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局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今天老师就选了一些,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说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国家?

(播放课件中收集的有关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战局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这些国家)

总结: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叫它什么地区吗?

提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战乱?

生:石油、宗教、土地、种族、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位置!请同学们看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的位置特征!

生:纬度位置,相邻位置

师:用四个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们再来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地区的位置重要性!

生:东西方文化、物质交流的中转站!

师:是的!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以连接欧洲、亚洲;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到达非洲大陆!这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相争的原因,从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

中东战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发生的战争有哪些呢?

生: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图,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湾地区

师:请同学们打开填充图册13页,并翻开书本28页,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中东地区的经济被称为“石油经济”?

(2)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石油输送的路线经过哪些地方?

(4)“石油经济”对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说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生产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战乱的两个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

师:很好!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

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

师: 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生:热带沙漠为主

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

生:买水!

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

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师: 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冲突!

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

生:略

师: 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生:略

小结:至此,我们学习了中东地区,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地方战乱的地理背景。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总结。

生:略

练习: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活动设计:

(1)主题:中东历史上的战乱

(2)目标:通过回顾曾经在中东地区出现过的帝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东自古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方式:小组活动(<7个),科代表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方式

(4)准备工作:提前3个礼拜布置课题,由学生小组自由报名参加;

(5)活动时间:1个课时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二)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三)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别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重难点]

法国的位置、地形特征

法国农业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法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②: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知道这是谁说的一句名言?他上哪国人?引入法国

一、欧洲的经济大国

法国概况部分: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法国的位置,指出起位置特征: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2、引导学生观察P81图3-27,观察: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过渡)法国的具体位置如何?请同学们讨论完成活动2.3题

3、学生讨论完成上述问题,而后教师结合板图填注

4、引导学生观察“法国地形图”上的颜色,得出结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主要地形区: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欧平原、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

(过渡)法国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于法国河流影响较大

6、引导学生找出法国境内的主要河流名称并分析其流向

7、在地图上查找法国的主要城市,并分析法国城市分布特点:沿河流、海边分布。

8、学生阅读教材P81第一段文字,说出法国的.面积、人口和首都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此方案较适合一般地方学校选用。

方案②:1、引导学生查阅“欧洲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欧洲西部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气候的特征。

3、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4法国工农业分布图观察:法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哪里?葡萄主要分布在哪里?

4、设问:为什么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这些地区呢?(学生联系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

5、教师小结: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且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而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6、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突出法国小麦和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

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过渡)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学生齐读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国的文化和旅游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作业布置]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课题星球20xx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海洋利用与保护》

教材分析

从整本八下课本来看,海洋利用与保护是简单部分,了解中国的海洋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教材以歌曲《祖国的海洋》导入,体现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海洋利用与保护是第十章我国的海洋国土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和解题能力。本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树立地球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积极面对目前的海洋环境问题,出谋划策,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等有关资料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类型、分布和资源的开发。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我国海洋环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及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学习了解,激发学生“保卫蓝色国土”的决心以及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各种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1、激趣导入、营造氛围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和众多的岛屿。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海洋的利用与保护。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运用图表等有关资料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类型、分布和资源的开发。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我国海洋环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护措施。师:其实我们班级的好多同学对海洋有一定的认识,他们是通过一部动画片了解了海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海底小纵队)好,那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时光,让海底小纵队带领我们完成今天的学习吧。播放<海底的小纵队>,导入海洋资源及开发:以熟悉的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创设情境,进一步的构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师:人们是如何利用海洋资源的?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海洋产品。(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生:食品工业(波力海苔、鱿鱼干)、工艺产品(珊瑚耳环、手镯)、医药产品(鱼肝油)·····师:那么我国辽阔的海洋中到底蕴藏着哪些资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凸显好奇心、观察力、思考力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海洋资源及开发

