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凉州区康宁杜景成希望小学 张子成
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的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本人认为关键能否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一、从强调教师权威到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权威的隐性影响,学生倾向于揣摩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希望得出老师期待的答案。在这中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人”主体的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学中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形成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探求,积极思考,产生探求创新的强烈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性格特征。
二、从带着问题读课文到从课文中读出问题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中往往都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调动了,思维被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问题和读出问题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由带着问题读课文向读出问题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读出问题呢?开始时,可以由“多问”向“少问”过渡,由“具体问”向“抽象问”过渡,由“问答”向“点拨”过渡。本人在实践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打开课文,让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按照“整体感知,读通课文——部分识别,读懂课文——整体回顾,赏读课文”的思路进行阅读。首先,学生在“整体感知,读通课文”时,最初形成的是“认知问题”——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整体性认识。学生的认识因人而异,它不等于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但是它将作为“后续学习的生长点”。在“学什么”、“怎么学”的激活下,形成了“目标问题”——学习任务。“学什么”主要建立学习内容目标,“怎么学”主要建立学习过程目标,这将作为“后续学习的动力点”。其次,学生在“部分识别,读出问题”时,就会带着形成的“认知问题”、“目标问题”进行品读,在品读中解决问题,验证认知。同时,又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写”进一步探究,形成新的问题。这样反复不断地在读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问题„„”,直到读懂课文。最后,学生在“整体回顾,赏读课文”时,还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进行探究:学这篇课文还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学“类似课文”,会不会解决“类似问题”。
三、从教师讲解到学生自我感悟转变。
目前的语文教学大部分从“满堂灌”走向“问答式”,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自读、自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领会、发展作者的“意识”不断否定“旧我”,形成“新我”。因此,教学方法应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转变.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感悟”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了“读出问题”的环节后,迫切需要自我尝试。因此,教师只要创设让学生自我探究的时空,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部分识别,读懂课文”。一般来说,引导学生“感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朗读领悟——深究感悟——讨论省悟”。“朗读领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通过自我琢磨,自我体会,形成比较明晰的认识。“深究领悟”——学生在读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讨论省悟”——学生尝试认识后,教师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明确自我感悟是否正确,同时,通过回顾感悟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的教学,就是不断的唤醒、激励学生去“自悟”,让学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自己。
四、从只注重课堂向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主要是靠一本书、一支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现在每天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只读那么一本书,最后,不是让他们“坐井观天”吗?
所以,我们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使学生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近一年来,本人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影、电视、网络、布告栏、广告牌等收集资料。开展过以下活动:口语交际(“向你推荐我”、“成长的烦恼”)、演讲会(每日一讲,课前3分钟)、辩论会(不定期)、故事会(“约会名人”)、读书会、诗歌朗诵会。以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第二篇: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郧西县城关镇明德小学 兰兆兵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在自主教育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
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自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学语方新 文法教的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
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
优秀的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
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
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
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
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
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XX年5月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 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 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 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 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10年5月
第五篇:小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总称。要更准确理解教学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
A:教学方法是与方式和手段等范围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B: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有关,但最主要还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服务的。
C:教学方法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它最主要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联系构成。
在小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和研究法等。
二、经过见习活动,感触颇多,最多的还是课堂上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感兴趣。
有这样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从开始上课到下课,课堂不算乱(学生基本上在座位上呆着),老师讲的有条有理,学生听得明明白白。但在课堂上我有几个小问题。
1、《月球之谜》一听题目这是一篇科学题材的文章,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课文。但事实是老师的导课普普通通,开头就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这篇课文如果设置问题就要有层次性、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但老师的提问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层次(例如: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下去查查资料)。
3、这节课老师组织了一个小讨论,问题很简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你们对月球有一定的了解,你们对月球还有什么迷惑?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之后每一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
三、这三个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老师的教学态度或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1、先讲第一个小问题。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探究性体裁的文章。要想讲好这节课,首先导课要具有疑问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2、课堂提问的意义何在?如果只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和陈述或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这就没什么意义。在课堂上提问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水平来设置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梯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
3、课堂上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采用讨论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注:教师在使用讨论法时应注意使用的对象和范围;要注意使用的时间和频率;注意组织好讨论的过程。课堂讨论不宜在平时教学中使用,它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教学单元中使用;讨论要准备好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的讨论不要偏离主题)。
四、小学课堂是非常活跃的,除了能组织和管理好课堂外,就是上好一节课。大多数老师一般采用“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法上课。教学方法有很多,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价值、功能和适用范围,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