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第一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跟袁宏道同时代的张岱说:古人写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也就是说:古人写山水文章最好的是郦道元,其次是柳宗元,与他同时代的就是袁宏道了。师:你怎么知道是袁宏道呢? 生:根据课下注释。

师:你可真会学习啊!请你来给大家读出来好吗?我们也用实际行动来感谢这位同学,边听边划出来吧。

生读课下注释作者介绍部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袁宏道的代表作《满井游记》。

二、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跟着古人游览名胜,有两道门槛必须迈过去:一诵读课文;二疏通文意。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入手,温故知新。

师: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挑战的机会,请看大屏幕。(出示两句没有标点的话)师:这两句话缺了点什么?

生齐答:没有标点。

师:其实,古文本就是没有标点的,学习古文会断句那可真是基本功!没有标点还能读的通顺,那才叫真功夫!看谁是第一个勇敢的挑战者!生加标点读大屏幕中的两句话。

师:我要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读的这么好,我敢断定,这篇文章你肯定是反复诵读了好几遍,对不对? 生点头笑。

师:那老师要恭喜你了,你掌握了学习古文乃至于学习语文的诀窍。那就是反复诵读,才能读出节奏。

师: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不过,这回我把“之”字去掉了,感觉怎么样?

生:不加之读起来感觉很生硬。生:加上之,读起来感觉很舒缓。

师:是的,古人常常用这之字来舒缓句子的语气,这样读起来也更有韵味了。另外,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还特别要注意语速稍慢,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师:下面小组合作朗读全文,组长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或一部分。听读时,互相纠正字音。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师:迈过了第一道门槛,我们再来疏通文意。昨天大家已经自己根据课下注释初步了解了大意,现在同桌两人合作一人一句把大屏幕的句子大意疏通一遍,互相倾听、启发、提示,解决不了的别忘了还有我。(大屏幕出示文中重点句子)学生同桌二人合作翻译。

生问:“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怎么翻译? 生问:“山峦为晴雪所洗”是什么意思? 学生合作讨论解决。

三、讲读第一段:

师:迈过了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和袁宏道一起游满井了。谁来翻译第一段? 一生翻译第一段。师:听说过花朝节吗?在我国古代,花朝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比如结伴赏花,踏青,游园,唱歌,跳舞……《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的生日就是这一天,林黛玉。可见作者是多么偏爱他的林妹妹,居然点她为百花的主人。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过花朝节了? 生:忘了。

师:近几年我们是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中秋节、清明节还有了公休假。生:花少了。

师:是花少了呢,还是我们少了赏花的心情? 生:少了一份闲情雅致吧!

师:可见我们更多的关注了与人有关的节日,却忽略了身边的花,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师:花朝节后,北方的天气很寒冷。哪个字看出是北方? 生:燕。

师:寒到什么程度?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生1:余寒犹厉。生2: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生3: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师:“局促”怎么解释?生:拘束。师:人受拘束是什么感觉?

生:压抑,无奈

师:谁来读这一句?读出无奈的感觉。

生读。

师:备受压抑的袁宏道终于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走出来了。哪天? 生:廿二日。

师:袁宏道感觉怎样? 生: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师:怎么翻译? 一生翻译。

师:“鹄”怎么解释? 生:天鹅。

师:我们听说过飞出笼中的鸟,却很少听说飞出笼中的天鹅,为什么? 学生沉思良久,没有回答。

师:没关系,语文课就是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后面我们再接着聊这个话题。师:作者感觉怎么样?

生:心情轻松愉快。

师:把这种感觉送到这句话中,读出来。一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的感情不到位。师:那你来读试试吧。生读。

生读的感情依然不到位。

师:“一望空阔”能不能改成“一望无际”?

生:“一望无际”只是写出了看到的广阔。“一望空阔”除了写看到的,还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开阔。师:太棒了!你体会的非常细腻。我们咱再来读这句。

生齐读。

师:袁宏道从笼中飞出来,一路飞来一路看,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水、山、柳、人、动物、麦田。

师:看到如此美景,于是他长叹一声,发出了一句警醒后人的肺腑之言,大家一起读出来。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师:谁来翻译这句? 一生翻译。

四、品读:

师:现在,你就是脱笼之鹄,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为什么?把驻足流连的理由写在一旁。选定句子后,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把文字变成画面。(大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自己批注读书。

