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

时间:2019-05-12 18: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

第一篇: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1】鲍要武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中学

164007 【2】宋修志

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中心学校

161100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10月第1版,2014年10月黑龙江第5次印刷。

一、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重物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2)联系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

三、教具

滑轮、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2、新课讲授(1)引言

观察教材图12.2-1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大人让孩子帮忙,却把孩子吊了上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阅读教材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1定滑轮:在提升重物时,它的轴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的滑轮。○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旗杆上安装的就是定滑轮。

2动滑轮:在提升重物时,随着重物一起上升(或下降)的滑轮。○(3)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知识。如图12.2-3,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提升钩码时的省力情况,总结规律。1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它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它的优点是可以省力。○ 例题

1、已知物体和动滑轮总重为860N,要用不大于200N的力将物体匀速提起,问动滑轮和重物需要几段绳子承担?(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1如果不考虑动滑分析: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条件下,求绳子段数的题型分为两类:○

2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有n =(G动+G物)/ F。对于n的结果中小轮的重力,有n =G物/ F;○数点后面的数字,无论是否小于5,一律向前进1,不用四舍五入法,因为绳子的段数应该是整数。

n =(G动+G物)/ F=860N/200N=4.3≈5 即需要5段绳子承担,此时施加的动力实际为F=860N/5=172N(4)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如图12.2-4)。出示实验器材,认识滑轮组的构造,哪部分是定滑轮,哪部分是动滑轮。学生动手组装滑轮组,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重物的关系。

1判断省力: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由几段绳承担(包括系在动滑轮挂钩○上的那段绳),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图:

2绳的绕法:绳子的段数n为奇数时,绕线时从动滑轮挂钩开始绕线;当n为偶数时,○绕线时从定滑轮挂钩开始绕线。概括为:奇动、偶定。

(5)阅读材料:《科学世界》轮轴和斜面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实质是能连○续转动的杠杆。

例如:球形门把手、方向盘、水龙头、辘轳、扳手、钥匙、手摇铅笔刀、绞盘、石磨、手摇卷扬机、收音机的旋钮。

2斜面:与水平方向有不为零的夹角的平面叫做斜面。○例如:盘山路、金字塔、楼梯。

电梯事故----安全教育

7月26日上午,湖北荆州市一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导致一名抱着幼儿的女士被卷入电梯内不幸遇难。女子在遇险一刹那,奋力将3岁的儿子托举送出得以生还,自己却被电梯吞没。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除了对电梯进行定期检修外,有关电梯急停方式的安全知识普及,也同样重要。在电梯两端,都有红色的电梯急停按钮。在自动扶梯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可及时按下该按钮使自动扶梯停止运行。

3、课堂小结: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4、课堂测试:投影显示习题、学生分组解答、同学评析互动、各组竞赛排名。

5、布置作业:学生课外观看微课《滑轮》。

6、板书设计:

第2节

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实验

3、滑轮组

7、教学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全新的模式,有新旧结合模式。有的模式重视理论导学,有的模式重视实验探究,有的模式融合教育信息化。殊途同归,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从感知、识别、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应用等方面设计备个教学环节。

(一)知识的连贯性

课前复习提问的问题是上一节内容,既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很好的为本节课做了铺垫,避免了因故有知识的缺失造成的理解困难。

(二)开场的趣味性

新课导入时利用了教材的图片,既以教材为根本,又有趣味性,加之教师幽默的语言,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验的探究性

本节课由实验探究规律,深入浅出,印象深刻。学生对于自己归纳出的结论,记忆犹新、运用自如。实验操作简单,易于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实验探求新知,必能提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深入思考、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选题的典型性

在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之后,用精选的例题巩固新知识,题型贴近中考。对于一个知识点多题强化,对于一道题训练一题多解。

(五)讲解的实效性

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老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实验前演示幻灯片,将实验的注意事项标注其中,使教师的整体指导有效。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实验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六)作业的延展性

布置学生课外观看微课视频,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对简单机械的探索。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

(七)难点的简化性

1.蕴含高中知识

教材的漫画中人在上升时,未必匀速上升,可能是加速上升,加速运动是高中具体学习的知识;另外,提升动滑轮时,要“匀速竖直向上”提,如果不这样提,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2。

2.确定支点位置

动滑轮的支点随动滑轮的运动而变化。我们可以假设把动滑轮稍微向上提一下,动滑轮与绳接触、没动的点就是支点。

第二篇: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⒋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第2节 滑轮。(也可实物或课件导入)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81-83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81想想议议,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 2.参看课本p82图12.2-2,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 3.阅读课本P82实验,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4.阅读课本p83,知道什么是滑轮组?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5.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 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轴_____的滑轮叫定滑轮,轴_____ 的滑轮叫动滑轮,把_____ 和_____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定滑轮的特点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但能改变动力的_______。(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3.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_,但不能改变动力的_____,且要多费 _____。

4.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节省了_____,又能改变_____,要多费距离。5.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是:_____。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5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结合课件)定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定滑轮的实质: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_____________.(三)小组合作 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结合课件)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滑轮在使用时,如果它的轴______,这种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但是不能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的杠杆,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_滑轮.

