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8:5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德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德育教案》。

第一篇:幼儿德育教案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 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通过确立“好榜样”、“你真棒”的评选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如:游戏《找朋友》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如:《健康娃娃》的评比,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利用体能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利用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能力。如: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建筑物、公园等,不仅让幼儿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萌发爱自然、爱家乡的真实情感,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日常生活的练习。《纲要》中曾指出:“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来园、离园时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 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游戏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用具等常规行为的练习,使幼儿的习惯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建党”、“建军”、“国庆” 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利用“妇女节”、“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间或墙体,布置、设计“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美丽家园”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对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丽、家庭的幸福、班级体的温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人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图书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表演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利用“家园联系”、“育儿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并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的观念。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1、表扬与奖励。表扬与奖励不仅是对幼儿良好道德行为表现的肯定,还是为幼儿树立了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要学会挖掘和整理幼儿的优点及闪光点。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养成了自我的思想,缺少了互帮意识。在一次午睡后的着装时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总是不会穿衣服,旁边的小女孩看见了便主动给予帮助。见到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对小女孩进行了表扬与奖励,从那以后,不仅小女孩更加热心助人了,而且班上热心的幼儿也变多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还能对其他幼儿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2、批评与惩罚。批评与惩罚不仅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还是为其他幼儿树立了一个反面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适时捕捉和记录幼儿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否定使幼儿明白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并体验这种行为引起的不愉快与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某幼儿在游戏中故意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可先向他示意、提醒或警告,如还没起到效果,教师便可请该幼儿暂时离开集体,停止他参加游戏的资格。又如:有些幼儿经常会有些暴力行为,在教师多次教育后任无改观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每周的“评比乖娃娃”对该幼儿不给予“大红花”或“小星星”的惩罚,使其明白缺点及过错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督促其改正不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帮幼儿改正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警示与教育的作用。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少用批评、惩罚,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德育的主体是幼儿,“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学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其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如: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常规等直观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形成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和引导,运用一些实践练习,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在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让幼儿自主参与共同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培养和教育。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总之,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三)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

幼儿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调一致,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协力教育好我们的幼儿,确保幼儿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第二篇:幼儿德育浅谈

幼儿德育浅谈

一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折射着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当今的国民教育已经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帮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幼儿品德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应该采取哪些解决方法呢?

一:幼儿“德育”地位的不明确

在幼儿的培育过程中,许多家长和教师把智育放在首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把《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德育内容当做空洞的摆设。

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心和基石,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明确德育的地位有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要把《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理解吃透,并且创造出更多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大力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让每位家长知道德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

终身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孩子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过分溺爱、过分放纵、对他们期望过高,都会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家长的“事事包办”原则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权利,也阻碍了他们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幼儿应该在这个年龄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幼儿的冷漠、自私、专横,没有同情心。

家长们应该以爱为切入点,让幼儿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教会幼儿学会感恩。把家庭也当做一个小课堂,教会孩子尊敬父母和长辈,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分享的快乐。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幼儿,应该教会他们基本的生存技能。例如系鞋带,既锻炼他们小肌肉的发展,又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家长们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每天的积累,每件小事的积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德育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重视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有许多启蒙教材流传至今,我们熟悉的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对幼儿的道德标准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现代的幼儿教育中还没有一本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以幼儿德育为题材的教材。

幼儿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感,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的更新德育的教育素材。教育素材的选择贴合幼儿生活实际,不要简单的背诵名人事迹,增加更加生动有趣的有情节的教育素材,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同情心,移情移景,使道德故事转变为幼儿自己的道德行为。

幼儿德育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家长们对幼儿的错误行为简单的训斥,起不到教育作用,他们只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不知道错在哪里,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们简单的口头教育使德育教育变得乏味,没有色彩。

在德育过程中家长们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对幼儿的正确行为进行鼓励,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对错误的行为要采取以理服人,耐心纠正。家长们要多带幼儿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不要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幼儿教师们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从幼儿的生活细节中捕捉教育内容,例如孩子们在喝水的过程中,老师们要让孩子们

学会谦让,小朋友先喝,自己再喝。在杯子的摆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教育的素材要及时更新,德育的主题也要有变化。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德育。例如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上要温馨、宽松、民主、充满爱意。尽量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自豪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把德育内容与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

