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井游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
《满井游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感受、鉴赏作者对初春景致时节和情态的细腻展现。
2、感受作者“眼中景”与“心中境”的统一关系,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闲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与画面想象,引导学生抓住作者使用的“精准”词语和新妙比喻,体会作者对早春时节“清新”景致情态的把握和展现。(朗读、感受和鉴赏三位一体)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赏析第二段段末和第三段的议论语句,捕捉作者的微妙、复杂心境,体会作者内心的闲情。
难点突破:
1、借助作者人生境遇与背景资料,知人论世。
2、对比《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的人生境遇和心境,进行对比分析。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以白居易、杨巨源等人对于早春诗句的感悟导入新课学习。(直接导入)
2、回顾与检测
检测学生对于重要字词意思的掌握。
驰行
偕
乍
面
浅鬣
曝
呷
堕事
恶能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3、细读与鉴赏
(1)作者所写的早春时节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教师引导强调“余寒”“冻风”(与冷风的区别)“飞沙走砾”“驰行”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关于春景的描绘。(教师强调读出情感和味道,情感是暗藏在语句中的)
(3)请多个学生自由朗读(挑选自己最能读出味道的)作者描绘春景的句子。读完后教师提问 ①这样读想读出怎样的情绪?哪一块的处理体现了这样的情绪? ②作者的描绘让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学生活动:在谈感受时,请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选一处景致进行赏析。
教师示例、引导和点拨:
示例:土膏微润:“膏”字让人感受到土壤的肥沃,有柔软的质感,微润字写出了初春泥土的浅浅的湿泽,富于清新的气息。
写水: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解”字有水将化未化的动态之感,“鳞”字写出了波浪齐整的形态。水如镜子刚打开时崩出的光,带有寒意,写出了水的清澄灵动。②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靧面写出山的柔嫩,束发而结之於顶为髻,环发为髻谓之鬟,髻鬟写出了山之形,掠指轻快地拂过。整个比喻写出了山的柔媚与可爱。③写柳: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将舒未舒写出了柳条刚长出的柔嫩,披字将其拟人化,写出了柳树的轻盈。④麦田浅鬣寸许。
鬣是动物脖颈的毛,用其形容麦田,写出了麦田的柔嫩。
4、品游之心境
(1)提问:作者此次出游,作者的心境如何?你是从哪些字词句子中感受到的? 教师点拨与指导: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为知郊田之外春已经来到,请学生体会否定句与肯定句表达意思的区别。
从未始无可以看出作者从此次的游玩收获了“意外”的欣喜。②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请学生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作者游玩之后,联系到不能因游误事,联系到自己为官的清闲,平和的心境中有些许无奈的感慨。③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将反问句改为:必须一记。请学生朗读恶能无纪?
反问句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欣喜。
5、对比分析(时间不够就留为作业)
文人的游记,多是和仕途及其人生境遇联系到一起的,柳宗元被贬官后,游玩于小石潭,在短暂的快乐之时感受到深深地痛苦,整片文章充满悲情。《满井游记》流露出作者袁宏道怎么样的心境? 请学生联系袁宏道当时的境遇,予以分析。
教师指导与点拨:整篇游记充满闲情。这样的心境源自作者仕途的平和以及对于做官未有过分的痴迷。
5、总结
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教师总结:
1、学习抓字词,品游记散文写景的细腻。
2、结合作者的人生境遇,于字迹行间体会“眼中景”与“心中境”的统一关系。
6、作业
五、板书设计 眼中景
心中境 土
山
欣喜
柳
(一丝)无奈 麦田
闲情
第二篇:满井游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讨论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指明学生谈谈感受!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多媒体显示)(1)学习巩固生字(2)强调长句子的断句
(3)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读,并点评(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
(二)译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发现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多媒体显示)内容如下: ① 常用实词。
②一词多义。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找出作者出游的时间、地点。
2、写北京早春气候特征的词语有哪些? •
3、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4、名为“游记”,开头却写不得游,是什么意图?
