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2个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回形针若干、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大螺帽,小螺帽,条形磁铁,环形磁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磁力。
T:同学们,你们见过飞起来的列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ppt出示磁悬浮列车视频)。你们认识这种新型列车吗?谁来说一说?
S:磁悬浮列车。
T: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行驶呢?谁来说一说你对磁悬浮列车的了解?
S:磁悬浮列车上有磁铁,利用磁铁的磁性列车就能飞起来。„„ T:哦,原来磁悬浮列车的奥秘是磁铁呀。那具体利用的磁铁的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磁铁的奥秘。
二、设计实验,比较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
1、游戏导出,提出问题:
T: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吧。桌上放着两块大小不同的磁铁。请你用小磁铁把大螺帽吸离桌面。
S:不行,吸不起来。T:那试一试用大磁铁能吸起来吗?学生试。S:能。T:通过刚才的小游戏你知道了什么。
S: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你真善于总结。)
T:那么同一块磁铁的不同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我们以条形磁铁为例。S:不一样S:一样
2、设计实验方法
T:你能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比较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呢?请你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实验方法。
T:老师再把同学们说的实验要点总结一下:(PPT)(1)把磁铁从左到右分分成五部分。
(2)用磁铁的五个不同部位分别去吸回形针。
(3)把每个部位吸住的回形针的数量记录在记录纸上。
在实验中还有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PPT)
(1)各部分分开测试,一个点做完后,记录员马上记录,再做第二个点,依次往下。
(2)吸引方法要相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可在一个点上重复实验几次,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4)在实验中,同学之间比一比哪组的合作能力好,能快、静、齐地完成实验,提前完成的小组思考怎样清楚的交流汇报给同学听。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5—8分钟)
4、汇报:T:哪一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取6---8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5、总结:(如果数据一致,直接总结;如果不一致要排除少数不准确的意见,分析产生的原因。)
T:通过刚才的汇报结果,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了 条形磁铁的两端 磁力最大。(PPT)
我们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板书:磁铁的两极
6、巩固、拓展:
T: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轻松一下,我们做个互动小游戏,你说我做。看,如果老师把小钢珠从这个盘子(把磁铁粘在了盘子的底部,旁边有标号)的边缘放进去,你觉得小钢珠最后会跑到哪里?
S:A、E两点。T:为什么这么肯定?
S:因为A、E两点是磁极,磁力最大,所以小钢珠会被吸走。
T: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从各个不同角度将小钢珠放入盘中,小钢珠会一次次被A点或E点吸走)。
T:我们可以用小钢珠的运用结果来判断磁铁的两极,那么蹄形磁铁有磁极吗?如果有磁极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做做看。
学生做互动式的判断性游戏。
三、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T: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各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如果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S:磁力会更强。S:会吸在一起。„„ T:那我们就来亲自试一试吧。学生做体验活动。(2分钟)
T:谁来说一说在两个磁极接近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S:吸在一起。S:中间好像有股力量不让它们靠近。(让学生充分阐述)T:小结:(1)我们把磁极间相互吸的现象叫做吸引(板书符号“
”),把磁极间相互推开的现象叫做排斥(板书符号“
”)。(2)磁极间可以相互作用,有时吸引,有时排斥。(PPT)T:怎样分辨出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呢? S:在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让它们互相靠近。
T:好,那我们就分别在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为了让每个磁极相互作用,让B和C、B和D、A和C、A和D分别相互靠近,每次做完都要及时记录。(PPT)。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汇报交流数据(各小组因为磁极标的字母不同,实验结果也不同)。T: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不相同呢?
