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

时间:2019-05-15 05: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

第一篇: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

《 风筝》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探究解疑,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二、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温馨和美的亲情是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在误解和冲突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共同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手足之情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探究解疑,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等

1902年,鲁迅去日本学医,后来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要用笔作武器,唤醒民众觉悟,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四)、分析理解课文 1.初读——读通课文 方法指导:

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看注释、查字典。遇到疑难问题打上问号。初读检测:给加点字注音

风筝 嫌恶 模样 什物 ....可鄙 瑟缩 惊惶 虐杀 ....丫杈 憔 悴 苦心孤诣 堕 .....2.再读——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

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题,用圈点勾画法完成以下问题

1、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2、为什么不许小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3、你认为风筝事件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强化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4、你从本文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三读——研读解疑(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的疑问提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合作探究)方法指导:

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研读思考便能解决。请同桌合作探究,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相关链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旧式的家长只要求活泼天真的孩子端坐书斋,捧着四书五经,终日诵读不已;心无旁鹜,只需醉心于功名利禄。完全无视孩子爱玩的天性,无视孩子除了读书以外还有别的需求,无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我”毁掉的不仅仅是一只风筝,而是一颗稚嫩的心灵,扼杀的是童真。这决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种封建伦理观念、封建的儿童教育观念的一种反映。——摘自《论野草》

(五)、延伸迁移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六)、总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鲁迅的兄弟之情; 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有鲁迅的自我反省精神;有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我们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的感情更真挚、美好,你的思想更丰富、深刻。

(七)、写作导航

感动源于生活,小事、细节流露真情

《风筝》教后反思

首先,我非常感谢市教研中心的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研究的重要性。

《风筝》一课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较大难度,因为他们对鲁迅的思想、作品都知之甚少,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更是一无所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一下子要求他们对课文理解透彻很难做到,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

鉴于学生的情况和鲁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采用的方式是先让学生说,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学习课文时,我的总体设计是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安排的。总,就是全文,全局;分,就是一个个片段,或一词一句。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才容易理解全文。另外,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初读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依据这两点,我设计了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3.探究解疑,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采用了三读法,即初读,目的是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标上?号,并进行了字词检测。再读,目的是整体感知,方法是圈点勾画法,设计了四道问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在回答鲁迅的感情时又适时进行了朗读训练。三读,目的是研读解疑,先让学生把初读时的疑问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语境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探究解疑。之后我出示了一个相关链接,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传统观念。最后安排了延伸迁移,即说说自己玩过的游戏和玩具,这是写和说的训练,也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了游戏对儿童的意义。

尽管我进行了认真准备,反复修改,课后仍发现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鼓励不多,启发不够,学生质疑不积极,在解疑环节,总觉时间紧,在课文挖掘上不够深,作家作品介绍时内容偏多。

以上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仅是我的个人只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领导及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会欣然接受并不胜感激,谢谢!

第二篇:《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

石河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

王金萍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1、大屏出示第一课时积累的有关描写风筝的三首古诗,男女生诵读,唤起回忆。师:这几首诗都写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齐答:风筝)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生齐读课题三遍。

2、围绕板书,复习课文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知道了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师指板书,生齐读)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部分内容。

3、师:三部分中最喜欢哪一部分?(放风筝)为什么?(指名2人答)

师:是啊,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放风筝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世界,看看他和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放风筝”的有关段落。

(设计思路:由积累的古诗入手,即检查了积累的情况,又引出了课题,还使课堂伊始气氛显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接着简单复习了课文的顺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印象,为引入重点段“放风筝”做准备。

课后反思:本处内容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效果不错。不足之处是“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有点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直接找到了这一处,并没有浏览课文,其实我本意是想让学生接触一下文本,否则接下来的内容就有些太仓促。可又怕在此处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才选择让学生用“浏览”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读书方式节约时间。

改进措施:如果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花的时间也许会长些,但效果会更扎实一些。)

二、学习“放风筝”。

师:找到了吗?在第几自然段?大屏出示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大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同桌互说,指名说。

【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师这样处理:

(1)你为什么喜欢?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读。

(2)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表示人物动作的词,用笔画下来,读一读。师接着引读。

(3)师小结: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简单,准确,把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生动地写了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如果说到第二句,师这样处理:

(1)师: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还有喜欢这一句的吗?你也来读读,说说你的感受?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相机板书:快活 拼命

