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课时培训教学设计(正式)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单元练习教学设计
(记90课时培训汇报课)
平师附小
徐亚平
【教学设想】
一直任教一年级数学,有幸与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现把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作一简要阐述: 1. 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条件出发,另一种是从问题出发。更多的教师会倾向于前者。但是我认为,由于中低段孩子的思维习惯,总是从读过的最后一个问题出发去思考;再者,有时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止两个,纷繁复杂的条件应该如何去选择?从以上两方面考虑,我认为,从数学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去解决问题,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2. 注重个分层练习与评价反馈方式,让练习课更生动。
传统的练习课或复习课总是在练习,讲评中循环反复,枯燥乏味,学生兴趣 不高,练习效果不明显,教师讲得又累又乏。怎样让练习课也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意趣,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练习,在练习中提升?
我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达到:第一个方面是精选练习题,选择本单元的典型习题,注意分层练习,如本课中选择了连乘、连除(第一个层次),乘加、除减、乘除结合(第二个层次),拓展提升综合题(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习题来凸显练习课的分层教学。第二个方面是丰富评价的反馈方式,这是提高孩子们练习兴趣的关键,所以我采用了学生板书,投影展示,教师板书,课件展示的方式反馈孩子作业,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了做对举手,点头,笑一笑,起立,给自己打勾,打星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丰富的评价中练习。3. 整合知识点,举一反三。
单元练习是整个单元的练习,如何把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完美融合,让孩子 真正做到内化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我通过让孩子们通过对连乘连除的两次对比,总结出:把一个整数连续分用连除;知道每份数与份数,用连乘。在这样的总结方法中让孩子举一反三。【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比较正确地判断哪两个数学信息有关系,且有怎样的关系,会口述解题思 路,并能够正确解答。
2、通过对“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比较分析,明辩两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并利用它们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检查和验证。
3、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设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明辨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好幸福哦,这两天有不同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你觉得我跟前面两位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实,这两天一直在下面默默地观察你们,发现我们百花小学301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出色,个个发言精彩,坐姿端正。徐老师忍不住了,对你们班主任说,今天一定要走上讲台与你们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
一、创设问题情境,连乘连除对比练习。
1.复习连除.(3个方阵共240人,每行多少人?)师:再过一个多月,迎来了我们最快乐的节日,是什么节日?我们学校要举行大会操表演。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什么问题?(3个方阵共240人)(每行多少人?)师:你们有什么疑问的吗?(提示: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两个数学信息够吗?)生:少了一个信息——每个方阵有8行。
师:现在三个信息了,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独立列式,让三个不同答案的孩子上黑板板书)
(1)24÷3÷8(2)24÷8÷3(3)24÷(3×8)
反馈:你是怎么想的?/看得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吗?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生说完后课件演示)是这样吗?(做对的举手,点头,眯眯笑)
小结(点住算式带着学生说):我们解决每行多少人时,我可以先求„,也可以先求„,还可以先求„
总结: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可以从信息出发,还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看需要哪些信息。
2.连乘连除对比.(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师:前天我们一起和老师也解决了一个方阵问题,自己轻声地读一读,你还记得是怎么解决的吗?(出示)
师:比较这两个实际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生说);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生说)
小结:像这样的题,把一个整数连续分,一般用连除。
像这样的题,知道每份数与几份数,一般用连乘。总结:信息变了,问题也变了,方法就不一样了。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是学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练习提升,综合应用。1.6本捆成一捆,8捆装一箱,进了20箱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 师:我校打算买一批新书,听说新华书店进了20箱书,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本?静静观察,还有哪些信息?(不说)你能解决吗?在练习本上写下你的想法。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生说师点课件。/ 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说的?/谁理解?你是这样想的吗?/谁能把他的想法告诉大家?
2.我们学校想买480本给孩子们作奖品,还是6本捆成一捆,8捆装一箱,让徐老师用小汽车去运,我的小汽车一次只能装9箱,一次能运完吗?
师:同桌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反馈:(收集孩子的答案,教师板书于黑板)
(1)480÷6÷8=10(箱),提醒写上:10箱>9箱,所以不能运完。
(2)480÷(8×6)=10(箱),提醒写上:10箱>9箱,所以不能运完。
(3)6×8×9=432(本),提醒写上:432本<480本,所以不能运完。师:你懂了吗?你看懂了哪一种?你看懂哪一种就跟你的同桌说哪一种吧。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对的小朋友给自己打个勾。
三、拓展练习,能力提升。
师:大会操和第一名的小朋友,还有一次抽奖的机会,李咏叔叔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邀请我们小朋友去砸金蛋,看我们能砸中什么奖品呢?
