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

时间:2019-05-12 18: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

阶段性小结

我校申报的教育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在以张海林为组长的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各数学教研组长、各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一年来,组长身体力行、以身为范,不仅担任了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达30节以上,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在组长的领导和感召下,教科室,教研小组各部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课题

研究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工作。在研究中,我们以“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走“求实、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得有效。进一步调动了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数学教师们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的氛围。开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围绕“严”字下功夫。

1、建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集体。课题开题初,经校委会研究建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各数学教研组长、各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都有明确 的职责和分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一年来,组长身体力行、以身为范,不仅担任了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达30节以上,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在组长的领导和感召下,教科室,教研小组各部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项课题研究

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新知的生成教学过程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后,变成学生的能力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过程,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导入新课,设置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情境教学法的引入的过程中逐步展开形成。其中的“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新知识的魅力,与生活实际结合,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程标准

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长虹教育立体机的使用也给我们实施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组的成员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知识生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知识的生成过程方面,着重研究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情境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大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积极配合课题组课题研究,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子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

子课题研究计划有我们子课题组长赵勤负责研究制定,共分四大部分:

1、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3、主要措施,4、实施步骤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子课题研究的风向标。

二、加强了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子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当代数学教育界的名家的著作和网上有关资料,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提高了理论素养,有力地指导着课堂教学。

三、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我们组的成员进行了Word使用培训、qq的运用以及PPT的制作培训、网上资源的下载、修改和使用培训,现在我们组的成员已能够

熟练地使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使用qq接收和发送资料,使用qq群进行交流等。

四、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和促进,实行资源共享。

我们组成员根据分工,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每人精心主备了四节课,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说课、教学反思等内容,并且进行集体评议。在集体备课中,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每位老师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五、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研究是为了运用,我们组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精心备课,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设计多样性、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并且围绕数学情境问题进行积极探究和交流,并且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撰写论文,总结提升。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人结合自己的子课题撰写两篇论文,送到区、市教育局进行评选,我们课题组进行结集处理。通过论文撰写,提高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七、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子课题还不够深入,实施应用信息技术体现得还不够明显,研究时间短暂,下一步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努力,争取更研究的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有力的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颍东区向阳中心校数学课题组

2014年4月28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自开展以来,不仅仅是我们课题组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语文老师参与其中,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本学期开展的课题组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

任何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厚实的理论支持在能得以开展,我们课题组的理论学习途径广泛,有的老师参加了园区的PPT或者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培训,有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料给自己充电,也为老师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本学期,共开展了四次理论学习,每次理论学习,课题组老师都能认真学习。第一次的内容是《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初探》,范校长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大大拓展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务必要弄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要一味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根。”第二次的内容是是《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马晓英老师说“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实现整体优化;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不是一般性增补删改),从而“整合”为更合理的能力标准、知识系统和教学体系。”第三次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评析及反思》,在诵读课文片段时,配上音乐,孩子们读得入情入境,更有感情。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适时恰当,对课堂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理论学习着实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课题研究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课题研究需要实践研讨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虽然不能经常聚在一起研究,但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活动,始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平时老师上课普遍使用PPT制作的课件,这也是多媒体手段之一,只要用得恰当,用到点上,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参加赛课比赛,都是利用了PPT多媒体教学,老师们准确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科学正确地制定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认真有效的贯彻落实。课上,孩子们大胆发言,气氛融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课文插图的使用,音乐背景的映衬,歌曲的渲染,课外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动人的情感世界,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充分凸显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精巧的教学设计,给全体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启迪。在课堂上,利用信息网络,查询并补充介绍了资料,引导学生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不是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更为博大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内心更为敞亮,精神进一步得到唤醒,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多媒体的力量在此刻再一次体现。

在6月,我们课题组更是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电子白板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年级组的老师都大胆突破,勇于尝试了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我校范伟林副校长身先士卒,执教了示范课。课堂构思巧妙,拉近了学生与原本并不熟悉的内容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并注重了写作方法的指导。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思维活跃,相信通过不断演技,不断创新,这一新兴教学手段定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更多地为课堂教学的精彩演绎助一臂之力。信息技术教学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图片,背景音乐,以及动画效果,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还有几位老师,虽然不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但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根据教材特点进行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可以书写勾画,还可以对书写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这次研讨活动之前,我们课题组的信息技术周艾琦老师还组织课题组以及其他老师进行软件的使用和制作教学,使老师们享受了一顿特别的精神大餐。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讨活动,使我们课题组老师受益匪浅,为我们课题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三、课题研究主题研讨。

