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
作者:杨梅 单位:鼎山中学 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本质是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1]。现象的记录与研究。对于刚刚接触到化学的中学生来讲,能观察到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开设实验课。
(一)视频制作的必要性
实验课的开设对于化学教学必不可少,那么为什么要制作实验视频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验毕竟涉及众多的药品与仪器,许多药品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虽然老师会交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是对于众多的学生,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人演示一次,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如果有视频,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课上得到教师的教学,课下又可以依视频自学。对于实验的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2]。
许多学校对于化学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对于实验的教学并不重视,还有很多学校地区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设[3]。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就算是最普通的颜色的变化都是停留在书本的照片之上,这时候视频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演示实验视频的现状
由于中学化学有不同的版本,对于每一个版本所涉及的演示实验都有许多不同。对于演示实验视频网上也有很多版本,其中有许多做的都很精细,对于细节也把握的很好。但是也有许多做的很粗糙。对于已有的视频而言,许多经典的现象明显的都有相关的视频,但是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从头到尾将一套视频做完的。不仅是人教版没有全套的视频,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没有,那些所谓的全套的视频都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团队怀着不同的目的作出后,由有心的教育工作者拼凑的。
(三)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由于我们主要是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核心,所以决定制作一套完整的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一演示实验视频。对于本套视频制作的意义主要有:近期意义:
(1)毕业后我们本身从事的是化学教育工作的,毕业之前做这项研究设计不仅对于以后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教材的熟悉也有极大的帮助。(2)我们学校本身是一个师范学校,每年都会有试讲等相关课程的开设,本套视频的制作恰可以为以上课程的开设提供资源。
2、远期意义:
目前为止并没有全套的系统的演示实验的视频,本套视频的制作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四)本研究的创作思路
本套视频的制作主要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主要参考,其他的经典的演示实验视频为辅助参考,通过高清摄影机作为主要的拍摄工具,化学实验楼教法实验室为拍摄基地进行拍摄制作。制作过程主要有:
设计内容 1 粗盐提纯 1.1 基本介绍
本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5页,是该教材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4]。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实验仪器与药品:粗盐、水、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玻璃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滤、打火机 1.2 实验解说
溶解:1.称取约4g粗盐。2.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3。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溶液变浑浊。
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观察到滤纸上附着不溶于水的杂质。
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1.3 视频截图
图1(粗盐提纯)
Fig.1(实验名称的英文)SO42-的检验 2.1 基本介绍
本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6页,是该教材的第二个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原理:在溶液中离解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BaSO4(硫酸钡)沉淀。
实验仪器与药品:硫酸钠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 2.2 实验解说
将实验1-1中得到的盐约0.5g放入试管中,加入约2ml水溶解,再滴加几滴HCl溶液,然后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2.3 视频截图
图2(SO42-的检验)
Fig.2(SO42-inspection)
3蒸馏制取纯净水 3.1 基本介绍
本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8页,是该教材的第三个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操作。
2.练习按实验要求装配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3.理解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4.认识蒸馏的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使液体混合物中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冷凝为液体,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5]。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酒精灯、100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接引管、铁架台(带铁圈、夹子)、自来水、硝酸银溶液、稀硫酸、沸石
3.2 实验解说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装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10ml液体,停止加热。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3.3 视频截图
图3(蒸馏制取纯净水)
Fig.3(Distillation for making pure water)4碘水中碘的萃取 4.1基本介绍
本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9页,是该教材的第四个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1.理解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实验原理。
2.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实验仪器与药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 4.2 实验解说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6]。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
变浅),下层紫红色。
分液: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迅速关闭活塞,再将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到指定的容器中[7]。4.3 视频截图
图4(碘水中碘的萃取)
Fig.4(Iodine water iodine extraction)
参考文献
[1] 李春萍.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 28.[2] 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304-306.[3] 宋克让.试论视频教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2):103.[4] 马逸群.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39-40.[5] 傅博睿,白兰兰,韦柳春,等.用自来水(河水)制备蒸馏水中试装置设计与研制[J].山东化工,2014,(1):126-127.[6] 王睿.回收四氯化碳的实验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4):85.[7] 张志清,谷田平,戴金桥.影响容量瓶校准结果的因素分析[J].工业计量,2013,(1):48-50.
