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船夫曲音乐教案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本课以挖掘陕西民歌的特点与陕西地区风土人情的联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感受、品味、探究、体验来了解和掌握陕西民歌的特点,通过模仿和动情的方言演唱有韵味地表现作品。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从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的环境入手。通过图片、音视频影像勾起想像,从陕西人的说话交流和所处环境来感受音乐;从音乐要素、重复手法的运用和陕北风情的联系来 学唱歌曲;从倚音与下滑音运用的深入探究来品味旋律的韵味;从衬词和方言及师生的体验 活动来提高合作意识、表现陕西民歌。力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民歌、了解民歌、喜爱 民歌,为今后的民歌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体验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2、积极参与演唱、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准确演唱歌曲,用自然豪放的歌声有韵味的表达音乐的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特点与风格。
2、了解装饰音和“重复”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2、了解装饰音及音乐创作手法“重复”的运用。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理解陕西音乐与陕西风土人情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搜集陕西人文景观视频片段,王向荣和石占明演唱的《黄河船夫曲》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
2、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师: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中国民歌的魅力。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民歌?(出示大屏幕)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按体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劳动号子:
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常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
2、山歌:
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具有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山歌的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率、真诚的情绪与性格。
3、小调:
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特点,结构严谨、完整、节奏规整,常用乐器伴奏,表现手法也较丰富。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分别来感受一下三类民歌的异同。
(设计思路:初步了解民歌的定义和体裁,和各类民歌的演唱风格,为导入主题做铺垫)师:民歌除了体裁不同外,不同地区的民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风格特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边,一起学唱一首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来感受一下陕西民歌的风情。
二、学科融合,引入主题
师:大家去过陕西吗?了解那里的人文景观吗?
1、播放有关陕西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地形特点及相关知识。
师解说: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那里的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地广人稀,由于黄土土质稀松,水土流失严重,应加强植被,保护环境。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家想一想,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汹涌澎湃的黄河,塑造了黄河两岸人民什么样的性格?
2、刚才你听到了他们的歌声了吗?这首歌就是我国地地道道的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设计思路:通过视频观赏,感受陕西的人文景观,拉近与陕西的距离,为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并将新授歌曲的旋律做了有效渗透。]
三、新歌教学,学唱歌曲
(一)感受陕北民歌风情
1、播放王向荣《黄河船夫曲》演唱视频,感受陕北风情。
2、通过黄河船夫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喊着号子自信地唱歌情景;船夫豪放乐观的性格; 陕北地区的特定环境来联系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速度、情绪、声音特点。
师:我们先来模仿一下船夫们的吆喝声吧!4/4 | 2 — — — ↘ | 哎!开船啦!为了能够喊得更轻松,声音传得更远,我们在姿势、呼吸、口型等方面该怎么做呢?(1).规范歌唱姿势:上身坐直、头部端正,肩、颈自然、放松,坐在椅子的前二分之一处,后背不靠椅背,双脚平放在地上。
(2).呼吸:闻花式呼吸一束很香的鲜花放在面前,想把它的香味全部吸进去.(3)口型:咬苹果的状态
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用我们的上牙去咬它.3、随流动的旋律线轻声跟唱歌曲,联系陕西高低起伏的地形感受理解音乐的旋律特点。
4、通过对旋律线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重复”手法。
5、联系船夫们年复一年重复的在 “几十几道弯”上劳作的情景,进一步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魅力。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旋律特点与陕北人文环境的联系来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旋律音调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体会理解陕北民 歌的形成及音乐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二)品味陕北民歌韵味。
1、通过旋律对比学习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唱法。
2、演唱有无装饰音的歌词,对比体会旋律的表现力,品味歌曲的地方风格。
3、探究重复部分的韵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联系,进一步掌握陕西歌曲的特点。(陕北话说到关键时刻很慢很慢,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也拖得很长且降调,生怕你不 注意听。)
4、演唱歌曲旋律重复的部分,进一步品味陕西民歌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悠长的韵味。
5、学唱带衬词的最后一句,深入地了解陕北民歌是口头代代相传不断加工形成的民间说唱音乐。
6、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故通过陕北的语音语调 与装饰音的联系来进行探讨,深入体会陕北民歌旋律音调的形成及韵味。采用听唱法 进行学唱,让学生从模仿到体验再到有韵味的演唱歌曲,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三)情感升华。
1、欣赏陕北歌王石占明的《黄河船夫曲》,掌握方言字的唱法,进一步学习如何使歌曲演唱更具陕西风情。
2、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带方言的字词,了解方言的基本特点并掌握方言的唱法。
3、整体用方言演唱歌曲。(提示陕西音乐特点及气息的运用)
4、通过歌曲最后一句中最具陕北特点的“扳”字的理解,模仿艄公的动作并进行互动活动。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学习方言的演唱,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掌握陕西歌曲的风格特点。动情的陕北方言演唱加上卖力的互动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 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总结:通过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学习,了解了陕西民歌的特点,知道了民歌是口头 代代相传的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风格。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1、播放不同地区民歌,学生听辨哪些是陕西民歌。
2、划船动作设计,填上衬词:“嘿嘿”伴唱。(师生随伴奏表演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歌曲、诗歌呢?
