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探究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生成的原因、状态和效果等对于指导一线教师深入实践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环境
(二)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生成的现状1.只重预设的低效生成。2.贬低预设的无效生成。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正文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酝酿,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十分周到,无非也是在做更为精细的预设。同时,也正是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也就造成很多教师无法走进新课程的原因,成为走进新课程的思想理念的绊脚石。
生成这一概念是在课改环境下才被人们接受并逐渐加以重视,课堂生成理论来自国内独创,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来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她在一系列的有关新基础教育论文中,对课堂生成理论做了深入的阐述。早在1997年,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课改环境下,我们不期望所有的教师都在短时间内有质的变化和飞跃,但至少有这样的意识,我得转变自己的理念了,这种意识从何而来,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也不可能是在不经意间的突变,还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来。预设大家都会,而且一个比一个高明,但是对于学生的生成,则可能会避而远之,这样的想法,自然很难做到意识理念上的转变,没有这样小处的转变,自然谈不上大处的转变。所以,我们得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生成。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更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生成的原因、状态和效果等对于指导一线教师深入实践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后现代主义的认知理论
在以人际沟通为主的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看来,认知不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直观的、理性的反映过程,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对客体自身属性或外部环境的反映,而是在外部客观刺激和主体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下而不断建构的结果。这样,“后现代知识观”使知识与客观实在不再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表现出多元化、不确定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且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珍视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即时“生成”的弹性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的课堂实践观念,以主导性引领主体性,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2、充分发挥课堂生成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3、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水平,推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于2007年10月开题,历时已经一年,经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现处在实施研究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课题初期的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拟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阶段是在研究者专业知识和水平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后,在课堂教学前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问题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的过程。在该阶段,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研究的计划、步骤,遵循研究的具体要求实施操作,以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收集、积累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环境
1.定期举办课题组“学术沙龙”,为教师提供提升理论水平的渠道。2.通过定时、定期规定教师阅读指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通过开展多种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二)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生成的现状 1.只重预设的低效生成。
长期以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雕细啄,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教师教学“以本为本”,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的设计,学生不被看成有潜能,有个性,有活力、自主发展的生命个体,反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上,自然会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教师关注知识的系统完整,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灵性。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被动地接受,所有的学习行为都被限制在一个又一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之中。课堂完全成了教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成为走进新课程思想理念的绊脚石。很多时候,当我们为自己课堂上规范的流程、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时,当我们为学生的默契配合而深感欣慰时,课堂上那流淌不息的生动的教学情景却流逝了。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弊端在于教师把教学过程统得过死,课堂完全成了教师的课堂,学生习惯于思考“老师要我回答什么”,而不是“我是怎样想的”,学习的过程成了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的过程,成了学生努力配合教师完成教学预设的过程,显然这种教学中的生成是低效的。
2.贬低预设的无效生成。
这种认识,在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而且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所表现。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下一代人的素质。其实,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预设不是为了限制课堂的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更有成效。其实,预设与生成互相依存,互相统一,相得益彰。预设制约生成,生成丰富预设;预设因生成而深刻,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要预防与纠正一褒一贬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引导作用。既要取两者之长,又要补两者之短,把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教与学互动生成的辩证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理应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智慧和激情,充满情趣与活力。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课前精心预设,注重留白,促进有效生成
没有预设的“放羊式”的课堂,容易产生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局面。显然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有效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
(二)课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有效生成
让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课并不是一堂好课。有效的动态生成式课堂,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反而更应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进行有效的生成。具体说就是在处理意外情况时,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正确取舍课堂生成,以使课堂生成向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立足于文本重点、难点,促进有效生成
