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小排球教学效率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小排球教学效率教学设计
摘 要:我??女排是世界顶尖强队之一,曾获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佳绩,现总排名世界第三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排球,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精神振奋,增强民族自豪感,强身健体,从而更主动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当中去。
关键词:提高效率 强身健体 主动学习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以“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遵循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1岁左右。好表现而且思维活跃,动作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较好,直观接受能力较强,但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及兴趣难以长时间集中。[1]
三、教材的选择、分析与处理
本教材选自《体育与健康》水平三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垫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其灵敏、快速反应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正面双手自垫球,是各种垫球技术的基础,其手型有抱拳式和叠掌式,本课教学采用的是叠掌式。
本课教学选用的器材为软式排球或气量不足的排球,因为这样球体软,击球时无疼痛感,安全性高,可消除小学生初学排球时的心理障碍,同时好控制,学得快,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该教材共用五课时完成,本课为该单元第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90%以上的学生理解正面双手自垫球方法,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通过本课学习让50%的学生能完成排球正面自垫球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动作标准的垫多次球,并能担任“金牌教练”职务。
3.提高学生控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4.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勇于尝试、勇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伸直、夹紧、脚要移动快。
教学难点:击球点准确、手臂和身体的协调用力。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拓展法、直观演示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法、游戏法等
学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团队合作学习法、游戏法、评价法等
七、场地安排与器材准备
器材准备:排球若干,教学挂图一幅,录音机一台。
八、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7分钟):
(1)课堂常规。
2、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排球历史简介: 源于美国,1895年由威廉摩根教授发明。当时网球与篮球已很盛行,他发现篮球过于激烈,网球参与人数太少,于是就发明了排球。当时是用篮球的场地和球进行比赛的,中间立上一张网,后来感觉篮球太过笨重,就用羊皮囊子制作出初期的排球,后经多番场地、规则、球体的改进进,演变成现在的六人制排球。我国女排是世界顶尖强队之一,曾获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佳绩,现总排名世界第三位。
4、热身操(球操)。从中贯穿一些排球的基本步法和手法编成球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各种关节,最主要的就是熟悉球性,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
2.自主学与练(30分钟)
(1)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 ――24′
①通过教学图片的观看和讲解示范垫球的技术动作。动作要领口诀:两手四指,交叉重叠,拇指靠拢,手腕下压,两臂伸直,夹肩夹臂,小臂外翻,形成平面,腕上击球。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垫球的分解技术,让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利用口诀简单易懂,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2]
②垫击固定球。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持球伸出,另一人原地垫此球,垫球前两人都要重复手型的口诀,体会动作要领,击球点和击球的力度。练习要求: ①在击球时,要小臂夹紧、手腕下压、肘关节伸直。②边做动作边说出动作名称。③小组成员间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的完成动作,同时通过手臂的角度控制出球的方向和力度,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③垫“一次球”。练习方法:①每人一球,自己抛垫一次,然后接住。②预设问题“观察球离手后的路线变化”。练习要求:①只允许垫一次。②每次垫球要求动作标准。③球离手后观察球的路线。
④挑战多次球
练习方法:①两人一组,垫一次球接住,连续3次都是好球的,可以挑战2次球,再成功可以挑战3次球,以此类推。②预设伏笔,我会在巡视过程中选出四位最优秀的同学,在以后的排球课上,担任“金牌教练”职务。
练习要求:①一人垫球时,另一人对其大声评价 “好球”。②两人轮换练习和评价。③必须做到动作标准。
设计意图:
1、学生总垫一次球,虽然动作标准能得到强化,但长时间会丧失兴趣,这个时候也是学生最迫不及待想尝试垫多次球的时机,此时给学生一个挑战多次球目标,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都是愿意得到他人认可的,同学对其进行大声的评价“好球”时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欲望。另外,两人一组还有个竞争性,同时也能刺激学生拼搏争强的意识。
3.游戏 蚂蚁搬家 ―― 6′
练习方法:学生分成四组,站在在场地的四角上,比赛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去取对方家内的排球,规定时间内本方家内球多的队胜,最后进行点评。
练习要求:1.一人一次只允许搬运一个排球,2.只允许搬运指定组的排球,3.前方队员没有将球放入家中,下名队员不允许出发。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内容设计这个游戏,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下肢的爆发力,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安全运动的意识,协作配合与团结合作的能力。
(1)恢复身心(3分钟)
①教师带领做放松操,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②小结本课,归还器材。
结语
通过讲述各种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高教学中小排球教学效率,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学习小排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冯忠甲.提高排球教学效率的有效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12期.[2]邓淇元.排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识谱