S:刚才我们是随意标的字母,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果才会不一样。„„ T:由于我们在实验中标准不统一,才造成实验结果不一致。那怎么做才能更准确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四、课外延伸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磁悬浮现象。(师利用环形磁铁做磁悬浮现象实验,学生观察)
2、摔断的磁铁有两极吗?你能找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吗?请课下自己找答案。
课后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认识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猜测一下原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磁悬浮列车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对磁铁性质的研究。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猜测——探究——验证——得出结论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用大的条形磁铁实验,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实验,现象很明显。通过数据的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将磁极相互接近,观察现象,体会感觉。学生能感受到磁极间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力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现象和感觉。通过亲身体会,学生对磁极的认识已经从“磁力最强的部分”向前迈了一步,认识到磁极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磁铁两个磁极是不同的。但也产生了新问题,能准确地说出怎样的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怎样的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学生认识到要作记号,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因为各小组对磁铁的南北极标记的不完全相同,实验汇报结果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下节课继续研究。总之,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
第二篇:《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1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同学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布置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并让同学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同学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同学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和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学情绪丰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教学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胜利。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同学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干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假如同学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同学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同学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同学: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同学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和方法。当同学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资料,设计实用记录表。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同学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同学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身的发现。在活动中同学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同学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同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2
《磁铁的两极》这课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内容。本节环节很清晰,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交流研讨——习题巩固提升”,形成本节课的概念——条形磁铁的磁力中间最弱,两端最强。
教材使用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进行实验。选择条形磁铁一个面上的5个点,根据吸引的回形针数的多少来判断5个点磁力的强弱。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一:实验室磁力弱的'条形磁铁,两极能吸住回形针,而中间吸不住。换了磁力强的条形磁铁,这个磁铁有很多小磁铁组成,两端磁力很强,只有磁极两个点可以吸住回形针。
问题二:一面上的5个点并不能代替6个面显然不够科学。
所以我们选择了磁力强的磁铁,把磁铁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选择铁粉代替回形针。铁粉细小,在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能够直观看出磁力的强弱。
这是本节课的两点,单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
1、任务单的设置还需更完善。
本节课涉及到6个面磁力的观察,但任务单上磁极的那两个面还要考虑,怎样让学生看得懂,能容易记录。
2、全班交流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交流环节,学生展示了之后,原本我可以不说话,让学生质疑、提问,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就自行进行追问,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省出一些,但学生的发展没那么多了。下次上课可以在某些细节上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的交流这块更加从容。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3
《磁铁的两极》是《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学生们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实验室的磁铁磁力较弱,在做条形磁铁和回形针实验时,只有两端吸住了回形针,中间部位没有吸住。
2、条形磁铁吸铁粉的实验也不清楚,也是只能看到两端。