一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动笔。

师:看来大家遇到难题了,这样吧,老师给你们做个示范。(大屏幕出示)

“麦田浅鬣寸许”:我最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因为浅绿的麦苗已经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微风吹来,麦田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继续批注读书。

四分钟后。

师:我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之前大家还是眉头紧锁,现在都写了很多字,太棒了。同桌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同桌二人交流一下你的理由。师:咱们一起来聊聊。

生1:我最喜欢写山的句子。融化的雪把山洗干净了,就像少女刚洗了脸梳了头一样。我想在山上驻足流连。

师:山是很高大的,所以我们通常喜欢把山比作巨人、父亲,袁宏道却把山比作少女呢?很奇怪,为什么?

生:因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娇艳。

师:哦!也就是说:袁宏道不仅抓住了早春山的特点:鲜妍明媚,而且还领会了山的情感,看到了山的内在,为什么呢?

生:因为袁宏道用心感受自然。

师:是的,他把山水视作知己了,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了,爱屋及乌,所以他恨不得用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来形容眼中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师:我们为什么只看到了山外在的高大伟岸呢? 生:我们很少用心去看山,太忙了。

师:“忙”字怎么写?心亡了,心丢了。(板书:忙)我们少了一份闲情雅致,对身边的美好景物熟视无睹了。

生2:我最想在水中流连。因为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这个新奇的比喻准确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师:中国文字是很迷人的。我们用换词法来试试。(大屏幕出示)生: “始”“乍”写出了初春冰面开始融解,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更加突出了早春水的特点。师:可见袁宏道是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字字珠玑呀!师:我们来想象一下,是谁在打开了镜子? 生:女人,少女。师:为什么?

生:女人都喜欢照镜子,爱美。

师:因为她们都有一颗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师:我们也充满希望的来读这句。生读。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

生3:我最想在海面上飞翔。因为这里的鱼自由自在,这里的鸟还悠闲地晒着太阳,我很羡慕。春天来了,它们终于都高兴的出来了,我也想和它们一样快乐起来。师:哪些字可以看出它们是悠然自得的? 生:曝。生:呷。

师:我们来看这个“呷”字,怎么解释? 生齐答:吸。

师:能改为“喝”吗?

生:不能。“呷”更写出了鱼的悠然自得,乐以忘忧嘛!

师:你看,这里的动物内在悠然自得,外在不受拘束,无忧无虑,它们达到了绝对的自由。所以令我们无限向往。

师:谁是第一个感知到动物之乐的呢? 生:袁宏道。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用心感受自然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师:此时,他是乐在山中,乐在水中,乐在鱼中,乐在鸟中,乐得不亦乐乎!读出这种快乐吧!生读。

师:我最想在柳枝上驻足,你猜为什么? 生:柳树有一种特别的美:柔美。

师:我们真是知音啊!哪个字看出柳树的柔美? 生:柔梢披风。

师:“披风”怎么解释?

生:在风中散开。

师:柳树随风飘拂,有一种飘逸之美。我觉得此时袁宏道的心情也随风飘拂起来了,因为他的心情是快乐的。师:谁来读出这种快乐。学生读的没有感觉。

师:怎么读出这种快乐呢?我倒有个办法,大家不妨试一试:一模仿古人的情态,边摇头边读;二模仿现代人的情态,让身体左右摇摆起来,让形体快乐起来。

学生齐读。(学生有摇头的有摆身的也有不动的)

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摇动起来了,而且还面带微笑的读。很有味道,有感觉。没摇动的同学心里也在偷着乐吧。师:大家都体会的这么深刻,那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有感觉的读读这一部分。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脱笼之鹄,尽情飞翔在满井早春的上空,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飞过高山,时而择柳而栖,时而俯嗅麦香…… 生读。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感觉!

五:解题:

师:也谢谢袁宏道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感觉!他的弟弟袁中道曾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出示片)中郎文章“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写于颖,潇潇泠泠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袁中道(弟)

师:能写出这样清新脱俗的文章的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全文以及你所了解的袁宏道谈谈你的看法。

生:他是个热爱自然的人。生:他是个崇尚自由的人。生:他是个很浪漫的人。生:他是个很悠闲地人。生:他是个高雅的人。

师出示作者介绍: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愿做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引领“存真去伪,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写作风格。师:结合材料再来谈谈,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个豪放不羁的人。

生:他是个潇洒地摆脱官场的束缚的人。

师:那么,之前,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有答案了吗?为什么是鹄而不是鸟呢?

