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案(合集五篇)

时间:2022-07-21 01: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言教案》。

第一篇:寓言教案

寓言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案1

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二、文学常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根据故事与寓意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寓示分为明寓、暗寓与借寓三种。

所谓明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议论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确说出后,寓意也就不点自明。

所谓暗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点出。如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在故事后写道:“奋发图强往往胜过恃才自满。”寓示性文字没有独立出现,不等于没有寓示,如同修辞学中的暗喻一样,虽然不出现比喻词,但仍然是比喻。

所谓借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连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现,整个作品只叙述一个单纯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较隐蔽,这就是通过间接寓示来获得,而间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三、课文导读: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嬉戏(xī)风韵(yun)慷慨(kāngkǎi)禀告(bǐng)厄运(e)落难(nan)撑(chēng)皎洁(jiǎo)心旷神怡(yi)险象迭生(die)掳(lǔ)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宝藏(zang)智慧(hui)折断(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车辙(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难)zang(宝藏)mo(折磨)du(高度)

难藏磨度

nan(苦难)cang(收藏)mo(电磨)duo(揣度)zhe(折断)折she(折本)zhē(折腾)

4、词语解释: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绪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闲适

清闲安逸。

正色

神情严肃或严厉。

落难

遭遇灾祸,处境困难。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

举世无双

全世界仅有的。

险象迭生

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

突如其来

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抢取。

皎洁

月光明亮洁白。

5、词义辨析:

嬉戏游戏

二者都强调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戏”强调笑闹、高兴、无拘无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书面语色彩。而“游戏”一般用于儿童的娱乐活动,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动。

五、文章结构: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叙述白兔赏月,阴晴圆缺皆风韵。

第二部分(2、3段):叙述白兔拥月,患得患失在心头。

第三部分(4段):叙述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

《落难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叙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运。

第二部分(2~5段):叙述“我”与落难王子相遇,王子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叙述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通过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七、相关资料:

1、《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2、《落难的王子》讲解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3、“月亮”不仅只是财富

七年级上册选了周国平的两则人生寓言,其中一则为《白兔与月亮》,故事内容十分简单,但寓意却深远丰厚,令人回昧无穷。然而,教参与多数老师皆把寓言主旨简单定为:对财富的态度。看了课本之后,断定可能是受课前导语的影响,课前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拥有财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这样的导向显然把寓言主题狭隘化和肤浅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欢乐与痛苦源于他与月亮关系的改变,开始小白兔与月亮的关系是欣赏、审美的关系,此时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乐的。后来,小白兔对月亮的关系变成了占有的功利关系,小白兔便开始患得患失,变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对待世界态度的转变,从一种审美的心态转变为了一种功利心态。以实用的功利心来待人接物,心便会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变得痛苦。

我认为,作者写此寓言主要针对实Hj而功利的商品社会。小到个人对物质的贪婪,大到人类对自然之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总是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万物皆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导致生命感的丧失、美的消亡,其结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乐。我们应该以审美而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生。这里提出的足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

八、阅读链接:

告别遗体的队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会初步感受、揣磨、体味两则寓言的语言,并能对文章作简单的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懂得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

2、做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设计一)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bull;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如同“人”吗?“灵魂”和“身体”是否缺一不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寓言》。

(设计二)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设计三)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调动积累:

1、说说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东施效颦、农夫与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驴技穷、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马、鹬蚌相争、滥竽充数、朝三暮四

2、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你能说说寓言有哪些特点吗?

3、学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将深奥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三、学习《白兔与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请你朗读。

学生速读《白兔与月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赏月(紧张不安)——还月(心旷神怡)

②请你探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明确:

(1)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

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语言欣赏:

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此句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不仅具体表明白兔“独具审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爱月亮。

②“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句精美处有二。一是用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显现整齐匀称之美,又有节奏和谐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态美,蕴含着作者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③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3、辩证思维:

①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②学生交流、明确: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但是,如果他是篡权得来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风吹草动,也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

过渡:周国平曾说:“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背景点示: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2、整体感知:

①学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②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王子的身份变化:王子——奴隶——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③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交流,明确:

①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③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语言欣赏:

请细细品读课文,任选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几句评语。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②天哪,太可怕了!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五、对比阅读: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2、师生交流,填写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主题

都是写人生的态度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情节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表达方式

都是记叙故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结构

短小巧妙

设置了两个转折,前一个转折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以启迪

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三处写到“天啊!太可怕了……”结尾省略,耐人寻味

六、教师小结:

(设计一)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设计二)我们学习《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实我知道,“人生”这个词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还有几分沉重。因为你们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开始,脚下还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过老师希望,今天的点滴收获能浇开你们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学们,只要我们每天都有点滴收获,那么属于我们的人生芳草地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设计三)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坚强起来

寓言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二、揭示课题,探究方法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出自:www.xiexiebang.com:故事结局改写)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一起读.三、回顾旧知,改编新篇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四、作业超市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

寓言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

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 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 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 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 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 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 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自()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 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 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 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 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 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 交流,学词:

白费(出示词卡:白费)

理解。

一大截(出示词卡:一大截)

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 练习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八、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板画)(板画)(板画)

│ /

│ /

错 /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寓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感悟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八、教学反思

《人生寓言(节选)》知识点梳理

第3课 人生寓言(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xī戏 风韵yùn 慷慨kǎi 金窖jiào 抢劫jié 泯mǐn灭 禀bǐng告 厄è运 掳lǔ 皎洁jiǎo 险象迭dié生

2.解释下列词语。

(1)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2)闲适:清闲安适。

(3)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4)泯灭:丧失。

(5)厄运:不幸的命运。(6)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7)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8)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地发生。

二、重点句子

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 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三、文学(文体)常识

1.《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2.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寓言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兔赛跑----《伊索寓言》----寓言的特征----人生寓言的定义----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寓言教案6

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灵活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具课件

时间安排指导自读《智子疑邻》——研读《塞翁失马》——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

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读带动其他环节。通过自读、译读、熟读、无标点

朗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铺平了道路。

备注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智子疑邻》也是其中的一篇。

2.自由诵读,疏通文意,教师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有三种方法:

(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释;

(2)查工具书;

(3)举手询问。

3.请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4.生联系自身体会谈启发。

二、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很多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

(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生根据图片提示,用文言文说说故事。

5.无标点朗读课文。

6.生理解寓意。

思考:

(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

(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7.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

(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8.你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则寓言呢?

三、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四、作业布置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如树和斧子、蜜蜂与花朵、画笔和颜料

五、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其子转化

富人“不筑,必将有盗”祸(一定条件)福

疑邻人之父化转

寓言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阅读故事,理解成语的意思。

②说一句话用“...尽管...但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理解能力。

(2)能够表演和再现课文的情境。

3.情感目标:

你所做的事情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你应该听从你朋友的善意建议。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阅读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一下相反的寓意:一定要先找对方向,听听朋友善意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材戏剧,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遥远的南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一部教科书式的戏剧供学生欣赏。学生们喜欢它吗?

二、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

1.请再默读一遍课文,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们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3.老师:这个人要去南方,但是他正开车去北方。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季梁说服了他多少次?季梁是如何说服他的?那个朋友怎么说?你能找到他们吗?

4.老师:展示:“...尽管...但是……”

你能像这个例子一样说话吗?

5.老师:黑板上写:不懂,讲,真诚。

6.能谈谈“不解”和“真诚”的含义吗?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季梁在公共汽车上给了他的朋友三次建议,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样一个人,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别人的意见。它叫什么?

9.明白“自以为是”的意思。

10.老师:你能通过大声朗读来表达季梁的真诚和公交车上朋友们的“固执”吗?请分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老师:我们来听听记录器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发表评论。

13.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大声朗读。

三、放开你的想象,体验其中的寓意。

1.请大家想象一下:楚国在南方,但是去了楚国的人却在往北走。会发生什么?

2.通过这篇课文你理解了什么?

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一个人如果走错了方向,是达不到目的的。

四、展现故事,深化寓意。

让我们穿越时间空,飞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相反方向的故事。

1.分组表演一个故事。

2.反馈和沟通。

3.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悟道。

1.你之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建议后改正了。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它的情况吗?

(1)小组合作与交流。

(2)反馈沟通。

2.分部摘要:

是的,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寻找正确的方向,接受朋友的善意建议。作为朋友,看到朋友相反的行为,也要给好的建议。

3.老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能说说吗?