学生们根据实验现象,理所当然的认为磁铁两端有磁力,中部没有磁力。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根断了得磁铁,学生们也可以看到磁铁的中部,再断掉后是有磁力的。通过这个现象,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节课在课前预做实验真的很有必要。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中发现了几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一、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磁力大小不同”的假设。
初识教参和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教案对于这部分的设计都是通过将小铁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小铁珠最终会滚到磁铁的两端,从而引出学生的猜想,作出假设。
然而实际尝试中,发现要使小铁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磁铁的一端,实际是很困难的,小铁珠往往就会不听使唤从中间直接滚离了磁铁,同组的老师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即使有时通过用手拨动能勉强做到,但不能做到百发百中,对此我们做出的原因解释可能是学校的磁铁磁力有所减弱了吧,一直到最后也没能保证小铁珠百分百从中间滚到磁铁两端。
解决:教科书的插图给了我们一种误区,要让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一端,却忽略了旁边引入的一段话“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而我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法即摆脱“要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两端”的影响,从“吸”字入手,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反而效果非常明显,磁铁的正中、中间部分都不能吸起小铁珠,而小铁珠会轻而易举地被两端吸住,从而成功地引出学生的猜测。
感受:从“滚”到“吸”虽然是很小的改变,却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面对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妥协,有时交一份真就能够让自己破茧成蝶,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往知识大道的桥梁。
二、随意的'标注不能太“随意”,造成不同结果的认识冲突。
准备材料时,觉得随意的作好标注,肯定不会那么巧,出现全班结果一样的局面,所以没有特别在意。然后课上,观察一番,发现很多小组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赶紧重新另作标注形成与我观察到的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果真学生的交流中竟出现了全班交流结果都统一,幸好我有所防备,于是拿出课上随机准备的“另类”结果,学生亲眼观察,果真一样的磁铁可是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12:1,可是又是亲眼所见,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两种结果不同可是都是正确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不同的结果的呢?学生思考后,即落实到磁铁磁极的标注是随意的。至此才形成了认识上的冲突,下课后我一想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以防万一的话,本课就没有认识上的冲突了,学生对于“磁铁磁极的标注应该怎样形成正确统一的标准?”就不会产生疑问了,不禁心理一紧。
解决:本是考虑到让每班学生自行进行标注,可是一则材料的准备有些麻烦(每个班要用双面胶粘好纸条粘贴,课堂结束还要撕掉),二则实际意义并不大(只要学生有作好标记的想法就已达到目的),因此还是我进行统一的准备。下课后,我赶紧一一检测,然后根据不同结果进行标注,造成了两种冲突,并且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果真,下一堂课中,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轻易地发现,班级中形成了两种正确答案,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就落到了“磁极的标注”上,并且有些同学已经提出应该给磁极进行统一的标注,此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课继续研究,整课的教学感觉顺当了许多。
感受:太多时候,总觉得试验材料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出现的可能应该不多了,所以就想“偷懒”一下不要紧,然而当课堂上真实遇到时就会懊悔,怎么当时不考虑周全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还要关注到自己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材料等,当然有时出现的问题可以刚刚好成为一个教学的亮点或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不过总觉得把准备作的充足些、保证些对于课堂的益处应该多一些。
三、小组合作并非唯一形式,该“不出手就不出手”,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科学。
关于“怎样测量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反应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束手就擒”,因此我当机立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的图示,并进行引导“磁铁能够吸引铁的力量叫磁力,那放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表示磁力大小?”双管齐下,学生反应到可以通过挂回形针,以回形针的个数表示。学生由此认识我认为应该可以了,至于让学生亲自探究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准备实验前我就发现,由于回形针被磁化后很难被一个个挂上,而如果直接任凭其一个个吸住,则又会出现问题,即中间部分的测量往往吸上几个回形针后就会跑到磁极端了。
解决:其实说实话,就算是教师亲自做这个实验,总会因回形针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难控制自如地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上去,而且还得避免因为手的干扰碰到回形针意外掉落;再者当在中间部分挂回形针会遇到问题,由于回形针个数的增多,会往两端移动,此时还必须不断地将回形针移动到中间位置,很是艰难;最后由于正中位置一个回形针都不能吸住,学生会认为没有磁力,参照了网上有些教师的设计,改用了铁粉,可是预实验时改用了大头针甚至是铁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对于最中间部分的磁力我并没有多作单独的处理讲解,只是将重点落实在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
感受:亲历科学探究固然是学生基本的科学学习方式,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取舍,对于本课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我就认为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注意点即可,这样在达到采集数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同样的探究活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操作自我发现。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5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材料,设计实用记录表。