(3)快活地怎么样?(喊叫)他们会喊叫什么呢?指名2人。

(4)什么样地奔跑?(拼命)拼命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指名2人答,相机板书。

(5)师小结: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不顾一切地干,在这里是指不顾一切地奔跑,脚下有什么都顾不上了,也许地面高低起伏,差点摔倒,顾不上;也许————(指名2人说)

(6)师:是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自在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快活呀!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来读读这句,指名2人。全班齐读。大屏重点词变红。

【如果有学生说到翩翩飞舞,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板书:做动作

在朗读中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做动作读】

2、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说这一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平时一定也很喜欢放风筝,如果老师让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这段内容,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试试。大屏出示填空指名1人,全班齐说。

3、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了,希望今后用这种方法多多积累,为我们写作文打基础。

(设计思路: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放风筝,所以我选择从他们最熟悉的环节入手,拉近距离,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既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巧妙地为指导朗读打下基础。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又在适当的时机创设情境,通过抓重点词并理解,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从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反思:正如事先设计的那样,学生很轻松就找到了重点词,并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感悟、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最后一个环节“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屏提示说这一部分内容”扎实有效,巧妙地让学生积累,并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存在的不足是这部分内容其实应该是课文的重点,应该花更多的气力,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正所谓“快乐越多,失望越大”,这样才能使下一个环节“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水到渠成。

改进措施:在指导朗读创设情境上,老师自身应该再投入些,忘我些,不要单纯为了拉环节,真正让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真正地入情入境,感受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三、学习“找风筝”。

1、引读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由放风筝过渡到找风筝。

师:放风筝这是太快活了,指大屏切换到第四自然段 引读:

从早晨玩到-----,我们还是------,牵着风筝-------。风筝-------,似乎飞到了--------。忽然--------,线---------。风筝----------,便-----------。

1、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指名3人)

2、那作者呢?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式理解的? 提示: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要选最恰当的方式。

5、师:你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这份着急,担心吗?大屏出示这句话,指名2人读。

师: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前半部分女生读,注意读出自由自在的快乐,男生读后半部分,要突出着急,失望,沉重。

师小结:通过大家对比读,我体会出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

6、默读第五自然段前半部分,大屏出示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并板书。

7、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里的一个,指名2人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把垂头丧气读得比较低沉。它是什么意思?

8、理解“垂头丧气”,并练习说话。提示:用做动作的方法最简单,同时用这个方法理解:唉声叹气、眉开眼笑等词。

9、师引读:风筝不见了踪影,也让我们的心情一落千丈,我们都———,在田野里——-,找了―――,还是―――。我们―――,10、师设疑问,过渡到做风筝。

师:读到这里,我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风筝嘛,值得为它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值得为它流泪,为它垂头丧气吗?

指名1人答。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设计思路:此段的处理以体会作者及小伙伴们心情的变化为重点,而这种变化又是通过文中一系列表示神态的词语中体会到的,所以这些词的理解及运用就成为了这一节内容中的重点。也是我们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主题:知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见方式的具体体现。

课后反思:词语的理解与指导朗读自然有效结合,是本段教学中的最大收获。充分利用引读,师生配合,快速而自然地突出了重点。理解“垂头丧气”很扎实到位,同时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并试着筛选最优方式,为教研课题的延伸打下了基础。不足之处是板书: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这两个词,由于紧张,忘了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板书。是在下一个环节补上的。

改进措施: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语言再精炼干脆利索些,不要啰嗦。同时如果真正让学生动手查查字典理解词意,会更扎实。)

四、学习“做风筝”。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相机理解“憧憬”“依然”并板书。

3、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风筝上,如果让你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憧憬,你会写什么?几个词、几句话都可以。配乐写,指名读。

4、师小结:是啊,几根细苇,几张纸,做出的风筝也许很不像样,远不能和我们现在制作精美的风筝相比,(简笔板画风筝)可它带给了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乐趣,放风筝这种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的憧憬。所以风筝丢失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全都没了,(擦板书)只留下: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所以他们才会这么伤心。

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大屏出示最后一部分内容。

(设计思路:做风筝对于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显然不是很熟悉,他们不太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最后,这类似于写文章中“倒叙”的效果,也是为了不落俗套吧。因为有前一部分结尾处的疑问,所以这种倒叙也算是水到渠成。同时把重点放在了“读懂了哪些内容”上,以读带讲,简化处理,重点理解“憧憬”“依然”,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抒发了感情,加深了理解。