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核心的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欣赏的基础上用乐器进行演奏,表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实施“双基”教学,识谱视唱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之一,识谱教学是学生进行演奏和唱的基础。因此,加强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一、小学生如何学会识谱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前提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小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了,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音乐乐谱的能力,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时期,音乐塑造性非常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在学习中懈怠,不能长期地坚持。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学习音乐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大部分是喜欢唱歌的,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歌谱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学习,也会爱上歌谱,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分析自己已经熟悉的歌词,分析歌词在节奏和节拍上的组成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识谱意识和识谱能力。
2.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谱表和音符的学习。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乐谱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识谱,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表面东西的理解,以演奏的方式,表达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出作者制作歌曲时要表达的音乐氛围,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创作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乐谱,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技巧的讲解,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会识谱
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留下一些无意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播放几遍后,就把乐谱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际的乐谱和自己想象中的乐谱进行对比,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然后由老师进行视唱,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识谱学习。老师视唱几遍之后,可以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识谱视唱的培养
1.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第一阶段的培养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教学是音乐中的精髓,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的发展而言,节奏是先于旋律和声音产生的,旋律依附节奏而存在,节奏在音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唱歌、跳舞、器乐、视唱以及欣赏等许多学科中,节奏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学好音乐,掌握好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是关键。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学习由单纯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第二步学习带有符点音符和休止音符的节奏,第三步学习各种不同节拍的节奏。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再去认识音乐的曲谱。让学生通过模仿,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前,让学生进行视唱是不合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唱,而且难度太大,学生不能接受,从而厌倦对音乐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听辨学唱。“听”是学生识谱的准备阶段,是让学生接触认识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一个听不到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唱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而这些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唱歌和识谱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识谱创作了必要的条件。唱歌是学生由识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示范视唱,学生通过教师的视唱,掌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试唱,进而让学生学会识谱,最后学会视唱。
第四阶段是让学生通过看谱唱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歌和军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视频视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
识谱视唱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认真地理解,从而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涵。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唱准音调,掌握音乐的节奏,这样的教学使得识谱视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足够充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音乐家的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对学生的视唱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学生学会识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感受美,并对感受的美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新闻.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陈曦.中小学合唱训练中的识谱视唱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3]张茜.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D].西安音乐学院,2012.[4]王莉慧.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2.[5]孙鹭.关于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分类、分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2.[6]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编辑 温雪莲
第三篇:排球教学设计
荣成市幸福街小学
学校少年宫(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教学设计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幸福街小学学校少年宫排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根据小学六年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利用一些生活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意识,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和亲身体验欲望。二设计思路