生:袁宏道不愿做官,崇尚自由,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只高雅的鹄,而不是追名逐利的鸟。师:也正是因为他甘愿做一只脱笼之鹄,而不屑做忙于世俗的鸟,他才恍然大悟: 学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师:也正是因为他投身自然,纵情山水,他才有了意外的惊喜。再读这句,我给大家起个头。师:啊!(读出惊喜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也正是因为他潇然物外,超凡脱俗,他才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读这句,我给大家起个头。师:啊!(读出沉思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师:我们还得感谢袁宏道,因为他给忙忙碌碌的我们一种深刻的人生启示,我认为这是一种:回归(出示片)

这种回归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这是对轻松自然的崇尚,这是对自由和谐的向往,这是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他全心拜佛,参透人生苦辣,他致意养花,寄托诗意情怀,他淡泊高雅,厌倦世俗名利。向外发现青山绿水,向内叩问本心深处。

在污浊官场中孤独漫步,在嘈杂喧嚣中葆有诗意。

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劳心苦形的生命在和风细雨中再次展露迷人的笑靥,让粗糙冰凉的心灵在杏雨微润中重新吐出嫩绿的枝芽,让追名逐利的疲惫在诗意浪漫中稍稍放慢匆忙的脚步……

第二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承德围场四合永中学 冯海军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及运用。

教学设想: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袁宏道的足迹,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早春景色吧!(板书课题、作者)

1.学生介绍作者(学生介绍不齐的,其他同学来补充,学生如再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补充,并且积累)

2.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3.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4.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一读:

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1.学生读课文,同桌为一个小组,(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记出来,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更正)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鹄鬣茗蹇髻鬟曝呷恶堕

学生听朗读录音,用笔在文章中圈、点、勾、画。

熟读课文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错误(可以从生字和断

句方面等。)

二读:

1.指名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齐读熟悉。

三读: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1.译读: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

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2.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

3.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

4.齐读巩固

5.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

四读:(赏读)

要求: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学生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赏析、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

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

(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

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

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

主题探寻:

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第三篇: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教师:于爱凤

编号:8104

审核教师:赵开礼 贾立芳 刘辉 吴帅梅 赵秀梅

审批人:田子成备课时间:2012-4-30

29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4、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春天,在诗人笔下是最富有清新、浪漫气息的季节,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朗读,学生注意字音、重音、节奏。

断句: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自由朗读课文。

2、抽取学生(或个人或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间互评。

3、整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4、交流在预习过程中的翻译疑难。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娟然如拭(……的样子)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冰皮始解(开始)髻鬟之始掠也(刚)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教师:于爱凤

编号:8104

审核教师:赵开礼 贾立芳 刘辉 吴帅梅 赵秀梅

审批人:田子成备课时间:2012-4-30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5、学生自己翻译课文。

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结果)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

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2、明确:共四个方面。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

四、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3.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它的新奇之处。如把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师归纳要点3.比喻修辞:(1)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3)“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4)“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4.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他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曲折的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

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阅读:《极乐寺纪游》、《春游西湖》。

第四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4、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朗读课文并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想】

1、《满井游记》虽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却不少,要注意正音。

2、作为自读课,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作者所抒之情,所写之景。

3、文中几处不易理解的日子,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帮助,学生可继续采用“增”、“删”、“移”、“驾”、“换”的方法疏通文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法

同学们,每年早春三月祖国南方已是百花盛开,花田锦簇,而我们北方仍是永瘦山寒,枯燥乏味,不过只要你走出家门,步入野外,仔细观察,那可就别有洞天了。不信,请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看他描绘了怎样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图。

二、预习检测(幻灯出示)

1、给下列加点字准确注音:

辄(zhã)返 燕(yün)地寒 飞沙走砾(lì)脱笼之鹄(hú)倩(qiàn)女 花朝(zhüo)节 出于匣(xiá)廿(niàn)二日 乍(zà)明 披风(pī)髻鬟(jì huán)泉而茗(míng)者 始掠(lûâ)罍(lãi)而歌者 曝(pù)沙之鸟 红装而蹇(jiǎn)者 浅鬣(liâ)呷(xiü)浪之鳞

2、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作者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补充介绍。

袁宏道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亡。作过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宏道成就最高。他是当时反对文学上复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有《袁中朗全集》。

