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故事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的故事教案及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用卡通画的手法概括的叙说一个关于自已的有趣的故事。
教学难点:用 卡通手法叙说故事。
教学准备: 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卡通图片若干张
师生问好
教师展示一组用卡通手法表现的关于自已的一个故事。
1、学生赏析第八页的卡通画《进球》。
2、讨论:如何用卡通的形式表现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用卡通画的形式表现故事,要注意分场景表现连续的故事画面,次要形象的表现要简化等等。
3、课堂活动一:
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分别讲述 “ ”,教师出示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卡通图片若干张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根据老师给的素材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做作业:两三个同学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幅 “ ” 或者 根据老师给的素材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讲评学生作业,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完成第九页的评价表。课后布置习作展。
本课可以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师提出活动目标,学生分组去实践。
活动参考:
活动主题:在生活中发现卡通,用卡通表现生活。
活动方案
观察并收集自已喜爱的卡通图片,分别从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娱乐用品方面入手进行统计。
读一本卡通画故事书并写出内容提要。
以两三个同学为一组选定一个主题,先进行模拟动作表演,或参考相关资料,共同完成一幅卡通画。
三、活动成果:以班内展览的形式展出,并收集反馈意见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小组。
1、卡通、漫画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使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更明白、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更具有实感性。
双关: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双重含义,再且双重含义的题目点出来,它即是语言艺术又是造型艺术。双关运用的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
对比: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各自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含蓄:就是把主题隐藏起来,不让人一眼看穿,让人们去想象、去寻找,去咀嚼。
借用:是把不属于自已的东西拿来使用,借用之处,往往是画面的趣味中心,也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借用不仅要用得新,用得奇,为人们所意料不到,借用还要用得恰当,用得贴切,要符合画面立意的需要。
相似:相似是甲事物象乙事物,乙事物又象甲事物。把甲乙二者的位置互换,来个“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常常会产生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夸张:是卡通、漫画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法。把事物扩大是夸张。把事物缩小,是夸张。把事物变形,也是夸张。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使画面产生更强的形式感和幽默感。
巧合:巧合在生活之中时有发生,生活中巧合的事和现象常常引人入胜,令人捧腹,忍俊不止。卡通、漫画中运用巧合的手法,可以增加情节的趣味性,可发以使形象更鲜明,更简洁,巧合运用的好,可以产生很强我讽刺和幽默效果。
误会:误会是卡通、漫画、喜剧、相声、小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误会往往是给人以“是”的感觉,而后又否定之,达到“以奇制胜”、“妙不可言”、“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
2、常见的中外卡通形象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第二篇:教案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撕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理解透彻,语言表述能力较强。但再看看学生吧,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老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教学概念的: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由此学生想出了很多比较大小的方案,从教师的角度,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第二个认知冲突便是学生提出问题“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学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虽然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的平面知识,图形的特征多,概念多,要区分的知识点也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比较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学生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在动手游戏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二、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分,按角分,这时,我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再让学生逐一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按边分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单独为一类,剩下的一般四边形为一类。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四边形归为一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再用一个大的集合圈把认识的四边形都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来了解所有具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个特点的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类的过程,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三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比较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轻而易举的就表示出来了,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一定要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的融化在学生的头脑之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三篇:《孔子的故事》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的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不到位,所以才致使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往后的路,我需要继续研究好的教学方法,把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当中去。上课前要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相悖。并且要努力改变传统,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清清楚楚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看书很重要!本次上课,我又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如果之前我多读一些关于孔子的书籍,积累的多了,课堂上的随机问题我就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不会出现只交流没有总结的现象。如果我读书多的话,就能够灵活掌握一些教学的方法,灵活的应对开放式课堂带来的开放问题。
我想,课堂开放需要勇气,更需要知识储备!读书!多读书!
第四篇:孔乙己教案及课后反思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
执教教师: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俞琴级别:溧阳市级 班级:八(2)班时间:2013.4.28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 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初步感受人物。○
2通过对小说其他人物的言行分析来触摸人物的灵魂,感受人物生存环境的悲剧性.。○
○3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其他人物的言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能以制止看客现象为己任,拒绝做冷漠的看客。创设情境,导入本课文
同学们,有人说“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传达快乐和善意的最美妙的语言。可是,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锐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风,它可以冷漠这个充满温馨的社会,可以扭曲一颗纯真的心灵,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吗?今天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
整体感知,试读孔乙己
导入语:通过检测预习,可以感知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明确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乙己的几件事。
明确:(1)、孔乙己偷东西被酒客揭短、取笑。(2)、孔乙己没有考取秀才被众人讥笑。
(3)、孔乙己教“我”写“回”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5)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6)、孔乙己拖着残腿来到酒店喝酒,再次遭到众人取笑。
探究思考,聚焦众看客
(一)阅读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看客之表现
1、找出文中描写酒客、掌柜等人物的词句,品析酒客、掌柜与孔乙己的对话? 明确:酒客:处于社会下层,一方面被人欺压,另一方面又欺压更弱的人,冷漠而又麻木。
掌柜的: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一个势利奸商。
2、看客形象之分析:
补充材料: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娜拉走后怎样》 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选自《朝花夕拾》——狗·猫·鼠》
暴君的臣民,只愿保证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 1
苦’做赏玩,做安慰。
选自《暴君的臣民》
(二)阅读活动二:思考分析,探究看客之危害
1、过渡:回望课文,看客们的所作所为对文中的哪些人造成了伤害或影响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补充材料:
鲁迅先生在弃医从文后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出名“救救孩子!”他认为,孩子可塑性强,教育得当,中国的未来就有希望;教育不当,他们成年后,依旧是麻木的看客。
(三)阅读活动三:交流表达,反思看客之根源
1、过渡:跳出课文,还有谁在看着这群人呢?
