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课我的新朋友 教学设计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滨湖小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第十课
《我的新朋友》教学设计
单 位:芜湖市无为县滨湖小学 作 者:黄生平邮 编:238300 时 间:2018年10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滨湖小学
教学设计
《我的新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滨湖小学
教学设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第二课时
一、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二、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三、介绍新朋友
四、讲评
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宣传
第二篇:第十课 我的新朋友
第十课:我的新朋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胶水、剪刀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简笔画)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图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分析书中范画,学习具体的表现方法。
(五)在班里选择自己的朋友,并进行观察。
然后进行绘画,教师指导。强调:抓住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表现。
第二课时
采用布贴或者纸贴的方法完成一幅朋友作品,体会与绘画的异同。
最后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 我的新朋友
课后札记:
第三篇:第十课《我和动物朋友》
第十课 《我和动物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综合手段,使学生通过有关活动,充分认识.了解人类的朋友——动物,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观察人和动物朋友相处时的情景。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动物,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面,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作美的情趣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采用绘画或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制作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感受
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审美目标: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各种人和动物相处的图片.磁带.油泥.色卡纸.剪刀.胶带.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油泥.色卡纸.胶棒等(还可以适当地带些蔬菜.水果等)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动物的习惯性动作,讲述动物的有关习性,体验动物给人类带来的乐趣。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讨论探究:
;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
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6.制作表现:
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通过绘画.剪贴多种方法制作。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绘画制作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画面。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
7.评价展示:
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8.拓展延伸:
可以让学生从文学.音乐等多个角度表现人和动物;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
第四篇:10《我的新朋友》教学设计
《我的新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人物画像等。学生:纸、彩笔、彩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1/2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新朋友
六、讲评
2/2
第五篇: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
《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喜欢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情感、态度。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交往,游戏守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3.初步学习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基本知识,会与老师、同学交往。
4.经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过程,学习交往的方法,在交往中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自己制作的各式名片、一朵花、一面小鼓。活动过程:
一、认识教师
1.展示“第六实验小学”背景图,简介学校情况。
师:在学校里学习,会认识很多的新朋友,那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大家很快的认识你,并成为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新朋友》
2.师生之间互相介绍。
师:老师想成为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想认识我吗?老师自我介绍(出示名片,介绍姓名、生日、电话号码、兴趣特长,并展示特长。)
二、说说自己
1.师:刚才大家都认识老师了,下面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下。(介绍前教师先告诉学生一些与自我介绍有关的知识,如介绍时先说说自己的姓名,接着介绍一些自己的相关情况,包括自己名字的来历、年龄、属相、兴趣爱好等。注意声音洪亮,说话完整))
2.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两个,以这两个为例,进行下面的游戏)3.游戏:击鼓传花、自我介绍(1)讲解游戏规则。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然后用一块布蒙住他的眼睛,由他来充当我们的小鼓手,进行击鼓。谁愿意来?
学生很积极,纷纷举手。
下边的同学就听着小鼓手的鼓点声来传花,传的时候请按照顺序,一个传给一个。如果小鼓手的鼓声急促,下面传花的同学就要传得快些,鼓声慢就传得慢些,老师叫停,小鼓手就停止击鼓,花传到谁手里谁就给大家作自我介绍,听明白了吗?
三、谁的新朋友多
1.你能叫出班上几个同学的名字?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叫,同桌相互记一记、比一比。
2.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多。全班进行比赛。
3.同学们,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新朋友的名字的?(学生有的说可以看课本、作业本封面等;有的说可以问别人;有的说可以听老师叫名。)
四、互送名片交朋友 1.和老师交朋友。2.和同学交朋友。3.游戏:找朋友。
播放音乐《找朋友》,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互相交换名片。(鼓励学生大胆活动,去寻找新朋友。)
4.读名片,与自己的新朋友握握手。(学生遇到看不懂的名片还可以请教新朋友)
五、互相帮助快乐多
1.你们刚上小学,一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和不快乐的事,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能对朋友们说说吗?
2.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你希望谁来帮助你?哪个朋友帮助了你? 3.你帮助谁解决了问题?你对他说了什么?你们快乐吗? 朋友帮助你,你帮助朋友,大家都快乐。
播放歌曲《找朋友》,师生一起跳集体舞,感受“朋友多快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