三、了解写景小品的特点

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课上则深入浅出,在记叙上则简明生动。

四、解题

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

五、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理解内容

方法:读读──议议。

1、教师范读课文二遍。(学生所读另一遍要正字,听读第二遍要揣摩句意。)

2、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大家再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选取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余”、“剩余”。“砾”小石块、碎石。

3、全班齐读第一段,讨论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之内。寂寞难耐的心境。

4、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的第二段。(句指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进行领读)注意全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愉快之情。

5、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这段难度较大,教师应巡回解疑,之后选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偕”,一同。“高柳大堤”,高大的柳树成排分立在堤的两旁。“冰皮始解”,河上的冰冻开始溶化。“拭”,擦,“晶昌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小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6、学生齐读第二段,讨论归纳段意。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表害作者回归自然的愉快心情。

六、分析写景特点

1、全班齐读,从整体上把握所写之景。

2、学生自读(要求:一句一句认真读,读出层次来)。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之后在全班交换意见,教师再做系统梳理:

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是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的陪衬之笔。(第二部分是分析的重点)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① 写河的小峦;② 写柳条麦苗;③ 写游人;④ 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作者写景中用新奇恰当的比喻,使景物生动形象,触手可及,愉乐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七、齐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练习

谈谈你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的摆脱某些限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九、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结)

谈谈你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为上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的摆脱某些限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十、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1~2题。

【译文】

北京一带气侯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温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触化的雪水洗耳恭听过后,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大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者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鱿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都不知道啊。

【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概括: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春 出游探春 春水(如镜出匣)和春山(如倩女妆罢)在 具体 柳条(桑梢披风)和春苗(浅鬣寸汗)郊

(层次分明)游人游春:尔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 外

鸟鱼喜春:安适恬静,悠然自得。

第五篇: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永嘉县

桥下镇一中 胡可白

【目标】

1、立足于言语,运用多种方法品读文章第二段描写北方初春景色的句子,突出几个重点虚词、动词及比喻、白描等言语的特殊表达方式

2、抓住“鸟曝沙”、“鳞呷浪”、“皆有喜气”体会作者笔下春景之自由

3、紧扣“脱笼”、“局促”等词语体会作者如动物般追求自由的本性,介入

作者为官的经历,体会袁宏道独抒性灵、独立高傲的灵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描写春天的作品很多,(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怎么看出他描写的就是初春?(出示)

酥:具有缎子般的光泽和光滑的;光洁细腻的——《新华字典》

二、品读写景句,感受北国春之“初”景

过渡:同样描写初春,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是怎么写的?(出示)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自由朗读,你最喜欢他笔下的哪一处春景的描写?(出示:一见钟情——)

◇作者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柳、山、水、麦苗、鸟、鱼„„

◇你能给这些景物加几个形容词突出其属于“初春”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写的? 预设: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微:稍微。

写出了初春时肥沃的土地开始复苏。(能否将“微润”改为“湿润”?——通过比较体会“微润”与“湿润”带给人的细微的感受差别,紧扣“初春”之“初始”的特点,初步领会袁宏道“独抒性灵”的风格)

2、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皮:包或者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为何不是“冰面”、“冰层”?)解:融化(冰或雪由于温度或太阳光的照射化为水)——能不能描述下“融化”的状态?

始:开始。(为何此时开始融化?天稍和 和:暖和,不冷也不太热)——写出初春气温渐渐回暖的特点。

乍:初、始。(初春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能不能换成“猛浪若奔”?水波由冰皮融化而成)

晶:从三日,表示光亮。

◇为何将水波比喻为镜子?(镜:古代照形取影的器具,正面磨光发亮)

冷光:写出初春水冷的特点。

乍:突然。——作者因看到明亮清澈水波的惊喜。

小结:有天“稍和”而有冰“始解”,进而才有了“乍”明之波,作者将自己“冻风时作”、“欲出不得”的压抑融合在了对初春到来的惊喜中,正因为他对自然的钟爱才有如此细致的观察与独特的体验感受。

指导朗读: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语速稍快,感受作者从细微之景中感受到初春到来的惊喜之情。)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为:被——似乎晴雪有了自己的意识与行动。娟: 形声。从女,从肙,肙亦声。“肙”意为“细小的”、“小巧的”。“女”与“肙”联合起来表示“小巧的女子”。本义:身材小巧的女性。