课后反思:此处处理的简洁得体,挺好;学生小练笔内容简单又精彩,不错;复习巩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满意;擦去板书感情深化,独特。

改进措施: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有些仓促,扎实些就更好了,关键处不能急。)

五、补充结尾,延伸深化。

1、分角色朗读文章结尾。

师:咱们来分角色读,指名一人来读旁白。男女生分读小伙伴的话,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幸福鸟”呢?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省略号里的内容。指名2人。

六、感情朗读,内化升华。

1、师:你们希望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幸福鸟吗?(希望)

我也和你们一样,希望我们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就算找不到风筝,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只要心中有憧憬和希望。(板画蝴蝶风筝)

2、让我们带着快乐时的欢笑,带着失落时的泪水,更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轻轻打开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把这难忘的童年时光永远留在心中吧。(配乐齐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 试着选用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下列课文中的词语:

凌空

倏地

田埂

希望

继续

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背诵下来。

 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让我们也来把自己在秋天里最喜欢做的事,说给小伙伴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秋天的快乐吧。

(设计思路:发挥想象,补充结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板画蝴蝶风筝,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配乐齐读全文,整体回归课文,感情内化升华。作业布置也紧扣本课重难点。

课后反思:一开始的设计,没有重新板画蝴蝶风筝这一环节,后来又加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虑到如果有学生补充结尾时如果说到怎么也找不到风筝,教师该怎么处理;二是上一环节擦去了板书,黑板上光秃秃的不好看,仿佛学完了课文什么也没留下,不合适。板画风筝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巧妙地深化了主题,一擦一画,对比鲜明强烈,使得本课的教学更有深度。

改进措施:风筝画的仓促了点,不太美观,简笔画要加强,关键处能为教学增光添彩。)

附板书:

风筝

憧憬

希望

快活

拼命

大 千 垂

第三篇: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唤起情感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风筝飞得高吗?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们会憧憬什么?(憧憬快乐,憧憬幸福,憧憬未来„„)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课文中描写放风筝快乐的句子特别好听,找一找读一读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小组交流讨论后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四)以读代讲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3.指导朗读少。

第四篇:备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金十小

冉海英

学习目标:

1、认识“浮 飘 雹 暴 奔 ”等14个生字,会写“ 江 冰 冬 变 ”4个生字。

2、借助图片、多媒体演示采用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动作演示、创设情景读等不同的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水的神奇。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那么漂亮的教室上课,还有好多老师也来跟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老师也好高兴,还没上课,我们来玩猜谜语游戏怎么样?(好)注意啦!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请看大屏幕!(出示谜语)好啦,上课时间到,这节课老师要看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表现最棒,对自己有自信心吗?(有)有就大声喊出来—我们都是最棒的!嗯,老师相信你们,现在开始上课吧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可有趣了,它不直接告诉我们它是谁,它说:“你猜猜我是什么?”

1、揭示课题: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2、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如果这是一个句子,后面应该放什么标点符号?但作为课文的题目了,后面的标点往往不见了。但是我们读的时候,心理还要装个问号,谁再来读一读?(个别读,集体读)

3、“我”到底是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和每个生字交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猜一猜我是什么?开始吧。(课件)

2、在游戏中学习生字,巧记生字,认读词语。

过渡:师:大家读得多投入啊!课文都读通顺了吗?我究竟是什么呢?(生:水。)师:哦,原来是水娃娃呀!(版画水珠)多么可爱的水娃娃呀!你们喜欢它吗?(生:喜欢)我们就一起跟随水娃娃来做游戏轻松一下吧!(出示识字方法)

(1)想象记生字。师:水娃娃可会变魔术了,你看,它把我们今天的生字宝宝变成什么?(出示“冰” 象形图)这是什么字?