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学生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学生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己的发现。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6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在分点的时候,我让班里同学自己思考、讨论,同学认为分成3个点比较好。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还是没有把点分成5个,只好有我说出了5个点的位置。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进一步加强。
实验方法是由我通过多媒体直接出示的,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没有按方法进行操作,看出学生对实验方法没有完全理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出示实验方法还不够有效。我在巡视实验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可以将五串回形针分别挂到磁铁的五个点上,如果掉下来的,说明磁性弱,吸住了掉不下来的,说明磁性强。“他们对自己想法不敢肯定,所以没有起来说,可是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想法也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得出中间弱,两头强这个特性的。
后来下课了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想法肯定很多,而我在课上出示实验方法时,为了教学的顺利,并没有问诸如”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之后,就开始这行下一项的活动了,有时我们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而忽略学生,忽略学生中高高举起的小手,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也就是沉醉于教师的平平淡淡。
也许教师平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会激发起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诸如”你这个想法真好,就是与众不同。“”相信同学们对于你这样的独特想法肯定会刮目相看。“”真了不起,你这个发现让老师也感到意外!“……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想必会让孩子们乐上好一阵子。次数多了,孩子们求异的思想会更深一些。有时候,当孩子们中没有出现不同想法的时候,老师可能也要有意识地去帮学生创造机会,抓住一点可以激发的”苗头“,启发并帮助他表述想法,一次,两次,孩子们也就有了相应的方法。
第三篇:《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1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同学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布置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并让同学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同学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同学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和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学情绪丰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教学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胜利。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同学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干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假如同学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同学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同学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同学: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同学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和方法。当同学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资料,设计实用记录表。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同学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同学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身的发现。在活动中同学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同学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同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中发现了几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一、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磁力大小不同”的假设。
初识教参和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教案对于这部分的设计都是通过将小铁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小铁珠最终会滚到磁铁的两端,从而引出学生的猜想,作出假设。
然而实际尝试中,发现要使小铁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磁铁的一端,实际是很困难的,小铁珠往往就会不听使唤从中间直接滚离了磁铁,同组的老师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即使有时通过用手拨动能勉强做到,但不能做到百发百中,对此我们做出的原因解释可能是学校的磁铁磁力有所减弱了吧,一直到最后也没能保证小铁珠百分百从中间滚到磁铁两端。
解决:教科书的插图给了我们一种误区,要让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一端,却忽略了旁边引入的一段话“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而我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法即摆脱“要小铁珠从中间滚到两端”的影响,从“吸”字入手,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铁珠反而效果非常明显,磁铁的正中、中间部分都不能吸起小铁珠,而小铁珠会轻而易举地被两端吸住,从而成功地引出学生的猜测。
感受:从“滚”到“吸”虽然是很小的改变,却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面对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妥协,有时交一份真就能够让自己破茧成蝶,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往知识大道的桥梁。
二、随意的标注不能太“随意”,造成不同结果的认识冲突。