明确:作者——鲁迅。
2、思考:作者通过对众人物的描写给我们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主题: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文章在“笑”声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3、补充材料: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的健全,如何的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呐喊自序》
肃然不笑的看客们,将来会是中国未来的脊梁。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穿越时空,延伸现实性
1、过渡: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2、思考: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有吗?在我们校园有吗?看客现象在当下是否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在下面的视频中,请你问问自己在那样的情景中是一个冷酷的看客还是以个肃然不笑的人。
补充材料:(1)一则关于冷漠的看客的新闻。(学生交流讨论)
(2)一段公益广告的视频。
3、小结本课: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时刻拷问自己的内心,让我们感同身受,让如刀的冷漠远离自己让人间更多一些欢笑,更有一份真情。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教后反思】
从《孔乙己》浅谈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俞琴
孔乙己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单元提示语如是说:“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
鲁迅的小说是“平庸的灵魂的写实主义”,借小人物为道具,解剖国家、时代的国民性,他创作的小说让人笑中带泪。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对于这样一篇经典文章,我究竟要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放在何处?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显得十分重要,后来,经过反复研读课文和相关资料,其中据孙伏园说,他曾聆听过鲁迅自己讲述创作《孔乙己》的动机,“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读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语,似醍醐灌顶。循此入口,便可登堂入室,将整篇的精髓一一览尽。所以我列出了以下三条教学内容:
1、梳理小说情节,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初步感受人物。
2、通过对小说其他人物的言行分析来触摸人物的灵魂,感受人物生存环境的悲剧性。
3、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至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即“教什么”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即“怎样教”。下面我就执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一点思考:
一、紧抓难点,逐层递进分析
首先,让学生找到酒客、掌柜与孔乙己的三次对话描写。通过学生的一读,产生初步印象,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潜心揣摩“叫到”“嚷道”“捞”“还”“又”等字词,分析看客所做之事以及各自的心态,深入理解“看客之表现”。然后,通读全文,思考分析,探究看客之危害,这个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看客之行为对小伙计和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此为二读。最后跳出课文,理解作者、读者作为看客是何感情态度,而攻破了这个重点之后,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便迎刃而解了。
二、有境入境,美化教学手段
下午的教学易让人产生疲倦,所以我用微笑的图片导入新课;再用孔乙己在众人的嘲笑中用手走出酒店的图片引发同学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感受;最后通过一则新闻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性的感受到看客的冷漠;那个公益广告的播放更是渲染了课堂诚与爱的氛围。另外在场景再现环节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品读中从情感上由“笑”转为“不笑”,课堂氛围上由“快活的空气”转为“肃穆的气氛”。多种形式的使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一篇长文通常要实现短教,给学生一个抓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才能使得课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自然也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纵观整节课,学生掌握了方法,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认识,师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互动交流,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的教学与众多优秀教师的驾轻就熟相比起来,有许多欠缺,正如在点评课的时候,老师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会如鲁迅先生一样学会自省和反思,我会更加努力的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第五篇:an en in教案及课后反思
an en in 杨静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掌握它们的音、形和四声。2.练习声母与an en相拼,训练直呼。
3.能够正确地书写前鼻韵母an e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an en两个鼻韵母的音、形,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音形。教学难点
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四声。教学准备
本课用教学挂图和训练用音节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借山的韵母学an板书:an
讲:an是前鼻韵母,发音时把嘴张得大一些,先发a,然后舌尖逐步向前伸,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就是an的音。
教师范读an。
学生学读an。
板书an的四声
学生练习读准an的四声。
二、出示图2,借“参”的韵母学习en
板书:en
讲:en也是前鼻韵母,发音时,先发e,然后把舌尖慢慢升高,舌兴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下嘴唇稍用力。
教师范读en。
学生学读en。
板书en的四声,学生练习读准四声。
课中休息:听音乐做舞蹈动作。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出示图3借圆的音学yuan
板书:yuan
讲:这是整体认读音节,读作yuan,它可以直接给字注音。如鸳鸯的“鸳”,圆形的“圆”,很远的“远”,愿意的“愿”,都要用整体认读音节来注音。
教师范读yuan。学生学读yuan。
学生练习读准四声。
四、巩固练习
1.读音节卡片
2.练写an en yuan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或幻灯检查学过的复韵母要求快速准确地读音。
ai ei ui ao ou iu ie er an en
二、学习本课中声母与an en相拼的音节。详细内容见书。
方法:
1.学生自己借助图试拼音节后直呼音节。
2.让声母与韵母依次分别地进行拼读。
3.由拼读向直呼过渡。
三、补充练习
1.做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
把音节卡片放在黑板槽中,教师口出音,两名学生快速争拿音节卡片,谁拿的多谁获直呼红旗手称号。这个游戏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2.抄写本课规定的音节1—2个。
课后反思: 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并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就是复韵母an,如何记住an的形呢?我演示出两个小朋友,分别手持a和n,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a和n一合并,就成了an。然后,我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发挥,说说怎样记住an的形。学生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有的用小故事,如: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拿着a和n来到天安门前唱歌跳舞,歌唱北京天安门;有的用儿歌,如:“小红和小明,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等等。学生思维之活跃让我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