六、作业,课外拓展。

寓言教案8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课后 :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寓言教案9

【定位】

1.突破传统的寓言解读模式,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寓言。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探讨把握中心,深入领会文章内涵,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体悟。

【切入】

方法一 引用“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个人这样说你不相信,那么许多人说呢? 许多人说的是真实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辨别真假,你又何去何从呢? 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话: 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进而思考: 面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从寓言的解读导入对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的学习。

方法二 由寓言本身的解读导入。

指导学生看课文题目: 读、寓言。(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观点,你接受钱钟书的观点吗? 你有自己新的见解吗? 导入课文的解读。

【探究】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生平、作品、风格、主要成就等,自我体会文章,写出体会要点。钱钟书(1910 —1998 年),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的阅览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阅读课文要抓住这个特点。

依据方法一

1.读文章的九个寓言故事,了解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钱先生对传统的浅薄见解一一做了纠正,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

2.思考这些观点与你自己以前读寓言的感受一样吗? 并从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3.结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体会,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1)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由每一段的关键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划分为三部分: 1-3自然段;九个故事;最后的结论。

(2)通过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如果把人类历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则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为什么那么浅薄、幼稚、简单。同时成人是喜欢小孩子的。从而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喜欢它的。

(3)在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讨论, 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可以精读最后一段强化理解。

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事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 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4)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怎么重新审视寓言的“寓意”? 可以从九个例子中选一到两个例子的解读来分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拘一格。

4.深入探究

(1)成人、小孩和寓言的关系。

(2)思考卢梭反对儿童读寓言与钱钟书反对之间的差异。

(3)对苍蝇的话“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师在学生思维开发上做方法指导。

依据方法二:

从寓言对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样的作用吗?引出钱钟书的观点,再从结构上结合学生自己的人生社会体会入手解读文章。以下步骤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xx 年高考作文题中“智子疑邻”的故事: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 谈谈自己的体会。

注意: 要有新意, 不要就事论事,应从新的观点角度解读;写出要点、文章均可,字数不限。

【实践要点】

1.教学中一定要权责明确: 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2.抓住关键的问题即要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探究,不纠缠小的枝节问题。

3.重点放在钱钟书先生对寓言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法上。(陕西/ 杨 岩)

寓言教案10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引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③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

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 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寓言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

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四、总结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矛与盾》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②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四、总结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寓”、“誉”、“遂”字字形,“寓”字第10笔是“竖”。“誉”上半部不能少一点,“遂”里面“点、撇”不要丢掉。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依据注释自读短文,理解词句,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师讲解有关古汉语知识,帮助理解句意。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探究活动

召开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

1.讲故事,明事理。

2.学习文言文。

3.根据故事,想象意境,绘制图画,帮助理解。

寓言教案12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一、导入

什么叫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或者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你们看过哪些寓言?……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白兔和月亮

(一)学生示范朗读

一个读前三段,另一个读后两段。其他同学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二)问题探讨

1、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得失之患。

2、概括情节发展中的两处转折。

板书:

心旷神怡

转折① 诸神赏赐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② 请求撤销

留下启迪

3、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白兔为什么要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课后练习题)——白兔从悟出了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4、寓言提到人类,含什么意味?

讽刺。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5、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难道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能自在吗?你怎么看?总结出寓意。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那是诸神之王的慷慨赐予,其实白兔根本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不能泰然处之。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产生得失之患,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

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而是说: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板书寓意)

6、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三)寓言的深层涵义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务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计算是不相容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厉害关系的快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学们,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人生态度更好?审美呢,还是功利?……

寓言更深层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板书)

板书:

心旷神怡

转折① 诸神赏赐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② 请求撤销

留下启迪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深层涵义: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务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三、落难的王子

(一)自读课文

1、找出王子的人生感悟,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2、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环视,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厄运能够使人坚强起来。

3、没有遭遇过厄运得人应该怎么培养坚韧的意志?

(二)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文中是怎样写他的脆弱的?——第一段。

2、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等,都极为凶险。也只有经历过这么多苦难,王子的话才最有说服力。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通过王子对别人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三)体验与反思:对待苦难的道理

1、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

2、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四、对比延伸

1、主题上,两则寓言都是谈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得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但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则寓言都是以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心里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总是经常遇到的,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生活中如何学会面对财富和不幸?