5、分别找出文中总写满井地区的句子、出游时的愉快心情的句子。•
6、哪句写水?哪句写山?哪句写田野?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作者出游的时间:廿二日、地点:满井 2.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飞沙”“走砾”。3.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4、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5.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6.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田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讨论交流:本文运用的修辞,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种?试略作分析。明确: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课堂小结:
《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山水游记。
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 2 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五、背诵写景的句子。
六、课下作业:
完成《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满 井 游 记
袁宏道
——城中余寒
(欲扬先抑)——苦恼的心情
总:满井全景(面)——欢快的心情
——满井春色
——游自此始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欣赏与赞美之情
(白描、比喻、拟人)
点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总结全文——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三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承德围场四合永中学 冯海军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及运用。
教学设想: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袁宏道的足迹,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早春景色吧!(板书课题、作者)
1.学生介绍作者(学生介绍不齐的,其他同学来补充,学生如再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补充,并且积累)
2.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3.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4.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一读:
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1.学生读课文,同桌为一个小组,(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记出来,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更正)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鹄鬣茗蹇髻鬟曝呷恶堕
学生听朗读录音,用笔在文章中圈、点、勾、画。
熟读课文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错误(可以从生字和断
句方面等。)
二读:
1.指名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齐读熟悉。
三读: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1.译读: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
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2.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
3.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
4.齐读巩固
5.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
四读:(赏读)
要求: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学生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赏析、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
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
(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
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
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
主题探寻:
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第四篇: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教师:于爱凤
编号:8104
审核教师:赵开礼 贾立芳 刘辉 吴帅梅 赵秀梅
审批人:田子成备课时间:2012-4-30
29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4、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春天,在诗人笔下是最富有清新、浪漫气息的季节,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朗读,学生注意字音、重音、节奏。
断句: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自由朗读课文。
2、抽取学生(或个人或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间互评。
3、整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4、交流在预习过程中的翻译疑难。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娟然如拭(……的样子)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冰皮始解(开始)髻鬟之始掠也(刚)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教师:于爱凤
编号:8104
审核教师:赵开礼 贾立芳 刘辉 吴帅梅 赵秀梅
审批人:田子成备课时间:2012-4-30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5、学生自己翻译课文。
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结果)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
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2、明确:共四个方面。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
四、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3.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它的新奇之处。如把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师归纳要点3.比喻修辞:(1)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3)“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4)“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4.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他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曲折的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
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阅读:《极乐寺纪游》、《春游西湖》。
第五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4、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朗读课文并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想】
1、《满井游记》虽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却不少,要注意正音。
2、作为自读课,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作者所抒之情,所写之景。
3、文中几处不易理解的日子,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帮助,学生可继续采用“增”、“删”、“移”、“驾”、“换”的方法疏通文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法
同学们,每年早春三月祖国南方已是百花盛开,花田锦簇,而我们北方仍是永瘦山寒,枯燥乏味,不过只要你走出家门,步入野外,仔细观察,那可就别有洞天了。不信,请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看他描绘了怎样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图。
二、预习检测(幻灯出示)
1、给下列加点字准确注音:
辄(zhã)返 燕(yün)地寒 飞沙走砾(lì)脱笼之鹄(hú)倩(qiàn)女 花朝(zhüo)节 出于匣(xiá)廿(niàn)二日 乍(zà)明 披风(pī)髻鬟(jì huán)泉而茗(míng)者 始掠(lûâ)罍(lãi)而歌者 曝(pù)沙之鸟 红装而蹇(jiǎn)者 浅鬣(liâ)呷(xiü)浪之鳞
2、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作者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补充介绍。
袁宏道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亡。作过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宏道成就最高。他是当时反对文学上复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有《袁中朗全集》。
三、了解写景小品的特点
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课上则深入浅出,在记叙上则简明生动。
四、解题
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
五、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理解内容
方法:读读──议议。
1、教师范读课文二遍。(学生所读另一遍要正字,听读第二遍要揣摩句意。)
2、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大家再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选取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余”、“剩余”。“砾”小石块、碎石。
3、全班齐读第一段,讨论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之内。寂寞难耐的心境。
4、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的第二段。(句指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进行领读)注意全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愉快之情。
5、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这段难度较大,教师应巡回解疑,之后选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偕”,一同。“高柳大堤”,高大的柳树成排分立在堤的两旁。“冰皮始解”,河上的冰冻开始溶化。“拭”,擦,“晶昌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小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6、学生齐读第二段,讨论归纳段意。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表害作者回归自然的愉快心情。
六、分析写景特点
1、全班齐读,从整体上把握所写之景。
2、学生自读(要求:一句一句认真读,读出层次来)。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之后在全班交换意见,教师再做系统梳理:
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是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的陪衬之笔。(第二部分是分析的重点)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① 写河的小峦;② 写柳条麦苗;③ 写游人;④ 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作者写景中用新奇恰当的比喻,使景物生动形象,触手可及,愉乐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七、齐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练习
谈谈你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的摆脱某些限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九、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结)
谈谈你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为上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的摆脱某些限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十、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1~2题。
【译文】
北京一带气侯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温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触化的雪水洗耳恭听过后,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大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者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鱿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都不知道啊。
【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概括: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春 出游探春 春水(如镜出匣)和春山(如倩女妆罢)在 具体 柳条(桑梢披风)和春苗(浅鬣寸汗)郊
(层次分明)游人游春:尔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 外
鸟鱼喜春:安适恬静,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