生:是“冰”字。师:真聪明,(点击“冰”)注意这个字是后鼻音,一起读读。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看到

师:猜得好,“冰”是什么结构的字?部首是什么?与什么有关?(字理分析)“冰”是会意字,两点水表示水结成的冰块,是由水遇冷凝结成的冰块。你能给它组词、造句吗?生说

(出示“江” 象形图)谁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猜猜这是什么字?生:江。(点击“江”)师:太厉害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它的左边就像是(水),右边是工)你想象真丰富,“江”是什么结构的字?部首是什么?与什么有关?(字理分析)形声字,三点水是形旁表示字义,江与水有关;工表声,古代工江同音,识记法:

出示“冬”的象形图)这是什么字?(生:冬)你真聪明(字理分析)会意字,“冬”是什么结构的字?部首是什么?与什么有关?(与人脚及行走有关)

出示“变”的象形图)像本课的那个生字宝宝?(生:变)你是怎么猜到的?(说字理)①本义,动词:训罚宠物,使之更改习性。②动词:更改,使有别于原来,有所更新

(2)指导写冰、江、变、冬。刚才我们运用了想象的方法记住了这些字宝宝,能写好它们吗?(出示生字)写好字,观察第一步。睁大你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四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什么?(指名逐个说)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把“冰”“变”送到田字格中)师范写,学生看老师,用食指书空,感受运笔的轻重力度。(4)下面请同学们来写,我们要写字了,请注意。学生答:头正,身直,两脚平放,一尺一拳一寸。很好,开始写(3)、换一换、编顺口溜记生字。

师:水娃娃看见小朋友们这么能干,又送来了一个有趣的字宝宝,瞧!它是谁呀?(出示“飘”)生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了“飘”这个字?

生:我把学过的字“漂”三点水换成风字旁就变成了“飘”。你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一下子记住它,真好。现在这两个宝宝迷路了,谁能把它送回家?(课件出示填空)五星红旗在迎风()扬。小纸船顺水()向远方。

师:这两个字你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呢?(识记法:有风天上飘,有水水里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声旁是什么呀?(票)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4)、小组合作识字。(出示剩下的生字)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请小组汇报,请你说、请你说….(5)认读词语。(晒干 飘着 漂浮 傍晚 冷风 水珠 硬块 冰雹 奔跑 海洋

跳舞

暴躁 灾难 坏事)

师:水娃娃又要变魔术了,它把生字宝宝变成了词语宝宝,请你们赶快把它读出来。齐读,我们来开列小火车。(这列火车开得又顺又稳,把掌声送给他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字词难关我们顺利闯过了,现在水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出来与大家说话,瞧!出示水娃娃说话。其实这篇课文就是水娃娃的自我介绍,现在它特别想听听我们班小朋友来帮它作介绍。你们愿意吗?

1、分小组来接力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要边读边想:“我变成什么呢?动笔把它圈出来。问:神奇的水娃娃,先变成(),又变成(),还会变成()、()、()。请你说,请你说,请你说。(版画气、云、雨、冰雹、雪)水娃娃能有这么多变化,真不愧是神奇神奇的魔术师!

2、拓展:你知道在生活中水娃娃还会变成什么吗?(课件出示:露珠 冰 霜 雾

彩虹图片)

师配乐讲述:早晨,我在绿叶、花瓣上闪动着,人们管我叫露珠;我在山间、林中散步,人们叫我雾。天夏,雷阵雨过后,我如一座七彩的拱桥挂在天空,人们管我叫彩虹。

秋天的早晨,我像洁白的小花儿洒在无边的大地上,人们管我叫霜。到了冬天,我又变成一块块晶莹透亮的玻璃,人们管我叫冰。因为有我,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

四、谈话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多变的水娃娃,大家喜欢它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它,不过呀,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它好吗?下课!

五、板书设计。(板画)

我是什么

冰雹

雪 太阳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金十小

冉海英

这是一篇拟人的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文中富有趣味地展示了水的各种不同状态,让小朋友们去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我由四个小谜语引入,抓住了雨和水的关系进行深入。又把整篇课文设计为一个大谜语,引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小朋友们有了读课文,猜谜语的动力。认真读,仔细思考,带着任务去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许多同学有了答案,但他们得到答案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通过第四段的朗读知道“我是水”,有的是读了第三段知道了“我是水”,当然还有许多课外知识丰富的小朋友知道雨、雹子、雪都是水变成的。总之有了兴趣,他们的学生过程变得更积极,更主动。

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的是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课堂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先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初读课文解题:猜出我是什么,接着学习生字词语。生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识字方法,用这些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注重生字的字理分析,教学“江 冬 冰 变”四个生字时把它们的演变过程通过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通过个别读、齐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且让全班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指导书写“江 冰 变 冬”四个生字。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跟着电脑老师按笔顺书空写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练习,我巡视指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规范书写,字迹也工整。

不足之处:

一、朗读指导有所欠缺,学生泛泛而读,没有深入文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范读引导。