1.砸中“公园门票”:成人票25元,儿童票10元,我们一家五口获得多少钱门票?(独立练习,投影反馈。)
2.砸中“儿童剧场票”: 第一场:9:00~11:00第二场 13:30~15:30 第三场 18:00~20:00 昨天和今天共售出954张门票.每张门票10元。(1)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师:同桌一起读一读,解决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根据同学的提醒再进行列式。出示:(1)954÷2÷3(2)954÷2÷3(3)954÷(2×3)
跟第一种一样的起立,跟第二种一样的起立,跟第三种一样的起立。到最后没有起立的就是错误的孩子,然后让错误的孩子把说理过程说给他的同桌听。
(2)每天售票收入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四、总结提练,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第二篇:《“0”的突破》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勇夺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的事。表现了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学情分析
文章浅显易懂,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从夺取这块金牌的历史意义上理解,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重点·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录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奧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出示要求:默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放录像(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习兴趣。2.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第三篇: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板书:最小公倍数)2.复习倍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例
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例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
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4、反馈练习.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
(二)教学例2【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引入: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用短除式分别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板书: 18=2×3×3
30=2×3×5
教师提问:1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18的倍数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
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30的倍数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既要包含18的所有质因数,又要包含30的所有质因数)
2、观察集合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应包含哪些质因数?
教师明确: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2×3×3×5=9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
3、小组讨论:如果少一个或多一个质因数行不行?
教师明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就不能保证公倍数里包含18和30全部的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多一个质因数,虽是18和30的公倍数,但不能保证是最小公倍数.
板书: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4、反馈练习.
(1)先把下面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0=()×()×()
42=()×()×()
3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A=2×2 B=2×2×3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用分解质因数法求24和18的最小公倍数时,小华得72,小林得144.谁做错了?
可能错在哪里?
5、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①引导学生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
板书:
②明确:综合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商与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所包含的所有质因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短除式中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③反馈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④总结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⑤反馈练习: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24和20 28和21 16和72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用什么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它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的,希望大家能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1.填空.
(1)A=2×3×
5(2)A=2×2×5
B=3×5×7
B=()×5×()
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
2.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布置作业.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5 30和40 36和54 22和33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探究活动
最小公倍数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㈠、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玩吗?可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兰,她非常想爸爸妈妈带她到公园去玩,可是爸爸妈妈非常忙,没有时间。一天晚上,妈妈对小兰说:从四月一日起,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兰听了非常高兴,这下可好了,爸爸妈妈可以带我去公园玩了。那他们会选什么时候去公园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都会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的时间带小兰到公园去玩。
师:这是今年四月份的日历,那在这一个月里,他们会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先想想怎么找,同桌之间要不要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的可以发表意见。
生:二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能出现这种答案)
师:问题是那一天怎么来找共同的休息日,用什么办法找? 生:
师:同意吗?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
先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再找妈妈的休息日,最后找出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建议,请大家分工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同桌一人找爸爸的休息日,另一位找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共同的休息日。拿出练习纸,同桌可先商量一下谁找爸爸谁找妈妈的休息日,开始。生找休息日
师:找出来了吗,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生汇报师记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2、24 ㈡、激思引探,尝试思考: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他们先分工找出了爸爸妈妈的休息日,再合作找出了他们共同的休息日,下面同学和他们一样的请举手。
师:下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妈妈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你们在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他们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那4的倍数只有这些吗?加省略号。
师: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和4、6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4和6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是什么意思?你能和大家说得清楚点吗? 生:4和6公有的倍数。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象这样的数我们就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公倍数。
师:如果小兰想早一点去公园玩,你们说她应该选哪一天去呢?(12号)
师:在共同的休息日中12号是最早的一天,也就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再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我们找到了,还有吗?还有几个?为什么?如果我们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到很多。(加省略号)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
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12 师:那刚才我们找到了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 6的倍数
师:这两个图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公有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4和6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问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小兔和小猫在同一条路上玩跳格子的游戏,小兔每次跳2格(师演示),小猫每次跳3格(师演示)。师:你会接下去把小兔和小猫跳的路线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自已的练习纸上画出来,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画线路。
师:画好了吗,有发现吗?老师也画了一个,和老师画的一样的请举手。师:同学们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交流
师:小兔跳到的地方对应的数字有哪些?它们刚是哪个数的倍数?小猫呢?