(1)海洋生物资源师:指导学生读图10-2-1,找出烟威渔场、舟山渔场、北部湾渔场及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南部陆架渔场,说说其主要的`鱼类资源。生:学生代表指出图中位置并回答。(教师及时评价)师:读图可知,中国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中国最大的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它有长江入海带来的丰富有机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了大量鱼类的到来。同时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有利于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天然的海产品产量已经不能满足众多中国人民的需求,因此,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山东半岛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师生互动:联系生活,说出莆田市的鲍鱼养殖、海带养殖、紫菜养殖、海蛎养殖、淡水鱼海鱼养殖等,说说莆田市代表美食:兴化卤面、海蛎饼、葱爆海蛏、鲍鱼排骨汤等,到处可见海鲜的身影。师:这些美食的烹饪,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海盐。形象化理解再识记,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并且联系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丰富的彩色图片,既形象化还原生活,唤醒学生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

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海水,现已确认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目前,我们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了海盐、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海洋化学资源师:指导学生读图片“中国的盐场晒盐”景象,完成小组活动:找出长芦盐场。结合气候条件,说说我国北方沿岸滩涂盐田集中分布的原因。生:北方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进一步掌握化学资源的内容,由抽象到具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感受主动思考的幸福。

(3)海底油气资源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中国的海底油气储量和开采量。空间资源:海上机场,海上娱乐空间,海上建设空间等。补充日本的“巨大睡莲”状水上迷你城市。

(5)航运资源:各港口之间,承担着中国进出口物资70%以上的航运任务。中国的沿海港口众多,把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区域联系起来。

(6)景观资源:广阔的海洋和风光绮丽的滨海地带令人留连忘返。充分利用大海的自然风光,开发海滨旅游,也是人们利用与开发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图解千文,采用形象化的彩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化解了学生对海洋资源的陌生感,突破了分析难点。

师:随着陆地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师生:共同学习“发展海洋经济”师:联系生活,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区,可以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师: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播放<海底的小纵队>)从海底报告,我们知道了:由于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原因,使得我国部分海域海水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承转过渡,构建知识体系。学会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高潮,视频的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环保观念,为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师生:读图,总结海洋污染问题。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弃物和受到污染的河流。其中石油污染最严重。而且海洋污染可能引发赤潮。还有海岸侵蚀、生物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退化等海洋环境问题。师: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害,还给人类一个健康的“蓝色海洋”。联系生活常识,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保护海洋环境,体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

生:小组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收集资料,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整理成小短文,在班级内交流。)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防止海洋污染;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以学生的精彩展示结尾,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

师:(课堂总结)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未来人类并将向海洋进军,所以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进取精神,进行理想与情操的教育。

当堂检测、巩固升华详见PPT

作业布置、巩固新知《地理填充图册》P34-36《顶尖课课练》P45-48

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洋利用与保护生化油空防休物学气间污渔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知识、图表的前后联系,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课堂氛围来看,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事物进行列表总结,使知识更为系统化。同时,我通过精选一些案例,如:石油污染图片、赤潮形成,鱼类衰竭资料等,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究案例中所隐藏的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看似不足,这主要是我在调控过程中把握得不够好,特别是激励性措施不到位,这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悟到: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发展。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使学生了解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国我解决水资源的对策。

2.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了解,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1.通过提问和作业来了解学生的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2.通过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我国的`气候、河流、降水等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本节难点在于学生如何结何气候和降水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的现状。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3、如何节约用水。

技能: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一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3、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气候、降水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个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渐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只是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准备:

黄河流域水系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东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几字形

3看地图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三级划分。

4将黄河与长江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页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老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页的图2.45分三组说黄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问题:黄河还有哪些病症?

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因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处理

上游:修建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程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学校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累报刊杂志或登录黄河网等,对黄河进一步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5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6

题学习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

3、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学习过 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第 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因此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建筑用地。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中,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_____和_____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我国______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______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4. 我国用世界上 %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的人口。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2、中国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课本上介绍了哪些类型?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学习过 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三、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和低缓的地区。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和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的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使耕地、林地、草地等遭到哪些方面的破坏,程度如何?