崔峦老师说:“文本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凭借,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文本,并通过学习文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生成时,却忽略了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研究的内容偏离了文本。这是从一个误区走向了另一个误区。” 有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太阳》一课,学生自主学完太阳的特点后,一位学生在阅读到写太阳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一句时,产生疑问:“太阳离我们这么远,表面温度又这么高,人们是怎么测出来的?”问题一提出来,立刻引起全班的共鸣。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全班学生都感到困惑的生成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有的进行小组合作,有的查阅自带工具书。自学过后,又进行了小组讨论。结果20分钟过去了,也没有讨论出结果来。
类似这样的疑难问题,与文章的主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在这样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的话,不仅浪费了课堂上的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影响学生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重点内容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失”。正如新课标强调的那样:“„„要防止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可见只有抓住那些有利于理解文本重点内容的生成,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本。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其实,要处理学生提出的上述非重点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这样的问题放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学生只要找到《十万个为什么》一查,就会明白:太阳的温度是根据光的颜色测出来的。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立足于全体学生需求,促进有效生成
有的教师在关注课堂生成时没有立足于全体学生的需求,这也是不应该的。只要有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或是一个有争议的内容,教师不管是全班关注,还是只一两个学生感兴趣,立即如获至宝,抓住这一生成点,又是查资料,又是小组合作,忙碌好久,结果大部分学生兴味索然,一点参与的欲望也没有。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个学生从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从这部分内容中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要笑着说?”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仔细分析也能看出诸葛亮的镇定自若和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时,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过几天同一位教师在同一个班级执教《万里长城》一课时,其结果截然不同。课堂实录如下:
生:课文为什么说长城是坚强、刚毅、庄重的,它又不是一个人?(同学们都在座位上点头。)师: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同学们可以抓住长城的内在形象进行思考,思考时可以想象长城可能遭受的磨难,联系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苦难。
(经过一番深深的思索,许多学生侃侃而谈。)生:长城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屹立在崇山峻岭上,历经几百年而不倒。它是坚强的、刚毅的。
生:我们民族虽然遭受过八国联军的侵袭,遭受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我们最后都把他们赶出了中国。现在我们还成为了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百折不挠的,是不可欺侮的!生: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任何一个登上长城的人看到长城都会想到咱们的民族是坚强、刚毅、庄重的,所以说长城也是坚强、刚毅、庄重的。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课后进行了抽查询问,原来仅仅是兴趣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对“诸葛亮为什么要笑着说?”这个问题不感兴趣,教师抓住这样的生成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就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思维的火花。而后者刚好相反。由此可见,要让生成更有效就必须抓准全体学生的共鸣点,关注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五)重视课堂评价,促进有效生成
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如何,即时评价起着很大作用,它或者促进有效生成,或者延缓、甚至阻碍有效生成。赞赏或批评,能促进情感的生成;点拨,能促进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找到思路;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重新唤起力量;当个别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转变为全班同学的财富;当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在老师的关注下保持进步并得以发展;当学生自己明白错误,并及时改正;当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所有这些都是有效的课堂生成,都可以借助评价的力量。
应用即时的评价,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经常可用以下方法: 1. 2. 3. 是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 是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
是用具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知识迁延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思维活跃,能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时碰撞出火花,达到了预设与生成视界融合。
(二)从教师这个层面上看:
1.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_教师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多学多问多调查,提供了很多高质量的、有价值的课。
2.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素养也因而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课题组成员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先后在论文评比中获奖。
3.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科研的氛围更加浓郁,并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使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关注生成的价值性
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但也不能一味的跟着学生的兴趣跑,面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千奇百怪的想法、问题、主题等,教师必须把握正确的“度”,分清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意义的,捕捉和发散那些对学生个人成长有利,也符合数学课价值观的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 生成性教学的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每天都在进步成长的学生,日日都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如果我们仍固守着陈旧的经验去操纵教学,那么课堂生成将成为难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加厚自身的专业底蕴,不断锤炼和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
(三)失败也是精彩
不是所有的精彩都是由预设而生成,也不是所有的预设都会有精彩生成。动态生成性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探险的过程,虽然有充足的准备,弹性的设计,但峰回路转,谁也不能预知前方有多精彩。万一遭遇失败,那就让我们把失败回炉,进行严格的审视和分析,改进后,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失败也同样精彩!