准备材料时,觉得随意的作好标注,肯定不会那么巧,出现全班结果一样的局面,所以没有特别在意。然后课上,观察一番,发现很多小组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赶紧重新另作标注形成与我观察到的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果真学生的交流中竟出现了全班交流结果都统一,幸好我有所防备,于是拿出课上随机准备的“另类”结果,学生亲眼观察,果真一样的磁铁可是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12:1,可是又是亲眼所见,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两种结果不同可是都是正确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不同的结果的呢?学生思考后,即落实到磁铁磁极的标注是随意的。至此才形成了认识上的冲突,下课后我一想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以防万一的话,本课就没有认识上的冲突了,学生对于“磁铁磁极的标注应该怎样形成正确统一的标准?”就不会产生疑问了,不禁心理一紧。
解决:本是考虑到让每班学生自行进行标注,可是一则材料的准备有些麻烦(每个班要用双面胶粘好纸条粘贴,课堂结束还要撕掉),二则实际意义并不大(只要学生有作好标记的想法就已达到目的),因此还是我进行统一的准备。下课后,我赶紧一一检测,然后根据不同结果进行标注,造成了两种冲突,并且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果真,下一堂课中,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轻易地发现,班级中形成了两种正确答案,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就落到了“磁极的标注”上,并且有些同学已经提出应该给磁极进行统一的标注,此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课继续研究,整课的教学感觉顺当了许多。
感受:太多时候,总觉得试验材料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出现的可能应该不多了,所以就想“偷懒”一下不要紧,然而当课堂上真实遇到时就会懊悔,怎么当时不考虑周全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之前不仅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还要关注到自己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材料等,当然有时出现的问题可以刚刚好成为一个教学的亮点或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不过总觉得把准备作的充足些、保证些对于课堂的益处应该多一些。
三、小组合作并非唯一形式,该“不出手就不出手”,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科学。
关于“怎样测量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反应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束手就擒”,因此我当机立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的图示,并进行引导“磁铁能够吸引铁的力量叫磁力,那放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表示磁力大小?”双管齐下,学生反应到可以通过挂回形针,以回形针的个数表示。学生由此认识我认为应该可以了,至于让学生亲自探究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准备实验前我就发现,由于回形针被磁化后很难被一个个挂上,而如果直接任凭其一个个吸住,则又会出现问题,即中间部分的测量往往吸上几个回形针后就会跑到磁极端了。
解决:其实说实话,就算是教师亲自做这个实验,总会因回形针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难控制自如地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上去,而且还得避免因为手的干扰碰到回形针意外掉落;再者当在中间部分挂回形针会遇到问题,由于回形针个数的增多,会往两端移动,此时还必须不断地将回形针移动到中间位置,很是艰难;最后由于正中位置一个回形针都不能吸住,学生会认为没有磁力,参照了网上有些教师的设计,改用了铁粉,可是预实验时改用了大头针甚至是铁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对于最中间部分的磁力我并没有多作单独的处理讲解,只是将重点落实在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
感受:亲历科学探究固然是学生基本的科学学习方式,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取舍,对于本课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我就认为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注意点即可,这样在达到采集数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同样的探究活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操作自我发现。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3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3、准备结构材料,设计实用记录表。
在课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我为学生准备的是两块磁性强弱、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磁铁。并且每一块磁铁都检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磁铁被磁化的现象,在实验中所有的组的现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实验卡的设计我也动了脑筋。在本课中我设计的实验记录卡简单易懂,便于记录。如在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卡只要求学生在对应的情形下打勾,最后简单说说自己的发现。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即时完成记录,没有另外花时间了。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今的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4
《磁铁的两极》这课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内容。本节环节很清晰,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交流研讨——习题巩固提升”,形成本节课的概念——条形磁铁的磁力中间最弱,两端最强。
教材使用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进行实验。选择条形磁铁一个面上的5个点,根据吸引的回形针数的'多少来判断5个点磁力的强弱。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一:实验室磁力弱的条形磁铁,两极能吸住回形针,而中间吸不住。换了磁力强的条形磁铁,这个磁铁有很多小磁铁组成,两端磁力很强,只有磁极两个点可以吸住回形针。
问题二:一面上的5个点并不能代替6个面显然不够科学。
所以我们选择了磁力强的磁铁,把磁铁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选择铁粉代替回形针。铁粉细小,在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能够直观看出磁力的强弱。
这是本节课的两点,单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
1、任务单的设置还需更完善。
本节课涉及到6个面磁力的观察,但任务单上磁极的那两个面还要考虑,怎样让学生看得懂,能容易记录。
2、全班交流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交流环节,学生展示了之后,原本我可以不说话,让学生质疑、提问,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就自行进行追问,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省出一些,但学生的发展没那么多了。下次上课可以在某些细节上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的交流这块更加从容。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5
