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中心小学 陈勇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时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等几种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创新
语文阅读
教学方法
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
一、问题法——从质疑角度培养创造力
所谓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实行问题无错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如我在教学新课程《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时候,在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 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然后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结果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问题层出不穷。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教师也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的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体验法——从情感角度培养创造力
阅读课上,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做彻底的“生理解剖”。学生完全没有了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体验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师生共同创造可体验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同层次的要求下反复听老师吟诵,听朗诵录音,听配乐朗诵;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可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其间还可辅以浓烈色彩的情感渲染、背景介绍、观看场景等。
2.学生进入体验境界。
3.师生共同交流体验,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三、画图法——从实践角度培养创造力 著名文论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就说明了在教学中演示实践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感知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离开了实践,无所谓感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行阅读、品读文章之后,让耳、口、手、脑多方综合活动,进行画图演示实践,更有助于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
如在教《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我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并且让学生画图示意,然后上台讲解。在多位同学的图解中,学生们明白了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动机,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四、迁延法——从想象角度培养创造力
迁移法又叫迁移想像法。即摆脱课文的束缚,从局部地方旁逸斜出,进行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要增加“新鲜活水”,扩 大教学容量,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
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讲到“鹊桥相会”这一情节时,精心设问:“牛郎织女经过艰苦斗争,终于争取到每年七夕相会一次。你认为这个结局是喜剧的还是悲剧的?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结局是喜剧性的。因为牛郎织女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斗争,终于可以在七夕相会,不用被茫茫银河阻隔而不能相见,这个证明了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实现,你看不是连喜鹊都为他们祝贺吗?”有的学生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他们这么斗争的结果,一年也才相会一次,还不悲惨吗?”„„双方争执不下,形成了讨论的高潮。在接下来的问题上,学生则各展想象,各施高招了。有的说:“我想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长大了,练成了高超的本领,打败了王母娘娘,这样他们一家人就幸福地生活在人间了,织女不是喜欢人间的生活吗?”有的说:“牛郎后来请来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王母娘娘被闹得没有办法了,只好放了牛郎织女两个人。”也有的说:“牛郎织女被阻隔在银河的两岸,织女连云彩也不织了,两人每天都十分悲伤,哭啊哭啊,结果人间老是下雨,王母娘娘后来没有办法了,只好让两人团聚了。”„„各种新奇的想象,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这个民间故事的主旨,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这几种方法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既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性,又有相互综合的关联性。科学地、综合地运用这几种方法,将有助于教育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曾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并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的“创造宣言”永远不会过时,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世纪,让我们做一个创新型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不断探索、努力吧!
参考书目
1、《让学生从学习重负中解放出来??沙塔洛夫教学法评介》(况平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2、《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王文琪 邓小飞 李敬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3、《语文教学心理研究》(马笑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学语方新 文法教的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
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
优秀的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
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
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
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
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
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XX年5月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创新教育,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应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呢?我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 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例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小组互帮的形式读通课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在小组内讨论开了,小组内讨论完再让他们在班上说,有的说喜欢阿切尔,因为他善于观察,肯懂脑筋,肯钻研,所以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的说喜欢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因为他遇到问题时肯动脑筋;还有的提出了很有创意的问题:为什么那个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那个人没发明邮票打孔机呢?而在旁边观察的阿切尔反而发明了呢?顿时大家又展 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激情高涨,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我今后一定也要多动脑多动手。”有的说:“其实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的,关键是要多观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 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 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总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上述仅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与见解。
长沙航天学校 何群
2010年5月
第四篇: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谈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尹晓菲胡艳辉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启发式、案例式教学;经济学实验;自我评价体系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描述和概括,其基本理论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部分。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谈一点个人体会。
1、依据教学大纲备课,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要求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例如微观经济学的第一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其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国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法律的调整,结合课本讲解。例如,人民币降息对老百姓有哪些影响。
最后,需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教材、资料,了解该课程的前沿理论,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保证备课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增强授课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2、提倡互动式教学,做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采用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优秀学生的独创性及个性的发展。合理设臵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很多,不论是网上,还是教学参考书中,都有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案例法是根据教育对象和培训的需要,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案例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是以案说理,从实务工作中归纳出规律及需掌握的知识。
第二,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学生在看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调动必须的知识储备,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加深思考,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鲜活的实务工作材料。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由于调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求者,成了教学主体。面对案例,并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而且通过个人与小组发言,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和提高。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案例教学法以来,各国学校纷纷提倡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案例法强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最后,适当增加经济学实验课。利用经济学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经济学实验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设
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实验程序标准化、货币激励显著化、实验语言无偏化、比较基准明确化、与现实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构建经济学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模型实验、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实验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理论。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做到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多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西方经济学的课件时,除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课件的趣味性和美观性,再加上教师风趣的讲解,就能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为学生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作为班级的“公共信箱”,开辟一个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义、课件或一些典型的习题发送到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经济问题提出来,利用邮箱和大家讨论。学生也可以利用此空间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邮箱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正确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与学生交流,多吸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总结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如每次课前都要先确立教学目标、重点,提出的问题,针对哪些学生提问,预计效果如何;每次课后进行自我评价,每周、每月进行综合评价。如本月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作业及答疑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满意程度,对学生姓名、学习等情况熟悉程度等,并给自己打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亚夫,陈仕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李慧敏,方敏,张雪梅.高校信息检索教育课教学改革构想[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2).
选自:《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
摘自维普网站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时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等几种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想象力
“创新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格因素、智能因素。人格因素包括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感情,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经受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等等,智能因素包括思维的开拓性、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等,上述这些是我们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努力的方向。在《万紫千红的花》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创新思路,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作者在说明昆虫对花色的选择写道:“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这一例子符合生活实际吗?从蜜蜂采集活动看,仲春时节,长江以南尽染黄色,只要是晴好天气,蜜蜂就嗡嗡地忙碌于油菜花“黄海”之中,怎能说蜜蜂“不喜欢黄色”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而运用感性材料来检证课文,获得超越作家认识的科学结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也是阅读教学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所以,教师应袒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些“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由自渎过渡到自悟。
曾有学者说过:“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地审视我们与真理地关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地景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地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范进中举》始终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习领会和感悟,从而便于学生自己受到教育,摆正读书的心态,使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
三、精心设置质疑问题,培养创造力
所谓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取得成功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和自信的态度,心理上的安慰和愉快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多创设一些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感以至极度兴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动是初中生特有的天性。初中生的认识依赖于动作感知,在动作中思考,因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的雏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空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总之,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应让学生自渎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棵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潘敏;让活动课真正激活语文教学[N];学知报;2011年
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