参考书目与资料:
张广君教授:《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
陈杰《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语文 钱勇
第二篇: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二备课组 唐 斌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教纲和考纲,学习和讨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在同模块实施不同的高效教学模式,采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学生访谈法和学生问卷法,以及教师问卷法,了解课堂设计者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到底哪种模式更能体现高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呢?
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过程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一般来说,要做到高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设计要精美。教师准确研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②、精讲精练展高效。教师在
教学中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③、学生主体作用要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④、面向全体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⑤、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两基”落实,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本学期我们对同模块八个班进行实践,四个老师各承担一种模式,分别采用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采集月考、平时考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量,特别是学生年级名次变化,通过分析班级总体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过差率,还有每个学生个体成绩变化,并对照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来定量分析课堂双基落实的效率;②对学生课堂检测和作业反馈。
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制定课堂检测题,在一定时间完成,通过完成率和正确率考查学生课堂掌握落实情况,进一步分析课堂实效;③参照课堂学生参与程度和自主合作程度。课堂上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发言,通过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间展开竞争和交流,统计学生的参与人数和积极程度来评价课堂的有效性;④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效课堂的展示者和表演者,他们对于高效课堂的判断依据和选择标准最有发言权,学生最喜欢哪种课堂模式,他就会最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⑤通过教师问卷调查。教师是有效课堂的设计者和导演,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模式的可操作性,每个教师都有认识和体会,都会选择一个课堂效率最高的课堂模式。经过半年的摸索,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当前我们认为学案式探究教学模式是应用起来最有效的。
学案探究教学模式是替代性教学模式和生成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明确探究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定引导下激发并发展,从而通过一定规范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分工、成果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学案的完成和学生的总结达到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又能让学生落实双基,这样既兼顾学生各项能力的长远发展,又能保证当前学段学生的综合评价的落实,通过把目标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发
展和结合,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会让学生的学有效,教师的教也轻松。那么该如何实施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呢?我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探究式学案的制定,其二是学案的课堂实施。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学案要有针对性,为制定学案,教师要研究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特点,要能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使每一个问题都有知识概括性、有层次递进性、有可探究性,概念课重在概念辨析和理解,实验课重在实验设计和评价,化学原理课重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复习课重在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完善认识;其次学案要有阶段性,学案的制定在早期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制定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课程目标能很好落实,但能力目标有所欠缺,教师替代性指定要落实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当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后,在后期的学案应是教师和学生讨论制定或学生小组制定,这样学生除了制定学案也会评价分析学案,学生的参与更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学案还要有实际可操作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探究性,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案是学生思维探究的提纲,不一定是基础知识填鸭式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几个问题作为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课外教辅资料或网络进行查询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能够探究、乐于探究等;最后学案要有现实
性,化学来自于生活,探究问题的的设置要能和生活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还教学内容以生命,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完原电池原理后,让学生设计水果原电池或用原电池原理防止轮船外壳生锈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学案制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学案的实施,我认为实施的方式与教学内容有关,应尽可能不要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提高课堂的效率。平时教学中除复习课、一些需查网络获得资料的课及研究性学习课题等,要提前发学案预案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准备,使课堂延伸到课外,这虽然可调动学生自主性、也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完整性,但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太多,这不利于各学科综合发展。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有限时间里获得知识和能力,故在学案实施的课堂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评比、协作完成总结归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把学案教学的“学”字发挥到极致。教师充分展示“导”的作用,创设探究情境、把握课堂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当然同时要负责个人、小组、班级答疑,对学生的认识拔高深入,对抽象问题形象化,对知识应用规律化,强调重难点,提高问题的针对性,积极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展开。
总之,我们利用学案式教学,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宗旨,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小组合作、教学相长”的思想,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运用学案式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忙于抄笔记,节省了时间,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不必忙于板书,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更多的学生,实施个体化辅导,解难释疑。并且也克服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知识速度快但不利于课后复习的困难,这既提高了个体学习效率,也能提高整体学习水平。当然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案式探究教学模式还有着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课堂教学,不外乎教与学两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关键一方在知识汲取中的重要性。高效课堂即教师针对原有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段,用最少的精力及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的教学。高效课堂是一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强调学生成绩又强调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如何摆脱死板的教条式理论填鸭而以灵活多样的实验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开发智力,提升能力,是每一位新时期化学老师的严峻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体会及高效课堂的宗旨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初步的理论与经验的总结。
