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上)6和7的加减法说课+教案+反思
《6和7的加法》说课搞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加减法”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7、8、9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务必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计算6和7的加减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已想出6和7的各种计算方法,并学会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加深6、7加法的感悟。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6、7的加法
教学难点:倾听多种算法进行简单评价和选择。
五、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结合操作演示理解“一图二式”,引导多角度观察,列出“一图二式”。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通过出数游戏复习0-5的加法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通过老鹰捉小鸡的图片引出书31页例1,引导学生探究算法和计算;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并计算书31页例2;最后用花朵贴卡带领学生观察计算,并理解“一图二式”
3、教学课堂活动——打电话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巩固这堂课所学的6、7的加法。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练习九第11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利用“一图二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一图二式”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或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复习6和7的组成。
师: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以内数的减法了,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
二、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问:你能根据图写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观察后写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板书:5+l=
1+5=(3)比较两个加法算式。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小结: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相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引导学生说出:在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算法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调换了位置。(总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1)教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并用一支铅笔隔开,使它变成1个和5个,表示要去掉。
(2)问:如果拿走一堆,你们想先拿走哪一堆呢?再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强调:从几里面去掉这一堆?那么算式怎么想呢?
(3)还可以怎样拿?这次我们拿走哪一堆?学生拿一拿,并写出算式。(4)问: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如6-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和5组成6,所以6-1等于5。也可以这样想: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等于5。还可以想:1加5等于6,所以6-1=5)(5)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减法算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6减去1这部分,就得5那部分,6减去5那部分就得1这部分)错误!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圆片,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②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②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思考:①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等于几吗?怎样算?(可以想6的组成,因为3和3组成6,所以3+3=6)②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等于多少呢?(因为3+3=6,所以6-3=3)③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同桌用数的组成说一说这两个题的计算思路)④优化方法: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同学互说思路。强调: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就用什么办法。
三、反馈评价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试着独立算算,并填空。然后交流,评价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边摆边算。
2、算一算。(练习九第11题)先弄清题意,再认真计算,然后同桌订正,集体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拓展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并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减法算式,还可以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我们还掌握了计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每个算式出来后,基本上能脱口说出结果,但是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他们又回答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又要把他们拉回来,逐步明白算理,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答案并不难,但是如果不明白算理,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就会留下障碍。
1+5=6
5+1=6
6-1=5
6-5=1 4+2=6 2+4=6
6-2=4 6-4=2
5+2=7 2+5=7
7-2=5 7-5=2
第二篇:6、7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5以内加法和减法编数学故事。
二、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1、2、3、看信息窗,提问题,有多少只猴子? 学生回答4+2 怎样计算呢?
学生摆小棒探究
左面4根小棒,右面2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所以4+2=6 师:用你的六根小棒在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5+1=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 :左面5根小棒,右面1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5+1=6 生2::1 +5=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 :左面1根小棒,右面5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1+5=6 你们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加法交换律 生3:2+4=6 生4:3+3=6
4、猜数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放上磁贴,手捂着,告诉学生藏着6个珠子,露出一个,学生猜手底下藏着几个?用算式怎样表达6-1,怎样计算呢?学生用小棒探究,先数6根小棒,拿出一根,还剩?6-1=5,小组内依次练习:6-2 6-3 6-4
6-5 6-6
5、练习
6、解决信息窗第二个问题
左边有5个同学,右边有2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学生摆小棒探究5+2=7 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2+5=7
3+4=7 4+3=7
1+6=7 6+1=7
7、编数学故事
找七个学生到台前,先请一个离开,孩子们编数学故事,练习7-1,7-2 7-3 7-4
7-5 7-6 7-7
四、巩固 练习:
1、摘苹果,练习6、7的加减法
2、看图列算式
3、看图列式,重点理解大括号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1+5=6 4+2=6 2+4=6 7-1=6 7-6=1 6-2=4 6-4=2
教学反思:
优点:教材进行了整合,开始训练小组合作意识,借助小棒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有照顾到全体的意识,回答过问题的举左手,没有回答过的举右手,也以此来锻炼左右,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缺点:内容有点多,没有讲完,1+5=6 5+1=6 渗透加法交换律有些过早,此处只要让孩子发现规律就可以;用小棒的要求要在明确规定,不用时统一放好,避免有学生不听讲玩小棒。找数学信息,要用数字表述。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7加减法》说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6和7的加减法》导学案
授课人:李娜 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二、教学目标:
1.我会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我会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自学导航:(自学、互学、小组讨论、同桌交流,时间:五分钟。)
1、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c.读一读你的算式。d.谁和他不一样?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
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四、展示点评: 1、5+1=6 1+5=6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2、3+3=6 3、5+2=7 2+5=7 4、6-1=5 6-1=5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5、6-2=4 6-4=2 6-3=3 7-2=5 7-5=2
五、回顾目标:
1.你会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吗?
2.你会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你真棒!
六、课堂检测: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教学反思: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四篇:教研课6、7的加减法教案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执教者:石婷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能力目标: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图说出6的分成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把7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二、新课探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个小朋友摆的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摆小棒写减法算式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捡树叶,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2、开汽车,看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五篇:《6和7的加减法》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