怎样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在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组间质疑或补充

教师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

1.下列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 )

A.大兴安岭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3.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地区 ②东南丘陵地区 ③西南林区 ④经济发达地区 ⑤人口稠密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

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5.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6.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7.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8.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是( )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

B.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和投入资金很大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D.土地的承载量已远远超过其持续发展的极限值我的收获: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

新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

(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2)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

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渗透乡土地理的知识,明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2、(1)黄河

(2)疏松、渭河

(3)社稷坛

黄帝陵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灞桥周围的窑洞景观,并分析居住窑洞的优点。

学生阅读p25活动题,观察图文资料,完成各题。并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xx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这些黄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风吹来的黄土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风成说”的相关内容。

活动:2、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1、学生阅读文字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2、同时,也可以分析出本地区的黄土来源。

让学生运用地理观点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过渡: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其表现形式是广泛分布的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展示白鹿塬和鲸鱼沟的图片,并结合图6.29和图6.30,试解释这些黄土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体现它们成因上的联系。

探究·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领悟这些这些地貌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得出相互关系。

关系:塬--粱--峁

沟谷-----川;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得出结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黄土地貌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了解了学习河流的概况的方法和步骤,并已经在了解长江时加以实践。现在应用到黄河概况时应该轻车熟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到了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能够概括说出黄河的贡献;

2、结合相关资料及实验,能够说明黄河主要忧患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分析人地关系中突出问题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黄河源流概况,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相关动画,水、土壤、覆盖小草的土壤、透明杯子等实验器材。

七、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环节一:感黄河(欣赏)

配《黄河大合唱》背景音乐,对应上、中、下游出示黄河各流域景观图片

观察景观图,描述感受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过渡

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出示黄河景观图

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二:颂黄河(奉献)

配朗诵《黄河颂》,对应地理位置依次呈现黄河流域水利工程、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灌溉平原的景观图

观察景观图片,尝试概括黄河的贡献

提供景观图,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理解黄河的奉献

过渡

黄河既给我们带来了无私的奉献,同时,也是一条害河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环节三:忧黄河+治黄河

提供资料:黄河的“血样”──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样标本;

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的视频,“黄河的忧患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图”

思考并讨论: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思考: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症状?

再读“黄河的忧患”图

(小结 拓展)

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所学的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黄河,还可迁移至其他河流

归纳“会诊结果”,并对症下药,完成表格

八、板书设计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实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教法分析

教师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景观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教育。

学法分析

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

1、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课题。

3、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动手指导学生从网络,报刊中获取知识,并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深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运用景观图片等资料,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资料,分析归纳西双版纳旅游业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和交流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

教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和傣族民族音乐。

[引言]这些优美的画面和旋律把我们带入美丽而神秘的西双版纳,今天我们常州地方旅行社,设想为我们常州市民开辟西双版纳新的旅游路线,那么,他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版纳,该如何进行呢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来到版纳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讲授新课:

首先,他们请西双版纳旅游局为他们介绍版纳的旅游资源。请准备的小组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需要西双版纳地方旅行社的合作,请他们为此设计旅行线路和安排。同样,邀请他们进行展示。

两组学生代表各自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请考察团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

接着,西双版纳政府为了欢迎考察团,他们为此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介绍并展示近几年版纳经济的发展。

同样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和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最后,请考察团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自己在考察时发现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刚才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展出路。

问题: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趋势,请我们现在的各方人士为此献计献策。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高招,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总结升华:

在学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后,思考:

⑴请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

⑵请学生谈谈西双版纳吸引自己的地方

⑶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我们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教学反思

纵观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采用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有显著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

本节课堂教学设计围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等,而是首先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列举出他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由此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的.材料,丰富关于西双版纳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展示信息深入讨论旅游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常州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2、教学组织形式不只是大班集体讲授,还有全班集体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研究等组织形式

在本课教学中,有大班集体讲授,如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归纳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借鉴并交流观点时为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收集,分析地理资料研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解决地理问题时为个人独立研究。多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得了地理知识,发展了地理技能,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

3、教学材料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有教师共同课前收集的真实材料,以及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因此,教学材料显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这些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分析讨论材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把握地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最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拓展活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些拓展活动紧紧围绕本课主题――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而设计。这些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作地理海报,地理公告板,地理展览,地理宣传小册子。发表地理小演讲,参与家乡旅游业的建设等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读图,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

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掌握分析、表达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板书: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讲述:我们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你还有印象吗?