《磁铁的两极》是《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学生们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实验室的磁铁磁力较弱,在做条形磁铁和回形针实验时,只有两端吸住了回形针,中间部位没有吸住。
2、条形磁铁吸铁粉的实验也不清楚,也是只能看到两端。
学生们根据实验现象,理所当然的认为磁铁两端有磁力,中部没有磁力。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根断了得磁铁,学生们也可以看到磁铁的中部,再断掉后是有磁力的。通过这个现象,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节课在课前预做实验真的很有必要。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6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在分点的时候,我让班里同学自己思考、讨论,同学认为分成3个点比较好。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还是没有把点分成5个,只好有我说出了5个点的位置。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要进一步加强。
实验方法是由我通过多媒体直接出示的,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没有按方法进行操作,看出学生对实验方法没有完全理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出示实验方法还不够有效。我在巡视实验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可以将五串回形针分别挂到磁铁的'五个点上,如果掉下来的,说明磁性弱,吸住了掉不下来的,说明磁性强。“他们对自己想法不敢肯定,所以没有起来说,可是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想法也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得出中间弱,两头强这个特性的。
后来下课了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想法肯定很多,而我在课上出示实验方法时,为了教学的顺利,并没有问诸如”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之后,就开始这行下一项的活动了,有时我们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而忽略学生,忽略学生中高高举起的小手,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也就是沉醉于教师的平平淡淡。
也许教师平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会激发起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诸如”你这个想法真好,就是与众不同。“”相信同学们对于你这样的独特想法肯定会刮目相看。“”真了不起,你这个发现让老师也感到意外!“……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想必会让孩子们乐上好一阵子。次数多了,孩子们求异的思想会更深一些。有时候,当孩子们中没有出现不同想法的时候,老师可能也要有意识地去帮学生创造机会,抓住一点可以激发的”苗头“,启发并帮助他表述想法,一次,两次,孩子们也就有了相应的方法。
第四篇:《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磁铁的两极特性。
(一)、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奇新是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原动力。因此,在开课时,通过演实验——小铁球的滚动,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研究磁极特点的兴趣,从而自然过度到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这样开课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关键的引导性语言的恰当使用,引导学生在玩一玩磁铁时发现磁铁两极间存在着秘密,由此提出问题“磁铁两极互相接近时有什么规律?”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想出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观察现象解决问题并归纳出结论。我希望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及较长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研究磁极的特点,如怎样的情况下相吸,怎样的情况下相斥,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探究和交流。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发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看法,给学生交流的平台。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更明显地观察到磁极的相吸与相斥现象。为了让学生明显地感觉到两块磁铁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性质,我想出了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把两支铅笔垫在磁铁下方,再手拿一块磁铁进行靠近,相吸与相斥的现象就非常明显。当然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一块磁铁放在一个如啤酒瓶盖样的光滑的圆形物体上也是可以的。
(四)、引导学生走进观察、真正经理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探究是科学的核心”这一理念,完整地展示了探究这一流程,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是探究主体这个教学意图。
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实验中,走进观察,非常积极地自主实验,自主意识和表达看法的愿望非常强烈。通过实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真正成为了探究的主体,在真正意义上经历了探究过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篇一:《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钟村镇屏山小学陈少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学生前课已初步认识了磁铁具有吸引铁一类物体的性质(即磁性)、磁铁有两个磁极、两端的磁性最强等知识。
学情分析:
2、学生前面已经通过玩磁铁的观察实验探究,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磁性;知道了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教学设计思路:
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发学生建立假设 → 设计实验验证 → 得出结论。
2、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反复多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通过播放录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条形磁铁两块、三个不同形状无标识的磁铁
学生:条形磁铁两个、水槽、泡沫圆盘、塑料圆柱筒、两个不同形状无标识的磁铁、蓝红贴
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啦!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姓陈,左耳旁,右边一个东方的“东”字。虽然我的名字有一个“东”字,但我并不是来自东方,而是来自大石镇的南方,那叫钟村镇。你们认识钟村吗?有没有去过?有机会去玩玩,让陈老师当你们的导游。(先指出钟村的方位,再指出其余三个方位)。
