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教案(全国)

时间:2019-05-12 18:1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塞诗 教案(全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塞诗 教案(全国)》。

第一篇:边塞诗 教案(全国)

2017届一轮复习

边塞诗

教案(全国)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

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

(一)边塞诗词简介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三)边塞诗的特点:

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豪迈、爽朗、一往无前。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1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四)边塞诗的基本思想情感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只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

5.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 2 阔的景象。

(五)边塞诗词常用的手法: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走进高适

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客游河西,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作记室参军。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州刺使等职,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侯。长期的边塞生活,使他有条件成为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充满爱国热情,具有独到的成就。反映他贫困的生活、抒写他怀才不遇的诗篇,对于现实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朽,也有揭露作用。此外,还有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在开元盛世的诗坛上,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诗歌,意境雄浑,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语言流畅。辛文房说他“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唐才子传》)很受人们的喜爱。著有《高常侍集》。

(七)解题: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据史料记载,最早用这曲调填写歌词的是曹丕。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旷怨之情。曹丕以后的以“燕歌行”为题的诗歌,主题大多也都是“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吴竞《乐府古题要解》)。高适沿用了这个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以往的传统。

(八)背景: 小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第二篇:边塞诗教案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派 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四、分析举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五、课堂演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末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全诗虚实结合。

六、课时小结

七、实战练习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⑴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

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⑶“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4、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

第三篇:边塞诗教案

蒋王中学高三语文教案

第 课时

蒋王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口述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2、学生口述边塞诗的特点及分类

3、学生能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默写

二、学生口述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三、边塞诗派的特色: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

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蒋王中学高三语文教案

第 课时

四、边塞诗的分类

1.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2.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五、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

(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小提示: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蒋王中学高三语文教案

第 课时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 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六、规律总结:

1.边塞诗在诗的题材内容上,往往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表现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的思想感情。

2.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是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3.常见的表达技巧为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象征„„

七、技法点睛

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

(三)、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四)、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可能准确领会边塞诗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从军行七首》(其二)是缠绵婉转的,以对照的手法和寓情于景的方式写出了乡愁的浓重。蒋王中学高三语文教案

第 课时

七、课后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①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1分)”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1分)”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1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1分)②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1分)衬托(1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1分).3、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第四篇: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学习重点】:

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三、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四、方法点拔: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

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

[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意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

[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真题演练

(2007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六、能力提升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答

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诗歌鉴赏习题:写出下面每首诗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从军行》王昌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回乐峰前沙似雪,孤城遥望玉门关。受降城处月如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知休息吹芦管,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悲 而不苦,悲壮豪迈。)《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

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作品。《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答: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答:“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五、巩固练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第五篇:边塞诗鉴赏教案

biānsàizhànzhēnɡshījiànshǎnɡ边塞战争诗鉴赏

shénmeshìbiānsàishī什么是边塞诗?

zìránfēnɡɡuānɡwéití

cáideshībiānsàishīshìzhǐyǐbiānsàizhànzhēnɡshēnɡhuóhé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shídàitèzhēnɡzìrányìxiànɡ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 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七、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雄

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八、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问题: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案:“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案: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案: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问题: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答案: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答案: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答案: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下载边塞诗 教案(全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塞诗 教案(全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战争诗鉴赏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战争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

    边塞诗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边塞诗

    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边塞诗

    浅谈边塞诗 语文教育1334班 郑海凰 学号2013016438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

    边塞诗

    关于边塞风光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边塞诗

    边塞诗 代表:岑参,杨炯 著名诗人:辛弃疾,陆游,王昌龄,卢纶,范仲淹,纳兰性德,高适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边塞诗

    边塞诗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营 州 歌 (唐)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