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浪淘沙_百忧集行__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古诗诵读5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 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
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第二课时
百忧集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准备诵读资料】 【诵读内容】
百忧集行
/唐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dú)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简述诗意】播放PPT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古诗赏析】
杜甫《百忧集行》是一首七言古诗,作于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里,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也只能勉强度日。然而,诗人杜甫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他也有李白的“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骨气和魄力,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内心就有良多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百忧集行》。
诗歌首先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心尚孩”即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我们从首句可以看出,诗人又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这句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我们也建议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兴奋。第二句“健如黄犊走复来”,这是诗人当时生活的写照。诗人运用了一个比喻,把当时强健的身体比喻为“黄犊”(健壮的小牛),也暗示了诗人现在身体已经极为虚弱。所以,清代的杨伦在《杜诗镜铨·卷八》中说,此句说“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
接着诗人说:“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一联承上而来,意思是说,当八月梨枣成熟之时,我杜甫就能上树摘取梨枣,一日至少千回。这里所谓的“千回”,只是一种夸张,说明了上树次数多,从而暗示了身体“健如黄犊”。是对“健如黄犊走复来”的具体描述。从而表明了自己那时候年轻力壮,以及过着快乐的生活。
那时候才十五岁,多么矫健的身体,而今呢?诗人说:“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意思是说,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加上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诗人虽用“倏忽”二字,把“十五”至“五十”岁之间的时间加快,也暗示了人世间沧桑巨变。由于自己的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和“卧”多,“行”和“立”少,可见诗人已经是体弱多病。
诗人接着写道:“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意思是说,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还要强作笑语,迎奉主人,而多种悲哀集于一身,忧伤满怀。正因为“强将笑语供主人”,所以,诗人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感叹。这是全诗之诗眼,不但照应题目,而且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真可谓悲老、悲贫,甚至更有悲寄人篱下而无独立的人生处境。即使“强将笑语供主人”,家中还是凄凉。所以,诗人说:“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意思是说,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而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色和我一样。诗人写了家境的贫穷。由此想到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家境。
最后写道:“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意思是说,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对家境的具体描写,其忧伤与痛苦之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这不仅表现了家境之悲,也写出来杜甫的心酸。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以“十五”比“五 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以“八月”果熟,“ 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诗歌“悲”的氛围之浓,情感之深。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
其次,数字强化情感。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哀的惨状,以此强化悲的情怀。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以“八月”果熟,“ 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
再次,夸张手法的运用。比如,“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其中的“千回”,就是运用了夸张手法,表明了“一日上树”次数多,从而暗示了那时“健如黄犊” 的身体。【引导学生诵读】 【布置积累内容】
将本周所背诵古诗熟练背诵,能了解大致的诗意就更好了。
第二篇: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标:
1、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语言凝练,韵味悠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凉州词》一诗,知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是:(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
2、释题:
3、介绍作者: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4、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得是关于母亲河———黄河的古诗,关于黄河,你了解多少呢?(介绍黄河及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
二、检查其他方面的预习情况:
(1)字音:曲 :读qū 不读 qǔ
簸:bo
(2)哪些字形需要提醒大家:簸
涯
淘
(3)这首诗的重点词语有哪些?怎样解释?
(4)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5)哪位同学愿意读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重音)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1、这首诗描写了黄河什么特点?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通过诗中哪些字词想象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后两句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憧憬?你的根据是什么?(5分钟)课件师范读
听了范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师:再读读这一行,你重读了哪些词?就是说在这个画面中你特写了哪一笔?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把这一句连起来读,重读“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诗中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面。浪淘风簸自天涯
1、簸:浪大浪高—— 我们仿佛看到了: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再读这一句,想象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我们仿佛听到了:
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我们仿佛感受到了: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2、自天涯(涯:边)——长 我们仿佛联想到了: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黄河是不是通到天上(古代就有黄河和银河相通的传说。)
黄河是不是通向牛朗织女的家。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而来,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
来,我们一起读,九曲—— 完成自学指导:
总结: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要求读出: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的感觉,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 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 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述)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 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师:来,我们一起读。完成板书: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总结写法: 夸张 想象
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师:同学们,谁想吟诵(指名读)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
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师:我们一起来读。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韵律自然。
4、豪迈的气概,奋发有为的精神。
七、当堂检测:
1、背诵这首诗。
2、默写这首诗。
3、积累刘禹锡的诗。
八、布置作业:
1、积累刘禹锡的诗。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词。
3、总结刘禹锡的诗歌特点。
九、板书设计:
浪 淘 沙
描写
黄河
弯弯曲曲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寄托
憧憬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夸张想象
第三篇: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来读一读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你了解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浪淘沙是唐代的一种曲子名。生:我知道了这可能是写的一位淘金者。出示课件: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下面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读通读顺.课件: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桌互读。(板书:簸bǒ)
2、谁来读?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
师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
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
3、师:文章里有个生字簸,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师:同学们拿出纸自己写一写,注意写字的时候身要稳,背要直,手要阔,脚要定。
4、谁还想读?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正确?