一、导入环节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听老人家说遥远的北方有这样一座城堡,里面藏着宝藏呢,但要想进去寻宝,必须得通过三关,取得三颗磁铁钥匙才能把门打开。
2、(课件出示磁铁)师:下面进入第一关。这一关可要取得两颗星以上才能通过的,大家要争取喔。
二、探究环节
1、探究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1)(演示悬挂法)师:老师让这磁铁自由动起来,你们猜猜,它停下来后,两个磁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教师实验3次:①轻轻转动;②用力转动;③硬把它的转向东西方向)
师:是不是所有磁铁都这样呢?我们桌面的小磁铁又能不能指南北方向呢?请你们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点击课件出示记录表一)桌面上有„„请你选择你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若用这里以外的材料的,请填写在其它材料这一栏上。为了让实验更科学,在动手之前我们还要考虑得周到一点。要像老师刚才那样实验3次以上,每个同学轮流做,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完成后面的结论,选择正确的打“√”。实验做完了,给自己组评一评,你们合作得怎么样,实验效果又是怎样的,在其中一项的后面括号里打“√”。
师: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磁铁的这一特性,并制作了指南针,为我们找方向。我们把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师:刚才的实验做成功的小组举手。真棒!为你们组贴上一颗星。有拿到两颗星以上的小组举手。
(1)师:事不宜迟,马上进入第二关。第二关也是要夺得两颗星以上才能通过喔。(出示两块磁铁)一块磁铁有南北极,那两块磁铁分别都有南北两极,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你猜会有些什么情况?看来把两块磁铁互相接近也有秘密哦。(点击课件)下面我们做实验找出它们的秘密来。为了实验的科学性,我们每种情况也做3次,每人轮流做,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完成结论以后也要为自己组做一个自我评价哦。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做法和结论一样的举手。
师:磁铁的两极互相接近时,简单来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这一关夺到两颗星以上的小组举手。
三、拓展环节
四、总结环节
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多数小组都顺利闯过三关,获得三颗磁铁钥匙,成功打开城堡大门进去寻宝啦!还没有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其实这节课我们已寻到了另一种宝,同学们都能做到仔细观察、大胆猜测、积极探究、找出事物的规律。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在开心的同时你还有些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发展性的课外作业 找各种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磁铁小制作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份探究的热情延续到课后,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找出各种形状的磁铁,标出它们的南北极。另外,你还可以进行一些磁铁小发明、小创造,谁的创意好,我们还可以去申请专利呢。篇二: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回形针数个,铁架台、棉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磁铁有哪些本领? 生:能吸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在研究隔物吸铁时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磁力大小是有限的)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的磁力,好吗?
师:你们认为磁铁不同部位磁性大小是不一样的,是吗?
师:这是我们的猜测,利用条形磁铁和一些回形针,你打算怎样来证明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情况?
(选择“磁铁上挂回形针”的方案)
师:有哪些挂回形针的方法?
学生讨论:“串联法”、“并联法”
师:都可以。但在实验时,为体现“比赛”的公平,我们组内应该统一回形针的挂法。还有疑问吗?为使结果更准确,我们应重复实验。好,那就开始实验。
你们组得出在不同部位能吸回形针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从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一样的;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几乎没磁性。师小结:我们把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出示两根磁铁,问:我将这两根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的手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篇三: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生:磁铁能吸铁
(一)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磁力的强弱?
同学们来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块条形磁铁)在这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它的磁力大小一样吗?比如说,在这五个地方(手指五点)选五个点分别叫做abcde,你们说这五个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如果不一样,哪个磁力哪个磁力小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吧?同学们看(出示记录单课件),这是一张报告单,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我的猜测”这块条形磁铁下边这个方格里,可以用强、弱等方法,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小组活动)教师分别展示学生的猜测记录单。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刚才我们的想法都是自己的什么呀?(生:猜测)是我们的猜测(板书:猜测),如果要想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试一试)做实验试一试。
师:怎么试呢?(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在磁铁上放一块
铁质物体,再把它拿下来)很难拿下来的地方磁力强,轻易就拿下来的地方磁力弱。
我把这个方法记录下来(教师记录)每个点都试一试记录下距离。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点的距离。还有其他方法吗?(生答)如果我们用abcde这五个点去吸回形针,它们吸的回形针个数越多,说明磁力越(生答:强),吸的回形针个数越少,说明磁力越(生答:弱),用这个方法行不行?这个方法怎么做呢?(生演示)我们把磁铁固定在铁架台上,磁铁上有五个点,这五个点要朝下,先试a点,一个一个的挂上,把数量记录在报告单上,再试其它四个点,多试验几次。我们把方案记录在黑板上。
5、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
教师展示学生的报告单,根据这些数据能不能找到我们刚才问题
老师考一考大家,教师任意拿出一点让学生说说磁力强弱。
(二)磁极的相互作用
1、提出问题:当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接近时,会怎样?
3、一位学生演示,描述。
4、学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