(保卫黄河,黄河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2、听一听,辩一辩,分辨陕西民歌。让学生聆听歌曲后,分辨哪首是陕西民歌?
如今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已然竣工……黄土高原正一步步走向繁荣。
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多多积累和学唱中国民歌,让民歌的灿烂之花盛开不败!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高中音乐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
教学课题:欣赏《黄河船夫曲》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出示风景图片)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这三段旋律
3、引导学生总结作曲子的思想内涵。
4、布置网上作业 :你们想知道这么好的作品是谁写的吗?
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思考并个别回答。知道协奏曲的概念。
分段复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思考并回答联想到的每一段的画面。
自己操作计算机,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三段旋律。个别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画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思考并回答
上网查询作品的曲作者及生平、生活照片和一些作品。
三、总结
学生说一说查询到的内容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 黄河船夫曲 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具 多媒体 毛巾
腰鼓
筷子
教学目标
1聆听《怒吼吧,黄河》及观看黄河和在黄河劳作的船夫照片,感受伟大的“母亲河”。
2学唱《黄河船夫曲》,感受歌曲中的情绪,体会陕北方言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对民歌演唱的重要性。
3看视频《安塞腰鼓》了解在陕北安塞的一种鼓舞形式。4通过活动和练习,在学生以学到的知识上加以巩固。5通过对陕北的了解,升华对爱祖国的情感。教材分析
1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映象是黄河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从整个情绪来看是比较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的,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作为一首劳动号子,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就歌词看,完全由对等问和答组成,属于最典型的民歌特色。但是,问和答分别以“几十几”和“九十九”对应,听众聆听之时,不由得既惊叹于黄河的艰险和迷人,另一方面,对于在黄河边祖祖辈辈生活的陕北人民也产生深深的敬意。
2《安塞腰鼓》是流行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狂豪放,彪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洪厚雄壮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体操,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的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教学重点
1学唱《黄河船夫曲》,并用陕北方言演唱出来。2观看《安塞腰鼓》,了解在陕北的这种鼓舞形式。3通过学习陕北民歌,对民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难点
掌握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用情绪演唱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陕北的民歌《黄河船夫曲》,在学习这首民歌之前,先来听一段音乐 2放《怒吼吧,黄河》
师:听完这段音乐之后,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那么我们看一看黄河以及在黄河上劳作的船夫们。3观看黄河以及劳作的船夫们的图片
师:滔滔黄河水深浪急,船夫们齐心协力的摇奖,与黄河波浪融为一体,表现了船夫们的豪迈气概。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下这首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板书
民歌1山歌 2小调 3劳动号子 三新课教授
1播放录音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师:你们已经听完了一遍,现在请看黑板告诉老师这首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属于民歌体裁的哪一种形式? 生:劳动号子
师:回答的很对,现在再听一遍,在听这一遍的时候思考这两个问题歌曲的情绪和语言有什么特点? 2再次播放歌曲
师:歌曲的情绪和语言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大家说的很好,那么这首歌曲在情绪上是激昂的,很有感染力的。语言是陕北的方言演唱出来的,使歌曲更加地道和有韵味。四学唱《黄河船夫曲》 1听录音
2分析歌曲的特点,词语,旋律,陕北方言的阴阳顿挫 3师整体示范唱一遍 4学唱 5难点弹唱 6生整体唱一遍
7生分两组唱(各是两个船上的船夫,第一组唱第一段,第二组唱第二段)
8生分两组唱(第一组唱完第一段第一句后,第二组接着唱第二段的第一句)
9全班整体唱,第一段慢唱,第二段快唱 五观看《安塞腰鼓》
师:我们已经学了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那么在陕北还有一种鼓舞形式是什么? 生:安塞腰鼓
六观看《黄河船夫曲》视频,全班跟视频音乐展示 1第一段旋律全班跟音乐做船夫划船的动作
2第二段旋律,六名学生上台表演腰鼓,台下学生用筷子大节奏 七欣赏自制音乐视频《爱陕北》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唱了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看了《安塞腰鼓》,打了腰鼓,那么老师还想请你们在欣赏一首陕北民歌王二妮演唱的《爱陕北》,咱们再次去感受一下陕北的风土人情。八情感升华