2.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随物体_______,这种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但要____.它的实质是 _______杠杆.3.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使用它既可以_____,又能够__________使用一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4.把重力为3 N和9 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时,两力臂之比是______.5.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

B.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C.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D.省力多少是一定的

6.下列各滑轮组中拉力与重力的关系分别是:

师用课件展示答案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第三篇: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4.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3.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2.2 教学难点

1.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3.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动滑轮、定滑轮、绳、小木块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生活中的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6.2 新知介绍 【师】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生】可以用滑轮。

【师】那么用什么滑轮呢?我们刚看到的升国旗,是人站在地面上,把国旗升到上面去了,那么刚刚说的,如果人也在上面呢,这个时候怎么把货物运到上面呢?

所以我们不能用定滑轮,但是可以使用动滑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滑轮的几种类型: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师】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师】综上,定滑轮的好处就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那么现在,如果沿着不同方向拉绳子,一样可以将物体匀速举高,那么力的大小会一样吗?

【生】通过分析力臂,在斜拉的时候,力臂仍然是等于滑轮半径,所以力臂不变,力也不变。

【师】结论:

定滑轮特点: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2.动滑轮 【板书】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师】生活中的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探究使用动画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板书】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

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分析:当提起重物的时候,支点在哪里?

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把动力臂和阻力臂画出来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先用手比划)动力臂等于直径,阻力臂等于半径,即l1=2l2。滑轮组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生活中的吊车(下左图)其实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示意图如下右图。

【师】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生】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板书】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

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f。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f+f)。

动2.拉力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高度h的关系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3.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1)滑轮竖放时,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重物的几分之一。

2)滑轮组横放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时,F= f物,此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为:S=nS 物

物4.组装和设计滑轮组

【板书】由省力情况判定绳的固定端位置

1.利用F= G总,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则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则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3.动滑轮个数为N,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2N或n=2N+1时,使用的动力最小,即最省力

课堂小结

定滑轮特点: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动滑轮特点: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特点: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 课堂练习

1、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有的拉力中(D)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重,以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水平拉力为F,物体的重力为G,且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D)

A、F B、G C、G/2 D、F/2

3、如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G/3 ; G/4 ; G/5。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4、图1中A是动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上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26_牛的拉 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4__米。

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D)

A.20N;0.4m/s B.20N;0.1m/s C.5N;0.4m/s D.5N;0.1m/s 物体横放时,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1/n(绳子股数)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板书】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板书】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

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利用F= G总,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则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则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3.动滑轮个数为N,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2N或n=2N+1时,使用的动力最小,即最省力

第四篇: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 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 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3.教学用具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 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 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这个时 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 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却不能省力。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 方向)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 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 力就是物重的几分 之一。

第五篇:第2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第2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整装待发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还知道澳大利亚的动物? 生:(略)

师: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略)

幻灯片播放大陆漂移动画

师: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南极大陆。为何南极大陆没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生;(略)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前,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转承)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物很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尽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吧。

(设计理念:在这一小节里,我准备了大量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图片,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大量的图片可以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进而了解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第二站:羊毛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一)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生:(略)

师: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师: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生:(略)

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二)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生:(略)

教师小结:①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②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课件展示大自流盆地录像,让学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问什么井水会自己往上喷,知道大自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设计理念:这一小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第三站:矿产博物馆——“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生:(略)

教师小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师: 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生 : 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教师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课堂练习:地理填充图册澳大利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以大量的图片、地图等感性材料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对课文和相关地图的阅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澳大利亚之旅这个情景来进行的,时时处处都落实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分析地图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读图的能力,而小组间的讨论是希望学生能分享劳动成果,并提高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学生自主探究、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澳大利亚之旅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下载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鲍要武宋修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难......

    第2节 电功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

    第2节 功率 教学设计1[范文模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二节《功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第2节 功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道功率的定义、单位,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3.......

    第2节 电功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简单计算。 2. 能说出“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2节 内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

    第2节__欧姆定律_教学设计_教案(最终定稿)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欧姆定律,正确说出各物理量的单位,正确认识影响电阻的因素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欧姆定律的简......

    第2节 密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