寓言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6个生字,理解词语,熟读古文言文。

能力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情感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朗读中感受寓意。

教学方法:

自学加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老师讲寓言故事〈〈狼、狐狸和农妇〉〉(冯雪峰)

2、读题质疑并板书〈〈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借助译文试读课文

2.教师范读古文。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涉 遽 契 曰 吾 惑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7、学生用小模型来演义故事内容,理解含义。

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的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

8.再次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告诫人们办事情要学会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课时

一、背诵寓言〈〈刻舟求剑〉〉。

1、全班齐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初读寓言〈〈郑人买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并借助译文试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履 度 置 反 遂 持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7、学生表演话剧〈〈郑人买履〉〉并理解寓意。

8.再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

三、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告诫人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寓言教案14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

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寓言教案15

目标:

1、愿意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 , 感受其丰富的趣味性。

2、尝试比较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 初步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重点:

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

难点:

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情感.解决策略:

1.比较策略

2.引导策略

3.情境体验策略

工具材料:

1.动画媒体<<小蛇的故事>>

2.音乐 , 情境创设

3.小蛇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流程:

一.理解故事 , 大胆表述

1、谜语引出故事:身体长长像根绳,走起路来扭啊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

2、分三段欣赏故事

a.欣赏第一段

提问:妈妈对小蛇说了什么

b.欣赏第二段

提问:小蛇干了什么?

它吃东西的样子是怎样?

小蛇那么贪吃,你猜猜它后来会怎样?

c.欣赏第三段

提问:小蛇怎么了?

它肚子痛是什么样子?

二.感受音乐 , 情感体验

1、听第一段音乐

提问:猜猜小蛇在干吗?

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2、听第二段音乐

提问: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那你猜猜这段音乐里,小蛇在干吗?

三、肢体表现 , 内在升华

1.带上头饰,听音乐,表演小蛇。

2.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很难受,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变得舒服呢?

四.精彩结尾 , 感受趣味

在小蛇难受的时候,出现小蚂蚁在小蛇的鼻子上爬来爬去,小蛇忍不住了打了个喷嚏,这下肚子舒服了,最后小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篇:寓言二则教案

《春风》教学设计

高焕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5遍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把两则故事读通、读顺、读熟,并尝试讲给自己的家人听。(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一、揭题

1、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生: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狐假虎威„„

3、看图说成语【课件1】 4生讲一讲故事„„

5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6、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课件二】(板书),(“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课件三】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掩耳盗铃》,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完整)

2、出示生字,学习理解。(1)拼拼音读生字(2)组词

(3)选择一个造句

三、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四、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部分(很想把铃铛偷走)第二部分(想办法)第三部分(结果被发现)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课件四】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课件五】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呢?【课件六】

4、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是个愚蠢的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被人发觉)

6、小

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结果被人发觉了。我 们 再 读 一

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课件七】

五、总结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

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六、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 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课件八】

七、拓展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告诉大家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能自作聪明,自欺欺人。【课件九】

八、续写《掩耳盗铃》【课件十】

写作提示:1偷铃铛的人被发觉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2偷铃铛的人会知道错吗? 3我们要怎样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爱听合奏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

爱听独奏

溜 以一带多

课后反思

第三篇:人生寓言教案

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寓言的含义。

二、感受优美的语言。

三、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一、寓言含义的理解。

二、优美词句的感受。

教学前准备:

一、自查字、词典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注意课文 “ 读一读、写一写 ” 中要求掌握的字词。

二、人人准备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同学们,我们平时读书、看电视通过各种媒体读到或听到过许多有关人生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有的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人生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让大家 和你一同分享。

2、同学们,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心中喜欢的寓言故事,下面我请同学们和周国平老师一起走近他的寓言天地《白兔和月亮》,一同领略人生的际遇。

二、师生对话,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这则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边 听边准备评:

1、他(她)读准字音了吗?

2、他(她)读出感情了 吗?请你用欣赏的话语评价他(她)的朗读。

(二)同学们评议互动后,老师再让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读课文。这一次同学们要边听、边勾画、边思考:

1、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你能复述一下故事吗?

3、白兔赏月前后心情发生了变化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4、请说说你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心灵受到最大的震撼是什么?

三、生生对话,品味精美语言

(一)哪些语言最能形象写出白兔赏月前后的心理变化?说说你的理解。

(二)想一想,小白兔为什么要请求诸神天王撤消那个 “ 慷慨决定 ” ?

四、师生与课本对话这篇课文虽短,但写得很有波澜,请找出课文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五、拓展迁移

小白兔经历了人生的一次磨炼后,终于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不再接受那个“慷慨的决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和小白兔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你一生的影响吗?

《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了解文体知识――寓言;

抓住语言描写语句,感悟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情感、道德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领会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辨证关系,正确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教学重点

抓住语言描写语句领会寓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说说“王子”在你脑中的形象?

(锦衣玉食、雍容华贵、多愁善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可谁又能想象一下王子如果突遭不幸,失去眼前一切,他会如何?