第二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实验1-1粗盐提纯
原理:运用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粗盐。
操作方法:称取适量粗盐溶于足量水中,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在出现大量固体后熄灭酒精灯)。
现象:粗盐未完全溶解,蒸发出现白色固体。
实验1-2检验硫酸根
原理:硫酸钡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
操作方法:取实验1-1中得到的食盐适量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先滴入几滴稀盐酸,然后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1-1中食盐溶液中有硫酸根。思考交流:除去可溶性杂质(硫酸盐、钙离子、镁离子……)
原理:沉淀杂质。
操作方法:取少量食盐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最后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蒸发。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在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消失
实验1-3蒸馏制取纯净水
原理:蒸馏自来水
操作方法: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自来水,加入几滴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在100毫升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取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少量液体,停止加热。取少量液体加入试管B中,加入几滴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现象:试管A中有白色沉淀,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1-4萃取水中的碘
原理: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操作方法: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把分液漏斗倒置震荡;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止。待液体分成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延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口部倒出。
现象: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无色,下层液体呈紫色。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电解1.8g水,计算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并计算物质的量。初步推算出同温同压下,1mol氢气与1mol氧气质量相同。
实验1-5配制溶液
原理:
操作方法: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倒置,旋转瓶塞一百八十度,以检验密闭性。用天平称取氯化钠,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摇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刻度线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第三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
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进消失时停止,静止。
现象及结论:溶液变红并渐渐变浅。生成胶状物体。
实验4-2
操作方法: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的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处。
现象及结论:
实验4-3
操作方法: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通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及结论: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瓶口生成白雾。
实验4-4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三分之一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及结论:有色纸条、有色花瓣褪色。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5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无明显现象。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
实验4-6
操作方法:在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自来水、E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分别滴入几滴硝酸。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白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沉淀,C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生成气体,D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E无明显现象。
实验4-7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
操作方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在试管内保留三分之一的溶液,滴入一两滴品红溶液,振荡,之后加热。
现象及结论:试管中进入大量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又变红。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实验4-8氨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干燥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一端在盛有酚酞试剂的烧杯中的玻璃管和预先吸入水的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现象及结论:玻璃管在圆底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
操作方法: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内液体慢慢倒入成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中。
现象及结论:试管内生成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试管内液体稀释后变为蓝色。
第四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三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科学探究
操作方法: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二十五毫升蒸馏水、二十五毫升硫酸铜溶液和二十五毫升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把装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激光笔照射;将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分别过滤。
现象: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光路,过滤无杂质。
离子反应
实验2-1离子反应发生需要条件
操作方法: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氯化钾溶液;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出现沉淀。
实验2-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
操作方法: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酚酞,再加入稀盐酸至无色。在盛有碳酸钠的试管C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A中生成蓝色沉淀;B中溶液变色;C中生成气体。
结论:生成水气或沉淀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被还原-氧化性-(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被氧化-还原性-(还原产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3-1钠在空气中氧化
原理: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操作方法: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现象与结论:钠表面变黄(氧化钠)。钠比铁、镁、铝、等金属活泼的多。
实验3-2加热钠
原理:钠熔点低,活泼。
操作方法: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与结论:钠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科学探究
原理: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操作方法: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及结论:铝融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实验3-3金属与水的反应
原理:钠与水反应
操作方法: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小块钠放入。
现象:钠迅速熔成小球,浮在水面游动,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气体。
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反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生成碱性物质和气体。科学探究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原理: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操作方法:将湿棉花放于试管末端,在试管中放上还原铁粉,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下端放置酒精喷灯,玻璃导管一端接试管口,另一端在肥皂水中。点燃酒精喷灯,在气泡均匀冒出后把火柴靠近肥皂泡。
