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江边中学 韦春云

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的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二课时了解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掌握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方法过程

1、(播放短片)创设情境----(读图填图)了解范围----(小组讨论)分析成因----(讨论交流)水土流失原因----(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2、将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媒体演示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励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范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黄土高原景观的视频,创设情境。

2、刚才的短片展示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播放的这个短片主要展现了未治理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配上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展示目标)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

1、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引导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1)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及跨越的省区。

学生阅读地图册P33页内容,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先独立读图、填图,然后全班交流。

(2)(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面积、厚度的数据。提问: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2、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多媒体展示‘科学的假说’

(1)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提出的多种假说: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成说。(2)学生观看图片‚黄土高原的成因‛,了解‚风成说‛。

(3)‚既然‘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证据‛。阅读教材P67页的四条证据,讨论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4)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直观形象,接着效仿VSO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地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教材活动1的实验,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说明植被有什么作用以及森林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的分布;根据图中的信息、说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地形区。

3、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结合教材P68-69页内容,独立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教师播放短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观看。(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等。(4)谈看法。

阅读P69活动题二,讨论交流。

4、了解并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三、知识反馈

四、收获平台 结束新课、图片展示:黄土高原今昔景观对比。黄土高原今昔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下节课再见。

(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庄浪三中 赵秀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方法过程

1、(播放短片)创设情境----(读图填图)了解范围----(小组讨论)分析成因----(讨论交流)水土流失原因----(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2、将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媒体演示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励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范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黄土高原景观的视频,创设情境。

2、刚才的短片展示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播放的这个短片主要展现了未治理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配上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展示目标)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

1、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引导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1)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及跨越的省区。

学生阅读地图册P33页内容,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先独立读图、填图,然后全班交流。

(2)(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面积、厚度的数据。提问: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2、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多媒体展示‘科学的假说’

(1)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提出的多种假说: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成说。(2)学生观看图片‚黄土高原的成因‛,了解‚风成说‛。

(3)‚既然‘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证据‛。阅读教材P67页的四条证据,讨论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4)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直观形象,接着效仿VSO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地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教材活动1的实验,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说明植被有什么作用以及森林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的分布;根据图中的信息、说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地形区。

3、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结合教材P68-69页内容,独立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教师播放短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观看。(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等。(4)谈看法。

阅读P69活动题二,讨论交流。

4、了解并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三、知识反馈

四、收获平台 结束新课、图片展示:黄土高原今昔景观对比。黄土高原今昔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下节课再见。

(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关坪中学 毛萍

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的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二课时了解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掌握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方法过程

1、(播放短片)创设情境----(读图填图)了解范围----(小组讨论)分析成因----(讨论交流)水土流失原因----(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2、将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媒体演示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励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范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黄土高原景观的视频,创设情境。

2、刚才的短片展示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点评:播放的这个短片主要展现了未治理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配上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过渡:学习一个地区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展示目标)

1、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及跨越的省区。

学生阅读地图册P33页内容,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先独立读图、填图,然后全班交流。

(2)(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面积、厚度的数据。提问: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点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2、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1)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提出的多种假说: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等。(2)学生观看短片‚黄土高原的成因‛,了解‚风成说‛。

(3)‚既然‘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证据‛。阅读教材P67页的四条证据,讨论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4)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连线题

(点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直观形象,接着效仿VSO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因为这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依学生现在的知识,很难理解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所以我在此设计了连线题,以降低难度。同时,此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地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

3、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结合教材P68-69页内容,独立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教师播放短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观看。(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人为因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等。(4)谈看法。

阅读P69活动题二,讨论交流。

4、了解并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点评:教师引路,学生探究。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看“水土流失”的视频,阅读教材的图文资料,很容易总结出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紧接着组织的辩论赛,目的是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收获平台 结束新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共同分享一下。

2、图片展示:黄土高原今昔景观对比。黄土高原今昔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下节课再见。

(点评: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定稿)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1(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

(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

【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来自哪里? 学生可能给出风吹来的、流水冲来的等多种答案。

2、风成说

教师: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播放视频:风吹来的黄土

学生边观看动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黄土来自哪里?

2、距离沙漠的远近不同,沙子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视频中获取的信息,总结答案。

师生归纳: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西向东,沙子的颗粒逐渐变小。这些黄土的沉降过程,就像冬天下雪一样,而黄沙最后像雪花一样很均匀的飘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风成说,一是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是动画的方式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过渡】(出示图片)部分黄土地貌类型图。读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屏幕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片段。提问:

(1)说出图片表现的黄土地貌类型有哪些。

(2)这些沟壑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流水作用”的结论。

【过渡】流水常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

二、水土流失严重

1、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独立完成课本20页活动题,通过实验总结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

(2)小组合作探究:参考实验结论,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穿插其中,及时解难答疑并了解学情。

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a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土壤质地、植被等 b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设计意图: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完成实验,阅读教材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很容易总结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直接后果呢?我们先来听听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是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保持水土,珍爱家园

提问:水土流失为当地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些流失泥沙最终流入到了哪里?那么对黄河下游又有何影响?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想

师生归纳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水土流失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也造成严重威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以及危害有了形象的认 识,同时激发起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情。)

三、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过渡】黄土高原今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恢复往昔的繁荣景象,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学生:根据教材24页内容,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合理安排生产活动。(2)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分组探究:治理黄土高原具体的实施办法。

(1,2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即是否应该全部退耕还林;3,4组讨论生物措施,5,6组讨论工程措施,可以参照南小河沟的成功案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做简要指导)

请1,2小组组成辩论小组,辩论是否应该全部退耕还林。

请3,4组同学说出具体的生物措施实施办法,5,6组同学说出具体的工程措施试试办法。(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民主的气氛中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从而深化对教学难点的理解。)

四、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

2、图片展示:重换生机的黄土地

结语:视频中,最后老农意味深长的说:青山绿水,这就是最大的愿望。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不易,但是南小河沟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树立起信心。相信在黄土高原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黄土高原定能重换生机。背井离乡的人们也会重返家园,黄土高原上又会回响起那高亢的信天游的声音。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

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生养我们的黄土高原。【讲授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引导学生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或挂图,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简单地介绍把黄土高原。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引导学生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学生回答:黄土塬。

3、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1)读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说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2)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的几方面证据,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小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土高原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塬、梁、峁”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而黄土高原恰恰是一个植被极度缺乏的地区。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阅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引导学生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2)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达标检测1.填空(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连

、北抵

。跨越

、、、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

作用形成的。2.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3.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作业布置

一、单项选择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板书设计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区。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塬、梁、峁3.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二)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教后反思

主备人:潘振江

下载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

    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过风楼镇初级中学 余 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宋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通过资料分......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运用白板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探讨如何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

    黄土高原--延安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延安——黄土地上的革命圣地 教学设计 【导入】课前循环播放三张关于延安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上课前播放这几张图片是有原因的,因为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和延安有关,让我们......

    黄土高原(一)教学设计(合集)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设计 邯郸市新兴中学 李粉玲 【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个跨省的自然区域,突出强调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最终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臵。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