师:小兔和小猫都跳到的地方它们对应的数字和2的倍数和3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数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什么名称。如果小兔和小猫继续往下跳,这样的地方还会出现吗?如果一直不停地这样跳下去,这样的地方相对应的数字会出现多少次呢? 师:板书2和3的公倍有:6、12、18……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有:6。
师:看到小兔和小猫玩的这么开心,小狗也想玩一玩,你们猜一下,小狗每次几格?请同学们也把小狗路的路线画出来,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不仅两个数有最小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三只小动物继续往下跳,还会出现三个同样跳到的格子吗?
师:刚才我们举了几个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例子,哪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要不要商量商量。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讲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们在找的过程中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同学们分工和合作来完成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这种方法叫列举法。2.基本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找出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和12 7和21 生练习。
师:老师这里也用刚才的方法找出了这两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对的同学请举手。8的倍数:8、16、24、32、48、…… 12的倍数:12、24、36、48、60、…… 15和30的公倍数:24、48、……
15和30的最小公倍数:24。的倍数:7、14、21、28、35、42、49、…… 21的倍数:21、42、63、84、…… 7和21的公倍数:21、42、…… 7和21的最小公倍数:21。
师:用同样的方法得确可以找出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怎样?
师:那当一种方法感到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另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些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想好后可以在小组之间商量一下。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7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21。
生交流汇报猜想: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师:只凭一组数我们是不能下这样的结论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生举例。
练习:学生说答案,师判断。
3和5 7和9 13和7 3和100 10和11 师板书结论。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同样你能举例来说明吗?生举例。练习:10和20 9和45 100和4 师:小结板书结论。㈢、小结提炼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还发现了什么规律。㈣、布置作业:
第四篇: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正式稿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黄土高原的资料,了解黄土高原。
2、课前播放《黄土高原》《信天游》《走西口》等陕西民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中心句
1、同学们,伴着陕西民歌,我们再一次走进黄土高原,去观赏、倾听、感受和品悟安塞腰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安塞腰鼓的?
出示PPT:填一填: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的安塞腰鼓!括号里,可以填词、短语,句子。
2、谁来填?还有谁来?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一)感受安塞腰鼓舞蹈的场面美
1、让我们先来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火烈。
2、是怎样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啊!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安塞腰鼓的舞蹈长眠。
3播放课文录音。
4、睁开眼,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说)(3名)
5、指名两名学生回答。
5、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PPT出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6、同学们,看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这样的写法同学们以前碰到过好多次了。课文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语气越来越强,声势越来越大,更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
8、怎样才能读出这豪放和火烈呢?
(不仅要用声读,还要用心读;语速要快一点,前半句要强健有力!)
9、行,谁来试试?。先指一名女生读,师评:作为一名女生,你能把鼓敲得这么响,真了不起!还能再加把劲儿吗?女生再读。师傅:这回更有劲儿了!我们再找个男子汉男子汉试试!指名一男生读。师:读得真带劲儿或:年级小,力气也少了点,拿出男子汉气概,再读!
真棒!来,咱们男女生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男女生读完之后,师:来,让咱们班五十多面鼓一起捶起来吧!全班一起读。
师: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
10、教师领读: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师:这样的变化,全是因为有了你——(安塞腰鼓)难怪作者会发出赞叹——
11、PPT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生齐说)“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感受安塞腰鼓鼓声的力量美
1、安塞腰鼓不仅场面豪放火烈,而且声音震撼人心。你听!教师领读: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发出——
第一个隆隆的朗读指导:才有了三十面鼓呢!再读!五六十面了!再读!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发出-----第二个隆隆的朗读后,师:这鼓声碰撞在教室的墙壁上,墙壁也变成了牛皮鼓面,让这鼓声冲出教室,冲出校园,让它响彻云霄!再读!
2.(指导读好隆隆,隆隆,隆隆)
3、这是隆隆的鼓点,这是隆隆的气势,这是隆隆的震撼,作者又一次发出赞叹——
(师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打鼓后生的形象美
1、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板书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隆隆的听觉震撼?你们看!PPT出示打鼓后生一段。
2、是打鼓的后生们!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请大家自由朗读12—14自然段。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们。
3、{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请你来!(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 血气方刚 元气淋漓 ……)}
4、是怎样的元气淋漓呢? PPT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能量!三个搏击变色设计。
5、师: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搏击,同学们,什么是搏击? 指名回答。百度词典里的解释是搏斗抗击。
师:你用拆词法理解了搏击,真好。那么,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到课文12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
6、引入“那农民衣包裹着呢……”打鼓的后生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们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
5.PPT出现四幅画面。第一幅 配音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六。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
师: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出现第二幅:
PPT:配音: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第三幅:
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顽强和韧劲儿和命运搏击!第四幅:
配音: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6、现在,你知道打鼓的后生们,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与什么搏击呢?