现象及结论:火柴靠近肥皂后气体燃烧。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氢气)实验3-4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原理:铝是两性金属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现象及结论:两只试管中固体均溶解,均有气体生成。铝既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实验3-5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操作方法: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用手摸试管外壁。
现象及结论:带火星木条复燃。手摸试管外壁有热感。
科学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外观。分别滴入几滴水。现象及结论: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碳酸氢钠是白色小晶体;前者剩余的固体少(溶解度大)。实验3-6焰色反应
原理:金属离子燃烧时颜色不一样。
操作方法:用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没有颜色时,蘸取碳酸钾溶液做同样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现象及结论:前者有黄色火焰,后者是蓝紫色火焰。
实验3-7氢氧化铝
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硫酸铝溶液,一直滴加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
现象及结论:生成白色胶状物质。氢氧化铝与弱碱反应生成沉淀。
实验3-8
操作方法:取一些制得的氢氧化铝,分装在2支试管里,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现象及结论:沉淀均溶解。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实验3-9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铁(A)和硫酸亚铁溶液(B)。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红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实验3-10检验三价铁
操作方法: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氯化亚铁溶液(A)和氯化铁溶液(B),各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无明显现象,B中生成红色沉淀。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练习
化学必修一专题二
1、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氯水B、碘水C、氢氯酸D、氯化钾溶液
2、欲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则90mL水中应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A、10.5gB、11.5gC、21gD、23g3、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A、Na2CO3B、NaOHC、BaCl2D、NaHCO34、把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HClB、Na2SO4C、FeCl3D、CuSO45、现有100 g 5.3%的碳酸钠溶液和100 g 2.74%的稀盐酸:(1)将碳酸钠溶液缓慢滴入盐酸中,(2)将稀盐酸缓慢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则两种操作所产生的气体质量关系为()
A、均是1.65 gB、均是1.49 gC、(1)>(2)D、(2)>(1)
6、.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溶于水后与盐酸完全反应放出CO2,用“增多”或“减少”填空。
(1)若纯碱中含NaHCO3,所需盐酸用量,产生的气体;
(2)若纯碱中含K2CO3,所需盐酸用量,产生的气体;
(3)若纯碱中含NaCl,所需盐酸用量,产生的气体。
7、钙和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可反应生成一种灰白色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取少量A投放水中剧烈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并形成一种碱溶液。
(1)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H2作剂。
(2)化合物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其中A作剂。
8、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以表述为:KClO3+HCl(浓)→KCl+ClO2↑+Cl2↑+H2O⑴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和系数填入框内)
⑵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⑶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为_________mol.⑷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倍。
专题三
1、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
2、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 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氢气1 g,则原混合物中的组成不可能的是()A Zn和MgB Fe和MgC Zn和FeD Fe和Cu3、Al2O3·2SiO2·2H2O是一种()
A.混合物B.硅酸盐C.两种氧化物的水化物D.铝酸盐
4、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则其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A.CaO·MgO·SiO2·H2OB.2CaO·5MgO·8SiO2·H2O
C.2CaO·MgO·SiO2·2H2OD.5CaO·2MgO·8SiO2·H2O5、下列试剂可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保存的是()
A.氢氟酸B.硫酸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6、(1)10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与60 mL 6 mol·L-1的KOH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g。
(2)若在200 mL 0.5 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NaOH溶液,可得到7.8 g Al(OH)3沉淀,则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7、将54.4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收到
4.48 L H2(标况),并测得溶液中既没有铁离子也没有固体残留。求原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质量各为多少克?
8、铁氧体法是处理含铬有毒废水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用FeSO4把废水中Cr2O72-离子还原为Cr3+ 离子,并通过调节PH值,使生成物组成符合类似于Fe3O4(铁氧体)的复合氧化物Cr3+xFe3+2-xFe2+O4.问:处理废水时,需加至少为废水中铬(用CrO3表示)的质量多少倍的固体FeSO4·7H2O?实际处理时可能怎样?
专题四
1、下列关于氢硫酸、亚硫酸、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有酸性,电离出的H+ 有弱氧化性B它们都是酸,彼此之间不发生反应
C亚硫酸易分解放出SO2,所以它是挥发性酸D在空气中放置,它们都会因氧化而变质
2、下列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能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 NaBrB Ca(HCO3)2C H2SO3D H2S3、下列有关浓硫酸和亚硫酸钠混和放出的气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与氧气接触即转变为SO3B亚硫酸钙能溶解于它的水溶液中
C它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液化D它的水溶液是酸性,且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4、将H2S、SO2、SO3各0.01mol,依次溶解于1L水中,最后得到的溶液具有()
A中性,漂白性B酸性,漂白性C只有酸性D只有漂白性
5、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的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和还原剂是()
A 2e-,H2SO4B 4e-,SO2C 2e-,Br2D 2e-,SO26、燃煤锅炉将排放大量SO2,污染大气造成公害,常采用两种方法消除燃煤SO
2的污染。
(1)使排放的烟气通过氨水洗涤,化学方程式是
(2)在煤中加适量石灰,使SO2与石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该生成物仍可被氧化而成稳定的石膏,化学方程式为
7、将VmL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 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氧气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 mL无色气体B。试回答:
(1)A气体是_______,B气体是_______。
(2)A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
(3)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8、.常温下,有一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l2、HCl、NO、O2、CO2、N2、H2、NH3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取此混合气体200mL进行实验如下:(1)将此气体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少40mL;(2)剩余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固体,体积又减少40mL;
(3)剩余气体仍为无色,引燃后冷却至常温,体积又减少105mL;(4)最后剩余气体为15mL,经分析知道其中氧气占1/3。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一定含,其体积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