bì)自吹自擂(léi)烟囱(cōng)妒忌(jì)怯懦()()奚落()

轻蔑()呆板(dai)

庇护:包庇、袒护。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奚落:

光洁可鉴(jiàn)

洋洋自得:得意的样子

不可一世: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相提并论:

怯懦:

轻蔑: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作者介绍

伊索,BC6的希腊寓言家,相传原为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它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严文井,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课文分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①故事主要是通过什么叙述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

②在他们的问答中,三次问话和三次答话各有什么异同?

(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

三个句子词中有变,“值多少钱”,“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这个值多少钱”,其中“值多少钱”四个字反复用,而且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一个银元”“还要贵一些”“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第一答用确数,第二答是比较而言,只谈概数,第三答不用数词,贬低得一钱不值。)但是不写赫尔墨斯的反应,更耐人寻味。

②赫尔墨斯每一次发问的提示语都有什么变化?(见书)

③你有从中体会到他第二次发问时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吗?

(第二次发问时,着意写他的表情“笑着”,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雕像一定是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满有把握,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而第三次发问,直接刻画他们心理活动。

④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一下顺序?为什么?

(不能,前两次问答是第三次问答的铺垫,正是有了这两次铺垫,第三次问答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会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

⑤赫尔墨斯的爱摹虚容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反映出来?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想象一下当他听到自己的雕像只配作添头,白送时,该是怎样的表情?(老羞成怒、惊呆、满脸尴尬)雕像者呢?(鄙视、嘲弄)

⑥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先叙述故事,后点明寓意。)

⑦本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本文以叙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且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

作业:书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蚊子和狮子》

①请同学用一个成语概括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

(骄兵必败)

②这个寓言故事把蚊子和狮子都当人来写,可以读起来它们的语言、动作仍像蚊子和狮子,为什么呢?

(抓住动物特征拟人,蚊子嗡嗡叫——吹羞喇叭,唱着凯歌;狮子的武器是爪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③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能想出一个语句概括吗?

(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利用对方劣势,发挥自己优势)

④蚊子向狮子说的一番话是不是吹牛?为什么?

(形似大话,实质不无道理。蚊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狮子的劣势,有把握取胜。)

⑤哪些话反映了蚊子越说口气越大?

(从“并不比我强”(否定句)到“比你强得多”(肯定句)接着又用事实证明蚊子的话有道理。

⑥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时,是否已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

从哪看出来的?(“不料”)写出它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内。用叹息点明寓意。

⑦课文中的哪些词显出了强烈的反差?

(“最中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

⑧用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道理。(人贵有自知这明)

本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的感情和性格,而且本文构思尤其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浓烟和烟囱》

①这篇寓言怎样抓住浓烟和烟囱的特点想象和夸张的?

(浓烟轻飘,随风扩散;烟囱静止、笔直)

②编寓言故事常常用对比的方法,这篇寓言是怎样对比的?

(两种性格的对比,烟囱勤劳谦虚与浓烟的狂妄自大对比;两种结局对比)

③这段寓言从结构上看,和前两则有何不同?

(没有一段话明确地点明寓意)

这则寓言主要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运用拟人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寓言上除

了结构上相似,还能看出寓言在写作方面的一些共同特点吗?

(1)都用丰富的想象

(2)故事比较简短

(3)都以比喻性的故事寄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寓言》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四、课文精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蚊子和狮子》

1.这则寓言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五、文章脉络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层:写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了解自身价值。

第二层:写赫耳墨斯询问诸神雕像的价格。

《蚊子和狮子》:

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

第二层: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丧生在蜘蛛网上。

六、文章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

七、写作特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八、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赫耳墨斯来到店里→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一个银元)又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些)再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向狮子冲了过去)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蚊子飞走时被蜘蛛网粘住了(它叹息自己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二、作者简介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

3.重点字词归纳。

(1)掌握下列字词。

溉汲:打水浇田。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劳动力。

亡: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

四虚:四方。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

(2)一词多义:

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四、课文精读

1.学习《穿井得一人》。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2.学习《杞人忧天》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五、写作特点

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2.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

【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示忧虑,凡事要讲科学。

《寓言》的教案15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初步练习浅显文言文的阅读。

3、学习几个文言实词与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方法:诵读、讲读、讨论交流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阅读序幕

寓言故事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凝炼的精神财富。寓言故事篇幅虽短,寓意却非常深刻,它对我们的精神修养的培养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就记载着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引入对《韩非子》《吕氏春秋》的简介)。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选址《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的这两则寓言故事--

二、阅读主场

(一)教师讲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并范读课文。

1、读准字音(通过注释、字典了解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的正确读音)。

2、读准停顿(通过注释、字词典或其他参考书,了解短语和句子的含义,不把短语和句子读断)。

(二)学生先独立进行诵读练习,再互相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三)讲解两则寓言故事。

1、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句子。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鞋)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有个想买鞋的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用脚试试)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置之其坐(通假字,“座”)

至之市(到)吾忘持度(尺码)

反归取之(通假字,“返”)市罢(停止)

无自信也(宾语前置,不相信自己)

《刻舟求剑》:

遽契其舟(雕刻)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这里)

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反问固定格式,不是……吗?)

2、随意抽两三个学生复述故事。

(四)学习小组合作自选一则寓言故事,作尝试翻译练习。

翻译结束后在班上交流,其他小组对所交流的翻译进行评述(翻译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语言是否流畅)

参考译文:

《郑人买履》--有个想要去买鞋子的郑国人,(到集市前)先测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大小,可是去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他拿到鞋子的时候说:“我忘了带尺码。”于是赶回家去拿尺码。等他再来到集市时,已散场了,他自然没能买到鞋子。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大小呢?”他回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有一个过江的楚国人,他的剑在船行驶的时候掉到了江中,他立刻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入水中的地方。”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是行驶的,剑是不动的,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自由发言。

如果你是那个想要去买鞋的郑国人,或者是那个过江的楚国人,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愚蠢的说话和办事。那么,现实生活中真有那样的人吗?

(六)由上面的自由发言引出对寓言寓意的讨论交流。

(仍以提问方式展开。讨论前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

这两者寓言故事的内容(或要反映的寓意)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主人翁都办事不灵活。

不同点:

《郑人买履》: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实际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不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改变看法或做法。

三、阅读尾声

(一)研究“探究练习”二、三。

(二)讨论学习小组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家庭合作练习作业:

向家长流畅背诵两者寓言故事,请家长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这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或看法,以“有感于《》”(填写其中一则寓言的题目)为题写一段话。

下载初中寓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寓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言》的教案[精选合集]

    《寓言》的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

    《寓言》教案(通用)[推荐5篇]

    《寓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寓言》教案集锦(5篇模版)

    《寓言》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

    《寓言》教案[五篇模版]

    《寓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教......

    寓言教案(合集五篇)

    寓言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案,欢迎大家借......

    寓言教案五篇范文

    寓言教案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教案范文......

    《寓言》教案通用[推荐五篇]

    《寓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案,希......

    《寓言四则》教案[大全]

    《寓言四则》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