拭:擦拭。写出山色纤尘不染,鲜妍明媚的特点。(式:程式、规范)——“洗”“拭”“娟然”等词语皆用于女子,作者赋予笔下的山以女子的柔美娟秀,与他人全然不同,似乎与平日对山的认识不同,但细细品来,却与上文相衔接,恰恰紧扣了“初春”的特点。

始:刚刚(写出山峦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刚洗脸梳妆的少女一样,清新脱俗,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少女的梳洗打扮表示了一天的美好开始,正如这“初春”的美景。)

◇平时的文章把山比作巨人一般,袁宏道却比作少女,好不好?(山的内在柔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指导朗读:想象古代仕女对镜梳妆打扮的场景,动作轻柔而细腻,新的一天的开启。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你对“初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观察? 生:草芽萌发、风柔了、阳光变暖、树皮不再是暗黄色、厚厚的棉衣放起来了„„(袁宏道还写了哪些“初春”之景?)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将舒未舒”是怎样一种姿态?(借助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描写一下。)

披:给你什么感觉?能否换成别的字?(“披”写出柳条的飘逸之姿,“披”在文言中又有“穿”的意思,偏于拟人。)

浅鬣——短鬣:春二月,麦田高约寸许,又时时在拔节,就像兽身上生长着的浅浅的鬣毛。不仅写出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的特点。(“浅”与“短”有何差别?“短”感觉粗壮,“浅”既有长的不高的状态,又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弱之姿,更符合“初春”。)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释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睡眠戏水的鱼,一切动物都显得有喜气。(为何“有喜气”?“喜”从何来?)

生:春天到来之喜、万物复苏之喜、生生不息之喜、自由自在之喜„„ 哪些字词能表现出动物的悠然自得?

曝:晒太阳。(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场景?)呷:改为“喝”如何?——“呷”有吸水、戏水之意,鱼儿在赖以生存的水中嬉戏更可见其自由本性。◇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猜猜第欧根尼会怎么回答?)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大帝为何这么说?)明确:追求自由也是人的本性。

四、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追求自由之本性

1、万物自由皆有喜气,作者袁宏道又如何? 出示: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出示背景: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选为吴县令。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万历二十七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一年后辞官返里,居柳浪湖畔,作庐山、桃源之游。

师:袁宏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强调“不仕”、“解官”、“辞官”)

生:淡泊名利、厌弃官场、喜爱自然山水、追求自由„„

2、出示:

夫(第二声)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结合刚才对袁宏道的理解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自嘲or自傲? 出示: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再读写作《满井游记》后作者的经历,作者为何将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他热爱自然,但困于春寒;他追求自由,但困于官职。出示:

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

——袁宏道《为官苦》

师:袁宏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受袁宏道苦苦压抑下的追求自由之心,所以他笔下的“满井”才如此与众不同,他眼中的“初春”才如此与众不同,“至理本无非,从心即为是”,他始终在抒写着内心深处最本然的追求。)

五、作业

袁宏道在北方的春寒料峭中感受着生命复苏的暖意与自由之本性,我们南方小镇的春末又如何?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板书设计

自由之性

满井游记 初春之景 借景抒情

本然之求

【教学反思】

1997年钱梦龙先生就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学之后,听了很多专家、优秀教师的文言文课,自己也尝试着学习,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疑惑,这就是“文”与“言”的结合了吗?直到“言语”教学理念的引入,将文言文的各类知识进行了整合、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既关心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关注了传统文言文教学重点,也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体现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关注文言文的关键字词,而不是拘泥于“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得文言文的教和学都斤斤计较于一字一词的释义。“言”的落实是文言字句知识的教学,而文言文所蕴含的诸如情感意蕴、文章特色、作家风格流派等“文”的教学怎样体现,个人认为这种“言语”教学方式的研究将很有启示。

下载满井游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29.《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 井 游 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 2、 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我教《满井游记》 ___ 阚久丽 【创新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熟读这篇写景小品,联读、积累大量写景短语。 2、品析文章第二节写景的句子,了解作者“独抒性灵 不拘格......

    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山水游记小品,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面四篇文言文游记,基本上能够自主独立阅读本文了;且八年级的学生以前也学习过现代文的游记,具备按......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八年级C1511班教师:周宝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语感。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培养......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一、预定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读语言,感受课文美点 3、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预想教学要点 通过朗读品味美,通过品......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