四、家园脱节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目前幼儿教育的家园脱节现象比较严重,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首先,家长们认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只发生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有些教师也害怕与家长沟通,有些家长们的过分要求让教师对家长产生惧怕心理。这些原因导致家园沟通不畅,教育的脱节。

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从教师做起,转变观念。教师要及时的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要充满热情耐心和爱心感动家长,向家长们介绍一些良好的教育方法。作为家长,要抱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对于不足之处在家庭生活中加强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强

化。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减少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感。教师们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灵感,丰富德育的方法和内容。家长们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幼儿园也可以开办一些有家长参与的主题活动,例如春天到了,组织家长和幼儿参加植树活动,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家长幼儿和教师汇融为一体。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们也可以多布置一些幼儿与家长互动的作业。例如,我帮妈妈洗洗脚,我帮爸爸捶捶背等。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享受劳动过程,培养他们爱父母爱家人的品质。

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携手解决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新德育思路,创新德育方法,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良知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本站推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文章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关键词:情感共鸣养成教育德育网络道德主体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步没迈好,后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就会陷入被动的“纠错”泥潭。健全的基本人格品质和健康地体格同等重要,是幼教工作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使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德育要从幼儿抓起,做好幼儿的德育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讲《大姑与小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如:激发幼儿给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帮助年龄小的伙伴穿衣服,关心植物生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时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贺,给老师端水„„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点点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儿深受感染的同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

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因为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要占去一半时间,这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机。并且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的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小朋友梳完头,她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就连伙房叔叔给我们班送饭添菜,孩子们也会主动地说:“谢谢叔叔!”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我们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有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这其中,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强,老爱和别人对着干。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特别倔,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开展“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搬到游戏中,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家长显得特别激动开心。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老师帮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体验家长的爱意,并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与老师共同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启蒙教育。此外,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而且,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例如,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后,一次为了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长们告诉我:“我的孩子现在一扔东西就要找果皮箱,还时时监督大人呢!家里喝过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还潜在进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些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的、有序的进行。

四、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外因主要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忽视幼儿地位与作用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会使德育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状态,从而极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幼儿道德学习是在成人的指导下的自主行为,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例如,为了引导幼儿认识国旗并培养幼儿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我没有采取枯燥讲述的教育方式,因为那样一来幼儿无法真正理解,而且也不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引导孩子亲手制作粘贴国旗,在剪剪贴贴中,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兴奋、主动探索的状态,另外还带着孩子们学习升国旗、学习唱一些国旗的歌……既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又在玩中进行了爱国启蒙教育。总之,幼儿德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从情感入手,以幼儿为中心,创设各种德育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行,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第四篇: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孩子们越来越被丰富的物质享受包裹着,接受着过度的关爱,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使家长们大多数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加强幼儿德育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设和谐、积极的精神环境,以情感为支点实施幼儿道德教育

(一)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加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的学习内容,我们在《绿色的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带孩子去植物园观察,通过游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适时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不乱吵乱叫等,让幼儿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爱自己的家园、爱我们的大自然。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帮助爷爷奶奶的活动;每年的助残日,组织小朋友到“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为他们演节目、送礼物,还进行“为残疾小朋友募捐活动”,向福利医院的儿童献爱心;汶川、玉树地震不仅牵动着成人的心,同时也触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亲手将自己的压岁钱放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们懂得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孩子们奉献的不仅是钱物更主要是他们的爱心和高贵的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让孩子参观我军军史馆,孩子们知道了很多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是培养孩子理性辨别能力的教材。我们建议孩子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增强孩子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电视网络等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我们建议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幼儿心灵,预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方面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注重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养

1、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义,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帮助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及时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对伤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2、运用各种感官如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建立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帮助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错误尝试,以提高道德判断力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对于决定孩子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作出的反应。如有个孩子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

负我,就应该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训我。”所以,幼儿的道德判断倾向依赖于权威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权威的结果的恐惧和避免惩罚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权威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服从。皮亚杰说:“幼儿的第一个道德是服从,而所谓善的另一个标准长期以来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见,在幼儿阶