7、(出示打鼓图)生活这么艰辛,环境这么恶劣,但是,你从这些后生们的脸上,看到害怕了吗?看到退缩了吗?看到绝望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笑容,透过笑容,你还能看到什么?)(是啊,高原人民多么的坚强和乐观,他们用鼓槌敲碎了痛苦;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
7、领读: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使我们惊异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
8、读出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的那股顽强与乐观吧!读出你对他们的赞美!完整朗读12自然段。(你读的字正腔圆,很流畅,如果再多一点顽强那就更好啦!再读一次,让大家听出你对后生们的赞美吧!谁再来赞一赞他们?真好,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9、指名读:
来,带着他们的顽强与乐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10、领读“黄土高原哪,你——………… 师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感受安塞腰鼓的舞姿美
1、安塞腰鼓的好,还好在—— 引读课文——每一个舞姿都——
2、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 听,鼓声响起。(播放安塞腰鼓音乐)作者给这段鼓声配上了画面。出示: 愈捶越烈……痛苦和欢乐……
4、指名读。
师:这段话里,用词很特别。你们看?
作者连用了三组词义相对的词儿,这三组词语表达了这些后生的什么心声呢?你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出他们的心声吗?请大家先自己试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5、指名说(3个)(虽然他们……不,现在咱们就是这打鼓的后生,虽然我们,虽然咱们……)
(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很恶劣,但是我们不害怕,我们不退缩,我们要用鼓槌把痛苦敲碎!
虽然现实是痛苦的,但我们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6、对,这正是打鼓的后生的心声!也是整个黄土高原人民的心声!把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勤劳和坚强读出来!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读出来!(真好,我听出了顽强!我还想听出这五个感叹号的味道!真棒!我,我还听出了乐观!来,请左边的同学先读,右边的同学等左边的同学第一句读完再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舞姿变化、声影茫茫的壮阔场面!
三、回味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美
1、感谢黄土高原,他孕育了这样的一群人们,他衍生了这样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2、鼓美、人美、文也美。出示找一找:
1、到课文中去找出你觉得写最美的一句话。
2、在它的旁边写下你喜欢它的理由,留下你读书的印记。
3、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情绪。预设:
B、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是……(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
(充满了力量,听到了呼呼声,感受到舞姿的变化多端,浓烈的艺术享受……师部分评语:真好,今天你发言了这么多次,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你真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指导朗读。(指名两名学生读)
是呀,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读一读,背一背,将这样的美好留在我们的心间。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播放安塞腰鼓声音,让我们来给这段腰鼓表演配上画面吧。试背。齐背。
4、像这样,写的优美的排比句课文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还有哪些句子呢?作者的神思妙笔,让文字与腰鼓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激越豪放。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它的每一句话都写的很美,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下一课,我们再来继续交流、品味、欣赏。
四、反复吟叹,总结延伸 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2.让我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带着高原人民的敬佩,再一次发出赞叹吧: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课后延伸,由读到写
咱们海安也有这样具有魅力的舞蹈形式,海安花鼓,课后,请同学们像作者这样,用排比的句式,优美的语言,赞一赞咱们的海安花鼓!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正式)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莱溪杨梅坑小学 李静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汉族人。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被称为汉族人吗?
因为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汉王朝历经400余年,国势强盛。汉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因此,自汉王朝开始,华夏民族被世界其他民族成为“汉族”。(课件展示:西汉疆域图)
那同学们知道当时有没有和汉朝一样文明、强大的国家呢?(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 1 — 当时,有这么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朝都城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大家知道这条路是什么路?(课件展示:丝绸之路)
同学齐声回答: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板书:丝绸之路)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凯撒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 2 — 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全班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沿途的环境,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
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4自然段,看看第4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
— 3 —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
(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
(板书:等待、准备)
(3)“……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4)“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为什么说张骞是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板书:忠诚、机智、勇敢)
(7)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
(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作用。)
1.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石榴、红萝卜、葡萄、洋葱、胡蒜、胡葱、胡椒、、蚕豆、黄瓜、核桃、芝麻、苜蓿、良种马、胡琴、琵琶、佛教。
2、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丝绸、铸铁技术、开渠技术、凿井技术、漆器、金属工具、茶叶、铁器、陶器、蚕桑技术、四大发明。
所以说丝绸之路交流的是东西方的物产与文化。(板书: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
— 5 — 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教学背景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