5、师:你想再读读吗?
师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
师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6、师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三、读懂诗意。
课件: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生:能)
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
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
课件:九曲黄河
师:九曲是指九道弯吗?那是说明了什么?(弯很多,曲曲折折)
课件:万里沙
师:为什么理解沙多?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课件:浪淘风簸
师:谁知道浪淘风簸形容浪怎样?(生:浪大)
师: 为什么浪大?(风大)
师: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课件:自天涯
师:“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
师:“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生: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 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品读想象。课件:读品诗境
师:(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你想象到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第一幅: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向东呢?再远一点呢?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
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师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第二幅: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浪淘风簸——(看)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浪大。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生读)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生再读)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师: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生:震耳欲聋的水声,排山倒海而来)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指名读)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
(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第三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请你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
师: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
师:来,我们一起读.五,赏读背诵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
师:同学们,谁想吟诵(指名读)
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师:我们一起来读.六,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朗读 我们一起来读.七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板书设计: 浪 淘 沙 qū(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四篇: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谁能来给大家背诵?
2、你知道了学习古诗的一方法吗?
3、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另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它的题目是《浪淘沙》。
二、理解诗题,初介诗人
1、谁收集到了有关这首诗题目的资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刘禹锡、白居易把它改创为诗题,后又用为词牌。*刘禹锡写的《浪淘沙》有九首,本诗是第一首。
2、谁能来介绍诗人?简单地说说。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他性格豪迈,他的很多诗也写得很有豪气,被白居易称为“诗豪”。那么,今天我们就看看他诗歌的豪气豪情体现在哪。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桌互读,看看同桌读的是否正确。
4、齐读。
四、抓住字词,理解诗意
1、学好一首诗,从弄懂它的意思开始。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可能解决哪个字、词的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2、如果你还有不理解的,可提出让大家帮忙。
3、理解了词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一家有了新的感觉,带着你的新理解,放声自由读吧。
(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现在,请大家看着这前两句诗,请大家好好读,仔细读,用心读,读着读着,你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诗中的哪个字或词一下子跳在了你的眼前?
2、此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头脑当中的这幅景象?(雄伟、壮丽)
3、用你们的声音展现黄河的雄伟壮丽吧。(指导朗读)
(二)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如果是你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我们的诗人,他站在黄河边,面对着这风流滔滔、奔腾万里的黄河,他想到的是什么?把他的想象找出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作者的想象吗?试试看。练习说话:他想„„ 转换角色:我想„„
师小结:作者想啊:我要迎着这从天涯而来的黄河浪潮,溯流直上,到达银河,和银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3、补充资料
古人以为,黄河是和银河相通的,关于“直上银河”,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风城廓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还送了他一机,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张骞后来返还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怎样,也用一个词来说说。(美好、浪漫、诗意、夸张、奇丽、豪迈)
5、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呢? 前:高昂、气势 后:宁静、轻缓
6、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7、分析想象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着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上引到了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8、朗读。让我们跟着诗人徜徉吧。
五、联系背景,品悟诗情
1、诗学到这里,你是否有什么疑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思想感情?)
2、引导释疑
作者想象着,要直上银河,同去牵牛女家,感受那样的宁静美好。可此时的诗人,他的处境遭遇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3、介绍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虽回京,不久又被贬连州刺史,历任夔州、和州刺史,被贬生活长达二十余年。本诗大概作于821—824年间,正是刘禹锡被贬时期。
4、被贬是什么意思知道吗?一般情况下被贬后心情会如何?但从他的诗中,你能看到被贬后的伤心失意吗?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5、出示拓展
为了更便于大家理解,老师搜集了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的另一些诗,你们读读看,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诗句,讲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词》
古来悲秋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感到寂寥、死气沉沉,但诗人并不赞同,偏说秋天比那个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他指引人们看到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对理想的憧憬,对未来的追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之八》
这是对理想的执着,对奋斗的坚持。它们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6、我们这首诗体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情感,现在你能说说,这样的情感最能从诗中的哪个词体现出来?
7、是的,虽然被贬,但刘禹锡没有自甘沦落,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生活,诗人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吻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体现的正是他内心的豁达与豪迈,奋发与进取。
8、带着理解,带着想象,带着情感,我们一起读诗。
六、作业
1、这堂课,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作业?
配乐朗诵、画情境图、改写成散文、抄写背诵默写积累、查找有关黄河或刘禹锡的其它诗歌
第五篇:李煜 浪淘沙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2、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凭阑”——凭栏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第五课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寒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三、品读与探讨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五、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六、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价。500字左右。
第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