段,成人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幼儿近乎绝对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权威人物——父母、老师。然而孩子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该正视孩子主体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在此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和幼儿之间保持民主气氛,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成人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比较注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对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生活中在发现问题时重视幼儿自己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这样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如:当孩子在有了矛盾时会用讨论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流、谦让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赖老师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经验帮助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从外部规则、成人控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从自主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需要中产生道德意识。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考,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辨别力与判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重组自己的道德认识。有的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较低,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因为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师引导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游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可以组织讨论各种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道德问题,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同伴间友好交往的快乐感受。

三、注重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挫折的体验,通过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延伸到对社会的正确态度,由健康心灵的塑造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对人的信赖心和同情心,需要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养起来。

由于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片面认识,导致普遍重视孩子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导致孩子在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例如:孩子来到教育机构,父母提供“顺利”成长的“优越”环境变了,在家被视为“小皇帝”的地位变了,没有人再谦让自己,孩子之间开始有冲突,产生挫折,其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则始终保持缄默,此时孩子应该懂得: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免冲突的发生,并在冲突发生时,努力寻求冲突解决办法,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是幼儿道德判断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间接地决定着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句老话深刻地揭示了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教育重基础,基础重塑德!德育应重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从内部而非外部,应该养成而非培养!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里的德育

浅谈幼儿园里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 培养 渗透 分享

幼儿德育是教师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传统的文化思想、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一、幼儿园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传授知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德育,幼儿就不能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幼儿园德育的意义

在动物世界里,小鸟从出生后,就开始学习怎样填饱肚子,然后学习觅食、飞翔。在离开妈妈之前,大鸟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小鸟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动物界的规则。因为它们知道: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爱。

可是,许多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并不清楚。他们对孩子采取的是“过度保护主义”。针对这一现象,有位教育者曾经这样说:“你的手再长也没有孩子的路长;你的覆盖能力再强也覆盖不了孩子一辈子的前程;你的翅膀再大也遮挡不了孩子一生的风雨”。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懂得吃苦、知道容人让人、能与人合作、有奉献精神、会独立做人做事的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人生少些风雨,多些机遇。这才是做父母的真爱、大爱。

(二)德育的任务

培养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是我们进行幼儿德育的终极目标。学做人是孩子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的德育目标正是使孩子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的行为。所以,我们实施德育的预期效果是:使孩子们具有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并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乐于分享等。

二、德育从哪里入手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幼儿园的教育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里都有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适时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一)日常教学中的渗透: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例如,在讲到《洗小手》一课时,教师带领幼儿读儿歌,通过学儿歌,孩子们了解了洗手的步骤: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还要用毛巾擦一擦。对孩子们来说,熟读成诵并非难事。但是,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了。教师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教育了。要向学生说明讲卫生的必要性,讲卫生可以预防病从口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可以随机提议: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同学们讲卫生的决心。久而久之,帮孩子们养成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进而自觉维护班级卫生的好习惯。

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德育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具体到小事上,具体到一言一行上,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好习惯,坏毛病”之类的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让孩子们踊跃发言,指出什么习惯是好的,值得提

倡和继续发扬的;什么习惯是不好的,需要小朋友们改正的。认清了是非,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幼儿自发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获得优秀品质最有效的驱动力。

(二)时时有教育

德育教育并不只是课堂的专利。课堂外,游戏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性:不善于同别人分享、说一不二„„比如有些孩子就很霸道,手里的玩具不让别人碰,还到处去抢玩具,甚至和小朋友大打出手。这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制止和纠正他们的行为。同时向学生渗透合作意识和分享教育。教育孩子们班上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要互相谦让,团结友爱;游戏结束后,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品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师以身作则作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典范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伤心难过时,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关切和爱抚,老师轻声的询问、温柔的搂抱,让幼儿在感动之余,学会如何积极关爱、抚慰别人。在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我耐心地帮孩子把身上擦干净,然后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的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时,孩子们不再乱叫嫌东嫌西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和水杯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正是老师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教会了他们如何关爱别人,并体会到关爱和付出带来的快乐。

(四)创设适宜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幼儿

由于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小蚂蚁搬豆豆》是一篇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它通过叙述蚂蚁波波找豆豆,想办法与小伙伴兴兴搬豆豆,以及搬回家请妈妈炒豆豆的过程,为幼儿塑造了一个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快乐的小蚂蚁波波的形象。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于是我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高度和幼儿的视线相平。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数数小蚂蚁,还会联想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蚂蚁身上的宝贵品质。这样,既规范了幼儿的行为,又在潜移默化感染了幼儿,完成了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德育的内容

好的品格和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心智呈良性健康地发展,使其终身受益。幼儿园里的德育,主要包括对哪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呢?