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落难的王子》。

1、板书课题作者。

2、放课文录音,勾画生字词。

3、复习有关“寓言”的文体知识。

二、自主合作,分析文意

1、同学们,你们读课文后最感吃惊的一点是什么?

2、请同学们讨论后完成下列表格:

王子

落难前

落难后

性格

语言

3、那么是什么引起他如此巨大之变化?

4、既是寓言,文中又寓有什么意义?

5、就内容、写作分组讨论,互问互答。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

(2)、为什么极写他的脆弱?

(3)、为什么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4)、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5)、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三、参与体会,加深理解

1、请同学演课本剧。

2、分组讨论:“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分正反方辩论。

四、总结收获,联系生活

(1)、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

(2)、课下收集有关“厄运”、“不幸”的名言警句。

(3)、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创作一则寓言。

五、板书设计

落难

前的 后

多愁善感

王子

坚强

“天啊,太可怕了!……

“请别说这话,……

我可受不了!”

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第四篇:解读寓言教案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师暗示黑板上的“不同形象”)

(三).浅谈《杞人忧天》 设问:

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生:天塌地裂)

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师启发学生从环保的角度来回答)

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生:有必要)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师板书:不同时代

(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

1.师用投影仪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3.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师板书:联系现实

4.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5.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师板书:全面分析

(五)讨论理解《伊索寓言》

(师课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四人一组,分给4个寓言故事)

讨论手上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由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创意的观点,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注:生上讲台交流,先复述故事情节,师投影故事,语言简洁,发言不超过3分钟)

(六)写作

师给出一些寓言故事,比如《郑人买履》,由生选择作文,时间20——25分钟。

(七)评点

1.小组内读、评、讨论打分。(注意:围绕板书的四点来打出等级)2.全班交流。由小组选出最好作文在全班朗读,生提出建议,师评点。

板书设计:

解读一篇寓言

多角度

不同形象

不同时代

联系现实

全面分析(驴、虎、好事者)

(利、弊)

附:课堂资料(生用)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评价寓言、感悟寓意,进而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总结阅读成果,锻炼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最后,学以致用,不强调种种写作规矩,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去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设计层层深入、由思考、归纳到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归纳寓言的特点和写法,发挥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训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用一个甜麦圈来询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便说:对于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同一个甜麦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洞,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美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则寓言的解读,来感受这一哲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通过这个单元《列子》二则的学习,以及以前所学的《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寓言,同学们对于寓言这些特点都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解读一则寓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话题。

(二)学生依据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展开讨论,寻找一点规律,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

如何解读寓言呢?(分四步进行)

不同的意见,只是要求学生必须紧扣文本来理解,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

(学生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简练通顺)

附参考答案:

A.这则寓言反映了古代英雄的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

B.这则寓言表现了夸父的不自量力与异想天开,读了这则寓言我们要吸取夸父失败的教训,做事要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莽撞行事。

C.唯有牺牲,才有收获,夸父尽管未能追上太阳,但他创造了一片绿阴,留给后世子孙。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

3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

教师可以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复习并引导学生归纳。

(1)寓言结构大多简短,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寓言,还是现代寓言或者是外国寓言,描写都较生动形象,短短文句中人物个性很鲜明。

(3)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夸父逐日》也正是用这些方法来写作的,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伟大而又悲壮的英雄形象。4对这篇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

第五篇: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课文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诵读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由此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3.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相同点:

①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②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 ①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②寓意不同。

《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④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四、拓展思维:

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②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三、学习《智子疑邻》 1.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 .“不筑,必将有盗。” 筑:修筑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亡:丢失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认为„„聪明 .3.合作探究:

①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②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4.生活链接: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则寓言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四、学习《塞翁失马》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2.下列加点字的音,你能读准吗?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

下载寓言教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言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言四则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寓言四则》教案 第一课时:《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

    《寓言两则》教案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

    初中寓言教案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

    大班寓言教案

    篇一:大班语言教案 金色未来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用爱送你回家》 ——执教老师——钟莉珍 《用爱送你回家》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它既展现了小海豹喜宝一家之间的亲情之爱......

    《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能翻译《穿......

    伊索寓言教案

    读《伊索寓言》,品智慧人生 ———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胡各庄镇中心小学张立香 阅读目标: 1、通过赏析《狼来了》这则寓言,让学生走进《伊索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甘翠媚090601012909中文3学生分析:本班的基础比较差,字词积累还是比较重要的。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好,还是要以老师为主导。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