1转换师生角色
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讲台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舞台,而是一个让学生思维得以丰富的发展平台,老师也绝不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得以高效的最根本前提,在此之下才有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化学课作为一门有大量实验的课程,应当提供学生更多更大的舞台去用美妙的制剂迸发出他们多彩的思维。如实验教学就应当是在学生已学理论包括其生活经验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大胆的实验假设,在悉心指导下完成书本理论与假设的升华,最终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指导、提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完善。
2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安排等,按章节制定全面、翔实的教计划,以期使教学目标、任务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化学课自身以实验为主等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步骤,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教学结束后,要详尽记录不同课程中相似或相异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3有效控制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教学首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最终赢得高效。激发学生兴趣有众多途径,基于化学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可以先设置几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带来的问题,如为什么泡腾片一放进水里变会剧烈溶解? 为什么液态水会变成气态
(2)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在课堂中引进据点或设置一些兴奋点使得学生有探究未知的可能。
(3)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几个“神奇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让学生对未知产生不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许多诸如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方法等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控制还要把握好两条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它的教学应当首先由简到难进行,即梯度教学,让学生在前部分知识完全领悟之后再进行教学,并在每进行下一部分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配比性,尽量使教学规律与学生的理解程度相一致。
(2)量力性原则。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应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需要认真的学习思考方能获得。比如化学现象及公式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方能得到认知,这一方面使学生形成相关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思考及实操能力。综上,教师要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作为化学教学尤其有必要让学生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亲自动手操作,以期更好地领悟知识。
4、精选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的前期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学方法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致命武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及策略,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量。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具体采用哪种则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状态等等因素,同时这种多变性也要求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町能会多种交叉使用。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很多,系统性稍显不强,而处在14~16岁阶段的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逻辑思维较为欠缺,所以他们很难透过问题现象看到本质,也很难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往往不重视对原理、概念的理解性记忆。因而,针对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化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属性上划分,主要有基本概念部分元素化合物部分、计算部分及实验操作部分。这些部分课程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特征。
(1)基本理论课。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往往与微观粒子运动及物质的宏观变化相关微观粒子运动是很难观测到的,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放视频、做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同时还应用浅显有趣的比喻来给学生理解概念。
(2)元素化合物课。
在基本理论理解清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在理论上理解化合物的特性,可出示实物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讲:NaCI时,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盐,使其有直观的认识。学习后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加深化合物共性及个性等的理解与记忆。
(3)计算课。初中化学的计算较为简单,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以及题目的理解,以锻炼其逻辑性。对于部分学生,还应鼓励一题多解,提高其发散思维。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4)实验课。化学课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有趣的实验,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严谨、规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5结语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而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则既具有挑战性也
具有着趣味性。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有趣的化学领域中“明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
第四篇:探究有效教学设计,促进有效体育课堂教学
探究有效教学设计,促进有效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学设计高度有效,才能赢得课堂的真正实效,在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才能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应该把“立足于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支点”。探究有效教学设计,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有效促进体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学设计的高度有效,才能赢得课堂的真正实效,在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才能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阿基米德有句名言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无须考虑的那么复杂, 能否设计出一堂有效的好课,重要因素是教师设计之初有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教学“支点”。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把“立足于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支点”。如何从教学设计入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真正感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精彩的导入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是的,好的导入,就像戏剧中的“序幕”,能立刻抓住观众的心,让人禁不住想深究一番;好的导入,也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总能给人带来一些令人回味的东西,引人深思,给人遐想。设计一个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上三年级体育课《障碍跑》的时候,手指向放置在场地上的障碍器材,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红军,再走一回长征路。”