(一)责任感

所谓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答应做的事就要做到,会思考到行为的后果,不做找借口及怪罪别人的事。

在我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小插曲:小朋友总也记不住自己用的水杯放在哪里;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却装作视而不见;答应老师的事不一会儿就忘到脑后;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往别的幼儿身上推„„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正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首先,教师要教育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所谓责任是不管乐意与否都必须要做的事,是否有责任感体现了一个小朋友的修养。比如在放学前应把玩具收拾归位;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书本;在睡觉前会自己整理书包;轮到值日,记得给花草浇水„„做到这些,你就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看图书,都想把书放在自己的前面,大家拉着书角,把书扯破了,老师就要要求幼儿把图书补好后再看。再如:在玩玩具之前,我们先和幼儿说明游戏规则以及违规后的处罚办法。如: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玩好以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否则教师就要收走玩具。在意识到违规的后果后,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一直保持到游戏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给孩子对某事或某人负责的机会,就是帮助孩子成为值得信任和可靠的人,并从自尊之中培养自信,自信之中培养责任感。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擤鼻涕、并把手纸扔到垃圾筒里;把自己的衣物和文具收拾妥当等。在幼儿园,孩子是很乐于听老师的话,和帮老师做事情的。哪怕是捡一个垃圾,拿一本图书,老师的一句表扬会使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进而强化了责任感。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责任不仅是一种性格特征而已,更是我们解决每日情况的态度。

“责任”是一个小种子,我们期待它能存在孩子心里,等待它开花结果。

(二)学会尊重

所谓尊重,就是对待别人能将心比心,欣赏和接纳彼此的不同,别人讲话要仔细聆听,并且有礼貌,有同情心,不做欺负及嘲笑别人的事。

学会尊重,就是以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以谦恭而体贴的方式对待别人,显示你珍视他人。杜威说:人类最深的驱策就是“期望成为重要的人”。每个人在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使自己成为“重要的人”。这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在缺乏尊重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在日常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为:对同伴傲慢、轻蔑,缺乏教养,对周围的人猜疑、缺乏信任,言语粗鄙,爱顶撞人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有杰出的作为。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除非孩子受到他人以尊重相待,否则他无法看重自己。

礼貌是尊重的开始,是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必须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直接原因。目前孩子们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几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这使得现在的孩子在家如同小皇帝或小公主。长期的骄纵溺爱使得孩子们的礼貌和尊重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对家长和教师的不敬言行,他们或者在言语上出言不逊,或者在行为上鲁莽无礼。如有的孩子张口“去死吧”等,在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更是拳脚相向,毫无风度可言。由此可见,现实的教育状况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在具体开展尊重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通过挖掘民俗和民族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走进家庭、社区,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礼仪,如在“九九重阳节”,组织孩子们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长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快乐,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生活,同时充分感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幼儿交往礼仪”“我与文明手拉手”“小手牵大手”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期望看到幼儿园里的新风貌,看到孩子的成长,小朋友们和谐互助、相亲相爱,多么美妙的画面!