我们课题组本学期开展了三次主题研讨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是整合在教研组活动中开展。这三次主题研讨活动,目标明确,始终围绕语文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希望在这样的主题研讨活动中能取得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精选)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一、“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小学生比较擅长于形象思维,他们更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和战争方面的电影电视,因为这种立体与动感画面更能吸引他们,这就是直接兴趣。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之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Ferry,Train,Plane这三个不同的关于交通工具的单词时,我就在媒体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对象──我,班主任方老师和班中的某一位学生,我们三人因去不同远近的景点旅游,从而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情景。一开始我用自己国庆节去北京旅游,从而谈论交通工具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plane,学生不感到突兀,学起来轻松,又便于记忆。接着,电脑画面上出现了学生班主任的身影。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自然也牢牢记住了班主任所使用的交通工具:train。最后出现该班的一位学生,因她要去浦东观光,因而只需乘坐ferry。随后,利用情景让学生说说去浦东还有什么交通工具,此时又及时引入诸如taxi,high way,underground等新单词,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二、“有情有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教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Fruits一课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外出游览活动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In the fruit garden”(在水果园里)的教学主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整个授课环节──“游览水果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我首先出示 Fruit garden 的图片,似乎美丽的果园、美味的水果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随之,一阵欢快的乐曲响起,学生手搭着肩,唱起了歌,“来”到了美丽的“果园”。新课前的复习单词这一环节,我巧妙安排了一张导游图,导游图上呈现着七个已学的单词的图片,这七个单词图片分别代表着七个景点。随着参观顺序的逐层展开,学生看到了7种不同的水果,并一一对这7种水果的音、形、义进行复习。同时,对于这7种水果的不同属性,如颜色,大小,酸甜等进行讨论,发展其英语使用的能力。操练过程中,我设计了看影子模仿,猜的游戏,摘果子并做统计的游戏。看影子模仿是这节课最为关键的新授阶段。教师通过四张不同的阴影,由易到难,引出并操练了本课的关键句型“Is this a/an.?Yes,it is. No,it is not.”猜的游戏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非但猜错没关系,猜对还可以得到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参与面也更广。猜的游戏也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展开,第一步为猜阴影,第二步为猜猜不清楚的图片是什么,第三步猜猜图中人物想吃的是哪一种水果,引出下一个游戏──摘果子。此时,全体学生已进入Fruit garden,摘果子的游戏是有奖励的,只有正确说出Is this a/an.?时,才能得到果子,更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又由于这一活动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所以,学生敢于开口,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到了语言知识。最后,每一组成员都要完成一张水果调查表,以反映他们的“劳动所得”,接着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所得水果最多的小组,并予以奖励,将学习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

三、“有滋有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图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感觉“有滋有味”,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例如,在教授“Cross the road”这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每个小组所创造的路线可以在媒体上以箭头呈现,最后再与教材中学生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媒体呈现本校、本地区的地理情况,让学生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Go to the classroom”,有的“Go to the bookshop”,还有的“Go to the toilet”,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图可循,有景可入,并且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媒体上也可以及时、充分地得以体现,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声音、动画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对于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变单纯的说教为“有来有往”的互动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科学课整合,为创建科学课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像使用粉笔、黑板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概念,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课引进信息技术是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小学生对科学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他们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把自然事物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特瑞赤拉在1967年提出这样的结论,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了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认知特点,有些信息可以通过像电影、电视这样的媒体模式间接地感受到,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瓶颈,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二、科学课引进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计算机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特殊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即质量和时间、精力的双重标准,也就是说要一看效果,二看效率。计算机不是简单的表述科学知识,利用它可以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圃、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数形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些特别适合于表达科学。与录音机和录像机不同,计算机能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学科学。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科学的科学实验环境,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具有弹性,能灵活自如地进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能生动高效地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小学科学教育需要计算机辅助,让计算机的运用给小学科学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使科学教育如虎添翼。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科学课程整合后,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而且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师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将会逐步提高,但这两个课程的整合还没有一个模式和实施方案,还是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本人就根据对两个课程的特点,初步探讨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科学课程如何整合。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课件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直观而形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50%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65%的内容。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三年级上册教材《认识自己》一课中有一活动叫“仔细观察找特征。,其中有个留指纹的游戏,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关于银行人员进入金库的视频,接着启发:国家金库的门是怎样打开的,银行其他员工的指纹识别后为什么就不进去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利用课件演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借助信息技术可采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时地对课文内容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接受学习任务或获取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比较适宜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可控性大,课堂上不容易失去控制,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最为广泛。