学生讨论: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课后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

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②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③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走访调查,使生活中的地理与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严重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是否相同”,培养质疑、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3、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搜集区分有关水资源的名词。

2、学生表述水资源的现状。

3、调查家乡关门水库。

4、学校、家庭用水调查。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师:(组织教学)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有的还准备了表演。现在,先看一个表演,你们会猜到什么呢?

送水者(姚运刚):一学生头戴赵本山式的帽子,走着赵本山式的步子,肩上扛着纯净水桶,从一侧走向另一侧,口喊:“送水、送水、送水喽!”(学生能说出与水有关)

(从生活身边的地理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直奔主题。)

师:看,生活水平提高了,连水都成了商品。水一旦被人类利用了,就成为了资源。本节的课题就是(板书)水资源。

师:今天就让我们以书中的内容为线索,以我班同学搜集、整理的内容为骨架,说说你们的心中所思、所想。你们准备好了吗?

(给学生适应的时间,作好准备)

生:准备好了。

主题一 水是宝贵的资源

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上场。

冯凯:我们收集了有关水的.一些名词。觉得有很多同学可能对本节的课题“水资源”与平时媒体中常谈到的“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区别产生了兴趣。

孙飞:从广义上说,水资源是指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我们平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水能资源通常是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说的。水利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可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用水。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辽阔的疆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国士的辽阔和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分布。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性非常强,是学生较为全面了解我国自然国情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我国较为全面和基本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第一章的基础,也是本册书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知识基础性强,加之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所以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较为容易。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国士的辽阔和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分布,其知识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记忆性,理解性的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一些常识性、基础性地理知识的识记上。学习的重点在于迅速识记相关地理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尽可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随堂识记,牢固记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了解我们伟大祖的优越位置。

2、认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疆域和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地球仪,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说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及其位置。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认识和识记。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

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

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

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6.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7.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比较法,发散思维,归

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1页/共5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

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一块儿复习四

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课题。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读图、思考,在自学基础上生与生、

师与生交流)

①本区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地形。 ②本区河流、地貌、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③分析原因。

④完成活动1和2(课本第12页) 2、拓展思维:

①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②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第2页/共5页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5.东西向降水差异使本区

自然景观出现什么差异?由东向西由草原递变为荒漠●板书设计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根据第一册书所学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读图P13 5-17,思考后,生与生交

流,师与生交流)

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本区气候特点。简单分析成因。 A地势高,气温低。

B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

第3页/共5页

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3、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出现的现象(课本P14活动2) 4、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无影

响。(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读图P15 5-21,思考后,生与生

交流,师与生交流)

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

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分布面积

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

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4、完成P16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

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第4页/共5页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活动2(由生交流完成)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

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

第5页/共5页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图上找出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2、了解山东矿产的分布,知道自己家乡主要的矿产资源。

3、知道山东的气候类型,了解山东主要的气息灾害。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说说环境污染和治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地形区和主要矿产自已。

2、教学难点:山东发展工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结合体会,教师补充加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泰山图片。今天我们了解山东的主要地形和矿产,探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展示山地地形图

学生活动:

(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区的颜色判断山东地势特征。

(2)分组讨论,确定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讲述:山东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丘陵是著名的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中部是泰山为主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四周是鲁西北平原等四大平原。

板书: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展示山地矿产和工业分布图

分析讲解:指点图上各种矿产,山东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油等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在烟台的招远,石油站第二位,是胜利油田。还有很多其他矿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南和淄博等。

学生活动:

(1)阅读97页图表,了解山东主要的矿产种类。

(2)讨论山东矿产分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总结板书: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展示山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回忆山东的纬度位置,分析山东气候的特点。

(2)找出山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他们的危害。

讲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灾害是旱涝和干热风等,对于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学生活动:阅读99页材料,谈谈自己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

分组讨论:阅读99页图表,说说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讨论治理措施。

总结: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城市噪声等,还有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要治疗环境污染,改善耕种习惯。

板书设计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三、环境问题及防治

教学反思:

第三篇:《中东》教学设计文本

《中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陕州外国语学校

尚春丽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东是世界热点地区和导致其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2、知道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掌握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