本课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时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线,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合作交往,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谦让、学会了助人。而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从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首先带领学生做操,熟悉球性,再做简单的讲解、提示,让学生模仿,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在教授正面双手垫球时,先从击球的部位开始,引申到全身协调用力。分步教学 ①教师出示挂图式示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学生观察模仿。②集体式分组做正面双手垫球,模仿练习,重点体会“一插、二夹、三抬”动作。③分组式分散练习固定球式教师抛球。
3、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学法的指导,力求从学生学法入手,教法组织围绕学法展开,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到了引导、调控作用。课堂上创设多种不同的场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选择器材,方法去练习,营造轻松、和谐友好的学练氛围,从而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组织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机会。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友伴分组、随即分组、散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组织“形散而神聚”
5、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能力展示,体验成功快乐,保证心理健康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组间交流,合作学习确保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小排球是小学体育活动的基本教材,这个教材的基本特点是趣味性强,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既与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又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练习,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但正规的竞技性排球教材较难提高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进行设计,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在排球游戏中展开,在合作、创造、玩耍的情境中进行,使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过程中对排球运动产生兴趣。小学六年级学生篮球基础差,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而淡化技术要求让学生在玩耍中学练,在想象中学连是本课的设计基调,可以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上肢能力,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运动技能: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技能。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运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进行排球的练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社会适应:在排球垫球练习中,与同学团结互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做正面双手垫球动作,力度适中,方向准确。
教学难点:击球部位准确,用力柔和,垫球中全身协调用力。
五、教学过程
1、直观性引导阶段
2、自主性练习玩球,看谁玩的方法多、花样多。再简单介绍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可以组织一抛一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领悟性学练阶段
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让学生大胆想象,展示出排球
各种玩法及在练习中相互配合的方法,进而引导他们有选择性进行自主学练。在教授正面双手垫球时采用先从准备姿势开始,引申垫球技术的学习。第一步:垫球前的准备姿势。第二步:手型,击球部位。第三步:上肢、下肢的用力顺序。重点提示插、夹、抬动作重点。
4、自创性学练阶段
在学生自主学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排球的其他的练习形式,自我创编垫球动作的学习环节,步骤。引导他们进行《保护家园》的游戏。利用游戏有效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为今后的跨一步垫球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本节课,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乐于助人。
六、稳定情绪身心放松
为了让学生在高度兴奋的学练状态中,身心得到合理的放松,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和放松舞蹈,师生交流说说各自在垫球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组织学生唱歌并伴奏《幸福拍手歌》,学生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本节课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四篇:排球教学设计
体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排球:垫球 2.身体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垫球:垫球要点身体素质得快速移动,反应快,移动快速
垫球:协调用力,插、压、蹬、送。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全班建立垫球技术表象,说出怎样移动的更快和了解排球的有关知识。
2.技能目标:A 基本掌握垫球技术,使50~60%的学生能协调的自垫5次,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
B 提高快速移动的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训练快速反 应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发扬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导入 2' 1.整队待命
2.导入新课3.明确内容、目标
3.师生问好
4.情景:排球比赛“五连冠” 5.宣布本课内容、要求 6.安排见习生
要求: 体育委员整队 快、静、齐 集中注意力
声音洪亮 见习生随堂看课
二)熟悉球性 4'
1.情景:现我国排球现状,积极健身
2.介绍击球的几种方法
3.巡视指导、参与
1).用排球玩“打猎”游戏
2).模仿练习
3).自创练习
要求 :1.充分活动各关节 2.启迪心智
组织:先密集站立,后男女分两组围成圆站立
三 模拟排球赛4'
方法:不使球落地 思考:如何控制好击球的方向
1.情景:苦练本领,立志再夺冠军
2.讲解方法
3.提示:采取哪些方法把球击出
4.巡视指导、参与
1.学生自由发挥把球击起
2.练中想
3.听哨声停止
(听口令抱团结合8人一组,练习中探索8人一组围成圆形1)
四
归纳要领3' 击球部位,移动,用力方向
设疑:为什么控制不好球的方向、落点?怎样控制
1.典型学生示范
2.反思归纳
1)、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20、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五