例如:在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一课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动画影片(主要展示太阳和八大行星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资料,“哈雷”彗星的资料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教师提问。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乘上宇宙飞船飞向太空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教师再让学生驾驶虚拟的宇宙飞船升空,学生用鼠际点击各种按钮,当学生“启动”发动机让“宇宙飞船”“起飞”,计算机会模拟出“宇宙飞船”的各种姿态,并且显示宇宙太空的情景,学生们从各种角度仔细观察太阳系,激发了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影片及示意图片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介绍。在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同时播放音乐,让屎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最后,利用一段影片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回顾,再次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

3.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查找资料,如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第八课《仙人掌的刺》里有一个拓展题:“对狐狸的研究”,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面的限制。很少有学生了解有关狐狸的知识。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资料搜索。展开网上人机对话获取新知识,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或方法。

4.利用信息技术克服室外考察的困难,帮助学生直观有序认识事物发展规律

小学科学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室外观察和考察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环境的局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县城的小学生,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室外考察的困难,还可以设计一些课件来帮助学生直观有序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感受真

正去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一些天文知识、国家的地理环境、古代生物、生物的生长过程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如:小学四年级科学《毛毛不见了》一课,学生通过平时观察只是了解毛毛虫的基本形态,对它的变化过程并不了解,感受不到毛毛虫变化过程的复杂多样,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这时教师设计动画展示更多的动植物种类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动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大自然,获取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5.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课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引领学生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信息工具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已经知道的知识相联系,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并根据需要分析、整理;然后向同学作汇报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橱窗、黑板报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展示。

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县里个人网页设计比赛。学生们运用科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组成不同主题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上网获取相关信息,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建立小组网页。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深化知识,增强思维力和想象力,还能扩展知识、发展智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培养了其实践能力。

6.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多角度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课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给他们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放头脑,使之敢想、敢说、敢做。

教师可以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OICQ、BBS、Email等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实现师生、学生相互之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并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这也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如讲授《毛毛虫的一生》一课,课前我搜集大量有关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毛毛虫的一生》,供学生查阅,并在网站上设立聊天室、BBS论坛,提供即时性交互学习界面。教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言论,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向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科普资料,如: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gov.crg)等网站,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使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和反馈的目的。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单纯地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可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师指导用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7,7.[3]科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4]宋营弟.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08,11.

第五篇:小学日记:数学知识

我学数学又学了很多知识。因为我对数学又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总觉得学习就像在趣味乐园玩一样有劲。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好象有一个人在推动着我去寻找学习的奥秘。我有时候有一种思想叫我别学习。可又有一种思想比那种思想更强大,要我好好学习。所以我就在不懈努力的学习。这一来对我失望的老师们,又对我产生了新的看法。有可能说:那个伏亮梁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懒了。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笨的,只是他们不肯努力去学习。而那些爱学习有荣誉感的人就会努力的学习。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就像我们班的冯琪他虽然很懒,可是却很搞笑。这一想倒想到了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使我感觉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会成功。而那些懒的同学只会取得一时之乐到了最后就乐不起来了,凡事只有勤奋的人方能笑到最后。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对坪小学 杨富华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探究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生成的原因、状态和效果等对于指导一线教师深入实践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定稿)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张野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乡东屯学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分析

    电子白板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整合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提......

    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

    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 应城市东马坊中心小学 邱贵山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陈兰 (湖南省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具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鲜活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5、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1)主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格式:①首页是封面,封面上注明论文标题、参评学科、学段、作者姓名和单位、移动电话。②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