(三)诚实守信

我国幼儿园的保教内容中对德育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诚实”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幼儿诚实品质及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要向幼儿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就有针对性的找些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阐明它的教育意义。故事《狼来了》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枕边故事,对如今的孩子来说仍不过时。通过这个故事,使孩子懂得: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守信。另外,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个卡通形象,只要它诚实,都会于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自己的诚实守信和言行一致,为孩子做诚实的表率。

其次,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诚实的言行,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孩子。如有的幼儿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又撒谎说是自己的,教师要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后要归还致谢,这才是个好孩子。另外,做了错事,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总之,教育无定法。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也一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不诚实情况要灵活地处理。坚持将幼儿的诚实教育进行到底。

(四)分享

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故事《金色的房子》就是一个关于分享的好教材。故事中的小姑娘拥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当小朋友们提出想进去玩时,小姑娘因为自私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再次打开门,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它们的友谊。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感

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 础上,我又组织幼儿进入角色表演,让他们设身处地,从而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与同伴分享”是快乐的事情。同时意识到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真诚地无条件地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分享是幼儿亲近同伴、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方式。但是要让幼儿做到真正的分享,却不是件易事。首先,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分享过程中较难克服自我中心。其次,对于成人而言都比较难做到的主动分享、无条件分享,对于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幼儿乐于分享的品质,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幼儿本身形成合力,只有随着相关品德教育不断地渗透式推进,随着幼儿在与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中的积极体验不断增强,当分享、助人、合作等行为为幼儿身心带来的愉悦,成为幼儿的内在需求或动机,幼儿的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就会更加自觉、稳定、深化。

(五)耐心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培养孩子有耐心,不仅能够使班内有秩序,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更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做事有耐心的品质对孩子日后自身心理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且幼儿本身稳定性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转移较快,所以,专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要想培养孩子耐心专注的品质,在幼儿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应排除无关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可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有碍耐心的形成培养。

2、避免幼儿过度疲劳。3—6岁的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使注意力涣散。孩子也会对此产生逆反情绪,更加不喜欢该项活动,不利于耐心的培养。

3、幼儿的活动应从兴趣入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如教幼儿穿衣服时,教师可编成儿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吱吱吱上房子。”孩子们在乐中做,在做中学。

4、幼儿耐心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应全力支持幼儿,使其有始有终。

四、给教师和家长的小忠告:

为了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道德标准。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教师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要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由衷地称赞一声“你真棒!”,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在不断的赏识中,孩子有信心也有意志地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德育要持之以恒。

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决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他们可塑性强,但控制力弱。在掌握了行为规范之后,应该不断地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练习和强化,才能最终规范化,并内化为处世待人的习惯。而只有当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它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品质。所以,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己无尽的爱和耐心、包容,长时间地致力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力军,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德育是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小处着眼,实施点滴教育,多方携手,持之以恒,方可养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家园同步,加强沟通与反馈

任何形式的教育单靠幼儿园都是不够的。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等形式,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反馈幼儿的情况。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以便家园同步,形成合力。如选取《孩子经常提出无理要求怎么办?》、《面对任性的孩子》等主题,与家长交流、讨论,通过这些座谈,使家长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幼儿德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德育方法,使幼儿的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2]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1)

[3][4](英)洛克.教育漫画.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3,72

下载幼儿德育教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德育教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大班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学期晚期,是由学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

    幼儿德育[小编整理]

    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姓名:刘蓉学号: 200910033012 系别:教育管理系 年级: 2009 级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胡蕾职称: 讲师2012 年 4 月 16 日 安顺学......

    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德育

    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随着幼教工作的不断发展,幼教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幼儿知识德育的一些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幼儿教案

    [小熊戴着粉红色的帽子出去玩,一阵风吹来,把小熊的帽子吹 跑了。小熊要去找帽子,正巧遇到小青蛙。 小熊说:“风把我的帽子吹跑了,你愿意帮我去找帽子吗?” 小青蛙说:“行啊,母鸡在......

    幼儿教案

    二、教学活动建议 1、建议用儿歌辅助幼儿记忆动作顺序:附儿歌 打蚊子儿歌 嗡。。。。。。啪,嗡。。。。。。啪。 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 打不到蚊子,真生气 小小蚊子,真淘气......

    幼儿教案大全

    幼儿教案 (一)目标 1.乐意看看、听听、安全视频,理解故事内容,增强防火意识。 2. 能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火的认识和玩火可能导致的后果。 重点难点:增强防火意识,说说对火的认识......

    幼儿教案

    《影子》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 体验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萌发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 已有做手影游戏的经验。 2. 台灯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它们是......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水生动物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不同的水生动物。 2、引导幼儿懂关爱、保护水生动物的情操,懂得保持水的清洁的情感。3、尝试用美工的方式表现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