巩固练习: 12'
1、两人一组一抛一垫
2、两人一组对垫3、8人一组4对4移动垫
4、自垫
5、总结
1).讲解示范
2).巡视指导、参与
3)、提问:排球的基本知识。起源、球的要求等
要求:
1、对准来球移动快。用力协调,柔和
2、跑动积极
3、认真体会动作
4、回答、评定 1)、体会动作要领
2)、两手臂伸直、加紧、提肩 3)、腕关节以上小臂处击球 4)、击球时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
5、两人自由组合距2-3米面对站立6、4对4
六 自我升降评价 3' 方法: 能连续自垫10次的同学围成圆,以下围成一圆互垫
1.讲解 2.巡视指导 3.分层次练习 4.客观评价
2.男女比赛 3' :围成圆看那一组球先落地
3.情景:万众一心夺冠军
2.讲解示范(要求掌握要领配合紧密)
八 素质练习7'
1、两人一组互摸对方脚跟
2、两人一组移动抛接球游戏
3、看老师手势前后左右快速移动
1.讲解方法、规则,强调注意事项
2.示范 按要求活动 积极、认真
身体成半蹲姿势
看老师手势移动2分钟,2组
1.遵守规则 2.注意安全
九 身心恢复放松练习2' 1.评定:各类优胜
2.布置作业
3.收回器材
4.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场地器材: 排球30只
预计心率:130~140次/分
运动密度40~50%
第五篇: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进步,教学手段推陈出新,陶艺教学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当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学手段。
关键词:陶艺教学;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过:“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让儿童的经验变得更精确、复杂。要达到这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仔细观察的机会,同时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去指导他们绘画是达不到目的的。”陶艺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精神。
一、陶艺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及含义,明白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在学生通过双手的触摸完成一件陶艺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会开动头脑,去探索美,制造美,表达美。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陶土因其得天独厚的可塑性,在学生手中千变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儿童的天性得以激发,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当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神奇的笔筒”“杯子与茶壶”“笑脸”“小花瓶”等活动。在此教学初级阶段,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要素,虽然他们的“作品”显得十分稚拙,但因其视角与想象思维能力与成人不同,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纯天然的审美观与想象力。
1.在了解历史的进程中感受美
陶艺教育和传统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儿童观赏陶艺馆,在赏识活动中启示与引导,让儿童理解陶器最早是作为日用器皿,它的造型离不开罐、瓶、壶、碗、缸、杯等,让儿童了解到其实无论是古朴的古代造型还是洗练的现代造型,陶器都代表了当时大家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取向。
2.在多媒体的展示中体验美
在陶艺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能,将绘声绘色、琳琅满目的陶艺著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色、光、形、声展现于儿童的眼前,更能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学习《罐和壶》的《壶》时,播放有关茶壶的视频,悠扬、深远的节奏,古拙、奇特的造型,沉稳、特别的颜色,使儿童领会到中华民族陶文化艺术的美丽与高雅、广博与精深。
二、陶艺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包含了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交流讨论或者集体制作。在陶艺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儿童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创新的“闪光点”。小组间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擅长捏塑的就负责捏塑,擅长搓泥条的就负责搓泥条,擅长盘筑的就负责盘筑……制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陶艺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泥土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用泥作为材料,也为儿童的自由发挥、自主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泥塑作品经过烧制,变成陶艺作品的过程,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成功感,给想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势利导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独特个性的保护,在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环境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引发儿童的创作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艺教学内容的选编非常重要,既要将学生生活周边的因素考量在内,又要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联系,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猎奇感及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孔雀》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在孔雀的造型变化上进行思考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把孔雀的生活以及拟人化的生活表现得生动有趣。
3.挖掘学生的表现方法
引导儿童用欣赏的眼光,平时通过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多看古代、现代优秀的陶艺作品,提高儿童美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激发创作的灵感。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儿童通过陶艺的欣赏与制作,培养他们动脑和动手的能力,使其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表现和美化。
四、陶艺教学能够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陶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培养与发展,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能使儿童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儿童的情感律动,给他们以美德享受,陶冶其情操。陶艺制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陶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
总之,陶艺教学仍需进行大量的探索,在探索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须坚持的。
参考文献:
熊岩.浅析陶艺课的开设[J].科技信息,2009(15).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