看《我爱我的祖国》一段文字 九小结
陕北人民爱陕北,那么中华民族要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发扬我们祖国的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歌音乐源远流长!下课
第四篇: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片段钢琴课教案
授课教师: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 课 题:《黄河船夫曲》片段 授课班级:11级学前教育8班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非连音弹奏方法
2、使学生准确弹奏各种音符的时值以及其所对应的休止符的时值
3、使学生准确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通过学习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非连音弹奏方法的掌握,能够熟练运用非连音的弹奏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双手配合弹奏此作品,掌握双手配合弹奏的技巧
3、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此作品,并能较有感情的表达该作品的的情感。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首作品,让学生明白要时常怀有一颗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不论生活、学习或者其他情况下,遇到困难,应该勇于乐观的
教师示范全曲
(一)节奏符号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这首乐曲,首先我们把这首曲子里面所出现的节奏符号全部找出来。
a、请学生将乐谱中所有的节奏符号找出来。全音符 四分音符
二分音符 八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b、教师边讲边示范。
全音符:没有符干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弹奏4拍; 二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弹奏2拍;
四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音符”,弹奏1拍;
八分音符:带有符干和1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音符”,弹奏半拍;
附点二分音符:在二分音符后面附加一点,弹奏3拍。
(二)休止符号
这首乐曲中出现了新的一种符号,它是无声的音乐,不发音的符号。
a、请同学们找出乐曲中的休止符号
充满战斗的力量。像是船夫们的吆喝声,一领众和,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因此弹奏此曲是下键要有力,饱满。
(五)弹奏全曲 a、非连音弹奏的步骤
在弹奏这首乐曲之前,我们再学习和强调一下非连音弹奏的过程。
非连音奏法包含手臂“落下去”和“提起来”两个动作阶段: 第一动作阶段——“落”,手臂松弛自然,在离键面适当的高度,手臂彻底放松,让手迅速地“掉落”到所要弹的键盘上,弹出结实、饱满的声音。这时手指牢牢地站立在键盘上,手臂、手腕自然地垂落下去,手腕略低于手,保持好拱形的基本手型,掌关节不能塌陷,手指第一关节要稳固,支撑住从肩、臂传递下来的全部重量。除正在触键的指尖和指尖关节用力外,其余手指以及手掌、手腕、手臂、肩直至整个上半身都保持松弛状态,使肩和臂的总量畅通无阻地“凝聚”在指尖上。这种弹奏法就是所谓的“重量弹奏法”。
第二动作阶段——“提”肩、臂充分放松、通过肩、臂和腕把手提起来,提起的手指呈自然放松的弯曲状。“提”,既是前一个音弹奏完毕之后的间歇休息(呼吸),又为弹奏后一个音作准备。一落一提,构成一个连续动作,完成非连音奏法的全过程。
b、这首乐曲是双手配合弹奏的一首单旋律乐曲,弹奏是要注意左右手的衔接。首先我们在课桌上弹奏第一句(1-2小节),体会左右手的配合。全体同学在桌上试弹。
谱例:
第五篇:《黄河船夫曲》教案02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搜集西部民歌。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1)音乐引路。(《黄土高坡》)
(2)你们刚才一听到的这首的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
2、影片简介西部
[设计理念: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路,体会西部歌曲的风格特点。放影片简介西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西部的独特风貌。]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1)聆听、感受。(2)跟唱。
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声音,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说说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3)表演
学学划船、拉船的动作。
边唱边表演,体会船夫们互相对唱时的情景。
[设计理念:录音机放歌曲磁带,学生聆听后,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为表演歌曲做铺垫,也才能深入体会船夫们互相对唱时的情景。]
三、采风归来
1、拓展延伸 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大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
2、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
3、今日黄土高原新貌。
[设计理念:西部民歌只是民歌中的一部分。我国歌唱家宋祖英、谭晶将民族歌曲带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让西方朋友再次瞩目中国。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努力学习,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