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

时间:2019-05-13 02: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实施方案

工作单位:吉格斯太中心小学 课题主持人:康顺其

课题成员:王玉卯、王霞、乔丽、康顺其、柴霞、田巧丽 报告执笔人:康顺其

一、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吉格斯台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然而,我校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的有效性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叫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它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通过亲自参与操作、活动、游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节;主动地感受经验获取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0.10)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1——2011.10)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3)前测,调查问卷

(一)。(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6)后测,调查问卷

(二)。(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8)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1——2011.12)(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期望等情况,分析原因,找准衔接的切入点,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为摸索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奠基。

2.行动研究法、比较法:通过各学段教师相互听课、说课、评课等方式,进行实例研究,了解各学段课堂教学的模式、方式、策略上的异同,形成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观察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详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4、文献分析法: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要求的异同;钻研各学段的教材,以及关于衔接有关的教学专著和论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等,为后续的研究作好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5、比较法、分析法:通过收集材料、整理研究成果;发现实际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为进一步研究各学段教学衔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1、主观条件:课题成员是新课程教材的任教者,并且参加过各级各类关于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平时注意积累教科研知识。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客观条件: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管理来实施进行。目前我校数学科组也有相关的教研活动,需要将其整合,协调统一,滚动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部分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相关的教研活动、相关的教师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资源保障,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充分条件。预期成果:

1、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2、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3、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成员为:王玉卯、王霞、乔丽、康顺其、柴霞、田巧丽。主持人为康顺其。

注:

①每人每月一份心得体会

②每课需有一份练习题教案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

大洋乡中长店小学

胡超庆

2011年3月15 日,唐县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听课调研评估。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乡教师的整体水平,中心组织我乡3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调研活动,我校于彩红老师进行了一堂数学示范课——《比例的意义》,并以这堂课为课例进行了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积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县教研员种老师针对此次教研活动,对每个课例进行了详细、透彻的点评,并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尤其是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等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探究,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要时时刻刻、时时处处地进行,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借助这次教研活动的平台,我校教师又进行了一次新课改的洗礼,无论是从课堂实践和教学理论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这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的研讨中,我们针对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展开了讨论,畅所欲言,总结了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1、设计练习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进行相对性的练习。教材中的练习其实很实用,且有针对性,我们要根据本班的实际,与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起到练习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2、找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的练习,练

习要有层次性、要有梯度,既进行准备性训练,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

3、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精心设计对比性练习题,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起到练习的巩固作用。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

(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

4×0.3()6.5×0.03()43.3×4.l()(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3)l.21×26=()0.121×2.6=()12.1×2.6=()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课内外资源,进行课堂创新拓展练

习,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效果。如: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一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学生一旦有了数学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练习策略初探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练习策略初探

【摘要】 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练习的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练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关键词】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练习的有效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优举措.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意练习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教学实际改造自觉练习的意识不强,所设计的很多练习是单纯的模仿操作,练习的组织比较随意,导致了练习的效益不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练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看法.一、精选练习内容,使练习更有实效

1.设计练习的内容要新颖有趣,学生乐于参与互动.这是保障练习有效性的前提.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案例 在教学“素数和合数”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了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2.设计练习的内容要增强开放性,这是发挥练习有效性的源泉.开放题的形式可以是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方法开放以及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等.要让学生参与练习的形成过程,可以在练习过程中现场采集数据或让学生提供练习的素材,也可以教师提供不完备的练习题材,让学生共同参与形成练习的习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 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关注学生主体,使练习更有价值

1.所设计的练习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有价值的数学,练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此理念,我们的数学练习应是跳出现成的书本,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现实的题材编成有新意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放眼生活,注重现实的实践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案例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可谓一举数得.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2.所设计的练习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探索和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要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案例 学习完“分数大小比较”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找一个分数,使它小于■,而大于■.此题是一道找中间分数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数学问题,解法多种,答案多样.这道题我是作为课外题布置的,结果学生的反馈着实让我惊喜,最少的用一种解法,好几名学生用了“通分法、转化法(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扩大分数、求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等方法做了解答.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总之,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在练习的设计和组织上敢于创新,并大力拓展练习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并和学生一道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宋立元

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着重针对这一课题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地研究。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原则上每个月集体活动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每位成员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每人能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扎实推进了课题的研究、实施。

三、研究进程与成果

1、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

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四、研究展望

通过阶段研究,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总结推广了练习设计几种有效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练习设计,提出了学生练习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课程计划与练习反馈之间的问题?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2012年12月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探究》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以下就以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谈谈若干思考

一、注意表扬性评价与公平性评价的相互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必须客观公平,教师如果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认为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就会发生淡漠感。学生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提高,也要给予确定;对优等生,要求严格,当然他们的学习如果确实有程度有创见时,同样给予热情的确定,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恳努力。在表扬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如:某某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今天作业的字迹还需写得再端正一些等,公平的评价以激励表扬为主,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同时也奇妙地指出了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

每个孩子都盼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面评价,特别是后进生,对正面评价的渴望更甚。《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施展的程度上不一样。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育和努力的成果。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要尽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从而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要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摸索者往往是异想者,教师善于运用语言,如“你的想法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你的想法真好!”“你的想法跟专家的想法一样!”“你的摸索精力真好!”“大家鼓掌表示向他学习!”“这么难的题目,你做对了,真了不起!”“你奇特的解法真好,能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吗?”对于稍差一点的学生说:“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提高,老师真替你高兴!”“有提高,再加油,成功一定属于你!”即使答复错了也说:“你虽然碰壁了,但你的摸索精力是宝贵的。”“你再试一试,信任你一定成功!你愿意吗?”当看到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常用激励的语言,如,“盼望你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管住自己,才干表现杰出。”“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等等,另外,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面试(重要是操作能力)相结合。命题时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展示数学的利用价值,并重视开放性。由于题目的答案是不唯一的,使得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神秘颜色,学生解答起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丰盛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验操作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积极提出问题、能否设计计划、能否操作并收集数据和做好记录、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换以及实地考核等,检测目的达成程度。试验操作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

3.自评、生生互评与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也有权利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除老师评价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在课堂探究过程中,以四至八人小组为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阐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利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精确与否,找出自己的长处、缺陷等等。这样,既可以培育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育摸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的美丽,那么好的评价就是一种生成的艺术。而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设计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课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局面,课堂教学气氛浓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合集)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精选范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共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计划 一、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提出 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推荐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并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