3、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三条主要输油路线。【教学重难点】

1、中东成为焦点地区的原因。

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输出路线。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积累和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经验,同时中东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相关资料较容易找到,有利于学生搜集资料。但是学生有效利用地图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各种媒体搜集资料,使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上利用地理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二)学法

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此,在学法方面我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2分钟)

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地图

2、中东自然风光图片

3、关于中东的新闻报道

(二)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读课本27—31页,完成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中东主要包括 _____ 与_____地区。主要包括哪些国家?(在图中找出)

2、从纬度位置看,中东地区大部分属_____带和_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东地处_____、_____、_____三大洲的交界地带,南、西、北三面依次瀕临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内陆湖),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4、中东是世界石油___最丰富、_____和_____最多的地区,被誉为_____。

5、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沿岸地区。(读31页中东石油产区图)

精讲点拨一: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归纳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内陆湖)

重要通道: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三)自学指导二(5分钟)

关于中东石油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1)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分布在哪里?

(2)中东的石油主要向哪两个方向输出?

(3)中东石油的‘三个世界’第一是什么?

(4)中东石油有哪四个主要特点?

(5)中东有哪五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

中东石油的两个输出方向学生可能找的不准确,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招准主要方向:向东主要到日本,向西主要到西欧、美国。

(四)合作探究

读课本P30 图7-2-4 《中东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回答:中东石油的三条主要输出路线。(时间7分钟)

1、波斯湾—_____海峡—阿拉伯海—____洋—____海峡—_____洋—日本。

2、波斯湾—_____海峡—阿拉伯海—____海—_____运河—_____海—____洋—西欧、美国

3、波斯湾—_____海峡——阿拉伯海—_____洋—非洲_____—_____洋—西欧、美国。精讲点拨二: 中东石油的分布:波斯湾沿岸 主要的产油国:5个

重要地位:石油宝库。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居世界第一。输出路线:向西输往美国和西欧

向东输往日本。要求:

(1)识记石油分布、主要产油国

(2)石油输出路线:方向、输入地、沿途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运河等。

(五)课堂练习

读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所产的石油主要运往_____、____、______、等地。

(2)图中A、B、C三条石油输出路线运量最大的是_____,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是_____。

(3)写出B石油输出路线依次经过的海湾、海峡、海、运河、海洋及到达的目的地。

(六)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2、苏伊士运河两端连接的海是()A.红海和地中海 B.地中海和里海 C.黑海和里海 D.红海和阿拉伯海

3、波斯湾地区运往北美的石油,航程最短的航线必须经过下列的()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太平洋 D.好望角

4、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好望角 D.苏伊士运河

二、填图

②D E C ①F B A

1、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分别是: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F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峡及运河分别是:①_____ ②_____

3、其中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是:_____

(七)板书设计

第四篇: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

②知道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出口。③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性。④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⒉能力目标

运用相关地理信息,提出看法及归纳、总结问题。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和呼吁世界和平的观念。教学重点

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教学难点

理解“中东”是世界热点地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课件显示)

教师:激烈的枪声,猛烈的炮火,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区就是——

出示课题(课件显示):

教师:中东历来是世界上的一个热点地区,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的。

二、学习“中东”的地理位置

/ 4

⒈初识中东

教师:“中东”在哪里呢?为什么叫“中东”呢?我们首先初步认识认识“中东”。同学们请看屏幕——(课件显示)

⒉自主学习,比较“中东”和“西亚”的区别,认识“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课件显示:自主学习的范围、学习要求以及要解决的问题。⒊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①课件显示“中东”与“西亚”的比较图

学习看图回答二者的区别,明确:“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②课件显示“中东”三洲两洋图 学生看图说出“三洲”“两洋”的名称。③课件显示中东“五海一湾”图 学生看图说出“五海”“一湾”的名称。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中东的地理位置。通过学习,大家可以看到中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中东历来成为商家、兵家的必争之地。这是中东动荡不安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学习中东**的另一个原因——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三、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⒈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件显示): ①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中的地位。②中东主要产油大国及分布地区。

③石油出口路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运河及到达的国家和地区)。⒉师生互动,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

①课件显示“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中的地位”资料,学生分析,明确:中东石油石油资源的“三最”:储量最多、产量最大、出口量最多。