三年级的很多学生对“红军、长征”这离他们生活很遥远的事物没有亲切感,对场地上的障碍器材也没有想象的欲望。这样为导入而导入,导入在这里只是个虚设的过场。如果教师能先铺设一个红军长征的小故事,并伴以一段有风声、雨声、枪声及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音乐,将分别障碍物布置在画上雪山、草地等图案的区域,从视觉、听觉、感觉上让学生对“红军、长征”这些离他们生活很遥远的事物产生亲切感和探究欲望。这样的导入,有血有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精彩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让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课堂中来,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一年级体育课面对的是天真幼稚的小朋友,机械式的传授知识根本不可能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一年级的体育课时,应多用情景式教学,用故事、场景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一年级障碍跑这节课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小动物游森林的故事情景。障碍物被设计成了小溪、小山洞等,学生分成小猴队、小象队等。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开心,学得用心。而在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时,情景式教学起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他们更希望的是表现自己,在上五年级体育课时,尽量加入一些展示、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会成就感。如50米加速跑这个教学内容,不光可进行比谁起跑快、比谁跑得动作正确,还能进行比谁起跑得快。通过多种比赛、展示来给予学生满足感、成就感,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计课堂常规教学内容,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三四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操场上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再好教学设计,再吸引人的教学内容,再效的教学方法,没有课堂常规作为保障,一切都是无效的、空谈的。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尤其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宽松的、无序的课堂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体育课堂不是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无序、混乱的自由驰骋。
学生们一到体育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课堂常规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安排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有序地进行练习这些方面教学内容。
可以把体育课堂常规的训练内容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操场、整队,听音乐踏步,听音乐慢跑、做操等,用音乐提示学生注意力集中。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擂台比赛”环节,上来擂台赛的同学都可获得小奖品,但想拥有示范、表演机会是有条件的,发言踊跃、练习投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遵守课堂纪律或受老师表扬的同学才可以上来展示、表演。孩子们渴望参与活动,所以每个人都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自主地遵守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学设计入手。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让我们继续探究有效教学设计,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有效促进体育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并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应用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用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使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系统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自身情绪,参与到学习当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如,学习综合计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展示菜市场的相关画面,创设出生活当中常见的买菜过程的情境:“周末的清晨,我与妈妈来到市场买菜”,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利用,更好地开展学习。“妈妈花了9元钱买了大葱,又买了2斤芹菜,每斤芹菜2元钱,那么同学们计算一下,妈妈一共要向商贩付多少钱呢?”
再如,教师可以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使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爸爸要对家里的地板进行重新铺设,而家里要铺设地板的地方并不都是长方形,那么请同学们与爸爸一起去测量家里要铺设地板的尺寸,画出要铺设地板的面积图形,计算要铺设的总面积。”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够非常明确地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进行数学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的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非常强,因此利用游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收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法并非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去感受知识点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尤为适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对课堂氛围进行活跃,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对抽象能力以及直观想象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这两项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便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展开小组之间的游侠比赛:每一组由4名学生组成,让学生在操场的中心点上自由排列,由另一组学生选出一人,去观察第一组学生的排列方式,之后回到教室当中,只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向自己小组的学生讲述他们的排列方式,由其与组员在纸上进行位置和方向的标注。每答对一人的位置便得到一分,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换位置,由另一组学生进行位置的标注,分数最好的小组获得胜利。这样的游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应用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进而能通过积极探索,深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上的收获。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或者思路指引下,能主动地参与思考。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授有关“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先要对“对称”“平移”概念?M行系统性的概述,让学生理解概念,进而才能在教师进行启发的时候,对知识有着更好的认知,此刻教师为能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提出两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图形,如飞机、蝴蝶等,教师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还有哪些与之相似的对称图形呢,请将其列举出来。学生们会进行记忆搜索,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有些实物学生不能确定,教师让学生将其列举出来,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进而大家在相互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能有新的收获。第二,黑板上,教师为学生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将这两个图形进行平移会得到何种结果,如果是进行旋转,进行中心点的变换,又能得到何种结果?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能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度,并给学生留有更多发散性的空间,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深化。
四、结束语
为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训练。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103-104.[2]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73-74.[3]梁文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84-85.作者简介:
钱金勇,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梅源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