二、对写字的指导也不到位,应展示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让学生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再度练习,从而提高写字质量。

三、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容量太大。一节课要认读那么多生字词语、还指导写字,在读词语和写字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课堂活动虽在顺利中进行,可我还是拖延了时间。我想我在设计教学环节上还必须好好下工夫,深钻课本,认真学习整理重难点,再根据主次备课,安排好时间。

四、词语训练不到位。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而我做得很仓促,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

第五篇:《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

穆棱市河西中学

盛祥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于同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艺术描述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归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产生对和平的向往。2 通过历史与小说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生:略

总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提示学生看图的标题、图例,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期的一段历史:三国鼎立(板书)

师:据我了解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谈谈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等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总结:三国时期战争多,这时起战争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人物智慧的较量上,这些人代代相传,家喻户晓,被很多人所喜爱,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魅力,很多人物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表现出来,如小说、戏剧、电视等,但都是文学作品,今天我们要通过历史课堂这种形式来学习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一位历史人物——曹操,现在做一个小调查,直到曹操这个人物的请举手,那么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呢?

学生回答:

老师先不作结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围绕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与他有关的两大战役来学习本课。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材料二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问题:(1)、东汉末年人民的生存环境如何?他们的愿望是什么?(2)、分析形势图,当时都有谁具备这个实力完成统一北方的任务? [指导学生看图,通过读图及书上的史料得出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利用多媒体演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讨论曹操胜利的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

(1)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评曹操语(2)(袁艄)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

——《三国志》(3)播放历史剧《许攸献策》的片断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得出结论]

2、赤壁之战

过渡: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终于在207年统一了北方,所以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板书)至此曹操的政治抱负是否完全实现了?

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问题 :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呢? 生:统一全国

师: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看图],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方也有两股势力在发展,一是江南的孙权,他在江南苦心经营,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二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关于刘备起用诸葛亮,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师:刘备求贤若渴,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东南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板书)

[用多媒体演示赤壁之战的经过] 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又存在那些不利的因素呢?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出结果] 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水土不服,疾病流行;骄兵必败;人心所向等原因。

师:在火烧赤壁时,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学生回答:

师:诸葛亮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他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经验,把握了这里气候的特殊性,准确的预报出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这就是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小说中加入了虚构的成分,鲁迅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我们要加以分辨。

过渡: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的大业,看来赤壁之战确实是关键的一仗,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板书)

3、三国鼎立

阅读教材的内容,了解三国建立的情况。问题:想一想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学生回答

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掌握三国的名称、方位、都城、建立时间、建立者。[学生活动: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从东汉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分天下,也就是说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的一个过程,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来,魏国的经济逐渐超过吴、蜀,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所以说三国时有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一曲《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宏阔的气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又以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时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为主线。以小说《三国演义》与史实之间的关系的环节,让学生设想“东汉末年的真实生活环境将是什么样?”其目的,让学生从熟悉内容入手,从文学角度看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骄傲轻敌,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230年吴国派人到达夷洲(台湾),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气氛整体并不怎么活跃,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课堂气氛整体活跃。其次,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应当加以讲解,过于粗糙;两次战争应列表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清晰的认识与掌握。讲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魏蜀吴三国也应列表加以比较,便于学生牢记。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和实施,是我认识到:

1、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有时一个精心的设计,可以取得异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

3、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和引导

下载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筝教案及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乙己教案及课后反思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 执教教师: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俞琴级别:溧阳市级 班级:八(2)班时间:2013.4.28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 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初步感受人物。 ○ 2通过对......

    《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5篇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邱芳 透堡中心小学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

    纸船和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剪纸《菊花》教案及课后反思

    1 美术活动---剪纸《小小雏菊在开放》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主要是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的喜爱,剪纸对于开发孩子的右......

    an en in教案及课后反思(合集)

    an en in 杨静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掌握它们的音、形和四声。 2.练习声母与an en相拼,训练直呼。 3.能够正确地书写前鼻韵母an en和整体认......

    《标志设计》教案及课后反思

    《标志设计》教案 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 范炜 教材分析:本单元按照设计、运用的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考虑重庆火锅是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文化,由火锅文化展开,形象策划能激发学......

    数脚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课三研教案 数脚 执教人:张雅娜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知道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动物。 2、丰富词汇: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又轻又巧......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是鲁迅诸多散文中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多种形式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