②课件显示“中东石油分布状况图”,学生明确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及分布地区。

③课件显示“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图,学生明确三条航线经过的主

/ 4

要海峡、海洋、运河。

学生思考:西欧各国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经济的线路是哪条? 课件显示最经济运输航线,学生明确。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因为石油资源丰富,使得很多国家对中东地区虎视眈眈。这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第二个原因。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有一种生命必需品却非常匮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看屏幕——

四、学习“中东”匮乏的水资源

⒈课件显示中东水资源匮乏图,使学生对此有所感性认识。思考: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⒉课件显示“中东气候”图。

学生看图,明确中东气候的特点,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⒊课件显示“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看图,明确:中东地区河流面积非常小,存在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中东是怎样解决用水和缺水问题的?

课件显示有关中东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图片,使学生有所感性认识。教师解释:以色列国土的三分之二是沙漠,全年7个月没有雨,但是以色列人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

教师:中东地区奇缺的水资源,使得中东的国家经常为争夺水资源而大打出手。这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第三个原因。除了我们已经学习使得中东**不安的三个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五、学习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课件显示的问题。⒉课件显示有关耶路撒冷的图片。

学生明确: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教的圣城。⒊课件显示阿拉伯的风俗习惯图片。

学生思考:阿拉伯人穿长袍、戴头巾,男人的服装以白色为主,原因是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明确: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 4

⒋课件显示耶路撒冷图片。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明确: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教师:由于文化的差异,使中东地区的民族冲突不断发生,这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第四个原因。

六、课堂练习,巩固本节重点知识 课件显示课堂练习题。

七、课堂小结

课件显示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四个原因。

八、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培养学生呼吁和平的观念。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爱》。

九、课外探究(课件显示)。

⒈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⒉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谈谈你的感想。

十、结束视频(课件显示)。

/ 4

第五篇: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指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能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4、围绕核心问题“运用教材地图分析讨论中东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展开活动,归纳总结分析一个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方法。【教学重点】

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1.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2.学生对地理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中东战争的资料和图片,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假设,你就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认识中东地区!新课讲授:

一、定向目标

1、通过看地图,能够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理解中东地区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的影响。

二、自学指导

运用教材基本地图分析讨论中东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1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交通、战略)

○2丰富的石油资源:

○3匮乏的水资源

○4文化差异

三、自学督查

1、中东地区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部和非洲的______________部。

2、中东处在联系___________三大洲、沟通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枢纽地位。

3、在P45页图8.3中找出中东周围的五海、一湾的名称。

4、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石油最多的地区。

5、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导学释疑

1、西方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欧洲以东的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近东、中东经常混用,没有明确界线,一般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

2、对比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异: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

3、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处在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亚洲与非洲和欧洲,联系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与阿拉伯海的重要的东西方交通位置上,地理位置重要。

五、合作研讨

1、了解中东主要的国家及城市。(完成P45活动题 1)

2、在框图中填出相互连通的海洋名称。(完成P46活动题3)补充:熟记五海的名称和位置{啊,里边的黑地怎么变红了!}

3、读图讨论中东的石油地位及运输路线(完成P47活动题2、3)

六、自主测评

一、选择题

1.苏伊士运河属于()

A.沙特阿拉伯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2.关于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储量占世界80%以上 B.产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 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A.苏伊士运河 B.好望角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A.黑海 B.阿拉伯海 C.里海 D.红海

二、填空题

5.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

6.“两伊战争”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战争。

7.阿拉伯人喜爱_______色,这是因为这里气候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_,这种颜色有_________作用。

下载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五海三洲之地”对应课标是: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世界石油宝库”对应的是:运......

    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长宁县竹海中学——杨贵章 案例设置目的 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教学设计 永年县西苏乡西苏中学——武彦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图片、新......

    中东教学设计

    《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许蓓 《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许 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对地理信息的归......

    地理《中东》课堂实录文字版

    《中东》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江边中学 韦春云 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及感悟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地理) 宜安镇中学 牛文贤 设计意图:本节课属于初二学习的内容,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图、选图和用图的能力,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庄浪三中 赵秀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