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
唐陆前
教学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进行设计,渗透有关法制教育,让学生懂法,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的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二课时了解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掌握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3、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尝试从收集到的地理信息中发现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特点。
2、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破坏。
3、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阐述个人见解,培养创新能力。
四、学法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世界里捕捉大量的与本单元相关的地理信息,分组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共享,深入研究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1.黄土高原的录像(VCD)剪辑;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六.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七.教学实施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
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师: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 活动一:学生(某个小组):指图8.1,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教师:问: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往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省?
活动二:学生:从北京向西穿过太行山脉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首先进入的是山西省。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到过山西和陕西?能否根据所见、资料和图8.2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学生(某个小组):
学生1:介绍“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学生2:介绍“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
学生3:介绍“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教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还真是不过分。那么这里的黄土是从哪来的呢?这种沟壑纵横的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说黄土高原是风刮来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同学们讨论。
活动三: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师:哪个小组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某个小组):通过阅读课本“活动2”提供的两份资料,我们小组同意“风成说”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布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由于风力从西北到东南是由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越细。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质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这些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气候适宜而形成,更加证实了“风成说”。教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但同意“风成说”,而且论证得很充分,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教师:科学需要不断的探索,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还需要更加的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份力。
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录像:《高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分钟)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她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悬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活动四:学生:三个学生配合做课本p69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的实验:
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教师:(拿着实验后的两个量杯)请同学们谈谈这两个实验说明的问题。
学生: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是由黄土高原缺少植物保护造成的。教师:对,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读图8.4,分析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降水量”)活动五:学生(某个小组):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2)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黄土本身: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人为原因
(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2)开矿、修路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地表疏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活动六: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总结: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这里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活动七: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1、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3、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活动八: 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板书:
四、生态建设
活动九: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
活动十: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活动十一: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这里可以渗透: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物等资源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制定本法。
第三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
第十四条
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4省。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3、黄土高原的特点。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2、人为因素
(1)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2)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护。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与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农业活动
第二篇: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自制课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个特殊地形区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录像,共同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风成说动画)看课本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水土流失的录像。结合水土流失资料。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观看动画,阅读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结合资料库,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过渡]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
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读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
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畜吃水困难。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地理教案: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板书: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详见备课资料)。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阅读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二)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人黄河,黄河流人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旱年为59.5%,涝年为23.9%)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板书: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读?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板书;
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畜吃水困难。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2.黄土物质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 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神武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2.因地制宜、合理农业活动。
第四篇:初二地理教案_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_黄土高原1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标解读
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节课教材选取黄土高原为例,需要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进行回顾。
其中动词“分析”突出了要求学生对区域问题的过程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了解”即需要学生能利用资料提取与危害和治理有关的有用信息。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与技能:读图,熟悉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借助教材和资料,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2、过程和方法:以黄土高原为例,通过自学、合作等探究过程,联系实际、整合已有知识,与他人合作,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地和谐观念。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 为了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计划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分析、归纳。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我会对学生呢个进行指导,即使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五、学法指导
根据对课标要求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黄土高原概况”时,适合采用读图观察法对知识回顾;“水土流失的成因”部分要求学生能对成因进行分析,适宜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水土流失的危害”部分条理清晰,但零散知识较多,适宜自主学习落实。
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而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壮观的黄土高原景观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来。]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我把整个新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where,也就是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二是what,黄土高原上的各种景观;三是why,黄土高原上为什么有这些景观。[设计意图:这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按照由果推因,由现象到实质,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第一部分时,首先展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从四至,所跨省级行政区,经纬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第二部分时,首先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同时讲解他们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从地表、植被、沟谷、土壤等方面去分析、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1)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2)平地少,斜坡多;(3)黄土堆积;(4)植被稀少,总之千沟万壑。[培养学生观察和阅读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讲第三部分时,首先展示三个问题:
1、黄土从哪儿来的?
2、为什么会有千沟万壑?
3、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然后,针对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67页活动第二题,同时展示“风成说”的图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共同总结出黄土堆积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是水土流失,我此时也抓住时机引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析图,去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接着展示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密切关系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地表、植被、气候、开垦、采矿、修路等方面的原因,总之是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更能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如果水土继续流失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图8.5及教材69页活动第二题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言,然后我在进行补充。[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知道现在的黄土高原正处于恶性循环,以前的水土流失使得现在千沟万壑,而现在的千沟万壑又加重了水土流失。同时,让学生懂得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更为下一节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作铺垫。] 对于本节的教学总结,我带领学生把这一节的内容倒过来理顺一下:从原因到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种什么瓜得什么豆,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怎样改善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作业设计:67、69页的活动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反馈练习] 1.填空
(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
、北抵
。跨越、、、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 作用形成的。2.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3.简答题
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区。2.黄土物质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第五篇:初二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2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阅读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反馈练习] 1.填空
(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连
、北抵
。跨越
、、、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
作用形成的。2.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3.简答题
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1)太行山
乌鞘岭
秦岭
长城
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2)风力
2.(1)BC
(2)BCD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 人为因素: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区。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黄土物质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活动与探究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是否有水土流失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